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維莉
在只有蚊子醒著的清晨三點,安心服務站同仁在寂靜的月光中魚貫地漱洗著,準備四點鐘出發前往漢班托塔(Hambantota)。因為往返的車程接近十二個小時,為了當天能夠回到孤兒院,所以我們必須比太陽早起。
在雨季即將來臨的前夕,台灣三摩地村,匯集台灣十方愛心所建造的三百戶房舍,終於完工了。災民於2005年9月7日遷入新居,而9月10日舉行落成典禮,由法師帶領唱頌巴利文,為大家祈福。但在這之前,我們還有許多前置作業需要準備。
首先,必須到重建村,確認每一戶房舍的外觀、內部及戶數,是否與當初合約簽訂的相符合。我們不是營造的專業人員,沒有辦法做驗收的動作,只能以是否完整、是否數量符合、外觀差異等等的角度,希望在這最後的階段,還是能盡到一點品質的監督。
義工齊心一起來
另外,我們也到當地政府城鄉建設辦公室,為災民申請門牌號碼,及社區名稱的定案。烈日下,尚端師兄及三摩地學會陳副秘書長春福師兄,拿著社區平面圖,一戶一戶的比對,一戶一戶的確認房舍外觀、油漆粉刷、門窗安裝、電線架設等項目。因為地形的關係,屋設的排列並不是棋盤式的,而是一小區一小區散落在高低不平的小丘,所以師兄們必須以步行的方式,逐屋檢查。兩天下來,皮膚由曬紅、轉黑、脫皮,聲音沙啞,兩位師伯級的菩薩,毫無怨言地完成這項任務。
昭雯與當地寺廟的大法師、政府部門、及強帝瑪法師,一起面試前來登記重建屋的民眾,確認身分、詢問家庭成員及經濟狀況,已排出需求的優先順序。有一些人來自鄰近的城鎮,並不是海嘯受災民眾,而是因為家境貧苦,沒有房子,所以也擠進排隊的人群中,祈求法師們給他房子。他們的理由是︰海嘯受災戶本來跟他們一樣,窮的沒有房子,現在卻因為災民證,可以領到一棟全新的住屋,這樣很不公平。
除此之外,也有災民重複登記,被地方政府的官員認出;也就是已在別的重建區登記到房舍,卻還是跑來排隊,他的理由則是,已登記的那個地方他不喜歡,覺得三摩地村比較好,真令人啼笑皆非。我們參與面試,也確認了證明文件,但是並不決定誰可以領到房舍,誰的順位比較優先,因為當地官員及法師比我們瞭解這些居民,瞭解他們的需求,所以我們採取尊重的態度,交由當地主事者決定。
台灣三摩地村總計三百戶房舍,法鼓山負責其中一百戶房舍及家具的經費。這個社區是斯里蘭卡第一個完成的災民重建社區,落成典禮當天,總理也將蒞臨現場,一起為村民祝福。所以我們與沙拉達師父到南區部長辦公室,一起討論典禮當天流程、法鼓山代表在當天貴賓致詞之順序、安全保護系統及禮賓位置等等細節。
因為認同,所以感到光榮
當地法師邀請法鼓山僧團及基金會成員,一起參與這重要的典禮,除了感恩因緣具足,讓重建屋得以順利完工,給災民一個家,同時也是顯示法鼓山對斯里蘭卡海嘯重建工作的重視及尊重之情。安心服務站的同仁們,同樣地以期待的心情,希望台灣總部,能到現場看看,在過去的十個月(2004年12月至2005年9月),我們花費諸多心力、人力、物力,所踏出的重建第一步,終於到了收成的時刻。
當然,感同身受之下,就好像我們也要搬新家一樣的興奮及喜悅。很可惜的,因為種種原因,最後法鼓山僧團及慈善基金會,包含主事長官及影視文宣相關工作人員,都無法參與落成典禮,是由慈基會的義工代表們出席。除了當地人的不解外,以安心服務站的立場來說,同樣也覺得很惋惜。
斯國主辦單位要求我們提供中華民國的國旗,及典禮當天齊聲唱中華民國國歌,以示對台灣這個國家的尊重,還有對法鼓山的尊重。不過,我們以不涉入政治為由婉拒這個請求;但對於在當地,第一線工作的我們來說,國家及所屬團體被當地人認同及尊重與否,卻是更勝於政治議題的。尤其,這是法鼓山慈善活動第一次跨出海外,我們是那麼熱切地想要讓大家認識法鼓山——我們所屬的團體,以及我們的理念、我們的精神、我們的熱忱。這既不是推銷也不是廣告,適時地讓大眾認識法鼓山,瞭解法鼓山,進而信任法鼓山,願意成為我們的一分子,傳承我們的精神,整個安心服務的計畫才能得以延續。
有時候,只是希望,當我說,「台灣法鼓山」時,當地人會露出「喔﹗我知道這個團體」的表情。會有這樣的想法,只因為自己也認同這樣的團體。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第27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