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木馬電子報

2008-02-27

   本期主筆:你不知道的馬格斯‧朱薩克(之一,論動物)    

    木馬新書搶先看:《燦爛千陽 》  

你不知道的馬格斯‧朱薩克(之一,論動物)                        陳希林

 

    各位,又是我,此次陪伴《偷書賊》、《傳信人》作者馬格斯‧朱薩克(Markus Zusak)訪台行程的台幹,而且因著他人格的慷慨偉大而心生愧疚的台幹。

    接下來就為各位介紹,你所不知道的馬格斯,首先選定與動物有關的主題。日後如果各位有興趣,還有「馬格斯論讀者譏諷」、「馬格斯論電影(兼論湯姆‧克魯斯等影星第一手裝狗八卦)」、「馬格斯論作家:人性苛刻與寬厚的對比」、「馬格斯論麻油豬心、羊腦、發酵臭海豚肉」等等。(話題內容全為平日和馬格斯閒聊而得,但本文的問題順序經過編排)

*最喜歡的寵物?

狗。不過家裡目前養了兩隻貓。

*貓乖不乖?

還乖。可是牠們會到外面獵殺小動物,大多是蜥蜴、小蟲,偶爾會帶回家幾隻鳥。每次看到牠們殺鳥,我們就好難過,只好盡量餵飽牠們,希望牠們別到外面殘害小動物。有次還帶回來一條蛇。

*蛇?什麼蛇?你怎麼處理?

搞不好是太班蛇喲(編按:taipan蛇,讀音tie-pan,澳洲最毒的蛇)。還活著呢,黑的,就放在我家門口。我只好先戴上手套,再戴一層手套,再把家裡最厚最厚的毛巾拿出來,蓋在蛇身上,然後撿起來……

*台灣夜市還有活宰蛇肉喔。

(面露關切狀)真的?怎麼殺?(聽完本人略微描述之後,他臉上出現真誠的哀傷)啊!那蛇還會感到痛苦吧?(接著本人鑄下大錯,開始說明溫體豬肉的「溫體」是什麼意思。這段對話,就在火鍋的煙霧中匆匆結束。)

*來,你澳洲護照借我看一下。這是國徽吧?有袋鼠……阿這隻是什麼?

左邊是袋鼠,右邊是鴯鹋(編按:emu,讀音ē-mü

長得像這樣這張是臉部特寫玉照

這兩隻動物,因為生理結構的關係,都不能往後走。袋鼠很好理解嘛,一條大尾巴卡在後面,不能往後蹦蹦跳。鴯鹋不能退後的原因就不清楚了。不過這兩隻動物象徵我們澳洲人永不退後,勇往直前。

 

*你養過狗嗎?

我以前有隻狗,個性、風格就像《傳信人》裡面的「看門狗」一樣:很老,每天只會霸佔門口的位子躺著,陌生人從牠身上跨過去牠也不理。

*牠也跟《傳信人》裡面的「看門狗」一樣臭嗎?

哈哈哈,沒有,牠不臭。這是和書裡面不同的地方。

*那你《傳信人》裡面的角色「看門狗」是怎麼來的?

這是我最喜歡的角色。牠幾乎是自己出現獨特的性格的。寫書的時候,有天我想端杯咖啡來喝,突然想到如果書裡面的狗會不會也想喝咖啡呢?既然想喝咖啡,那牠會不會開口要求呢?這個角色就這樣活起來了,後來簡直是用智者的角色,能看書中主角進行心靈的對話。

小結:馬格斯義助流浪狗,眾台幹誠慕鐵漢心

這裡用一個小故事,來說明鐵漢馬格斯對動物的仁義之心是真的,不是空口白說的。

公元二00八年二月十六日中午十一時許,兩位台幹一前一後,陪伴著馬格斯走在台中市中港路二段。城市還沈浸在年節的輕鬆氣氛中,大家隨口談論著下午的行程、時間的安排等話題。

路旁出現一隻瘦弱的小狗。馬格斯立即心碎了。「啊!牠年紀這麼小,只是一隻puppy,小狗呀,這麼小,就要在街頭討生活。」小狗似乎有靈性,對著馬格斯走來幾步,猛搖著尾巴。

