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8-03-05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8-03-05》

本期內容
  ◎教育論壇:縣市政府無權自訂課程 
  ◎英語充電站:學測「英文奇佳」之後的大學進階歷練 



教育論壇:縣市政府無權自訂課程
  ■羅德水
繼去年增加國語課之後,台北縣政府目前又在研擬增加國小英語課,以及小學生每週多上半天課的計畫,預計97學年度開始實施。北縣教育局長劉和然強調加課計畫屬實驗方案,所需經費由縣府負擔,且「依據教育基本法,縣市政府本來就有權自訂課程」。

暫不論增加英語課與每週多上半天課所造成的影響,究竟縣市政府是否有權自訂國民教育階段之課程?是吾人探討台北縣政府上述作法時,必須先予釐清的課題。依劉和然局長前揭見解,台北縣政府自訂課程似乎依法有據,然而,果真如此嗎?

查「憲法」第108條明訂:「教育制度」由中央立法並執行之,或交由省縣執行之。另,「教育基本法」第9條進一步規範了中央地方之權限:

中央政府之教育權限如下︰

一、教育制度之規劃設計。

二、對地方教育事務之適法監督。

三、執行全國性教育事務,並協調或協助各地方教育之發展。

四、中央教育經費之分配與補助。

五、設立並監督國立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

六、教育統計、評鑑與政策研究。

七、促進教育事務之國際交流。

八、依憲法規定對教育事業、教育工作者、少數民族及弱勢群體之教育事項,提供獎勵、扶助或促其發展。

前項列舉以外之教育事項,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其權限歸屬地方。

次查,「國民教育法」第8條明訂:「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之課程綱要,由教育部常設課程研究發展機構定之。」亦即,就法的位階而言,「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係法規授權命令,有關國民中小學課程問題應屬於地方制度法規範的「委辦事項」,而非「自治事項」,各縣市所屬國民中小學課程應依課程綱要相關規定辦理。

易言之,上從教育制度之設計,下至國民中小學之課程綱要規劃,毫無疑問均係中央政府權限,所謂地方政府有權自訂課程之說法究竟所指為何?劉和然局長有必要進一步說明,以釋眾疑。

雖然九年一貫課程之規劃係教育部職權,不過,可以進一步討論的是,在推動課程時,中央與地方主管教育行政機關、乃至於學校之行政權責又如何劃分?

台灣的國民中小學課程歷經多次沿革,在「國民小學課程標準」的年代,「課程標準」於民國41年、51年、57年、64年、82年,共修訂5次,目前實施的九年一貫課程則自民國86年開始研訂,並自90學年度開始實施。依據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實施要點之規定,中央、地方乃至於學校之行政權責劃分如下:

中央政府方面:

1.教育部應研擬並積極推動新課程實施之配套措施,以協助新課程之實施。

2.將學習領域課程綱要上網,提供各界參考。

3.協調師資培育之大學培育新課程之師資,並進行新課程種子教師培訓工作。

4.配合新課程之推動,檢討修正現行法令,並增訂相關法規。

地方政府方面:

1.各級政府應編列預算,進行下列工作:(1)辦理教育行政人員、學校校長、主任、教師等新課程專業知能研習。(2)製作及配發相關之教具與媒體,購置教學設備及參考圖書。(3)補助學校進行課程、教學法之行動研究工作。(4)成立各學習領域教學輔導團,定期到校協助教師進行教學工作。

2.地方政府得依地區特性及相關資源,發展鄉土教材,或可授權學校自編合適之鄉土教材。

3.地方政府除應備查學校課程計畫外,並應督導學校依計畫進行教學工作。

4.配合地區與家長作息特性,訂定「國民中小學學生在校時間」之實施規定。

學校方面:

各校應成立「課程發展委員會」,下設「各學習領域課程小組」,於學期上課前完成學校課程計畫之規劃、決定各年級各學習領域學習節數、審查自編教科用書及設計教學主題與教學活動,並負責課程與教學評鑑。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之組成方式,由學校校務會議決定之。

