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蓓 (作者為台北大學社工系副教授)
從男女兩性的親密關係來看,在戀愛或者是婚姻的初期,充滿羅曼蒂克、浪漫、滿足的幻象,我之所以說幻象,是因為當我們把整個關係拉長遠來看時,再回過來看那一個段落,其實非常不真實,可是它又很迷人,迷得讓人可以一輩子或是天長地久糾纏下去。
因此有一些從生理著手研究的心理學家,他們會告訴人們說:「那個階段其實只是化學作用!因為人在那個階段的荷爾蒙分泌是最旺盛,只是表露出人的動物性。」這樣的說法愈來愈被心理學家所接受,原因在於人處於浪漫的階段時,全都是他的內分泌的關係。所以,情人眼裡出西施,一個不怎麼美的人,卻會讓對方覺得美的不得了,而且愈看愈美,這就是所謂幻象的原因。
化學作用引發的「幻象」
當人看對方愈看愈美時,其實是從自己心裡發出來的,或者應說從身上因化學作用所發出來。有些生理心理學家曾實際做過測量,當情人彼此相看時,眼光裡傳遞了多少訊息,而這些全都是化學作用的結果。當學者在研究動物的行為後,發現與研究人的行為沒什麼兩樣。
我有時也會看看學生,他們正好是屬於「發情」的年齡,不論是男女朋友之間,或是即將要結婚的先生或者是太太來送喜餅時,我都會稍微留意一下他們彼此之間的眼光,會不會透露出什麼樣的化學作用,可是我發現他們在我面前都彼此迴避,也許在外人面前比較靦腆吧!
從研究結論中發現,人跟人之間,應該說男性跟女性之間,在「發情」階段,是一種非常生物性的行為反應。這種生物性的行為反應,也顯示生物的反應除了「兩性相吸」的部分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行為就是「操控」。控制行為是人類發展出很精緻的遊戲規則,而這個遊戲規則也呈現在我們的文化裡,成為一代傳一代的行為法則。
人性化包裝的遊戲規則
這樣的一個行為法則,如果放到自然界去看時,其實就是人類在物種的操控行為,只能說人類是屬於比較進階的遊戲而已。所以在這個比較進階的遊戲過程當中,再回頭來看時,會發現人的行為裡,自詡自己是萬物之靈,但是我們並沒有完全超脫掉生物性的部分,而且大多數的時刻,我們生物性的行為還是掌控著我們,例如吃喝拉撒睡,都在在呈現出來。
這種生物性有時會造成幻象的原因,也就是人類自詡是萬物之靈的同時,把這些行為合理化,而認為這是文明的行為,給自己的行為找很多的理由;這些理由不單綁住自己,也綁住別人,而且讓自己在這個遊戲規則可以持續地玩下去。
我相信許多人乍聽這種說法會覺得很錯愕,其實以我個人的觀察,不論在工作、教學,甚至日常生活當中,會慢慢地朝這個方向來思考,大概也是過了三十五歲以後。我看到在三十五歲以前,自己整個行為是自詡為萬物之靈,活在自以為是的文明當中,自以為按照這個社會所規定的遊戲規則走。可是,過了三十五歲以後,可能是內分泌系統比較遲緩了,種種的生物性活動也變少後,再回頭看從前的自己,才慢慢發現我們從來沒有擺脫過「操控」。
人們總把社會所規定的遊戲規則包裝得很人性化,但終究還是非常物化的狀態。所以,包括所有的人,不管是吃喝等等生物性行為,或是人們的關係,這裡面都充滿了操控。操控,是人類生物性行為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基礎,我們將操控加上很多自己的解讀,比如說,今天當你能夠操控別人時,由於從操控的過程中產生勝任感,於是也產生了價值感。又比如說,錢賺得多的人有沒有勝任感?答案是肯定的,所以,很多人都會認為今天我有錢了,就可以做很多的事情,這是很自然的推理。
要脅的愛,就是操控
今天,當一個人擁有權力,即可以去操控別人,要求別人按照他的意思去改變時,其實也充滿了勝任感,由那個勝任感來肯定自己的價值,於是,親密關係就變成了我們的戰場,變成我們去賺取價值感的戰場。事實上,我們進行的遊戲規則都是操控,所以大多數的時候,我們所謂的愛,其實是操控包裝以後所呈現的,於是,愛裡面充滿了自私和自以為是。
也許,有人對這些剖析後的親密關係感到很挫折!「我曾經這麼銘刻骨銘心的愛過」、「我曾經海誓山盟的愛過」、「我曾經這麼不計生死的愛過」,原來它只是一個操控的遊戲,不禁懷疑:「這真的可能嗎?」這絕對是可能的,那個用生死去要脅的愛,一定是含有操控。所以,很多人在愛的關係裡面,自以為自己愛得轟轟烈烈,可是,事實上,是因為操控不成,自己覺得挫敗的不得了,失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失戀的人通常第一個反應是:「這個人本來是愛我,現在為什麼他不愛我了?難道我錯了嗎?」可是自問半天,覺得自己沒錯啊!那一定是對方錯了。於是,失戀的人就會想辦法再進一步的操控,這時就會發展出更高明的手腕,「尋死尋活」就是這樣產生的。在尋死尋活的過程中,失戀的人一方面打擊自己的價值感,一方面責備對方的不是,之後又給了自己很好的理由──沒有必要活在這個世界上。這其實都是失戀者跟自己玩的遊戲,全是因為操控不成的結果。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第26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