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子嬰與「邊度有書」
文.李國盛 圖.莊坤儒
在澳門議事亭前地(廣場)旁,「文化廣場」、「星光書店」、「一書齋」和「新華書店」等一票新舊書店中,「邊度有書」的存在,是澳門的一個驚喜。這個標榜澳門台灣書權威的小空間,背後推手名喚吳子嬰。在90%以上畢業後都回鄉貢獻的澳門留台學生中,畢業於政大會計系的吳子嬰選擇來往於台、澳間,用小小的二樓店面,引渡他的台灣經驗,也寫下獨特的留學故事。 「邊度,在粵語中就是『哪裡』;邊度有書就是『哪裡可以找到書呢?』」吳子嬰說明書店店名背後,有著澳門好書難尋的意味。 在吳子嬰成長的年代,沈浸書香曾是澳門年輕人遙不可及的夢。不過,2003年10月5日(葡國推翻帝制的革命紀念日 )開幕後,邊度慢慢打開名號,吳子嬰引介的台灣書店經驗也慢慢進入澳門生活:在賭場和古蹟環伺的小城,若要找書,邊度是許多當地人和遊客的首選。 座落於澳門最熱鬧的景點──議事亭前地的噴水池附近,面積40平方米(12坪)不到的邊度,究竟有何特色讓人趨之若騖?這得先由澳門書的環境說起。 賭場環伺的澳門,為了避免觸犯賭客大忌,「書」(輸)的地位一向不高,出版商和書店更是屈指可數。僅有幾家算得上規模的書店,以販售教科書、文具或是羅曼史小說之類的書籍為主。「也因此,如果有人喜歡藝術、人文書籍,往往要到台灣、香港甚至珠海和廣州,再一袋袋、一箱箱帶回來慢慢享受,」吳子嬰說。 移植台灣經驗 在華人世界中,台灣是人文書籍出版最豐富的盛地,「澳門過去雖然也可以買到台灣出版品,但往往價格不菲,」吳子嬰解釋,缺乏直接進口管道,讓澳門的台灣書必須繞道香港,是售價居高不下的主因之一(1港幣約4.2元台幣,但十幾年來澳門台灣書的港幣公定價格卻是新台幣原價除以3)。 價格問題外,輾轉進口使得書籍上市的速度緩慢,書種也很狹隘,「也因此,我們開店前就決定採直接進口,以台灣人文和藝術類書籍為主打。在初期,台灣書的比例更高達7成以上,」吳子嬰說。 在衣鬢摩擦的遊客人潮中穿出,走上貼滿各式演講和社團活動公告的樓梯間,拐進位於咖啡廳樓上的邊度,在文學、哲學、歷史、性別、藝術等書籍羅列中,懶貓穿梭,讀者安靜地端書捧讀,互不相擾。 店中鋪排書籍背景的音樂,在爵士和古典之外,播放頻率最高的台灣獨立創作女歌手陳綺貞,更是大受此間青年人歡迎。 「每次她出片都會帶動書店生意,客人來此買書,聽到她的音樂,總不忘順手把CD買回去,」今年20歲的工讀生夏原說。除了陳綺貞外,在別家書店少見的袁哲生和張大春等台灣小說家作品,在邊度銷路也不惡,甚而壓過許多中國當紅作家。 由於樓板面積不大,陳列的書籍往往每種只擺放一本,這樣一來,雖然店員工作量因為頻繁的補書上架而增加,卻也使空間顯得開闊許多,「可以讓讀者從容地行走,甚至擺張咖啡桌,讓他們坐下來慢慢翻書,」吳子嬰解釋。 台式文青養成教育 從銷售來看,一手主導選書、進書的吳子嬰,不僅掌握了台灣出版訊息,也深知澳門年輕人的口味。而從一介文藝青年到成為台灣書代言人的過程,起點自然是他在台灣的大學歲月──特別是課堂之外。 高中就讀天主教貴族學校的英文部,同學畢業後大多到歐美留學,吳子嬰是選擇前往台灣深造的少數族群。