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8-02-12》 |
本期內容 | |
◎環境前線:核四安不安全 你知道多少? | |
◎禽流感的政治經濟學(三) | |
◎美「未來發電」計畫遭封殺 | |
◎塑膠水壺遇熱會釋出有害物質 |
環境前線:核四安不安全 你知道多少? | |
■崔愫欣 | |
在除夕的前一天,蘋果日報獨家以大篇幅報導台電擅改核四廠設計,違規變更達395處,造成安全上的重大危機,其他各報隨後加入追蹤,絲毫不令人意外的,台電宣稱一切都沒有問題,但事實上2008年對核四廠來說,從一開始就災難頻傳,從一月份開始,核四廠區工程3天內連續發生兩起工安意外,造成兩名工人死亡。勞委會緊急派員檢查核四廠51處工地,發現工安管理有缺失,立即勒令其中14處工地停工,並罰鍰80萬元。 台灣的公共建設品質向來令人無法放心,尤其核能電廠這樣具有高度危險性的設施,豈不應該受到更多的檢驗與監督?生活這個小島上,一但發生輻射意外,無人可以倖免,相信人人都有權利關心並提出這個疑問:「核四到底安不安全?」 但不管是核能技術或是土方工程,都有某種的專業性存在,一般人若不長期觀察不易了解,而目前與核電相關的資料與合約都沒有公開,相關資訊等於被封鎖,因此就有了讓台電與原委會迴旋的空間,面對質疑永遠老神在在,因此這次若非蘋果日報接獲爆料,不知民眾的權益還要被壟斷到何種地步。 報導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根據原能會未公開的《2007核四工程管制報告》,核四工程去年1到11月、共395件台電自行變更設計,其中20件涉及安全問題。其中違規最嚴重的是反應爐的「緊急冷卻水道」焊接工程,未照美商奇異公司設計施作。報告指奇異認為此變更將使「重要安全功能喪失,導致實質危害」。而台電立即在第二天發布新聞稿說明,因為核四工程浩大且繁複,若發現依設計圖指示卻仍無法施工或施工有困難時,必須進行必要的設計修改,但這些修改一定會依相關規定,先與原設計廠商討論、取得認可,再報原能會核備,絕不可能有「擅改設計」情事。 聽台電說得輕描淡寫,變更原設計真的會有這麼大的問題嗎?如果這是火力或水力電廠,也許我們不用這麼緊張,但核能電廠不比一般電廠,其中反應爐緊急冷卻水道支架焊接工程未照原設計,若爐心漏水、冷卻水又故障無法補充,恐令大台北地區數百萬民眾暴露於輻射死亡,而這並非危言聳聽。 為什麼環保團體這麼擔心核四的安全呢?這麼專業的工程一般人能不能理解呢?我們簡單來說,要了解核能安全的問題,可以分成兩部份,一部分是先天不良,一部分是後天失調。所謂的先天不良,是指原設計的問題,台電宣稱核四廠使用的是最新型的進步型沸水式核反應器機組(ABWR),但其實在1996年簽約之初,這是一部無製造經驗與商轉經驗的機型,到目前為止,機齡也才屆10年,許多結構性的瑕疵問題逐漸浮現,其中最嚴重的就是2002年8月29日以來,日本媒體披露各大電力公司蓄意隱瞞核能反應爐損傷的事實,在日本造成極大風波,為了進行進一步的檢查,許多核電廠只得被迫停止運轉。而核子反應爐的爐心側版龜裂這個問題,是原設計就有的問題,曝光後日本已逐漸更換,這是像日本與台灣這類位於地震帶上的國家需特別注意的危險,但由於所需經費甚鉅,原委會至今不願承認這個問題,將民間的質疑斥之為胡扯。而去年7月日本發生的大地震,超過所有核電廠的耐震設計,更是台灣應該引以為鑑的,但至今也無人關心。 這種推托責任的駝鳥態度,在台灣是一點都不陌生,這也就是核安問題的第二部份,後天失調的問題。其實核四工程的安全性必須包括設備安全、土建安全、監造經驗、系統整合、人員經驗與素質等方面,其中最關鍵的問題是工程由統包轉分包的危機,很少人得知,卻是目前核四工程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因為日本的核電廠工程一向都是採統包,奇異公司向東京電力公司承包後,由奇異向東京電力公司負責,所有責任歸屬非常清楚,但台灣的核四廠是採取分包模式,由奇異公司標到台灣的ABWR後,發電機是由三荾得標,核島區工程又是由新亞公司接手,焊接則是中鼎公司負責,其中的整合工作則是史威公司擔任工程總顧問,而荒唐的是這間公司後來竟倒閉被人併購,因此以後發生問題時,不知該由哪個單位負責,造成責任不清,變成核四未來最大的隱憂。 