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灣女人健康網

本期摘要

◎新聞快遞◎

神奇小紅莓 

矽膠隆乳再開刀率高

數位乳房攝影並非每人都適用

葉酸的重要性

走路也能減緩更年期不適

非要進行子宮切除術嗎?

母乳可預防過敏?

矽膠隆乳對女性生心理的影響

性別教育不是性騷擾 

剖腹產提高子宮切除之風險 

◎近期活動◎

 2007台灣女人連線大事紀

 

新聞快遞

神奇小紅莓  2008/01/28

一直以來,小紅莓在預防女性尿道感染方面的功效都只停留在一般坊間說法的層次,缺乏較具體的科學根據。不過最近根據一份由以色列臺拉維夫大學(Tel Aviv University)的Itzhak Ofek教授所做的研究結果顯示,小紅莓不只是在預防女性尿道感染上有明顯的功效,它在預防感冒、齲齒與胃潰瘍上也有相當程度的幫助。

小紅莓對於這些疾病的療效主要是來自於一種稱為「非可透析物質」(non-dialyzable material, NDM)的分子。這些分子會包覆在一些細胞或組織的表面,形成如同特夫龍(Teflon)一般的保護膜,以防止感染源或細菌的入侵。不過比較令人驚奇的是上述的功能似乎不會影響體內一些好菌的活動。而由於這樣的特性,小紅莓在防止或抑制細菌之依附與成長上能發揮相當可觀的功效。

藉由其成分中的NDM所形成的保護膜,小紅莓汁可有效的預防齲齒的形成。相同的功效也展現在抑制引起胃潰瘍的幽門桿菌的生成上。數據顯示,當與抗生素一起服用時,小紅莓汁可有效的降低胃潰瘍的復發率。此外,小紅莓汁可有效的防止引起感冒的病毒入侵宿主細胞,進而減低感染感冒的機率。

比較重要的是,小紅莓對於上述這些疾病的預防功效似乎只有在女性身上比較顯著。目前還不清楚為何會有這樣的性別差異,不過在解開這個疑問之前,還是建議每個人一天至少飲用兩杯小紅莓汁,以預防一些感染的發生或形成。

資料來源:分子營養與食物研究期刊(Molecular Nutrition & Food Research

TOP

矽膠隆乳再開刀率高  2008/01/24

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FDA)在200611月解除了長達14年對矽膠隆乳的禁令,隨後矽膠隆乳的研究與報導也不斷出爐。然而有關矽膠的保存期限及手術的再開刀率卻較少受到關注。

由於現在可得的臨床研究僅有幾年的數據而已,因此,在一般狀況下矽膠能在人體內保存多久目前醫界並沒有共識,致使許多醫師在回答病人的疑問時,只能依據自己過去的經驗回答,但是這些數據卻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再開刀率方面,根據製造商AllerganMentor的數據顯示,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病人在手術4-5年內會再動一次刀。美國整形美學協會(American Society for 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的前任理事長Mark L. Jewell亦表示,隆乳手術不可能只進行一次,大多數的病人術後都必須再開刀,差異僅在於再次開刀的次數和間隔會因人而異。但是許多醫師並未意識到這點,也不會告知病人再開刀的機率極高。而再開刀的原因除了破裂及異物入侵造成組織病變之外,因為術後發現矽膠的形狀、大小、位置不對,而再開刀的也為數不少。

美國最近新興起一股叫做「annuity medicine」的討論,意思是說由於隆乳的再開刀率極高,使醫師在進行完手術後幾乎可以確定病人會再回診開刀,可說是「保障」了醫師的病人數及收入,也變相的增加病人手術的風險和支出。

矽膠隆乳目前在台灣尚未合法化,兩家矽膠製造商曾分別於20079月及200712月向衛生署申請許可,然而由於缺乏安全性的資料,兩家廠商皆被要求補充資料,擇期再審。

TOP

數位乳房攝影並非每人都適用  2008/01/22

2005年一份具有指標性的研究發現,數位乳房攝影較傳統軟片式的乳房攝影更能準確偵測出乳癌。但是,最近則有另一篇重要研究發現,數位乳房攝影並非適用於每一個人除非使用在較年輕的女性或是乳房密度高的女性身上,否則數位乳房攝影不但價格較貴,也不見得較準確。

