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第235期 靈魂的影子
 http://www.wordpedia.com 每週三發報|2008.02.27 
研發學習科技‧創新知識價值
【第235期】靈魂的影子


遠流影音館2008全心推薦:生命教育系列、心靈探索系列

豐富你的腦袋,照顧你的口袋!智慧藏全系列知識產品46折起


  「英文環境」直接影響 學習英文的效果,《視覺系英文》透過實景照片,帶你到北美實際生 活環境中學好英文。
  >>我要學英文

自古人類即製作人形偶,或賦予人類、神祇靈魂於其上,以期意志能行於冥府、人間或來世;或製成玩偶供孩童扮演戲耍;或做成戲偶,濃縮人世百態嬉笑怒罵悲歡。透過人偶,說我們的另外一張嘴,笑我們的另一張臉。口袋裡的公仔吊飾,凝視你的眼神正說著你靈魂的言語。

【東方 vs. 西方】

【東方觀點】

玩偶
doll

【摘  自】中國大百科全書
【漢語拼音】wan’ou
【中文詞條】玩偶
【外文詞條】doll
【作  者】何關善

知識分類:分類檢索/玩偶

採用布絨、塑料、木頭等材料製成的人形玩具。其外型以女孩居多。俗稱娃娃。玩偶除了作為兒童玩具外,在古代還作為宗教禮儀的祭祀品和殉葬品﹔在現代也可作為藝術欣賞品和紀念禮品等。

沿革 玩偶的前身是用泥土塑造的小型人物偶像,作為護身符和殉葬品。中世紀前,法國海員在出航時,以小型玩偶項鏈墜作為護身符,以庇護航海平安。古代印第安人也以木雕的人物偶像作為象徵他們祖先精靈的祭祀品。在古埃及的墓葬中發掘出距今約3500年的黏土玩偶和木雕玩偶(即木偶)的殉葬品,併發現用獸骨、象牙等較硬材料製成的玩偶。中世紀,歐洲的玩偶題材大多具有宗教色彩。14世紀末,玩偶的題材逐漸脫離宗教內容,成為文化娛樂用品和藝術品。1391年,在英、法等國出現時裝玩偶,即用紙板製成軀體,外著時髦的服裝,製作極為精巧。16世紀初,德國紐倫堡成為歐洲玩偶的生產中心,生產的木偶,四肢可活動,穿著不同身份婦女的服裝,是新生兒洗禮時用的禮品,稱“洗禮玩偶”。在英國還出現用麥穗捆扎成的“收穫玩偶”,以及用於宗教祭祀的“麵包玩偶”(用木模將葡萄乾甜麵包製成玩偶的造型)。18世紀是歐洲玩偶興盛時期。1760年以後,發明了會走路、哭泣、張嘴、眨眼的玩偶,形體比較大,以便在軀體內裝置機芯,外形顯得豐滿可愛。1810年,德國開始採用紙漿與樹膠混合工藝製作玩偶頭像。以後又出現瓷器、蠟製的玩偶頭像。19世紀,法國的玩偶製作精巧,可以完成吹肥皂泡、騎自行車、吃東西等有趣的動作。1824年,巴黎的奧地利僑民J.N.馬爾策發明了會說英語的玩偶,第二年,他又發明了平放就閉眼,豎起來就睜眼的“睡覺玩偶”。1882年,P.吉拉爾德發明了既會講話又會走路的玩偶。19世紀末,美國也成為玩偶的生產中心。1871年,美國人R.克萊發明了“爬行玩偶”。她頭戴無沿童帽,身穿美麗的服裝,能移動四肢爬行﹔當有人阻止她前進時,玩偶會立即停止爬行,同時轉頭向兩邊匆忙地一瞥,似乎在尋求繼續前進的道路。1878年,T.A.愛迪生發明了會講話、唱歌的玩偶,在其軀體內安裝有袖珍唱機。1959年後,出現寫實風格的玩偶,一般為6~10歲的女孩形像,長1m左右,同真人相似,而且每個玩偶附有20多件不同季節、場合穿著的時裝。