準此,依上述權責劃分,有關九年一貫課程之實施,在整體課程規劃與配套方面主要係教育部職權,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雖有發展所謂學校本位課程的空間,惟相關計畫仍不得逾越部頒課程綱要之規範,至於地方政府方面,相對而言則是扮演提供後勤行政支援的角色,實不宜以課程實驗為名行加課之實。如果各縣市政府均可任意加課,甚至不惜違反課程綱要之規範,相關教育法令豈不形同具文?尤有可議的是,台北縣政府在推動如此重大之教育政策前,竟然無視於教師法賦予教師會的法定任務,未曾與台北縣教師會溝通,斷非尊重教師專業的應有作法。

我們理解各界對提升學生英語能力的用心,但無論如何,這都無法改變縣府無權自訂九年一貫課程的事實,台北縣政府不宜一意孤行。

(教師)
(回目錄)



英語充電站:學測「英文奇佳」之後的大學進階歷練
  ■李振清
民國97(2008)年的大學學測舉行過後,考生、教師、家長、學者,以及補教界均對今年的英文考科之命題「難易度」,有不同的解讀。待成績正式發佈後,一般的反映是「中間偏易」,有利高中生在進入大學校院之後,重拾學習英語文的信心。相對地,某些補教界人士則批評英文科題目「太簡單」,因為英文科的成績「奇佳」,在15萬餘考生中,滿級分的高中學生多達8千多人。

2008年學測英文所引發的討論

在難易度「適中」、「中間偏易」,與「太簡單」之間的考量與客觀性,很難從英語教學與學習理論的觀點遽下結論。然而,國人與教育決策者應該深切體認的事實是:即使學測「英文奇佳」,所代表的成績,是否能實際反映出考生真正的英語文溝通與應用能力,還是僅顯現適應考試的「技巧」?台灣的考生特色之一是透過補習與填鴨教育方式,文法背得很熟悉,可是真正的英語文使用能力闕如。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張武昌教授也認為,今年學測英文考題屬於中間偏易,不似過去總是命題偏難,無法有效鑑別學生的英語文實際能力。如今,高中生終於可以體會到一分努力、一分收穫的喜悅,同時也會對學習英文更有興趣。

學生進入大學之後,學校與家長應注意其英語文能力是否能持續精進,並配合高等學府人才培育的理念與規劃,在4年畢業後,培養成具有英語文聽、說、讀、寫、譯基本溝通能力的現代稱職人才。

從此種較為客觀務實的思維來衡量,今年學測英文考題的內涵與難易度,以及考生的一般表現,符合英語測驗與評量的基本原則,並可望循序漸進地在大學的英語文規劃與進階歷練中,持續提升英語文能力的水平。如何因勢利導地輔導進入大學的新生,強化英語文的實用能力,並配合大學的課程創新思維,落實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目標;各大學應如何規劃適當的配套措施,以便有效培養台灣因應實體與虛擬世界的現代人才,那才是一項更重大的高等教育挑戰。

學測英文進步的多元因素和啟示

97年度大學學測,英文滿級分達8千多人,占全體考生5.87%,創歷史新高。《中國時報》以「英文奇佳、數學兩極化」的貼切頭版頭標題,為長期在英文程度低落的鬱悶中掙扎之考生與社會大眾,點出一線提升英文能力的希望和曙光。有鑑於目前帶有英語憂鬱,導致國際觀缺乏的大專生高達33萬人(2007年媒體報導),如何設法提供學測之後,進入大學的新生一盞有效學習英文的明燈,至為重要。其中,體會到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英文學習喜悅,將是提升英文興趣的第一步。這也是為什麼筆者一直肯定今年學測英文命題品質與合理難易度的原因。

從外語教學與語言測驗學理的角度來分析,今年的學測英文科命題內涵與考生表現,相對地是歷年來比較正常的一次。依照今年成績的分布,最高分是15級分,但沒有超過5級分的考生,仍占15萬餘考生的22.72%;英文翻譯與作文則仍有一萬多人拿零分。客觀地說,今年英文科命題雖沒能達成完美的鐘形曲線成績分布,但顯然並非如某些外行人所批評的「太簡單」。