這份研究所分析的數據擷取自一份名為DMISTDigital Mammographic Imaging Screening Trial)的大型試驗,這個試驗是由美國國家癌症研究中心(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所贊助,總共包括42千位美國與加拿大的女性。研究人員比對所有的傳統乳房攝影和數位乳房攝影結果,並針對目標族群進行特定的篩檢方式,再作交叉比對,此處「目標族群」包括:50歲以下且乳房密度高、50歲以下且乳房密度低、50歲以上且乳房密度高的婦女。結果發現數位乳房攝影在較年輕或乳房密度高的女性身上能發揮更多的效益,而年紀較大且乳房密度低的婦女似乎較適合傳統乳房攝影。

資料來源:內科醫學年刊(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TOP

葉酸的重要性  2008/01/18

雖然已經有不少婦女知道葉酸對胎兒發育的重要性,美國疾病管制局最近還是再次提醒有計畫懷孕及已經懷孕的婦女,每天應該攝取至少400毫克的葉酸,以確保胎兒發育的健全。

葉酸在新細胞的形成上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胚胎的發育會先形成所謂的神經管(neural tube),之後再逐漸分化出各種不同的神經細胞、大腦、脊髓組織。而在這些歷程啟動之前,若能保有足夠的葉酸則可有效的幫助細胞分化和組織特化的進行,進而避免胎兒在發展的過程中產生一些嚴重的缺失。

已經有很多研究顯示若孕婦未攝取足夠的葉酸,胎兒很容易產生所謂的神經管缺失(Neural Tube Defect)。這樣的缺失可能會進一步造成如脊柱裂(spinal bifida)、先天性無腦無脊髓畸形(anencephaly)和唇顎裂等。而這些缺陷形成的關鍵期都是在懷孕的初期,有時甚至早在當事人察覺到自己懷孕之前。

美國國家葉酸委員會(National Council on Folic Acid)表示,婦女可透過日常生活的飲食攝取葉酸,例如,西洋的早餐麥片(cereal),只要確定所食用的麥片含有足夠的葉酸含量即可。此外,也可補充市售的綜合維他命或葉酸錠,除非醫師特別建議,否則一般坊間的綜合維他命都可提供足夠含量的葉酸。 

資料來源:美國疾病管制局(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TOP

走路也能減緩更年期不適  2008/01/18

婦女進入更年期以後,如果有不適的症狀或是情緒較不穩定的情形,不一定要透過藥物治療,也可以藉由一些較自然的方法來舒緩這些不適。一份研究便發現,慢跑、快走等規律運動可以減緩更年期的焦慮、壓力、低潮。

這份研究的參與者是380位住在費城的女性,平均年齡是42歲,研究人員記錄了這些參與者的運動程度與不適症狀,包括:壓力、焦慮、沮喪、熱潮紅等,總共追蹤了八年的時間。結果發現運動程度越高,心理症狀舒緩的情況越明顯,但是運動似乎只能改善心理不適、促進心理健康,對於熱潮紅等生理症狀,則沒有顯著的影響。

研究負責人Deborah Nelson教授表示,更年期的生理不適會隨時間漸漸減輕,但是心理壓力卻有可能會持續到更年期後。規律的運動,即使只是快步走,不但能讓身體質量指數(BMI值)維持在標準範圍,也可以抒解心理壓力、焦慮和沮喪。

資料來源:運動與訓練中的醫學與科技期刊(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TOP

非要進行子宮切除術嗎?  2008/01/16

子宮功能性失調出血(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DUB)是指女性有不正常出血或亂經,但卻無法歸因於生殖系統失調、藥物副作用或是使用子宮避孕器等因素。這個狀況大部分發生在30歲以上的婦女身上,通常會出現大量、不規律的出血,伴隨而來的是暈眩、腹部絞痛、貧血,進而影響生活品質。

過去大部分的女性是藉由子宮切除術來治療DUB,但是,近年來有一些較緩和的手術也能治療DUB,且較不容易引起副作用,使許多人開始質疑子宮切除術是否被過度使用。最近有一份研究即發現,一種叫子宮內膜消除術(endometrial ablation)的手術不但較緩和、不具侵入性,且和子宮切除術一樣,能有效消除女性的不適。