我這個無情台幹,只會開幾句漠不關心的玩笑如「呵,牠喜歡你哦」,然後依照台灣冷血社會的慣例,催促著他往前走。

馬格斯心裡沒忘記牠。眼前出現一家寵物用品店,他當即表示要買點東西給牠吃。於是一行人進去,買了兩種狗食,價格不到七十元。

一面走回去找牠,馬格斯一路擔心:「我們回去的時候,牠已經不在那裡了。人生就是這樣,唉!」

果然,這隻可憐的小狗已經不在原地。馬格斯非常哀傷,說了好幾次「牠只是隻小狗呀」。然後又有點自言自語地說:「唉,我這個人要實在一點,我能餵牠這一餐,之後怎麼辦呢?」

整個故事的寓意,就是馬格斯細心看到了需要幫助的人或事,而且拿出具體行動。他對人更是這樣。在台北,有天上午我們看見一個機車騎士倒在地上,身旁圍了好幾個人。他也是堅持要看見警察跑過來,確定這個事情有人在處理了,才願意離去。 

《 燦爛千陽

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osseini

《追風箏的孩子》作者2007年全新作品!

數不盡照耀她屋頂的皎潔明月,數不盡隱身她牆後的燦爛千陽

女性不求回報的深情,就像燦爛的千陽一般,照耀在阿富汗的大地上……

從家族、友誼、信仰與救贖之中,發展出的深情至愛與感人故事。

 

得獎推薦

亞瑪遜網路書店2007年度之書 時人雜誌 2007 年度十大好書

時代週刊2007 年度十大好書 邦諾書店2007 年度十大好書第一名

中文版 小野 李家同 洪蘭 陳藹玲 簡靜惠  感動推薦

作者簡介

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osseini),1965年生於喀布爾。父親是外交官,1980年因蘇聯入侵阿富汗,全家尋求政治庇護移民美國。胡賽尼畢業於加州大學聖地牙哥醫學系,現居美國北加州。2006年榮獲聯合國首屆人道主義獎,並擔任美國駐聯合國難民總署親善特使。他的第一本小說《追風箏的孩子》2003年出版後風靡全球,並於45個國家出版,銷量已達1000萬冊,廣受各地讀者喜愛。

譯者簡介

李靜宜: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畢業,外交研究所博士班,美國史丹福大學訪問學者。曾任職出版社與外交部,現任公職。譯有《理查費曼》、《諾貝爾女科學家》、《牛頓打棒球》(牛頓)、《現代方舟二十五年》(大樹), 《古烏伏手卷》、《法律悲劇》、《古典音樂一0一》、《直覺》、《奇想之年》(遠流) 、《追風箏的孩子》、《史邁利的人馬》、《完美的間諜》(木馬)等。

內容簡介

如果注定要面對悲慘的命運,我們該將何去何從?

  

15歲的私生女瑪黎安,與母親相依為命住在山區簡陋的小屋,最大的心願就是和父親一起看電影過生日,沒想到卻導致母親自殺,更讓自己被迫嫁給一位40歲的鰥夫鞋商。20年後,出身中產家庭、受過良好教養的15歲少女萊拉,在戰火中失去所有的親人,為求生存,不得不也選擇嫁給瑪黎安性情乖戾的丈夫。

瑪黎安與萊拉儘管相差了19歲,對於愛和家庭的概念大不相同,但兩人的命運卻因為戰爭、喪親而交纏在一起。在共同歷經了丈夫的凌虐之後,她們不但情同姊妹,甚至更如同母女般相互依存,最後還扭轉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作者以感人至深的力道,描繪了阿富汗女性在砲火、飢餓、暴虐與恐懼之下,如何絕望地忍受煎熬苦難,與命運搏鬥,以及她們如何憑藉著對家庭的愛,勇敢地犧牲自我,而最終,也是愛,或者說,是對愛的記憶,支撐倖存者勇敢活下去。

這是一個讓人難以忘懷、心碎的故事,關於一個殘酷的年代、一段不可能的友誼和永遠無法毀滅的愛。

而儘管生命充滿苦痛與辛酸,但每一段悲痛的故事中都能讓人見到微弱的希望曙光。

 

木馬文化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