今年大學學測英文成績正常提高,除了考題屬於中間偏易、內容貼近實際生活之外,最重要的因素,在於近6、7年來,以英文為基礎要務的教育國際化、企業全球佈局,與提升國家全面國際競爭力的全面務實政策,持續地反映於各級教育思維與實踐上。若從近50年來活躍於全球政、經、文教與科技界數不盡的華人來說,專業、人文素養與英文,可說是他(她)們揚名國際的基礎。

近十年來筆者所接觸到的全球各界的華人菁英,如鑽研高能重離子物理,1957年與楊振寧教授共同以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恒的發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李政道教授;前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博士(1986年諾貝爾化學獎);楊祖佑教授(聖塔芭芭拉加州大學校長);胡志強市長(前駐美代表);曾志朗(前教育部部長);溫世仁(前英業達總裁);田長霖(前柏克萊加州大學校長);劉遵義(史丹福大學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校長);高希均(《天下》與《遠見》雜誌創辦人、威斯康辛大學教授);林中斌(中華歐亞基金會執行長、淡江大學教授)等數不盡的現代典範,其共同特色是英文好、具有國際宏觀。他們都是從小一步一腳印地苦學英文,以致人生有成。

可惜在台灣經濟繁榮之後,整個社會的價值倫理丕變。國中基測、大學學測與指考下的英語文效應,產生了大批死背英文文法與單字,卻不知如何應用的中學生。等進入大學之後,中學的「考試後遺症」導致大學生英文不如高中生。惡性循環的結果,政府部門的「公僕」,能有效說、寫英文的公務員嚴重缺乏。為了因應21世紀的國際挑戰,遂有「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的倡議。

民國91年由行政院主導的「挑戰2008:營造國際化生活環境、提升全民英語能力」國家計畫,更為英語教育注入新活力。在這大前提下,高中生海外遊學與參訪、中學英語教師教學品質與能力的提升、網路科際技和多媒體的廣泛運用於創新英文教學等,都是逐步提升高中生英文程度的多元因素。加上今年學測考生是九年一貫,小學五年級正式開始學英文的第一屆。學習時間增長,當然也會幫助提升英文能力。

大學學測英文績進步是令人欣慰的好現象。然而,接續的高等教育與大學歷練,才是考生們的另一更大考驗。當大學原有的窄門敞開,「由你玩四年」及學習態度消極被動的現象,充斥著各大學校院。如何在大學裡持續維繫高中階段的英文程度,然後在大學裡循著教師們的輔導和啟蒙,逐步培養英文聽、說、讀、寫、譯的基本能力,才是全體國人所應關切的新課題。

今年的大學英文學測首次打破過去嚴重的雙峰與低分單峰現象,令教育界頗為振奮。但願這項美好的轉機,能帶給今年的大學新鮮人不同於過去的新展望。這才是比考得滿級分更重要的人生願景。

全球化的英語教育共識

近百年來,英語在國際社會上無遠弗屆的影響力,造就了全球不可避免的英語熱。這種不可忽視的國際現實,讓世界上每一個角落的有志之士,都憧憬著培養英語文聽、說、讀、寫、譯的基本能力,以便有朝一日,能更上一層樓,落實立足本土、放眼天下的人生願景。無論是貧窮落後地區的學生,或已開發國家的年輕俊彥,只要是國家給予足夠的資訊和機會,都會不分族群、地位、年齡、性別地努力學好英語文。

當台灣大學生的英文能力滑落時,其他國家的學生卻正在力爭上游。

2002年11月下旬,筆者有機會至貧富極為懸殊的哈薩克(Republic of Kazhasktan)參訪,並在哈薩克國立大學參與「東西文化會議」。在正式訪程中,筆者特別抽空參觀舊首府阿拉木圖的一所兒童英語補習學校。筆者甚為詫異該校的教學課程、師資,以及教學法,均極為講究。實用的課程也規劃得甚為妥善。在與教師和學童的訪談中,筆者誠心鼓勵他(她)們將英語課程、教學與學習策略脫離僵化的考試窠臼,轉與實際生活與未來國際發展結合。

