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8-01-02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布托遭暗殺的兩種省思
由蔣公到民主的爭議 



【社論】
布托遭暗殺的兩種省思
 
 

巴基斯坦前總理班娜姬‧布托遇刺猝逝後僅3天,她生前所領導的巴基斯坦人民黨就宣布:由她的19歲長子與夫婿共同繼任黨魁,並仍將參加目前被延期的國會大選。這個「繼承」模式,十分類似1980年代前期老布托總理被軍事政變奪權的齊亞‧哈克處死之後,由其女年僅30的班娜姬繼任人民黨黨魁的情況。這是一種家族政治。

整個亞洲在阿拉伯國家王室政治以東的地區,經由氏族政治的兩伊、阿富汗、巴基斯坦西緣的過渡地區向東看,帕米爾以東的家族政治,有過去的印度在赫魯之女甘地夫人到其子的三代掌權;菲律賓艾奎諾的夫死妻繼;北韓金日成、金正日的父子「共黨世襲」;新加坡李光耀、李顯龍父子的「民主世襲」等等各類情況。

這些家族政治,美國與西方選擇性地承認印度、菲律賓、新加坡以及巴基斯坦布托家族為「民主政治」,而把北韓金氏父子歸為「流氓國家」,主要依據的標準,在於是否親西方。並且以美國現在的布希家族與過去的甘迺迪家族模式,作為亞洲這些親西方家族的掩護。這是第一個省思。

在這種「民主就必然親西方」的悖論假象表層外衣之下,裡層的真象是:帕米爾以東的大部分落後地區(除了中國大陸之外),仍屬於傳統家族倫理的社會制度,它並不同於甘迺迪或布希家族的美式資本主義富豪的金權政治。

傳統家族倫理社會,再「倒退」一步就是類似舊中國宗族社會的氏族社會,它從巴基斯坦西緣經過整個阿富汗,延伸到伊朗、伊拉克的部分地區。氏族社會的傳統力量,曾在1970年代末期支持柯梅尼革命推翻親西方的巴勒維政權,接著並清除了原來的革命盟友伊朗留美派菁英。後蘇聯時期阿富汗內戰以及塔利班的興衰,基礎都是氏族社會。

巴基斯坦西緣與阿富汗接界一帶也是氏族社會,這是「恐怖」勢力進出這一地區的重要背景。美國與西方對於巴、阿、兩伊這個廣大地區的「恐怖」問題的基本態度,是以唯現代主義來完全排斥非現代的氏族社會,導致失去了瞭解、溝通、對話的管道,而使對立激化。

班娜姬‧布托的冤屈,在於她長期被貼上親西方的標籤,而最近幾個月巴基斯坦的選舉動盪之中,這個標籤又被等同成「反恐」。事實上從2001年「911」以來,在巴基斯坦忠實舉行美國「反恐」政策的,是她最近的「對手兼合作者」穆夏拉夫。布托本來極有可能在原定本月的國會選舉之中當上總理,結果將分割穆氏的統治權而未必真的反恐。事實上,她上一次當總理的1993至96年間,曾大力支持過阿富汗塔利班(雖然當時美國也支持)。

所以,塔利班或其盟友「基地」行刺她的可能性應該不大,巴基斯坦軍界裡的激進勢力擔心穆夏拉夫被削權,嫌疑較重。而這些密謀者其實是被美國逼上梁山──穆夏拉夫對美國已經百依百順,還要「派」布托回國來分他的權。第二個省思是:美國並未害布托,但她卻為美國而死。

(回目錄)



【左右看】由蔣公到民主的爭議 

【左看】
公共價值與民主共識
許若仁/社會評論者

中正紀念堂是過去威權體制下的歷史產物,這是毋庸置疑的客觀事實。其次,蔣介石政權對於台灣民主不僅毫無貢獻而且曾嚴酷地壓制,這雖有當時歷史特殊因素,但也是不爭的事實。

然而,根據這兩項客觀事實,我們卻難以合理地論證說︰民進黨政權近日以行政手段幾乎強制性地全面轉換該館為台灣民主紀念館,乃是一項必要與合理的行動。

以該館恢弘的建築格局、廣闊的公共空間與台北黃金地段之地點來說,該館之功能必然是屬於全台灣民眾最能共同分享、共同珍惜的公共價值與歷史經驗。

以此來說,蔣介石僅能說是屬於某部份民眾珍惜的歷史記憶,而難以成為全台灣大部分民眾的集體歷史珍產(如林肯總統對於全美國民眾之歷史地位),所以將該館設定為蔣介石紀念堂,當然不合當前(恐怕也是未來)的台灣社會基本價值。

但,以目前民進黨政權所定義的台灣民主,就能成為全台灣民眾最能共同分享之公共價值與歷史經驗嗎?這卻是大有爭議的問題。

台灣民主固然是台灣社會最重要的公共價值之一,但所謂台灣民主卻絕非局限於民進黨相關的範圍內。例如,一年多前的反貪腐抗爭,就是台灣民主經驗之一。

因此,除非台灣社會對台灣民主經驗已有強烈的共識,才能真正名正言順地設立台灣民主紀念館。




【右看】
民主轉型下的紀念館
陳安君/大學教師

元旦重新開放了過去稱之為「中正紀念堂」的台灣民主紀念館。

新聞報導說,由於改制時間倉促,許多周邊設備尚未完全配合,以致於一些標示、招牌還留有「中正」等字樣。況且,座落在紀念堂主廳的蔣介石銅像並未遷移或封閉,而是在四周掛起風箏與在牆上貼上台灣民主運動紀念照片。媒體評論說,這使得該館整體的感覺是「一館兩制」,非常凌亂。

筆者認為,這反映了台灣由威權體制轉型到民主體制的過程。雖然,這轉化過程不免有尷尬,甚至有矛盾杆格之處,但這轉型方向是正確的,也是無法逆轉的。

今日台灣民主紀念館之所以還會保留過去威權強人的座像與遺跡,當然不是要藉此肯定蔣介石對於台灣民主有任何正面貢獻,而是考慮到這個人銅像、招牌名稱等對於台灣部份民眾來說,具有濃烈的歷史情感與意識形態象徵意義。若為了該館今日民主轉型而徹底拆除,會節外生枝引起不必要情緒反彈,而暫時作罷。

我們必須體認,當年興建中正紀念堂的時空背景是黨國體制的威權時代。該館所賦予蔣介石之歷史功勳與紀念價值,根本沒有透過民主程序而得到台灣民眾的真正認同。

而如今,既然定位該館為台灣民主紀念館,就應名實相符。所以蔣介石銅像與相關文物的移除,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