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8-01-30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8-01-30》

本期內容
  ◎教育論壇:第三勢力,何去何從? 
  ◎英語充電站:高中生邁向國際化教育的英語文準備策略 



教育論壇:第三勢力,何去何從?
  ■羅德水
第7屆立委選舉已經結束,一如先前預料,選前興致勃勃的所謂第三勢力,沒有一個政黨突破5%的得票門檻,當然也就無法透過新選制進入國會,台灣首次實施的單一選區兩票制,非但無法達成反映社會多元價值的目的,反而封殺了所有小黨的參政空間,之所以造成這樣的結果,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新選制明顯不利小黨:我們在選前曾經多次指出,並立式的兩票制先天上不利於小黨,而獲得5%以上政黨票之政黨方能分配不分區席次之規定,更是兩大黨夾殺小黨的利器。以此次選舉為例,政黨票共計開出978萬573張,依比率,每28萬7,664票(2.9%)即能分配一席不分區,可國、民兩黨卻聯手將分配門檻提高到48萬9,029票(5%),在扣除所有5%得票率以下政黨之票數後,國民黨獲得20席不分區席次,民進黨則獲得14席,兩黨如願囊括所有不分區席次。

然而,若以28萬7,664票(得票率2.9%)為準進行分配,國民黨(501萬801票,51.2322%)的不分區席次應為17席,民進黨(361萬106票,36.911%)則為13席,而新黨(38萬6,660票,3.9533%)、台聯(34萬4,887票,3.5262%),均可獲得一席不分區席次。易言之,國、民兩黨透過操控選制,硬生生從小黨手中搶走兩席不分區席次,向大黨利益傾斜的選制使兩黨所獲席次明顯高於其實際得票率。

二、第三勢力無法有效整合:「第三勢力」此次可謂全軍覆沒收場,使我們不得不思考:國會選舉是否有小黨的空間?表面上,此次不投國、民兩黨的政黨票超過1百萬票(115萬9,666票),不過,這充其量只能解釋確實有不少選民厭惡兩黨惡鬥,要衡量台灣選民結構中願意支持「第三勢力」的比例,此次新台聯、綠黨、第三社會黨的得票數或許是個觀察指標,不過,這3個黨得票數合計竟然不足45萬票(44萬8,954票),只佔所有政黨票中的4.6%。這樣狹小的基本盤,加上分裂的「第三勢力」,全軍覆沒的結果豈會讓人意外?

然而,若各小黨願意整合也不全然沒有生存空間,此次選舉結果顯示,兩大黨的政黨票得票率均低於區域票的得票率,(KMT:51.23%/53.5%,DPP:36.91%/38.17%),亦即,至少有3%以上在區域立委部分投給大黨的選民,其政黨票卻改投了小黨,這樣的分裂投票傾向也意味著,若各小黨能夠在選前成功整合,還是有機會取得不分區席次的。

往者已矣,以上兩個原因,其實也已說明第三勢力未來的努力方向:

一、支持小幅度修憲:不論基於何種目的,不少人在立委選後再次要求修憲,我們以為,修憲不是兒戲,動輒修憲無助於民主政治的發展,首次實施的單一選區兩票制雖然確實浮現不少問題,但比較起來,兩大黨聯手封殺小黨之行徑,最應該予以檢討。為了體現社會多元價值,促進台灣民主進步,各小黨應與進步社團合作向新國會施壓,要求進行最小幅度的修憲,亦即,修正憲法增修條文第4條,將全國不分區席次的分配門檻由目前的獲得5%政黨選舉票降為2%,讓政黨不分區席次貼近其實際得票率,以保障小黨的參政空間。

二、堅定中間偏左路線:雖然國、民兩黨以外的10個小黨,在選前最後階段都打著「第三勢力」的旗幟搶食政黨票,但誠如我們再三指出的,多數小黨無論就其政黨理念或實際作為均離「第三勢力」甚遠,更別提這些小黨在選後將以何種路線貫徹其理念。選後一個觀察「第三勢力」走向的有意義指標正是新台聯的動向,究竟一路堅持中間偏左理念的新台聯,在敗選壓力與選後綠消藍長的態勢下,是再次轉向以鞏固深綠地盤?或者持續關心社會民生的政黨新路線?實攸關台灣未來政治生態發展。