這份研究的參與者來自25個美國與加拿大的醫學中心,總共有237位女性。這些女性都是因為大量出血而就醫,且都是首次接受治療。研究人員將其隨機分成兩組,一組接受子宮切除術,另一組接受子宮內膜消除術。手術結束後再進行三年的追蹤,結果發現兩組皆有九成以上的女性解決了DUB的問題。

過去有研究發現,子宮切除術後有副作用的比例是子宮內膜消除術的四倍、術後感染則是六倍。由於子宮內膜消除術僅將子宮內表層造成失血的細胞移除,而非將整個子宮切除,因此,復原較快、副作用較少,且手術過後女性仍然會有月經,但是,經期會變的較規律、不舒服也會較緩和。與整個子宮切除而從此停經相較之下,許多女性反而比較希望有規律的月經,對這樣的手術結果也較滿意。

然而,美國婦產科學院(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也表示,子宮內膜消除術並非適用於每一位婦女,這份研究中有三分之一接受子宮內膜消除術的婦女最後還是得進行子宮切除術。因此,醫師必須告知女性完整的治療資訊,讓女性評估自己的處境,選擇適合的手術。

資料來源:婦產科期刊(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TOP

母乳可預防過敏?  2008/01/14

一篇由小兒科醫學博士Frank Greer與營養學專家Scott Sicherer所提出的研究發現,比起食用一般牛乳蛋白製品的嬰兒,以母乳哺育至少四個月的孩童在過敏性濕疹、氣喘與牛乳過敏等症狀之發生上,可達到明顯的延遲或預防的效果。此外,部分不含牛乳蛋白成分(水解或低敏感配方)的嬰兒奶粉也可達到類似的功效,但並非所有此類的嬰兒食品皆適用。比較令研究人員驚訝的是,並沒有證據顯示大豆製品可幫助預防或延緩過敏性疾病的發生。

關於母乳哺育與嬰兒過敏,過去美國小兒科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提出過建議,例如:延後高危險群嬰兒首次接觸較易引起過敏之食物的時間;懷孕中或育嬰中的母親盡量避免食用易引起過敏之食物;嬰兒12個月大之前不要接觸牛乳或相關製品;以及蛋、魚類或花生等食品則最好等到三歲之後再食用。但是,GreerSichere博士表示,影響嬰兒是否會發病的關鍵期主要是在出生後四到六個月,一旦過了這個關鍵期,不管孩童首次接觸上述食物的時間是何時,似乎都不會影響過敏症狀的發生與否。因此,那些相信是因為自己太早給孩童食用蛋或牛乳製品,而導致孩童日後對食物產生過敏症狀的家長,其實不需要為此覺得愧疚。而美國小兒科醫學會也已根據這篇研究之結果,重新修訂其建議內容。

雖然這份研究發現母乳哺育可以預防過敏性疾病,但是先前亦有研究指出母乳哺育無法預防過敏與氣喘。母乳哺育是女人的選擇與決定,應當考量到的因素除了嬰兒的狀況之外,亦有女人的處境。欲瞭解更多資訊,請參考:「母乳哺育」一文。

資料來源:小兒科醫學期刊(Pediatrics2008/01, Vol. 121, No. 1

TOP

矽膠隆乳對女性生心理的影響  2008/01/11

美國的整形外科醫師正在重新回顧過去的科學研究,再次評估矽膠隆乳對女性健康的影響。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發現,與一般社會大眾的認知不盡相同。研究發現想要隆乳的女性對自我外表的要求並不比一般女性高,也就是說這些女性並不為自己整體的身體形象所苦,想要隆乳的動機僅是因為不滿意自己的胸部。因此,隆乳後對女性心理所產生的正面影響,也僅限於自己對胸部的觀感。大部分的女性便表示隆乳後對自己的胸部比較不會覺得困窘、沮喪、或試圖想遮掩。

此外,也有研究發現矽膠隆乳有可能提高子宮頸癌、外陰癌、肺癌等的風險,與乳癌的相關性更是關注的焦點,但是,美國國家癌症中心(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回顧過去的研究發現,支持隆乳會增加乳癌風險的研究是很少的,目前尚未有足夠的證據證實矽膠隆乳會影響癌症的風險。若隆乳女性的癌症風險增加,大多是歸因於自身的生活形態,例如,吸煙等。