在哈薩克參訪期間,筆者發現該國一般學者與大學生的英文能力並不差。雖然哈薩克過去受到俄國的統治而以俄文為主要外國語,然而,自1991年脫離俄國而獨立自主後,學習英文的風氣如雨後春筍般地興盛。這也說明了舊首府阿拉木圖的兒童英語補習學校興起,以及大學生英文程度不錯,甚至超過台灣學生的原因。

以美國教育測驗中心(ETS: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公布的托福國際成績評比為例,2003~2004年哈薩克的全國托福成績平均為218分,反觀台灣的平均成績為203分。到了2005~2006年,哈薩克的全國平均成績雖然降低一分,成為217分,但還是高過進步3分的台灣(206分)。

其他台灣的鄰近國家如韓國、中國大陸、新加坡與香港,其全國托福成績評比,以及大學生的英語文能力,均非台灣大學生所能望其項背。在這邁向國際化發展與全球競爭的時代裡,積極有效的創新英語教育共識,已成為台灣高等教育界所追求的終極目標之一。因此,97年度大學學測英文考科的大幅度進步,是一項高等教育的喜悅和希望。

大學提升英語文能力應有的作為

長期以來,「考試領導教學」一直主宰著台灣的英語教育。在補習教育的推波助瀾下,從過去的大學聯考,到現階段的大學學測與指定考科考試(指考),若不謹慎命題,難免在國、高中的英語教學上受到不當的扭曲,因而轉向補習班變相地「學習英語考試」的策略,而非有效地培養英語文能力的境界。2008年的大學英語學測終於掀開了一次可能讓大家反思的好機會。英語文教育可以是有趣、生動、實用、生活化、啟發性、同時拓展知識的多元教育活動。這種全球化中的英語教育共識,必須藉由今年的大學英語學測模式,加以推廣到進入大學後的學習活動。為了落實這項提升生英語能力的目標,各大學宜考慮下列的基本作為。

第一,延聘具有英語文聽、說、讀、寫、譯能力的師資。配合生動、創新、啟發性、多元互動的教學法,他(她)們的教學內涵與個人典範可以深植學生心中,並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當然以台灣當前這麼多的大學校院,良師難求。然而,在參與大學評鑑的過程中,無論是都會區,或偏遠的澎湖、台東,筆者在每一所學校都見到了令人敬佩的現代師表。

第二,最具風采的經師與人師,應該安排在大一、大二的課程中,以便有效輔導甫自高中進入大學的新生。時下很多大學生並不充分明白大學與高中教育範疇的差異;若無良師的啟蒙,會造成研究所大學化、大學高中化的持續現象。

第三,學校的「英語自學中心」、「英語角」(English Corner),或其他類似的設施,應該跟正課結合。例如,學生可帶著功課到「英語自學中心」及「英語角」與以英語為母語的外籍老師討論,實地歷練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必要時,可設計「英語學習護照」的機制,並將之與正課的成績考核結合。

第四,鼓勵學生以英文發表作品,或參與校外、國外的教育活動,以便發揮能學以致用的成效,並建立學習成就感。

第五,發揮「教學卓越中心」的功能。其中,輔導教師在學術研究之外,善用多媒體與電腦科技於蒐集、設計教學輔助教材,並逐步儲存於資料庫中,或上網供學生複習。此舉可讓學生感受到教材教法的生動、有趣,從而培養學生高昂的學習興趣。哈佛大學的「波克教學與學習中心」(Derek Bok Center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 http://bokcenter.harvard.edu/icb/icb.do)所提供的功能與服務,就是一項我們可學習的例子。

最後,教育國際化是高等教育的不歸路;而英語文的踏實基礎是落實教育國際化與提升學術競爭力不可或缺的奠基工程。面對當前的全球多元挑戰,藉由教學品質的改善,及大學生英語文能力與倫理教養的提升,應該是台灣邁向國際的第一步。

(世新大學英語系教授)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