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灣光華電子報-沙地變良田──台南巨農農場(2008/01/23)
沙地變良田──台南巨農農場
文‧滕淑芬 圖‧薛繼光

鄰近台南機場和一號省道縱貫線的台南巨農農場,成立兩年就成為台南縣有機農業的示範農場。

這個新興農場由4位大學植病系、園藝系等學有專精的5年級生經營,他們和傳統農民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同的是,他們善用生物科技與資訊科技,讓沙地變良田。

初冬暖陽下,一大清早,巨農農場場長李惟裕有些沮喪地走進辦公室說,養在溫室菜園裡的100隻雞,昨夜竟全被野狗咬死了。「養到4個月大,已經可以賣了,一夜之間等於損失4萬元,今天要清理的菜園該怎麼辦?」

用雞隻來「代勞」人工除草,是農場善用生態防治的方法之一,因為雞是治蟲高手。當溫室菜圃收成後,他們會把雞群趕進菜園,讓雞吃菜梗、菜籽、小蟲,幾乎可以寸草不留,效果很好;而雞爪扒土時又翻動了土壤,幫農場出很多力;如此養大的雞,因活動力旺盛,肉質細緻,賣到市場也很受歡迎。

「沒趕過雞的人不知道,趕雞很辛苦。雞不能用抓的,要慢慢趕進菜園,否則受到驚嚇很容易死掉,」負責行銷通路的陳泰安說。

農場只好請畜產試驗所再送來100隻土雞,這種土雞很能適應高溫的惡劣環境,接著大夥就到菜園的週邊架起防護網、外圍再擺上捕獸器,以亡羊補牢,避免雞隻再遭毒手。

放眼望去,佔地16公頃的巨農農場,蓋了61棟溫室(約佔2公頃),其餘為網室、露天耕作區、生態蓄水池、堆肥場、包裝場和辦公室,生產高麗菜、青江菜、空心菜等十幾種葉菜類,以及紅蘿蔔、南瓜、茄子等根莖類作物,銷往全台各地的里仁、統一生技、主婦聯盟會員等通路,第一年營業額約800萬元。

包裝場上的大白板,用各式色筆寫著批號和數字。陳泰安解釋,農場力行生產資訊化,作物從栽種、田間工作、作畦、防治、採收等工作,每個步驟用了多少人力、花了多少工時,都先記在白板上,再鍵入電腦中,不需要特別專業的軟體,使用excel就能清清楚楚的估算出來,也同步完成了生產履歷的建置工作。

耕耘荒蕪沙地

這塊向台糖公司承租、年租金100萬元的土地,原來只能種植耐旱的甘蔗、西瓜,使用傳統化學肥料,其實不是很理想的耕地。

「地力很差,當時土壤送檢驗分析,有機質只有0.45%,偏酸性,」農場負責人周俊吉說,他們在新化、仁德、歸仁鄉附近找了好久,但好地都已有承租戶,最後選中這裡是因為地勢高、不會淹水。

站在偌大的農地上,擁有中興大學植物病蟲害博士學位的周俊吉,指著溫室旁空地、堆起一層樓高的黑土有機肥說,有機農業的兩大基本條件,就是土壤和水。

為了改善貧瘠土質,農場自己製作牛糞有機肥,因為附近酪農以苜蓿芽、玉米葉為餵食飼料,而乳牛生產的牛奶也必須進行抗生素殘留檢驗,等於有了嚴格把關,不像豬糞或雞糞可能有抗生素或重金屬殘留的疑慮。牛糞混上菜園裡不合格的葉菜,再添加自己研發的菌種,經過半年發酵,就成為深黑色有機肥。

「土壤是大地之母,含氧量充足的有機質,就像一塊有吸收能力的海棉,當養分進去後會牢牢抓住水;不像靠化肥虛胖的土壤,大雨一沖,水分和養分就隨之流失。」周俊吉表示,一年後農場的有機質就增加了一倍,上升到1%;2007年9月送驗分析更發現,有機質達到4.9%,超過亞熱帶地區平均的3%、接近溫帶地區的5%,讓他們深感欣慰。

除了有機堆肥,為了避免灌溉污染,農場的灌溉水來自地下2公尺深的地下水。大水池上種植水蓮、浮萍等對水質敏感的水生植物,做為水質監測指標,地下水抽入生態池之前,會先經過曝氣沉澱池,過濾去除金屬離子;生態池裡還養魚蝦,構成生生不息的生態系統。

本身為植物病蟲害專家的周俊吉,還會自製「微生物製劑」,例如從死亡蚜蟲蟲屍中萃取出白殭菌,調配成可防蟲害的微生物肥料,當成補充「追肥」;甚至找來「天敵」治蟲,例如在玉米田放進小型蜜蜂來捕食毛毛蟲的卵、用瓢蟲來捕食以葉菜維生的蚜蟲等。

倒吃甘蔗

除了周俊吉學有專精,農場的主要管理者也都是大學園藝系畢業。這幾位高學歷的5年級生,為什麼願意下田務農?