中國古代的玩偶大多以泥、木、陶土製成,作為殉葬品。20世紀初,歐洲玩偶傳入中國,許多工廠紛紛仿製生產“洋娃娃”,大多以橡膠和賽璐珞製成。20世紀60年代,玩偶材料以塑料為主,頭部為聚氯乙烯搪塑,軀體為聚乙烯吹塑﹔並有了會走路和做動作的機動娃娃和能哭會笑的哭笑娃娃等玩偶。現在中國的玩偶生產以上海、江蘇南通、北京、廣東、福建等地為主。

品種 按原料可分為搪塑玩偶、布絨玩偶、泥塑玩偶、木偶等。搪塑玩偶採用搪塑工藝製成,質地柔軟,適宜嬰幼兒玩耍。布絨玩偶的頭部也採用搪塑工藝製成並縫製頭髮,描畫出五官和神態,軀體則是用布、絨和化纖長毛絨縫製,然後在體內填充泡沫海綿或綸棉等。有些布絨玩偶的軀體用塑料製成,外穿衣服,形像生動。泥塑玩偶用泥土製成,一般作為觀賞用的藝術品。

按功能分為裝飾玩偶、發聲玩偶、活眼玩偶、機動玩偶等。裝飾玩偶造型生動,四肢能活動,可擺出各種姿勢,外穿時裝,主要供觀賞用。發聲玩偶以嬰兒形像居多,在軀體內安裝袖珍唱機或放音機,按動開關後,就能把錄製在小唱片或錄音帶上的嬰兒哭聲、笑聲和說話聲播放出來。活眼玩偶的眼睛可以眨動,躺下時眼睛閉合,站起時眼睛睜開。機動玩偶的軀體內裝有機芯,由電機或發條帶動,使玩偶做出走路、伸手、點頭、張嘴等有趣的動作。

【西方觀點】

玩偶
doll

【摘  自】大英百科全書
【中文詞條】玩偶
【外文詞條】doll

知識分類:藝術、運動篇>遊戲

19世紀晚期可能是德國製造的玩偶,有著陶瓷做的頭、人的頭髮和皮製的身體。 Museum of Childhood, Edinburgh

模仿人或動物的形狀做成的一種兒童玩具。玩偶可能是人類最古老的玩具。在史前時期的墳墓中從未發現過玩偶,可能是因玩偶以木頭、獸毛或布料等易毀材質製成,但曾發現一個巴比倫時期的玩偶碎片,其手臂能動,是用雪花石膏做的。在埃及的墓穴裡也找到過一些西元前3000~前2000年間的玩偶,由扁平木頭刻成,漆有幾何圖案,頭髮由一串串黏土或木珠做成。

有些古代玩偶可能具有宗教含意,一些權威人士常論述這種宗教玩偶的歷史比玩具早。在古希臘和羅馬,適婚女孩把她們丟棄的玩偶獻給女神。在埃及、希臘和羅馬的兒童墳墓以及早期基督教墓窖中葬有玩偶。也發現過古代填充式布偶,還有用鮮亮的羊毛編織成的玩偶及其他毛織的頭部、身穿彩色毛製連衣裙的玩偶。

早在1413年德國的紐倫堡就有玩偶製造匠,16~18世紀這裡已成為玩偶和玩具的主要製造地。巴黎是另一個早期大批生產玩偶的地方,主要製作時新的玩偶。自16世紀起,玩偶店在歐洲也普遍起來。

玩偶頭部由木材、赤陶、雪花石膏和蠟製成,英國人蒙塔納里(Augusta Montanari)和她的兒子理查(1850?~1887)使蠟製技術更臻完善,他們使幼兒玩偶風行起來。約在1820年,用上釉瓷器(德勒斯登)和不上釉的陶器做的玩偶頭頗為流行。1860年代法國朱莫(Jumeau)家族做的陶器玩偶頸部可旋轉,身體是木製或鐵線做的,外面包有小山羊皮,或小山羊皮內塞有鋸木屑;這種玩偶製作法一直流行到20世紀被塑膠製品取代時為止。19世紀出現帶有臼式關節、可轉動的眼睛、能發出聲音和能走路的玩偶,以及用硬紙做的玩偶書和天然橡膠製的玩偶。1860~1890年這一時期是穿戴講究的巴黎陶製時髦玩偶和較小型「女帽商式」玩偶的黃金時代。