「為了減輕父母的經濟重擔,在相對比較便宜的台灣、澳門和中國內地3者之間,我的表哥李勉之表示台灣風氣最開放,且平均的教學水準在華人圈中最優秀,是我選擇台灣的關鍵,」吳子嬰回憶。 不過,從小到大表現傑出的吳子嬰在1993年來到台灣後,功課卻突然一落千丈。 「別人遇到這種情況,往往是學科程度落差太大或是生活適應不良,我卻不是──我的問題是對台灣適應太好,流連忘返,」吳子嬰笑道,「我喜歡音樂、表演藝術和各種圖像,台北的博物館、師大路和公館一代的地下音樂現場表演,都是澳門所沒有的。」每天翹課看表演和展覽、窩在宿舍看各式閒書到天亮,使得這位文藝青年無心於課業,白天上課時間反而成了補眠時段。 就這樣,他的會計系足足唸了6年才畢業,「但也因這樣,1999年畢業後,我決定留在熟門熟路的台灣,進入當時剛成立的誠品音樂館工作。」吳子嬰回憶,誠品4年,他在門市和採購部分別歷練了2年,每次澳門朋友來看他,對此地書店的氛圍都讚不絕口,「朋友於是就問,何不在澳門開家類似的書店?於是我們一拍即合。」 除了吳子嬰外,「邊度」的創辦人個個背景不同:合夥人之一的李立勝為資深電台節目主持人;李俊銳是澳門當地藝團「石頭公社」的創辦人;至於另一位合夥人Kent,則是當地有名的平面設計師。 「空間設計和視覺由Kent負責;宣傳和市場研究由我和李立勝負責,」李俊銳說,「至於書店的經營和管理,以及選書和通路營運,當然由子嬰來。」 「書店經營不是腦力工作,而是勞力──搬書、上架、建檔、記錄進出冊數,非常枯燥,」吳子嬰回憶,進誠品的第一次員工訓練,主管就告誡他們,「你們來此並非享受氛圍,而是去創造氛圍!」 「享受和創造非常不同,但的確給了我很多啟發,也讓我在創立邊度的過程中獲益甚多。」吳子嬰說,邊度沒有原木地板、沒有開闊空間,硬體距離高標準的台灣誠品差距雖大,但經營卻一直恪遵誠品成立以來的主張──讓讀者舒服地留在書店,愈久愈好。 「看到顧客拿出自己帶來的書籍和筆記本來讀,老闆也說沒有關係,還要我們別去打擾,」夏原說。 「另一方面,我也希望打破誠品的一些框框。」吳子嬰舉例,以音樂來說,誠品其實廣度很小,稍微嘈雜的電子類音樂就列為不准播放的類型,但在邊度就不成問題 。 追尋另一種可能 有趣的是,脫胎於誠品的邊度,如今反過來又成為台灣幾家小書店老闆取經的樣本,令吳子嬰十分驚喜。 2005年,讀過詩人楊佳嫻關於邊度的報導後,正處於工作倦怠期的「686」和妻子「隱匿」覺得自己也可以開書店。夫妻倆搭機前往澳門邊度考察,接著再搭船渡海到香港的邊度姊妹店「阿麥書房」逛逛,回國後,隨即在台北的淡水河岸成立了「有河book」,如今已是當地的人文一景。 這就是吳子嬰──一個澳門留台學生的故事,他在無意間串起了兩地愛書人,讓更多關於書的故事,來回流傳於台灣和澳門之間。 (本文節錄自台灣光華雜誌2008年01月號) |
吳子嬰(右)是邊度書房主要的推手,左邊則是他的表哥李勉之。
「邊度有書」提供澳門人一個人文書籍集散的園地,為澳門注入了一泓文藝的泉水。
和淡水的「有河book」一樣,位於永和的「小小書房」也是受到「邊度有書」的影響,常常舉辦座談演講、紀錄片欣賞,受到許多台灣知識青年的喜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