出身新市農家的周俊吉,原是位於高雄大樹鄉永豐餘生技公司的副總經理,負責管理發酵、農場和健康食品等業務。

他表示,當時公司雖然看到有機農業的前景,但似乎比較想做純粹的採購者(與農戶訂戶契作生產),而他則希望能從技術扎根,確實掌握生產流程;加上原來在永豐餘宜蘭南澳農場工作的部屬陳泰安,家人住屏東,週末舟車往返才能與家人相聚,早有倦勤念頭;又找了因業務往來認識、談得來的農業資材供應商李惟裕等人,大夥興起「自己闖闖看」的念頭。

2005年10月,周俊吉向十幾位親朋好友集資、籌措2千萬元租下台糖農地,原以為自己有研發技術,經營農場應該沒有太大問題,想不到「人定難勝天」,差點被營養不良的沙地和酷熱的夏天打敗。

由於土壤過於貧瘠,第一年的收成不如預期,90坪大的溫室只收了100公斤的青菜;第二年又因夏季40度高溫,遇到嚴酷挑戰。「溫室可以擋風雨、部分蟲害,冬天沒問題,但夏天無法散熱,溫室效應讓溫度上升,菜也長不好。」周俊吉請學界朋友幫忙想辦法,不外建議加裝水牆、風扇等,估計所有溫室加裝至少要百萬元以上,但菜又不是高經濟作物,一公斤菜才賣數十元,而且資金已經消耗殆盡,只能慢慢再想辦法。

「年年都會遇到天候挑戰,環境改不了,就要改變技術。」周俊吉思索,也許先將休耕面積擴大至10公頃,把生產力專注於幾塊產量較高的耕地上;其次是調整人力,當時農場僱用30位員工,人事成本佔了40%,如果擴大休耕面積,就不需僱用太多臨時工。

好在原來預期改善土壤至少要3年時間,想不到第二年就有好成果,如今冬天一棟溫室的葉菜類產量已經提高5倍,達到500公斤。

「『人』才是耕作主體,農業是良心事業。」周俊吉慶幸自己找到理念相同的戰友,但他仍很擔心人力不夠。台灣農友的平均年齡超過51歲,很多人常開玩笑說,不論哪個農場,3個歐吉桑年紀加起來一定超過200歲。「農業一定要有年輕人投入,只是夏天在沒有空調的環境裡工作,很多人吃不消;加上農業不賺錢、不受重視,問題是環環相扣。」他期許巨農農場未來能變身為「有機蔬菜的生產基地」,儘快轉虧為盈,並將這套流程標準化、商業化,大力推廣,吸引更多年輕人投入。

蹲在田裡,周俊吉細看,土壤表面有大量蚯蚓鑽來鑽去、麻雀在田裡快樂沙浴、白鷺鷥在蓄水池旁悠閒低飛。他很肯定地說,不論對作物、動物、生態環境,還是農民收益來說,這條路是對的。

(本文節錄自台灣光華雜誌2008年01月號)

4位原本在水泥叢林中打拚的上班族,3年前拿起鋤頭,耕耘有機農業。由左至右:巨農農場主要經營者周俊吉、黃耀彬(中立者)、李惟裕與陳泰安。
大自然裡一物剋一物,小瓢蟲是菜蟲的天敵,牠們會吃光葉菜表面的蟲卵,捕捉野外瓢蟲再放進溫室裡,也成為農場的工作之一。
原是一片荒蕪沙地的農場,土壤有機質非常低,經過細心灌溉與栽培,已成產量大增的良田。
牛糞堆肥自然發酵後,溫度會逐漸從常溫上升到攝氏70度,表示堆肥已完全腐熟,而雜草種子和動物糞便中的病原菌也被殺光光,成為土壤的最佳營養劑。

  1. 人才是耕作主體,農業是良心事業。
    People are the mainstay of farming and agriculture is an industry with a conscience.
    ◎ mainstay 中流砥柱
    New York Times is the mainstay of the U.S. newspaper industry.


  2. Man proposes and God disposes
    人定難勝天/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盡人事,聽天命

光華畫報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06 TAIWAN PANORAMA MAGAZINE
http://www.taiwan-panoram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