三、調整身段整合再出發:長期以來,堅持政黨理想性的小黨,似乎老是予人潔身自愛卻曲高和寡的刻板印象,以此次選舉為例,綠黨雖然與人民火大聯盟結盟,但仍然無法有效拓展選票,我們以為,堅持政黨理想固然可喜,但既然想要藉由參政實現政黨理想,小黨是否也應調整身段,重視組織發展?此外,儘管吾人主張降低不分區的得票率門檻,但也應務實地看到,就算將不分區門檻降為2%,此次各小黨也只有台聯與新黨能夠取得各一席的國會席次,有意進軍國會的第三勢力,怎能不尋求整合?

(教師)
(回目錄)



英語充電站:高中生邁向國際化教育的英語文準備策略
  ■李振清
在全球各國推動教育國際化、創新教學、多元學習,與提升英語文能力的浪潮下,台灣的整體教育品質正逐漸喪失原有的國際競爭力。中學生在現有的教育體制和教學方式下,拚命死背一綱多本的教科書及參考書資料,用以應付現行的大學學測與指考模式。在這種現狀下,哈佛大學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慧」(Multiple Intelligences)教育與學習思維,已經派不上台灣的教育用場了。

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日前指出:「知識快速累積更新,人類碰到的問題更複雜,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像力。」但「中小學生常被訓練成『考試的能手』,……不但忽略創造力的培養,更抹殺想像力及創造力。」現行的教育政策與考試方式,背離教育國際化與多元化的趨勢,比50至90年代的大學聯考內涵危害更大。這也是筆者在2007年1月16日在本欄為文強調「以泛讀與知識背景提昇英語實用能力的策略」的原因。

英語文:中學生充實國際知識的工具

2005年3月7日的《新聞週刊》(Newsweek)封面主題報導中,繼1982年的「English, English Everywhere」主題報導之後,進一步直言:「英文是日常事務、科技,以及與日俱增的自我提升所需之語言。」(English is the language of business, technology and increasingly, empowerment.)

無獨有偶地,拙文刊出後的5天(1月21日),全國各大報同時報導「聯合國知識大考驗」網站中,竟把「聯合國總部地點」的答案選項,設定為「美國加州舊金山」,而非「美國紐約」。這也說明了時下高中課程與教學內涵跟應有的廣大知識體系「脫鉤」的危機。中文如此,英語文亦然。其實,「聯合國知識大考驗」網站的設計人可能並非完全沒有掌握聯合國全面的相關知識;可惜僅瞭解片面的歷史。聯合國跟「美國加州舊金山」確有密切關係,因為1945年4月25日到6月26日在舊金山市政廳舉行的「舊金山會議」(San Francisco Conference),確認了建立「聯合國」組織的基礎。(參閱(http://tw.britannica.com/readmore.aspx?id=56193)。

問題是台灣學生、社會大眾,及時下一般政府官員亟需提升英語文能力以因應世局挑戰的事實,令人聯想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1998年召開的「面向21世紀」研討會。該會特別強調「新世紀人才的三大能力」(學業能力、個人能力,與公民能力)的培養。為因應這三大能力的建構,傳統的被動教育方式必須改革,甚至各級學校教師的教學方法與輔導策略,也要隨著大時代的變遷,與教學科技的演進,力求新穎實用。在這大前提下,如何輔導台灣的高中生在一般課程之外,積極有效地提升英語文能力,則是激發學習動機與成效的重要途徑。

有鑑於英語文已經成為無遠弗屆的國際語,也是台灣各行各業賴以提昇國際競爭力的「工具」,如何在新世紀中藉由此種強有力的語文工具深化學習效果,以便適時邁向國際化教育的殿堂,達成國家有效培養人才的目標,這才是教育當局與社會大眾應深思的課題。

