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8-02-19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8-02-19》

本期內容
  ◎環境前線:塑膠食物、垃圾湯 請慢用 
  ◎水的戰爭(一) 
  ◎美國提高再生燃料標準 
  ◎巫術、傳統醫療 害了蘇門答臘虎 



環境前線:塑膠食物、垃圾湯 請慢用
  ■傅恩過
最近被西雅圖攝影藝術家Christ Jordan的作品深深吸引,用藝術創造一種美感,又表現出最醜陋的社會現象,他將數千張小照片,拼湊成大概有兩個人高、三個人身長寬的超大張影像,一張運用10萬6千個鋁罐拼出的仿古典畫,代表美國人每30秒鐘使用鋁罐的數量,另外一張運用6萬個花花綠綠的塑膠袋,代表著美國人每5秒鐘的用量,250萬個,是美國人每小時用掉的塑膠罐數量。

一則太平洋「垃圾湯」的新聞,像是回應著這場頗具諷刺的藝術展覽般,提醒著我們同樣令人吃驚的「真實」:太平洋上,在加州外海5百浬、經夏威夷、橫越北太平洋、近日本的漂移的垃圾渦流,10年前就被發現,逐漸擴大、如今估計可能將近美國的兩倍大。

各式各樣的塑膠廢棄物難以分解,因為洋流不斷的打轉而留下越來越多的廢棄物,專家指出除非人們減少使用拋棄式塑膠物品,否則這鍋垃圾湯在10年後恐擴大一倍,但持續分解的小塑膠分子,不僅容易被海洋生物誤食,更小的分子會形成毒物,進入食物鏈,最後還是回到最初的生產者──人類。

多年前許多科學家紛紛警示環境中的化學激素,危及生物生殖、生命系統,直到今日,當人們開始重視健康問題,對食物內的化學、有毒物質計較、恐慌(雖然有時候事實證明,大部分人淡忘得非常快),卻對「製造」廢棄物,「生產」有毒物質毫無自覺。

計算過嗎?一人一天之內採購、飲食,耗費了多少用過即丟的塑膠製品?在我們使用過程中添加在塑膠製品中的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已證實對動物和人類生殖系統均有毒性,可能造成生殖率降低、流產、天生缺陷、異常的精子數、睪丸損害、以及導致肝癌與腎癌等。台灣學者就發現,國內孕婦體內鄰苯二甲酸酯類代謝物濃度過高,甚至高於美國孕婦4到13倍。

而市面上最常使用的PVC(聚氯乙烯)、部分PVDC(聚二氯乙烯),在加熱過後可能會釋放「二丁錫化物」(DEHA),釋出含苯的生物性荷爾蒙,長期累積在體內可能危及人體健康,由PVC做成的保鮮膜包覆高油脂食物,也可能會溶出DEHA。

何況是在使用後,垃圾也不是憑空消失,只要各種可能製造毒性物質的塑化劑,被允許使用,就有可能會繼續威脅我們的健康,塑膠製品難以分解,廢棄之後繼續留存在各種環境中,若送到焚化爐燃燒,又會藉由廢氣排放、灰渣處置,生產出更毒的戴奧辛。

「眼不見為淨」嗎?藝術家頗具創意的作品,提醒這個消費至上的世界,生產出多少難以分解的廢棄物;太平洋的垃圾湯遠在天邊?難保哪一天擴及到台灣海域來。更重要的,不只是看得見的藝術品、垃圾湯,我們看不見的毒性物質、環境荷爾蒙,已經影響著所有人,除了恐慌,還應該要有自覺,除了要求個人從減量做環保,也不能忽視如何進行管制,檢討創造消費的生產體制。什麼該是人們下一步該做的?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
(回目錄)



水的戰爭(一)
  ■倪世傑
水資源已是21世紀人類所面臨最重要的課題之一,聯合國2002年3月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全球目前有11億人口無法取得安全的飲用水,而且每年約有5百多萬人死於因飲水所引發的疾病,是全球因戰爭死傷人數的10倍。聯合國同時提出警告,如果人類仍然以今天的速度消耗水資源,到2025年時,全世界至少有27億人將因嚴重缺乏淡水而面臨生存的威脅,同時住在難以取得淡水或無法應付淡水需求地區的人口將達50億人之多,佔全世界人口數的3分之2。因為人口膨脹、環境污染導致水資源日漸匱乏,搶水衝突日益增多,這些都將成為日後引發國際戰爭的火種。

