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灣女人健康網

本期摘要

◎新聞快遞◎

肺部疾病極需性別研究 

剖腹產增加嬰兒呼吸問題 

植入胚胎越少,安全性越高 

懷孕的迷思 

高碳水化合物提高糖尿病風險 

腹中胎兒有知覺能力嗎? 

子宮頸癌的潛在威脅   

梵帝雅加速骨質疏鬆 

◎近期活動◎

[記者會子宮頸癌疫苗女人沒被告知的事

 

 

新聞快遞

肺部疾病極需性別研究  2007/12/21

經過過去幾十年來的努力,女性健康的議題總算開始在醫界漸漸受到重視。其中有關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的研究也發現,COPD的女性個案並不符合傳統醫學對COPD的瞭解。

密西根大學的內科教授Fernando Martinez與其團隊檢視了有關性別與COPD的科學研究,且發現這些研究中有一些共通處,例如,不僅COPD的疾病表徵在女性和男性身上不同,在風險因子、症狀、診斷、疾病發展、疾病類型上面,都有明顯的性別差異。此外,若暴露在危險因子中,例如,吸煙、炒菜油煙等,女性罹患COPD的風險比男性高,女性要戒煙也比男性困難的多。而且一旦罹患COPD,女性和男性所經歷的病程是不相同的,女性所經歷的焦慮、沮喪、呼吸急促等症狀及病況都會較嚴重,影響到的生活品質和層面也較大。

COPD有性別差異是毫無疑問的,但是目前仍有許多無解的問題,例如,男性和女性暴露在危險因子中,會有什麼不同的影響?COPD的性別差異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為何COPD在女性身上較嚴重?許多研究會不會因為診斷和研究上的性別盲而影響研究結果?這些疑問都極需研究來釐清。

資料來源:美國呼吸道及重症照護醫學期刊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TOP

剖腹產增加嬰兒呼吸問題  2007/12/18

一份研究發現,剖腹生產的嬰兒會產生呼吸問題的風險,是自然產嬰兒的四倍,進入加護病房的比例也較高。且越早進行剖腹產,風險越高。許多剖腹產都安排在第3738週進行,也因此多了早產的風險。而對於嬰兒的長期影響目前還是未知數。

這份研究分析了34,000個在丹麥Aarhus University附設醫院所出生的嬰兒,這些嬰兒都是獨生子女,且出生時沒有缺陷。其中有2,687個嬰兒是經由選擇性剖腹產所出生的。

這份研究的負責人Anne Hansen表示,有高風險的呼吸問題的嬰兒,大多是在第37週剖腹生產的嬰兒,醫師猜測是因為第37週時嬰兒的肺部可能尚未發展健全。根據其他研究結果顯示,在第37週剖腹產的嬰兒中,有10%的嬰兒會出現呼吸問題,自然產的話,相對只有2.8%;若是在第39週的話,則分別是2.1%和1.1%。目前並沒有任何正面的理由支持剖腹產在懷孕第37週進行,若非要剖腹產不可,也最好在39週後再進行。

資料來源: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

TOP

植入胚胎越少,安全性越高  2007/12/14

根據許多研究顯示,雙胞或多胞生產是生育最大的危險因子;可能會引起死胎、早產、新生兒體重過輕、腦性麻痺及子癲前症(pre-eclampsia)等結果,也容易對幼兒產生長期的風險,包括心臟疾病、糖尿病等。

目前透過人工受孕生產的個案,大約只占全英國總生產數的1.2%,但是卻占了全國所有多胞胎生產個案的20%。英國「人類受精及胚胎管理局」(Human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logy Authority)便認為經由人工受孕生產雙胞胎的個案數應減少到10%。為了因應這項政策,「人類受精及胚胎管理局」將推動一項為期三年的政策,旨在改變目前臨床生育醫學上,經常對求診者同時植入二或三個胚胎之現象,減少為一次僅植入一個胚胎。

「人類受精及胚胎管理局」局長華特莫里克斯(Walter Merricks)表示,嬰兒的安全是很大的考量,人工生育必須要減少嬰兒於生產過程中死亡、於產前發生重大傷害以及產後需要轉送至加護中心等風險。如果要讓嬰兒獲得最大的安全保障,就必須記住「一次一胎」才是最安全的。

TOP

懷孕的迷思  2007/12/13

許多人對於懷孕過程中所發生的事件或行為有一些迷思,例如,懷孕婦女的心情好壞會影響腹中胎兒的發展、若懷孕時處於沮喪的環境,會傷害尚未出生的胎兒、過度的運動會造成流產、食物攝取未得到滿足,會影響胚胎發展等。

