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想像過你現在的生活會是這樣嗎?
當我們頻頻抱怨父母將自己未能企及的想望加諸在兒女身上之際,自己是否也因此而犯了同樣的錯誤?
《不存在的女兒》便是肇始於此而衍生的悲劇。
如果他沒有將女兒送走、不曾誑騙妻子孩子猝死,那麼他的婚姻、家庭生活是否將有所不同?
如果她知道女兒只是得了唐氏症並沒有驟死,自己是否有能耐面對一個智能殘缺的女兒、戒慎恐懼著死神虎視眈眈的覬覦?
誰有答案?作者?亦或是你我?
即便是虛構的故事,難道就不可能在現實生活中成真?
每一個決定,都對每一個人的未來造成決定性的影響;向左還是向右,前進還是後退?棄捨還是保有?一個抉擇左右另一個抉擇、一個決定沿續另一個決定,串連形塑生命的雛型、生活的樣貌,端賴我們以什麼樣的心態面對。
生命的傷痕總難避免,帶著傷痕面對未知也是無可厚非,然而受困於舊日傷痛,極力避免重蹈覆轍卻也可能因此造成另一個悲劇。
一如書中經營旅館的女人在將房門鑰匙交給房客時所言: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走進來的會是誰。
即便計畫再周詳,誰也無法擘畫未來。將來會如何?她提問,你曾經想像過你現在的生活會是這樣嗎?
卡洛琳遠望自己的家,泛著暈黃燈光的舊建築,丈夫和女兒身影穿梭其中;這不是她夢想中的人生,卻是她過著的生活,儘管有複雜難以掌控的狀況頻傳,但生活中處處充滿關懷和體貼,這樣感覺很好。
這不是終場的結語,無論是書中人還是故事或是人生。
關於世事、人情,那些是與非、對與錯、功與過,朋友說只有蓋棺才能論定。然而,我總忍不住想,論定之後又如何?
已然沒有呼息的軀體,即便殘餘一縷幽魂,也只有游盪的自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