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俞伶 │嬉遊文字
俞伶 │嬉遊文字
2008.2.18∕報主.俞伶
 
 
隨想|你快樂嗎?
人又基於什麼理由非得快樂不可?

美國加州河邊鎮「豐收基督徒團契」(Harvest Christian Fellowship)主任牧師葛列格­勞瑞(Greg Laurie)曾在一次關於「快樂」的講道中提到,許多人盼望「有一天」他們會遇見一個完美的人、中樂透、或是退休,他們就會快樂。

還提到,大部分的人把快樂與發生的事情相連結;認為當事情變好就會快樂,當事情不如意,快樂也跟著消失。

你是否也深有同感?你的快樂建立在事情是否順心、如意?或者該把「事情」替換成「生命」、「生活」。

多數人幼年曾寫過的作文《我的志願》,仔細回想,不知何故,選項多半以職業別為主,可能是老師、醫生護士、律師、警察……等等,然而,從來沒有人寫過,我想要當一個快樂的人或是擁有幸福的人。

因此我不得不這麼想,也許快樂與幸福並不那麼重要,因此我們從未將他們列入人生目標。

也或者,人的劣根性所致,非得要失去之後才明白幸福與快樂的重要。

你什麼時候開始懂得「快樂」?

之於你,什麼是快樂?

或者什麼樣的情況下讓你感覺快樂?

上一次讓你覺得快樂是什麼時候的事情?又是怎樣的情況下?

人又基於什麼理由非得快樂不可?難道我不能不快樂?難道我非得將自己所有情緒分門別類不可。

好奇怪。

也許我生命缺乏快樂的基因。

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Sonja Lyubomirsky曾經表示,人的快樂一半來自基因,住哪、賺多少錢和外表只佔10%,另外40%則取決你的思想、你對生命的態度,以及你想做的事。

非常吻合時下勵志類書籍的說法。專家學者斷然會延伸此理論,勸服說道,我們無能改變基因,但卻可以調整思想、對生命的態度、努力獲致金錢、改善居住的環境、從事自己想做的事情。

你快樂嗎?

對我而言,這是個突兀且失禮的問題。

我質疑發問的人,可能因為自己不快樂,因此想尋求同類人;或者因為自己太快樂,迫不及待想要讓別人知道自己是多麼快樂。

我無法想像自己會在什麼情況下,說自己很快樂或是不快樂。

為什麼非得要為自己的情緒分類?

想笑的時候就笑,想哭的時候就哭,只要不失禮節、不危及他人,就讓情緒自然流露,順著感覺走,就沒有快樂與否的問題。

 

報主的話:
圖片出處|http://www.flickr.com/photos/amberferrell/444851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