而最近俄亥俄州立大學(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針對懷孕的迷思所作的一份調查,結果亦發現儘管現今的醫療技術進步,且各項科學研究皆顯示造成流產或胎兒缺陷的原因,大多都不是女性本身可以控制的因素,但是仍然有相當高比例的人相信母親的思考和行為會造成懷孕不良的結果。

俄亥俄州的婦產科助理教授Jonathan Schaffir表示,研究發現若懷孕結果不良,很多婦女傾向於怪罪自己。事實上,大部分的流產或是胎兒缺陷,是因為胚胎中的基因、染色體異常,或是因為醫療行為造成的副作用導致荷爾蒙失調或是子宮、胎盤異常。而這些原因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而且並非人為可以控制的。因此,大致上來說,每天日常的生活習慣是不會影響到懷孕結果的。

資料來源:婦女心理健康資料庫期刊(Archive of Women’s Mental Health

TOP

高碳水化合物提高糖尿病風險  2007/12/10

最近有一份研究發現,女性若攝取高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的食物,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便會增加。

這項研究由范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的醫學中心所進行,研究團隊追蹤了64,000位華裔女性,平均追蹤了五年。研究期間,總共有1,608位女性罹患糖尿病。分析結果發現,女性攝取高量碳水化合物,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此研究中攝取最多碳水化合物的女性(約一天338公克),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比攝取最少碳水化合物的女性(約一天264公克)高出28%。

而攝取多量的高升糖指數食物,例如,麵包、米飯或麵等,亦會提高糖尿病風險;以白飯為例,每天吃300克米飯的女性,比每天吃200克米飯的女性,多了78%的風險罹患糖尿病。

TOP

腹中胎兒有知覺能力嗎?  2007/12/07

        由於醫療診斷科技的進步,目前已能透過4D立體超音波技術看到孕婦子宮內胎兒的動態影像,例如走路、揉眼睛、甚至打哈欠、微笑等。反墮胎團體經常使用這些圖像來當作胎兒已有某種程度意識及感覺的證據;然而,英國政府日前表示,這些圖像有助於產前的健康檢查,但對於胎兒是否有知覺能力並無任何科學上的關聯。

 

英國人工流產議題最近又重新成為焦點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今年是通過人工流產法的40週年,此外,英國國會也即將通過人類組織及胚胎法草案,因此委員會特別針對人工流產法的科學面進行調查。

 

針對目前英國婦女在施行人工流產手術前需要二位醫師同意的部分,英國國會科技委員會雖然表示不需要,但英國政府表示應由MPs決定。此外,針對24週前出生胎兒的存活率,英國政府也強調目前並沒有反墮胎團體所宣稱的如此高。

TOP

子宮頸癌的潛在威脅  2007/12/06 

尚比亞傳染病研究中心的婦科腫瘤學醫師兼子宮頸癌防治計畫的負責人Groesbeck Parham,去年在婦科腫瘤學期刊(Gynecologic Oncology)發表了一篇研究,發現接受治療的愛滋病女性感染者中,有90%的女性亦有潛在的子宮頸癌細胞病變,若不接受治療,很有可能在將來發展成子宮頸癌。

聯合國愛滋防治計畫(UNAIDS)最近也發佈了一份報告指出,愛滋病受感染的婦女除非也接受子宮頸癌的篩檢與治療,否則仍然有很大的可能會死於子宮頸癌;也就是說愛滋病的女性感染者接受了愛滋病的治療,卻可能因此而忽略了子宮頸癌的潛在風險。

在發展中國家的婦女若感染愛滋病,因為醫療資源的缺乏,大部分的婦女在子宮頸癌病變前,通常就已經因為愛滋病而死亡。但是在先進國家中,經由子宮頸抹片檢查,可以在早期就檢驗出子宮頸癌,治癒率相當高;因此,治療愛滋病的同時,也應該要注意到子宮頸癌的威脅。

TOP

梵帝雅加速骨質疏鬆  2007/12/06

不久前有研究發現,女性使用由葛蘭素史克藥廠(GlaxoSmithKline, GSK)所製造的第二類型糖尿病藥物「梵帝雅膜衣錠」(Avandia;成分:Rosiglitazone)會增加骨折率。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FDA)亦於11月份決議,於藥盒上加註警語,提醒用藥者此藥物會增加心臟病及中風發生的機率。

針對骨折率的部分,最近有一份研究報告提出進一步的說明。此研究指出「梵帝雅」將惡化骨質疏鬆的狀況,因為長期使用含有Rosiglitazone的藥物會加速舊骨質的分解,同時減緩或抑制新骨質的形成。如此一來一往之間,便加速了骨質疏鬆症形成的速度與風險。事實上,過去已有報告指出服用「梵帝雅」會減少「成骨細胞」的數量,但是一直到這篇研究發表後,科學界對於此類藥物與骨質疏鬆症之間的運作機制才有較清楚的瞭解。