以上這一段話來自「網路水資源特展」。將水資源匱乏與國際戰爭劃上因果關係的箭頭,生活在當前世界的人其實並不陌生。早在1995年,當時的世界銀行副總裁塞拉傑定(Ismail Serageldin)就指出:石油是這個世紀發生多次戰爭的原因,下個世紀戰爭的原因將轉為爭奪水資源。埃及籍的前聯合國秘書長蓋里(Boutros Boutros-Ghali)在1990年5月也曾發出類似的警語:「未來在中東地區,引發戰爭的會是水資源,而不是政治問題。」但3個月之後,伊拉克出兵科威特,之後美國參戰,第一次波斯灣戰爭開打。眾所皆知,美國出兵伊拉克的目的,為的是石油此一戰略資源以及美國在中亞核心地帶的戰略部屬,都是政治性的算計。

的確,現實上的確是隨著人口的暴增,全世界的淡水量供應出現嚴重短缺,但此一思維的根源仍是馬爾薩斯的「人口論」。兩個世紀以前的馬爾薩斯認為人口有幾何增長的趨勢,而食物供應只有等差級數增長的趨勢,因此全世界大多數人註定要在貧困中和在饑餓的邊緣上生活。但是我們從這兩個世紀以來的發展來看,馬爾薩斯忽視了技術增長對糧食產量引起的作用,真正決定誰能獲得較多的蛋白質與卡路里,在技術發展的前提下,問題的根源恰恰在政治,或是說得更明白些,在於國族國家在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中的地位高低以及一國之內的階級關係。平均而論,德國人要比坦尚尼亞人的飲食更營養、食品攝取來源更多元,而同樣在紐約市的民眾,居住在曼哈頓者通常也能較哈林區的居民擁有更營養的飲食。

水資源與戰爭之間的連結,通常是石油與戰爭的類比,未來爭奪水也會像過去與當前對石油的爭奪一般,但這樣的類比基本上是錯誤的。水與石油存在相當多的差異性,這包括:

一、就工業生產而言,石油幾乎是當代社會的發動機,在再生能源未取得一定重要性之前,支撐了一切產業活動以及消費活動。而水的重要性在於它對生物體系的循環與存續扮演的重要性,要甚於維繫資本主義經濟。

二、就可再生性而言,石油是消耗性能源,具有一次性消費的特質,無法再生;水則具有可循環性,是可再生資源。

三、就全世界分佈而言,石油的蘊藏通常集中在特定地區,具備一定的儲存量;相較於石油,水則廣佈在世界各地,總量多。

四、就資本主義核心國家的利益而言,石油是戰略物資,同時更是對外政策的重要考量項目;但是水資源則不是資本主義大國思維中具有戰略性的物質資源。

五、就生產面來看,石油的開採與供應主要集中在幾大寡頭壟斷的跨國公司以及少數幾個具由原油開採價值的國家,他們都從石油的開採與銷售中獲得鉅額利潤;水直到近些年來才由政府出於民生要求壟斷供應,水的工業也不是像石油一般由國際卡特爾(cartel,企業聯合)所壟斷,而利潤亦不如油品來得高。

六、最後,就政治方面而論,由油品開採與販運所帶來的收益可以讓一個國家建立、變強;但是單憑販售水資源就很難達到這一點。開採石油可以成就一個沙烏地阿拉伯,但單憑沛綠雅礦泉水(Perrier)支撐起法國經濟則根本是天方夜譚。

就因為石油與水本身的特性、在地理上的分佈以及在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中的戰略地位天差地別,要將「石油戰爭」生搬硬套在未來的「水戰爭」,在直觀上似乎頗為恰當,但在分析上卻不甚合理的原因。

(下週續)
(回目錄)



美國提高再生燃料標準
  編譯■劉仲恩 審校■蔡麗伶
美國汽車所燃燒的乙醇與生質燃料將因法律規定而增加。根據2008年開始實行的能源法案,美國必須使用7.76%的再生燃料,幾乎是2007年4.46%的兩倍。美國總統布希在2007年12月簽署的「能源自主與安全法」而開始推動此政策。

2007年11月,美國國家環保局(EPA)根據先前的法令宣布,再生燃料的比例必須達到4.46%,相當於每年必須在交通燃料上加入至少54億加侖的可再生燃料。

而根據新出爐的「能源自主與安全法」,美國國家環保局將此標準進一步增加至7.76%,相當於每年至少加入90億加侖的再生燃料。

此法案詳列了每年需摻入的可再生燃料將逐年遞增,在2022年時達到360億加侖。

為了達到此標準,美國國家環保局每年算出以百分比為單位的標準,此標準適用於煉油廠,進口商與非氧化的汽油混合廠,各單位需決定再生燃料的最少使用量。

目前美國半數的燃料皆有摻入乙醇,至多佔容量的10%,此燃料稱為E10。在一些地區則混入85%乙醇的燃料,稱為E85,可應用於使用混合燃料的交通工具。

根據「快用再生燃料聯盟」(Renewable Fuels Now Coalition)於2007年10月所做的民意調查,74%的受訪人認為應該增加使用國內生產的再生燃料,例如乙醇。