另外一個爭議點就是矽膠隆乳對母乳哺育的影響。隆乳的女性可能會擔心矽會不會隨著母乳傳給嬰兒,因而影響其生長發育。然而,研究發現隆乳女性的母乳中,含有的矽濃度與一般婦女相較,並沒有顯著的不同。

台灣女人連線認為,雖然此研究發現隆乳的女性對整體身體形象的要求並不比一般女性高,然而,胸部亦屬於身體的一部份,很難與整體的身體形象切割。此外,除了以上幾點之外,矽膠隆乳的爭議還包括:結締組織疾病、矽膠的破裂率和滲透率、隆乳的副作用、自殺率等,都還尚待釐清。

資料來源:整形與重建手術期刊(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TOP

性別教育不是性騷擾  2008/01/10

台灣女人連線長期關心病人安全等醫病關係之議題,多年來我們發現,對於「醫病關係」的認知與期望,醫、病之間存在著許多落差。不可否認,台灣有許許多多優秀、認真的好醫師,但為何對於醫師的愛心及關懷,病人會不領情?因為在專業的權威底下,有些醫師會忘記自己也是個平凡人,會有盲點、會犯錯、也會有利益的考量,這也是為什麼會有醫師因為健保診察費偏低而草率診療,也是為什麼醫師對於病人的「關懷」,在病人眼中可能就是一種性騷擾。

 

衛生署於民國96817日完成的「醫師執業登記及繼續教育辦法」之修正,其中將性別議題課程列為醫學倫理之必修項目,其原因在於醫學領域長期缺乏女性觀點與論述,使女人每個階段的生命經驗都遭到扭曲或誤解,例如從月經、生產、更年期到停經,對女性來說必經的生命歷程,然而,在醫學診斷上卻容易被疾病化。又例如心臟病長久以來都被視為「男人的」疾病,女人向來被放在照顧男人心臟的位置,就是因為健康、疾病中性別意識的缺乏,讓多數女人活在乳癌的擔憂時,不知道她們更可能死於中風或心臟病。

 

全球先進國家近年來陸續設立婦女健康研究中心,期望藉此提高醫事人員的性別意識,促進健康的性別平等。世界衛生組織亦於2002年宣布「性別政策」(Gender Policy),強調醫學專業人員都必須要瞭解到性別是會影響健康的。唯有使醫事人員都具備性別敏感度,才能促進醫病關係、保障婦女健康。將性別議題課程列為醫學倫理之必修項目並非只是針對「性騷擾」的部分,更非要侮辱醫師,而是希望藉此讓病人得到更完整的照護,亦減少不必要的醫療糾紛。如果大部分醫師看到「性別議題」只想得到「性騷擾」,就證實此課程存在的必要性了。

  

本文刊載於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TOP

剖腹產提高子宮切除之風險  2008/01/09

雖然越來越多的婦女選擇以剖腹的方式進行生產,但是在這樣的選擇背後似乎隱藏著不可忽視的風險。根據英國牛津大學國家生產流行病學小組(National Perinatal Epidemiology Unit)的資深研究員Marian Knight博士所做的研究顯示,剖腹生產將大幅提升婦女在下次生產時需要進行子宮切除手術的機率。目前可能的解釋是:對進行過剖腹生產的婦女來說,胎盤在子宮內多傾向著床於剖腹生產所造成的疤痕上,而這會大幅提昇生產時子宮出血的機率,進而需要進行子宮切除手術。

Knight博士表示,一般自然生產的婦女在生產過程中,因出血性併發症而需要進行子宮切除手術的機率約為三萬分之一。但是,曾進行過一次剖腹生產的婦女則會提高到一千三百分之一。若進行過超過一次以上的剖腹生產,則會提升到二百二十分之一。然而,大多數的醫療單位似乎並沒有確實地將這樣的訊息傳達給婦女。與有經驗的產科醫師相比,年輕的產科醫師較傾向對產婦施以剖腹生產手術。

在英國,剖腹生產的比率從1995年的3%開始逐年成長,到2004年已達到23%。台灣的剖腹產率更高達33%,遠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所建議的15%。這樣的成長有其背後複雜的因素,但是不論婦女是基於何種理由選擇進行剖腹生產,都應該知道剖腹生產並不是毫無危險性的手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