研究者表示,糖尿病患者應被告知此類藥物所可能引起的風險,並與醫師討論過後,再決定是否停用藥物,而非立即停止使用。而對於骨質疏鬆已經接近危險邊緣的人,研究者則建議他們考慮其他類型的糖尿病治療藥物。

資料來源:自然醫學期刊(Nature Medicine

TOP

近期活動

台灣女人連線、黃淑英立委辦公室

[記者會子宮頸癌疫苗女人沒被告知的事

2007/12/25

 

繼台北市補助部分國中女生接種子宮頸癌疫苗、廠商贈送免費疫苗給社福團體,近日來透過婦癌學會廣告鼓勵女性接種,顯現子宮頸癌疫苗的行銷及促銷活動日趨積極,然而這一年來,我們同時也看到行銷時有許多似是而非的訊息,誤導或誘導女性在未了解的狀況下花了大錢。為了遏止不肖的促銷活動、不實廣告,台灣女人連線與立法委員黃淑英聯合召開記者會,希望讓婦女在決定接種此疫苗之前能有正確且充分的資訊、以做出對自己或女兒健康最適當的決定

 

廣告是促銷還是宣導?

子宮頸癌疫苗的行銷經常是在子宮頸癌防治宣導中置入,其中包括折扣優惠、買兩劑送一劑的抽獎等行銷方式,除此之外,廣播及電視廣告更是不斷出現。廣告處方藥物是違法的行為,部分廣告中甚至還包含了、「打三針護一生」、「男性及26歲以上女性亦可施打」等片面或不實的資訊;甚而「子宮頸癌會遺傳」,這種未獲共識的的觀念已成為地方政府補助的對象之基礎。針對這些不實或選擇性資訊的廣告或說法,婦女團體除了表示抗議之外,更擔憂婦女在接種子宮頸癌疫苗時,是否真的有獲得全面、正確的資訊。

 

打三針,護一生?

在台灣,引起子宮頸癌的病毒主要為16185258.型,其中1618型約佔了62%,也就是施打了此疫苗之後,對於子宮頸癌的防護力約為62%;而其有效力是5年,其後的效力為何尚待確立。雖然醫界認為疫苗的有效性應該能更久,但僅止於推測的階段,並無法證實。因此在各醫療院所張貼的「打三針、護一生」海報其實是屬於不實廣告,誤導女性。

 

有沒有嚴重副作用?

最令婦女關心的疫苗副作用問題常常不被提及或輕描淡寫地帶過,似乎除了注射部位疼痛或過敏之外並無任何需要擔心的副作用。然而在美國國家疫苗資訊中心(National vaccine information center2007814日所發佈的消息卻指出,美國疫苗通報系統(VAERS)在20066月至2007531日之間,共接獲了2227件與此疫苗相關的不良反應通報,其中包含了7件尚未被證實相關的死亡案例。雖然VAERS評估此疫苗仍是安全的,但婦女仍應有權瞭解自身有可能要承受之風險,更何況,不良反應的通報往往介於1-4%之間。

 

可以與其他疫苗同時注射嗎?

根據美國疫苗資訊中心的資料顯示,如果子宮頸癌疫苗與腦膜炎疫苗同時接種,會出現多種具有統計意義(並非偶然)的不良反應,尤其是多發性神經麻痺(GBS)的機率是12倍。目前台灣的小孩從出生到15歲共需接受約12種疫苗、24次左右的預防接種,即使成年,有可能接種流感、水痘、腦膜炎、肺炎鏈球菌等疫苗,子宮頸疫苗可否與這些疫苗同時注射?

 

      婦女團體由衷希望HPV疫苗能帶給婦女健康更多保障,因此,要求衛生署應取締不實或誤導性的廣告,並對於HPV疫苗合併其他疫苗施打向醫師提出警訊。

 

同時,台灣女人連線呼籲婦女,在考慮接種子宮頸癌疫苗時,問問醫師下列問題:

 

       1.   施打疫苗的6個月期間要注意什麼?能不能有性行為?

       2.   施打期間若感染HPV,會不會影響效果?

       3.   施打期間如果意外懷孕怎麼辦?

       4.   接種之後5年,需不需要再接種?

       5.   可否和流感疫苗、腦膜疫苗或肺炎疫苗等一起接種?

       6.   26歲以上婦女施打如果出問題,疫苗救濟基金並不賠償,屆時要如何求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