目前的高等教育內涵,與國、高中教學之現狀及成效,正在考驗著我們面臨21世紀挑戰的基本能力。其中,從高中到大學的學習態度、知識創新與預期成效觀念,令筆者聯想到日前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博士發表的「亞洲高等教育面臨的挑戰」演說。其意義非常深遠,且具有高度的教育啟發性。

李遠哲教授的教育啟示

李遠哲前院長在元月26日發表的「亞洲高等教育面臨的挑戰」演說中,特別強調:「知識快速累積更新,人類碰到的問題更複雜;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像力,但亞洲的大學入學過度依賴筆試,學生被訓練成考試的能手,卻摧毀創造力,值得重視。」

李前院長語重心長所指出的「過度依賴筆試」,其實就是從中學開始的台灣教育現象。至於「知識快速累積更新、培養創造力和想像力」,則是高中生進入大學後,必須積極培養的學習方法與教育思維。其中,以英語文為橋樑,更是高中生進入大學後,落實知識快速累積與更新、培養創造力和多元想像力的基本途徑。

「亞洲的大學入學過度依賴筆試」的問題,其實是當前台灣與亞洲各國高中生的夢魘。現階段的台灣中等與高等教育,更是陷入缺乏有效引導,與見不到曙光的窘境。李前院長指出的「學生被訓練成考試的能手,卻摧毀創造力」之現象,在當前的台灣特別顯著。

如何化解這些問題,則宜在高中階段,設法跳脫出以考試為主軸的教育窠臼,培養實用、興趣、創新與成就導向的教學。其中從高中開始的英語文培養與人文素養奠基,更是化解當前台灣教育反常現象所需的基本思維。果真如此,則李前院長所憂慮的教育與人才培育問題,應可逐步解決。

在以儒家思想為教育內涵的亞洲國家之中,韓國、新加坡、日本等,均不斷地配合人類知識的創新與永續發展,積極革新高中的教育課程、改善教材教法,並在大學入學考試中加入實用評量內涵,包括英文作文、翻譯與聽力測驗,以避免李前院長所憂心的「大學入學過度依賴筆試」之嚴重問題。2004年4月29日到30日在南美智利首都聖地牙哥(Santiago, Chile)舉行的「第三屆亞太經合會教育部部長會議」(The Third APEC Education Ministerial Meeting, 2004)中,主持教改有成的韓國前教育部長安秉永(Byung Young Ahn)曾面告與會的我國前教育部部長黃榮村及筆者,他所推動的韓國大、中學創新教育改革策略,大大地改變了韓國學生的前瞻性思維與知識更新。

台灣最近6年來的大學指考英文低分單峰的嚴重現象,每況愈下。假如教育當局沒能及時改善這種如冰山一角所顯現的嚴重問題,則李遠哲教授所憂心的教育與社會問題,必將進一步持續惡化。

台灣高中生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李遠哲前院長所揭櫫的「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問題,其實並沒有那麼嚴重;嚴重的是國家政策與教育執行面的問題。為什麼台灣的人才培育能在80年代在國際上大放光芒?《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資深記者Ashley Dunn還在1995年2月21日以頭版專文介紹台灣國際人才培育的奇蹟,一時傳為美談。

其實,當前筆者所接觸過的眾多台灣大、中學生中,與眾不同的優秀青年學子,仍然處處可見。全國各地區的菁英高中或優質高中不用說,中南部許多具有潛力的中學生也應受到肯定和認同,從而提供更具體的教育輔導方案。

去(2007)年2月3日,筆者應參加嘉義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舉辦的「2007公益冬令營」,並以「因應21世紀多元發展,高中生潛能開發的基本途徑」為題,對嘉南地區的120名高中學生講述藉由有效學習英語文,提升知識領域,並投入國際NGO的思維。參加是項研習營的成員,皆為嘉南地區的高中與高職學生。

開始之前,筆者很好奇這批求知心甚為強烈的南部中學生之英語文水準。然而,他(她)們之所以大膽參加此項多元功能與國際取向的冬令營,必然已具備了基礎英語能力。因此,筆者寒暄後,一開始便用英語問道:「Do you want me to speak to you in English, or in Chinese?」

