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er Dome千人立柱,在台灣各社區朋友熱烈參與下順利完成。 (攝影/鄧文淵) |
|
|
千人立柱
Paper Dome再生
「第五十八根紙柱,進場!」歷經兩年,背負許許多多的期許,二○○八年元月二十五日,來自日本的紙巨蛋Paper Dome終於在千位社區朋友的合力下,在台灣這片土地上重新站起。
台灣社造夥伴的集結
一早,來自各地的社造夥伴以及十位日本「鷹取Paper Dome台灣再生計畫」的推動委員,紛紛齊聚在桃米生態村Paper Dome工程現場。九點,鏗鏘的樂音響起,來自雲林崙背的貓兒干北管團為千人立柱活動拉起了序幕。
在埔里守城聚落噶哈巫平埔族長老、原Paper Dome所在地的鷹取教會神田裕神父的祈福儀式後,魚池鄉明潭國小戰鼓隊擂起陣陣振奮人心的鼓聲,此際,國姓鄉空手道隊和中原大學建築系及台大城鄉所的義工學生們,從新故鄉社區見學園區的山坡上接力傳下一根根的紙柱,在眾人殷切的注目中,神田裕神父和九二一震災基金會謝志誠執行長、南投縣陳志清副縣長、埔里鎮馬文君鎮長共同立下第一根紙柱。
五十八根紙柱,就在台灣及澎湖外島的社造界朋友、桃米居民的合力下,兩個小時不到,就完成立柱;這也是台灣社造夥伴的大集結,讓人見識了社區朋友相挺的力量。
台日交流的紀念碑
一九九五年一月十七日,阪神地震當天,從瓦礫堆中被挖出來的神田裕神父,認為自己身為宗教家,在災難時刻應該對人們說些撫慰心靈的話,但一站到大街上,卻發現自己根本叫不出社區人的名字!「我是一個神父,常常告訴教友要愛自己的鄰居,我卻不知道自己的鄰居是誰!」這份羞愧與懊悔一直存在心中,他發誓再也不要發生這樣的情形,因此開始跨出教會單純的傳教工作。而坂茂建築師集合社會力所打造的Paper Dome是阪神震後的救援基地,在神田裕神父的號召下,十個NGO團隊以此為據點,從鷹取教會邁向為「鷹取社區中心」,展開老人、兒童、亞洲女性自立等服務,讓人們在宗教、文化、生活上有更多的交流與支援。
「Paper Dome是台日交流的紀念碑,這種人與人間的新關聯性,是比Paper Dome建築本身更重要。」對於Paper Dome的再生,神父期許著。
「Paper Dome在台灣再生是一項艱鉅的任務,新故鄉基金會是『向天借膽』才敢擔負起這樣的責任;」九二一震災基金會謝志誠執行長致詞時指出,他進一步說:「重生的Paper Dome可以成為台灣社會發展的重要基地,促進台灣社區的交流與進步。」
在桃米推動生態教育多年的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前副主任彭國棟,欣喜地說:「Paper Dome的再生,讓桃米生態村從此有了一個新的人文性地標,社區不論在生態、社造、人文等都會產生更多面向、更多新力量。」
袋子的願望
Paper Dome在焦土中孕育,Paper Dome的再生在荒野中開啟。為了籌募Paper Dome新故鄉社區見學園區不足的800多萬建設經費,新故鄉基金會將推動「夢想推手贊助計畫」,發起「袋子的願望」義賣活動,凡捐款2000元者,即獲贈「袋子的願望」禮盒組一套,內含杜康行有機醋一瓶、卡度部落的明日葉茶包一盒、桃米青蛙別針一隻和紅麴一罐、Paper Dome紀念衫一件和紀念梅筆一支以及「看,這個把青蛙叫做老闆的地方」DVD一片。
除此之外,「新故鄉」並推出預約見學贊助計畫,凡捐款每1萬元者,將提供2位名額參與2天1夜社區見學之旅,一起暢遊社區,寶貝台灣。
在九二一後重建時期,「Paper Dome新故鄉社區見學園區」將承載新的夢想,持續扮演社區重建、社區產業、生態社區和社區營造的交流平台,促進台灣社區的良性轉變。
Paper Dome新故鄉社區見學園區將於今年九二一滿九周年全園開放,歡迎所有朋友蒞臨與會,為Paper Dome的新生捎來更多祝福與力量!圓一場我們共同的社造夢想!
夢想推手贊助計畫
「袋子的願望」義賣活動,為Paper Dome新故鄉社區見學園區的建構增添助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