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線高中出線
文.滕淑芬 圖.王孟孝
「這真是天上掉下來的一塊肉!」在民國97學年度繁星計劃招生說明會上,工作小組呼籲高中夥伴們,要把握機會將更多學生送進頂尖國立大學。 去年實行的繁星計劃,由於沒有前例可循,很多高中對於學生究竟是怎麼「矇」上的都是糊里糊塗;但今年可以參考去年經驗,各校於是摩拳擦掌,一場繁星大戰已然展開。 「繁星計劃的本意,是希望讓偏遠地區的弱勢高中學生也有機會進入頂尖大學,」教育部專門委員楊玉惠舉例,有些高中反映,台北明星高中與偏遠非明星高中不能用同一把量尺來衡量,兩校排名的前1%學生很難等值,如何能用在校排名序分高下? 其次,理組學生唸的物理、化學、生物,比文組的歷史、地理難,校內不同學群學生的排名,也很難等值。「但教育部的理念是,只要排名在前的學生都是可造之才,都值得國家珍惜,」楊玉惠說。 繁星,不煩心 「繁星計劃」將全台403高中等量齊觀,各大學只能從每所高中挑選一名學生的操作方式,的確引起兩極反應。 執全國高中牛耳的北市建國中學註冊組長陳彧弘表示,建中每屆學生約有1,300人,其中一半會進入台大,進入國立大學者更超過95%。而排名前5% 的65人,一定穩上台大醫科、電機或法律等各學群第一志願。去年建中對繁星計劃有興趣的優秀學生不超過10人,最後只有一人進入清大,但如果推薦「校排」在5% 之後的學生去參加,又處於劣勢。 離開台北都會區,看看位在北高雄、鄰近台南縣的高雄縣立路竹高中,去年推薦9位原本學測落點約在私立大學前段的同學參加繁星,結果有兩人進入國立中山大學與中興大學,對每年只有3至5名學生考上國立大學的路竹高中來說,已經很滿意了。 人口五萬多人的路竹鄉,位於台南安平前往高雄鳳山的半路上,沿途滿佈茂密竹林,雖可供商務旅客休憩,但也阻礙了交通。 長久以來,當地好學生都流往台南、高雄岡山兩大都市,夾在其間的路竹高中,招收進來的學生,國中基測成績分布從160分到250分,落差有90分之多(基測總分為300分,2007年開始加計作文12分)。自從6年前有一名學生考上成大後,學校很久沒有這麼高興了。去年兩名學生躍登「中字輩國立大學」後,學校在高三大樓前掛上紅布條、打出跑馬燈慶賀,激勵了不少學生。 看清楚遊戲規則 偏鄉高中大聲叫好,但由於學測成績普遍不突出,即使校排名列前茅也很難擠進台大、清大、交大,反而是都會區的二線高中學生,希望更濃厚。去年台北市的內湖、萬芳、明倫,台北縣的新店高中,錄取人數各有7、8人,成績不俗。 「為學生爭取最佳權益的理念大家都有,但弱在執行面,尤其繁星計劃的各種規章、簡介,厚厚一大本,不花費心力分析根本看不懂,可惜有些學校行政人員就是行禮如儀,」內湖高中校長吳正東舉例,去年校內各處室密切合作,逐條把參與繁星計劃的各校系條件看清楚,依照學測各科成績和在校排名順序,一一篩選出最適合推薦的學生。 第二階段學生選填志願的方式更有趣,校方將成績排名前5%的學生(約40人)召集在大禮堂,把各校系名稱寫在紅字條上,依照排名順序讓學生上前「撕榜」;這種「土法煉鋼」的方式非常有效率,最後推薦21名學生參加,結果有7人上榜,人數僅次於台中縣私立立人高中的9人和台北市萬芳高中的8人。 