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有趣,從事飲食寫作多年,東西四方大江南北各種園田工坊走了不少,然這裡頭,要說哪一種果物食材莊園是我最經常採訪的,我想,應是葡萄園了。
只是,這其中絕大多數,都屬世界各地知名酒區,裡頭的葡萄,也盡是釀酒葡萄,與你我平日熟悉的鮮食葡萄,從形態到種植法完全兩樣路數。
然葡萄酒之外,我可也是愛極葡萄之人呢,特別最偏好巨峰,喜它馥郁多香、酸甜俱足,比起通常得連皮咬嚼的歐洲系葡萄更有滋有味。尤其幸運身在台灣,市面上幾乎四季都可見巨峰葡萄蹤跡,故而我家餐桌上,總是一年到頭時時都有葡萄,從夏到冬只要想吃便可痛快朵頤。
也因此,這一年來漫漫台灣水果採訪之旅,葡萄,當然是我亟欲一探究竟的一項。
台灣目前所栽種葡萄品種主要有巨峰、義大利、金香、蜜紅等,其中,以巨峰葡萄種植面積最廣、產量最多。
巨峰可算是新種葡萄,約在1930年代在日本以Ishiharawase與Centennial兩葡萄品種雜交育種而生。1960年代引進台灣,由於與中部山區環境十分相宜,再加上代代不斷改良,很快就在國內紮根,並迅速博得消費者的熱烈喜愛,一躍而為台灣最受歡迎的葡萄品種。
目前產區分佈於中部濁水溪、大甲溪與大安溪沿岸山坡地,包括彰化大村,南投信義、水里,苗栗卓蘭,台中新社等地,都是知名盛產地。
而幾經詢問請教,都說台中新社白毛台地區,不僅自然風土條件獨特,且栽培水準極高,種得葡萄品質優異,每年一收成,幾乎還來不及上市,就讓聞風而來的挑剔日本水果商火速搶訂一空,近幾年更努力朝有機種植邁進……;——聽得我們坐也坐不住,即刻便往白毛台出發。
獨特地利,孕育白毛台美味葡萄
車往中部山間一路逶迆繞行,一進白毛台,層疊群山環擁的這片世外寧靜台地,極目四望,但見一棚棚一架架已近收成階段、枝間架間纍纍垂掛著盡是點點白色袋影的葡萄園。
我們造訪的是,當地種葡萄十分老資格的果農張賴民的果園。說起得天獨厚的先天環境,張賴民說,白毛台海拔高度約600公尺,山間氣溫低,故而較之平地所種葡萄來,生長緩慢、生長期也長;加之此區地處山間大甲溪南岸,夜間從山頂沿著河谷而降的一波波冷涼空氣,形成劇烈的日夜溫差,最高可差距15℃以上;故而能緩緩凝聚出碩大的果粒與深黑色澤,以及絕佳的甜酸比例和豐饒的香味與果味。
此外,白毛台土質屬於較貧瘠的黏土壤地,和麻豆鎮北文旦與屏南黑珍珠蓮霧相似,著根不深、樹勢不強、生長緩慢,精華與養分全往花與果實集中,葡萄也更好吃。
張賴民家的巨峰葡萄種植,從父親這代開始、至今已有四十多年時間。現在果園中還有40年歲數的「老欉」,見證了白毛台地區從早期篳路藍縷的艱困歲月而至今日的逐漸發光。
張賴民說,台灣剛剛開始試種巨峰葡萄時,初期成果不佳,一年只能夏季收成一次,產量也極有限,果農生活辛苦。後來,因為發現以人工催芽方式,能使巨峰葡萄於冬季再收一穫,景況方開始好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