身為再生燃料協會會長,同時也是「快用再生燃料聯盟」一員的迪寧(Bob Dinneen)指出:「美國人民一面倒的希望,乙醇以及其他再生燃料要在美國未來的能源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繼續依賴外國進口的石油並不為大家所採納,而乙醇等可再生燃料有機會為我們國家的能源帶來一個新的、更永續的方向。」

美國國家環保局估計,在2012年時,此標準將有助每年減少使用39億加侖石油,並減少1千3百萬噸的溫室氣體排放──相當於減少230萬輛汽車的碳排放。

然而有一些環保人士否定了再生燃料,他們說在現有的科技下,使用乙醇的車效率比使用石油的車效率要低,因此會排放更多的溫室氣體。「美國合作社」(Co-op America)在日前對國會的陳情信上寫道:「利用玉米製造乙醇需要使用大量的能源、水以及土地,把糧食當成燃料,等同於搶走世界上最窮的一群人的食物。」

為了避免糧食與燃料間的爭端,一些人認為使用非糧食作物提煉成的纖維素乙醇是最好的方案,可能的原料包括牛糞、動物圈欄的肥料、雜柴薪、柳枝稷(Swtichgrass),或甚至是廢輪胎。

(ENS環境新聞通訊社)
(回目錄)



巫術、傳統醫療 害了蘇門答臘虎
  編譯■吳萃慧 審校■蔡麗伶
國際性野生動物交易監測網絡(TRAFFIC)12日發表一份報告指出,儘管國際及印尼法律明文禁止,同時最近印尼政府也承諾要保護這種動物,然而在印尼市場上,仍可見到人們公然販售蘇門答臘虎(Sumatran tiger)的相關產品。

2006年調查人員們在全蘇門答臘調查28個城鎮326個零售大賣場,發現其中有10%的賣場販售老虎的犬齒、爪子、毛皮、虎鬚及骨頭。販售老虎身體部位的賣場包括金飾店(goldsmiths)、禮品店、傳統中藥房,還有賣古董及寶石的商店。

這個調查根據販售的犬齒數目保守估計,要供應所看到的老虎部位必須宰殺23頭老虎。

TRAFFIIC東南亞辦公室計畫官員,同時也是這個報告的首席作者奈格(Julia Ng)表示:「這個數目從1999至2002年每年約殺害52隻老虎的數量下降了,但是老虎交易的活動在印尼蘇門答臘又死灰復燃了。」她指出:「令人難過的是,這個數目的下降看起來是因為野生老虎的數量正在逐漸減少中。」

老虎身上的許多部位(尤其是骨頭及陰莖)長期被用來作為傳統中藥材。骨頭被用來治療風濕病,陰莖被泡在酒裡,浸泡的酒用來作為壯陽劑。在印尼,老虎的身體部位則常被用來施耍魔法。這些身體部位被做成寶物,據信配戴者可以因此帶來好運及庇佑。

TRAFFIC的報告提到:「小塊的毛皮被用來保護擁有者免於邪魔侵擾,或是被巫師拿來施佈邪靈在其他人身上。」

目前在印尼,野生老虎僅存於蘇門答臘島,即將隨著峇里虎及爪哇虎在上世紀滅絕的腳步。

蘇門答臘虎在2007年世界保育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名單上被列為極危(Critically Endangered)物種。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CITES)規範之下,這種老虎活體或是身體部位的交易行為都是被禁止的。

在印尼國內,這種老虎是1990年簽署的「有關自然生物資源與其生態系」法令第5法案所保護的物種,該法案禁止殺害、擁有、過戶/運輸及交易這些受保護物種的活體、屍體或是身體部位,違法者也將被處以鉅額罰款及長期徒刑。

因此TRAFFIC的結論是,問題癥結不在缺乏法律,而是在疏於執法。

在這份報告被發表之前,TRAFFIC於1999年到2002年調查中所查到販售老虎身體物件的零售大賣場名字及地址,都已經提供給印尼地方及聯邦主管單位了。但是TRAFFIC表示:「不幸的是,印尼主管單位很少或沒有採取行動,來抵制這些賣老虎物品的零售賣場或是賣場所有人。」

TRAFFIC北美辦公室計畫官員亨瑞(Leigh Henry)表示:「由於疏於執法,蘇門答臘虎正在消失。」

(ENS環境新聞通訊社)

本單元由環境資訊協會提供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 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