要想精準預測學生落點和競爭優勢,還有一個多數高中不願明說的訣竅,就是藉試卷統一的北區高中聯合模擬考排名(約2萬人),可以了解和本校學生成績在同一位階的人數大約有多少,再據此避開競爭,將自己的學生區隔出來,準確度八九不離十。 策略:熱門科系不要去 今年參與「繁星」的國立、私立大學增加到25所,名額也多了2.2倍(共1,742名);教育部也要求主動加入的私立中原大學,錄取的100名學生將按照公立大學的學雜費標準收費;各科系招生條件不一,遊戲規則也更為繁複。 由於去年有143人(佔21%)依據繁星標準錄取後,卻因「腳踏兩條船」,參加之後舉行的大學推甄,進入更好的學校科系,而放棄了珍貴的繁星名額,因此今年規定,已錄取繁星的學生,不能再重複參加大學推甄和4年制科技院校的申請入學。 其次,在教育部強力說服下,今年不少大學的學測門檻都向下鬆動,例如政大從去年的5科均需達到前標,改為以「總級分前標」為依據;彰師大資工系甚至沒有訂定任何學測檢定標準。整體來說,對中後段弱勢高中更有利。 有意徵逐繁星的學校,今年該如何操作,可以從去年的數據中看出一些端倪。 大學多元入學方案工作圈顧問蔡閨秀指出,去年清大錄取7位學測58級分的學生,若依正常推甄,這些學生絕對無法上清大。細看近3年第一次有學生進入12所頂尖大學的高中數,發現其中進入台大的有5所、清大24所、交大22所、政大4所、中山19所、台科大32所等,顯示台大錄取的高中數仍然很少,但清大、交大、中山大學等就已向外延伸不少。 去年報名台大的學生總計有504人,搶40個名額,「台大有吸金效果,會吸引明星高中學生的目光,」蔡閨秀指出,二線高中學生若不是全校第一名,去競爭台大不見得有利,反而應該放眼其他大學。 其次,學生選系時仍有冷熱門考量,去年台大農藝系、中興農藝系、成大測量與空間系等,都出現有名額卻無人申請的現象,令人扼腕;今年校系增多後,冷熱科系之間會出現什麼樣的變化,有待觀察。 打破三千寵愛 繁星計劃讓全台高中學生多了一個機會進入國立大學,但不可否認,勝負關鍵仍是以筆試成績為指標。 以目前的大學入學管道──繁星、學校推甄、指考分發等來看,內湖高中校長吳正東分析,筆試成績穩定的同學,很容易知道自己的位階與落點,不論參加那一種管道都很適合;就像投籃,只要準度夠,切入、跳投都不成問題,輕鬆又有把握。 而成績暴起暴落的學生,就要分析其好壞狀況有無固定頻率,例如定期考試考不好,是睡眠不足、身體出狀況,或者剛好碰上考試單元是弱項等,了解原因就可以改變好壞出現的頻率,否則只能亂槍打鳥,永遠沒把握;這種學生各種管道都要試一下,比較辛苦。 「一直都表現平平、成績又不突出的學生最慘,好像任何管道都行不通,」吳正東說,學科跟不上的孩子,只能一關關被淘汰,高中教育的重點一之就是,強化學生忍受挫折的能力,雖然無奈,卻是現實。 繁星的「煩心」大戰中,善用戰略的高中,顯然有較高的勝算,但是否也能激勵偏鄉弱勢高中,將他們的辦學熱忱和水準拉上來?更是努力的目標。 (本文節錄自台灣光華雜誌2008年02月號) |
繁星計劃以「學測標準」和「在校成績排名」為兩大依據,智育、美育、體育等,都是在校成績的一環。圖為台北內湖高中的美勞課。
夾在台南與高雄兩縣之間的路竹高中,一屆只有6班學生,去年有2位學生以繁星名義進入中山、中興大學。
台北內湖高中每屆學生人數多達七百多人,學生水準整齊;去年有7位學生錄取繁星計劃,成績不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