最早的美洲玩偶可能是在印加人和阿茲特克人(Aztec)墳墓中找到的,如特奧蒂瓦坎(Teotihuacan)的金字塔附近發現的玩偶就是個例子。殖民時期的玩偶大部遵循歐洲模式。在美洲印第安玩偶中,普韋布洛(Pueblo)印第安人的卡奇納(kachina)木偶是值得注意的。

在日本,玩偶多半不是玩具而是節日的人物。每年3月舉行的女兒節期間,展出代表天皇、皇后和宮廷人物的玩偶;7~17歲的少女參觀彼此的收藏,也請吃茶點;茶點首先獻給代表天皇、皇后的玩偶,然後獻給來賓,這種儀式已有900多年的歷史。日本男孩子從出生後第一個5月起到15歲左右,也有一年一度的玩偶節日;展出的有武士玩偶、武器、旗幟和傳說中的人物,以鼓勵武士道精神。

在印度,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教徒都向年幼的新娘贈送穿戴講究的玩偶。在敘利亞,適婚年齡的女孩都把玩偶掛在窗戶上。在南非的姆豐古人(Mfengu)中,每個成年女子都會收到一個玩偶,留給她的第一個孩子,當孩子出生後,她又會收到第二個玩偶,留待她的第二個孩子。

20世紀極受歡迎的玩偶有泰迪熊(1903);丘比娃娃(Kewpie Doll,1903);拜羅寶貝(Bye-lo Baby,1922),睡覺時眼睛會閉上;迪迪和威茜貝茜(Dydee and Wetsy Betsy)玩偶(1937);芭比娃娃(1959);捲心菜娃娃(Cabbage Patch Kids,1983);美國女孩珍藏娃娃(American Girls Collection,1986)。

玩偶劇
toy theatre

【摘  自】大英百科全書
【中文詞條】 玩偶劇
【外文詞條】toy theatre

知識分類:藝術、運動篇>戲劇

亦稱童話劇(juvenile drama)。

英國19世紀一種深受歡迎的兒童玩具。為現代戲劇歷史學家提供了當時戲劇和劇場的寶貴紀錄。大多數學者認為童話劇起源於1810年前後在倫敦發行的那種作為流行戲劇紀念品的版畫印刷品。每幅版畫都以最富有戲劇性的姿勢描繪出劇中主要角色以及這些角色扮演者。這些可以剪下並裱貼在紙板上的圖像不久就成了一種深受喜愛的兒童玩具,後來終於產生了一種特為孩子們設計的叢書,它有10~20幅描繪劇中所有角色和舞台布景的剪紙畫片,連同一份往往經過刪節的原稿改編本,一般為大眾喜愛的情節劇和童話劇。它們在大約1815~1835年間深受歡迎。新劇繼續順利地上演到1850年代。在這50年中,從倫敦劇院改編了300多齣戲,100多位圖片商參加了圖片的製作工作。隨著有插圖的廉價雜誌的出現,童話劇喪失了其大部分插畫的新奇性,而且19世紀後期,日益講求實際的劇院上演適宜於孩子們觀看的戲更少了。有幾家出版商直至20世紀為止一直在銷售存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們又恢復了對玩偶劇的興趣。

TOP

提線木偶
marionette

山魯佐德、玩蛇人和蛇,貝爾德(Bil Baird)作。 By courtesy of the Bil Baird Collection; photograph, Zbigniew Gajada

【摘  自】大英百科全書
【中文詞條】提線木偶
【外文詞條】marionette

知識分類:藝術、運動篇>工藝(裝飾、陶藝、家具、美容、服裝設計)

亦作string puppet。

從上空提線操縱或藉縛在控制器上的細線而操縱的木偶形體。在簡單的提線木偶中,腿、手、肩和耳以及脊骨底部各縛繩一根。某些提線木偶幾乎能模仿人和動物的所有動作。該類型木偶直到19世紀中葉才得到充分發展,但用鐵棒替代細繩來操縱的原始活動木偶仍殘留在西西里島等處。根據著名作曲家的作品演出的提線木偶歌劇在18世紀極其風行。

TOP


取消訂閱本電子報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貼節錄

智慧藏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100 台北市中正區南昌路 2 段 81 號 8 樓
電話:(02)2393-6968  傳真:(02)2393-6877
如有任何意見請E-mail至:service@wordpedia.com
©2003 Wordpedia.com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IE5.0以上版本 800x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