除此之外,目前核四的全廠儀控資訊是台灣自行創新的,軟體設計進度嚴重落後,就算設計好,台灣也是全世界第一座,諸如此類的種種問題不勝枚舉,就連基本的土方工程,日本來台觀察的核安專家說核四廠區鋼筋鏽蝕問題相當嚴重,最多只有10%的工程勉強可以及格,工地秩序更是紊亂,而台電態度傲慢,自信說一定沒有問題,卻無法掩飾核四工程近4年已發生6起意外,造成7人死亡,讓勞委會宣佈「工安管理不良,需全面檢討」。即使我們從最顯而易見的部份來看,都可以發現態度輕忽的問題。 位於台北縣貢寮鄉的核四廠從1992年開始興建,歷經風風雨雨,只要扯上核電,擁核與反核兩派就壁壘分明,不論是在科學還是經濟、環境還是人權各方面展開一場又一場的辦論,但我們都不能不承認的是,拋開核能電廠該不該建的問題,核能的安全絕對是最重要的,而我們可曾停下來想,潛藏危機的核四,到底是不是一顆不定時炸彈?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 |
|
(回目錄) |
禽流感的政治經濟學(三) | |
■倪世傑 | |
家禽貿易存在許多模糊空間,因此難以管制,但如聯合國農糧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機構均未將大量生產、密集飼育的工業化的家禽飼養業列為禽流感的危險傳遞管道,反倒將小農放養的家禽,以及自由來去的野鳥當成罪魁禍首。在本系列的最後一篇中,我們來談談野鳥與禽流感的關係。 野鳥之所以會認為是禽流感傳遞的重要管道,主要是因為它得以透過飛行自由自在跨越地理疆界的特性。一隻罹患禽流感的野鳥,在飛行途中以及當中落地歇息期間,會遭遇其它群落的鳥群或是飼養中的家禽,從而將禽流感有效率的傳遞出去。因此,破壞野鳥的棲息地、培育地成為消滅禽流感重要的方式之一,但這會反而讓染病的野鳥遠離棲息地,逃避到其它地方,更增加了其它地區鳥隻的被感染機率,這的確是防制禽流感蔓延最具反效果的方式。 的確,野鳥會傳遞病毒,就跟人類之間的傳染病一樣,這一點毫無疑問,2006年春天於歐洲出現的幾起禽流感病例亦證明,當時因為持續到春天的嚴寒,裏海與黑海周邊的鳥類南下避寒,而這個區域的確是禽流感疫區,同時防疫工作做得很不好。另一方面值得重視的是,在喀麥隆、埃及、印度、以色列、約旦、奈及利亞、巴基斯坦等地出現的禽流感,其來源並非來自於野鳥,而是家禽產業,而且,爆發時間也不同於候鳥的遷徙時間,顯見野鳥與這些國家禽流感疫情扯直接關係甚微,或幾乎不存在。 即使在禽流感肆虐的亞洲,尤其是東南亞地區,將過錯歸諸於野鳥也欠妥當。在2005年4月以前,亞洲發現的禽流感病死鳥多為定棲型鳥類,棲息地與覓食地多位於家禽飼養場附近。從2005年5月到7月間,位於中國青海省的青海湖與蒙古的艾里克湖發現病死鳥,前者約有數千隻,後者則有一百餘隻之譜。在青海湖發現的死亡鳥隻多數為斑頭雁,在蒙古則是斑頭雁與黃嘴天鵝。斑頭雁生長在印度北部,在冬天嚴寒時會飛越過珠穆朗瑪峰到西藏、青海地區避寒。但這些病死的斑頭雁是到青海湖之後數週才染病身亡,如果在印度即已染病,感染重病之下牠們飛得過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也因此可推定青海湖周遭才是感染源。 在蒙古發現染病死亡的黃嘴天鵝,就是一般都可見到的大天鵝。無論是斑頭雁還是黃嘴天鵝,牠們在發病之前的數月即以抵達蒙古,牠們在這邊進行每年度的脫毛,在這段期間,牠們是蒙古地區的留鳥。因此亦可推斷,如同青海湖,蒙古艾里克湖附近也是禽流感疫區。再一次證明,禽流感具備地區性的特徵。 另一項可以佐證候鳥未必是禽流感帶原者的例證,在於東亞候鳥途經的國家反而較少出現禽流感疫情。在西伯利亞、蒙古地區的候鳥到冬天會南下避寒,途經中國內地、日本、韓國、台灣到菲律賓,至少,台灣、菲律賓、日、韓的禽流感疫情十分輕微,如果候鳥的傳播力道真的如此強烈,這些國家應該早就是禽流感疫區了。 如果認定衛生條件也是病毒傳遞重要的因素之一好了,中國曾檢驗超過1萬3千隻活體野鳥,其中只有6隻感染禽流感病毒,另有3%的野鳥帶有禽流感抗體;人口密度高,而且極為鄰近中國大陸的香港亦檢測了超過1萬6千隻野鳥,令人驚訝的是感染禽流感的數目為0。 野鳥感染途徑對防制禽流感而言的確是一大迷思,飛行距離長並不代表病毒感染能力無遠弗屆,因為候鳥本身或許並未帶原,如以同樣的邏輯面對人類更無遠弗屆的運輸能力,我們更有理由懷疑跨國運輸的家禽活體、蛋類製品同樣具備攜帶禽流感病毒的能力,何況工業化飼育的環境,更有可能加速病毒的突變與演化。總之,面對禽流感,我們需要更多的實證研究,而不是想當然爾地根據直覺的亂歸因,畢竟,歸因同時也是一種究責(accountability),將家禽飼育跨國集團輕輕放下的同時,恐怕為不遠的將來孕育了一場更大的禽流感風暴。 (完,政大博士生) |