令筆者驚訝的是,絕大多數的學生竟大聲回應,「English」。

當然,筆者瞭解不方便說「English」的同學,可能不在少數,而令筆者欣慰的是,有人高喊「English and Chinese」。此種折衷意見,正好是我的期待。

筆者中英兼用地跟同學們介紹當前的國際教育趨勢、英語文特質、由淺入深的英語文學習法、閱讀知能、文法活用、寫作訣竅、溝通與表達的藝術,以及美國高中生的多元「使命」:強調全人化的學業與倫理發展,以便培育高中畢業生成為21世紀負責任的公民和領導人。(Focusing on the academic and ethical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student, preparing graduates to become responsible citizens and leaders in the 21st century.)

南部高中生學習能力不亞於北部

令筆者欣慰的是在全程兩小時的演講中,大家都能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筆者偶爾拋出的問題,大都有人立即回應;演講後甚至還有5、6名學生提問。待演講結束後,一群高中生就圍著筆者問長問短。他(她)們的後續問題,佔據了整個休息的20分鐘。這種難得的互動,顯示高中生其實有數不盡的英語文學習問題亟待答覆。

待筆者回到台北時,3位受到鼓舞的同學已經寄來了e-mail。其中的Sarah至今仍然與筆者用英文保持聯繫。Sarah所寫的英文電子郵件,雖然有一些不可避免的語法錯誤,然而她的用心和大膽嘗試,甚可作為時下一般不敢說、寫英文的大、中學生之參考。e-mail中的錯誤已用紅色標出,並將正確的用詞以粗體紅色在括弧中標示。

Dear Professor Li,

I was very exciting (excited) to listen to yor lecture at Nanhua University today. You have told us many useful ways of learning to read, speak and write English. I am thus writing to you, hope (hoping) that you will help me correct my English. This is the first write (for me to write) English mail. I am a little nervous. I hope I can improve my English through your help.

Sarah

收到Sarah的第一封e-mail後,筆者循例立即予以回覆如下:

Dear Sarah,

How delightful it is to hear from you. I hope my lecture to you all at Nanhua University has inspired you and your friends to find English learning both exciting and rewarding.

Your e-mail was well written, despite some minor grammatical errors. I have taken the liberty of correcting them for you. Keep reading and writing as what you have done, and you will make progress by leaps and bounds. In the meantime, try to read the inspiring English articles I recommended at my lecture. Be sure to consult your English teachers frequently.

Best wishes,

Chen-ching Li

廣泛閱讀原文有助提升高中生英文

當前的台灣高中生在考試與補習的煎熬下,一味死背文法規則,與支離破碎的單字,殊不知逆向的廣泛閱讀原文(authentic articles)策略,特別有助提升高中生英文學習的成效與高昂興趣。在這同時,又可拓展知識的領域,增進英文寫作與口語表達的信心與能力。

例如,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 - AP)在1月28日發自土耳其首都安卡拉(Ankara, Turkey)的專電(參見2008.1.28.聯合晚報「寰宇快譯通」),有這麼一則新聞:

Turkey expects to move into the world's top 10 economies in 15 years as it steps up major reforms and becomes a more European country, Foreign Minister Ali Babacan said.

土耳其外交部長巴巴坎說,土耳其加緊重大改革,成為一個比較近似歐洲的國家,且預期15年後名列世界十大經濟體。

Babacan spoke to business and political leaders attending the World Economic Forum, stressing the country's transformation over the past five years and its determination to continue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cial reforms.

巴巴坎部長對出席「世界經濟論壇」的企業和政治領袖發表談話;他強調土耳其這5年來的轉變,以及持續經濟、政治與社會改革的決心。

這則電訊的特色是文字簡潔通暢、訊息嶄新實用,是大、中學生可模仿的範例。其中,第二段的「現在分詞片語結構」,更是英語中普遍常用語法,卻是台灣學生的「罩門」(Achilles' heel)。高中生毋須恐懼這種取材自英文報章、雜誌、專書的好文章。只要在英文老師的指導下,按照本文所提供的方法加以歷練,必然可收到一舉數得的英語文統合學習效果。

(世新大學英語系教授)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 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