|
(回目錄) |
美「未來發電」計畫遭封殺 | |
編譯■吳萃慧 審校■蔡麗伶 | |
伊利諾州選出的官員,誓言要針對聯邦能源部一個封殺「未來發電乾淨燃煤發電計畫(FutureGen clean coal project)」的想法,一路對抗到白宮。這個將落腳在伊利諾州馬頓市(Mattoon)、造價18億美元最先進的發電廠,是在2003年公布要執行的,並且被視為是全球最乾淨的燃煤發電廠。 能源部長波德曼(Samuel Bodman)是29日在一個華盛頓舉行的會議上,知會伊利諾州國會議員團有關能源部打算解散「未來發電」聯盟的規劃,並且將以其他作法來進行此乾淨燃煤發電主張。 聯邦參議員德賓(Dick Durbin)表示:「我在國會山莊任職25年期間,還沒有看過這麼令人痛心的欺騙行為。過去5年間,儘管它的經費昂貴並且可能會要虧本經營,能源部仍一直敦促我們及其他州政府要達成這項非常重要的能源計畫。然而當伊利諾州的馬頓市打敗德州的一些地點被選上時,能源部長卻祭出要封殺這項計畫的想法。」德賓指出:「在今天與部長會面之後,很顯然地,過去能源部長波德曼一直在誤導伊利諾州民眾,製造未來發電計畫的假希望,實際上根本沒有意願要提供經費或是支持這項計畫。」 「未來發電」計畫是由聯邦能源部與「未來發電」企業聯盟公司以官方與私人合夥關係建構起來的,而「未來發電」企業聯盟是由12個美國及國際能源公司所組成的非營利集資團體。經過將近5年的廠址審核過程,聯盟在2007年12月18日宣布伊利諾州的馬頓市將會是美國第一個低碳排放燃煤電廠計畫的廠址。 (ENS) |
|
(回目錄) |
塑膠水壺遇熱會釋出有害物質 | |
編譯■劉仲恩 審校■蔡麗伶 | |
人們在運動或登山時常會用各類彩色透明塑膠瓶攜帶飲料,最新的科學研究顯示,如果裝入熱的液體,將會釋放出擾亂荷爾蒙的化學物質。 根據辛辛那提大學的科學家的研究發現,無論水瓶的新舊,這種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的材質遇到滾燙的熱水將會放出擾亂內分泌的化學物質酚甲烷(bisphenol-A),又稱BPA。 這種化學物質常見於各種用途,包括可重複使用的水瓶、食物收藏罐的襯裡、水管接著劑、牙醫用的溝隙充填劑等。在動物實驗中,此物質會對生殖與腦部發育造成影響。 貝屈博士(Scott Belcher)與他的研究團隊發現,當聚碳酸酯水瓶短暫接觸滾燙的熱水,酚甲烷的釋放速率將會增加55倍。先前的研究也顯示,重複摩擦、刷洗與烹煮嬰兒用的聚碳酸酯瓶會釋放酚甲烷。這讓我們瞭解了酚甲烷能夠從各式聚碳酸酯塑膠中被釋放。 貝屈博士說:「這研究的靈感來自於攀岩團體的疑問,於是我們根據消費者的習慣對這些塑膠水瓶做測試,而結果顯示,唯一對釋放濃度造成影響的因素是液體溫度,而使用9年的水瓶與新的水瓶釋放的酚甲烷數量相當。」 「我們發現無論瓶子的新舊,在冷水或是溫水中,酚甲烷的釋放量與速率都相同。但是一旦水瓶接觸了滾燙熱水,酚甲烷的釋放速率馬上增加為15到55倍。」 貝屈博士強調,雖然目前對於酚甲烷濃度多高才有害人體尚無共識,但他建議消費者慎思長期暴露在此物質下對健康的影響。他說:「酚甲烷是人類接觸的一種類似雌激素的化學物質,這類物質包括了黃豆中有益的的天然植物雌激素,而科學家還在嘗試瞭解這些內分泌干擾素在交互作用下如何影響人體健康。」「但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這些物質多半對健康有負面的影響。」 此研究由美國國家環境衛生科學研究院資助,發表於最新一期《毒理學通訊》期刊。 (ENS) (本單元由環境資訊協會提供) |
|
(回目錄) |
長期徵稿啟事 |
|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 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
|
(回目錄) |
參觀立報: |
http://www.lihpao.com |
立報地址: |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