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心靈電子報
::本電子報由心靈網路書店發送,若您不想收到此電子報,請按下取消訂閱::
第225期 / 2008年3月12日‧每週三發行

來看看素超人吧!「無條件的愛給人類一個非常崇高的夢想,原因是要求在我們生活周圍的人都這樣付出,機會是十分的渺茫……」


無條件的愛?這世界上到底啥米是無條件的愛?看了楊蓓老師的文章,素的鹹蛋超人嘴巴裡,一直反覆在咀嚼這段話的意思是?


唉呀呀!素超人還是覺得這段話,真的有夠難以下嚥啊。


到底怎樣的愛才是無條件的愛呢?素超人真的不知道,素超人只知道誰有平安米果?素超人一定給他用力的愛啦(好康阿今:素超人還真是「有」條件的愛啦!)


喀 滋…… 喀 滋……怎麼可以在背後說小話…… 喀 滋…… 喀 滋……素超人對平安米果的愛,可是無條件的愛啊…… 喀 滋…… 喀 滋……(好康阿今:還說ㄟ,都已經滿口平安米果 = = )

 

少欲知足,
就不會有強烈的欲望而貪得無厭,
就能夠安自己的心了。

摘自《平安的人間

 
無條件的愛,崇高的夢想

清澈明淨,自在無礙【祈願/來迎觀音】、【聖嚴法師墨寶】3D立體水晶,新品上市! ■ 楊蓓

通常人們失戀了,要脫離失戀的狀態,讓自己不再有失戀感要多久時間?

我曾經問過我的學生到底失戀要多久才算久?大學生的答案是一兩個月。我問當時念高中的女兒,她的答案是兩三個禮拜就夠久了;而我讀國中的女兒的答案是:「媽媽,我們同學中有的兩三天就換一個。」可是我有個學生失戀了,竟然持續大概有兩年之久,兩年都一直處於失戀的狀態下,我指的是他總是悶悶不樂,但並沒有罹患憂鬱症,見到異性也引不起他的興趣,也因此他的同學甚至笑他說:「你去找個同性的吧!」

因此有一次我便問他:「你到底要在失戀裡面待多久啊?」

他突然間震驚了一下,顯然我的出奇不意讓他訝異,他回說:「老師,你為什麼要這樣問?」

「是啊!你已經失戀兩年了!好像也沒有意思要改變現狀,所以表示失戀對你來說,其實挺有好處的,那我想問的是你準備在這裡面待多久?」

他說:「老師,你怎麼可以這樣說呢?我很痛苦!」

我說:「我知道你很痛苦,不過,你待在失戀裡那麼久,表示應該有很多好處,你不妨想想看留在失戀裡面有什麼好處?」

結果他不置可否走掉了。

享受失戀的好處

隔了一段時間以後,那位學生很不好意思地跟我講:「老師,我發現失戀的好處還不少。」我說:「真的?」他說:「第一,早上我爸媽不會再叫我起床了,然後,我也可以比較隨心所欲。」因為父母想說這孩子失戀了,所以多包容他一下;他的同學、朋友也是想說他心情不好,就會常常陪著他,大家都是善意的陪伴,結果他就這樣一路走下來。他接著說:「如果那天老師沒有問我要在失戀裡待多久,我覺得處於失戀狀況還真是不錯!」我說:「那你多久才把你前女友忘掉?」「老師,說實話,大概失戀半年後就忘掉了。」所以我告訴那位學生,他多賺了一年多的時間,而且還不錯的是,沒有讓自己一直沉溺於這個挫折裡,也就是沒有鑽牛角尖。

從我與學生的對話中,可發現到一件事情,人從操控中得到幸福感,可是也有痛苦的感覺。如果你能夠從操控中,得到那個勝任感,且賺到價值感時,便會覺得自己好像還不錯。可是,換句話說,人仍然要持續操控,才能夠掌握到所擁有的東西,將所謂的幸福握在手裡,不要讓它飛掉,所以人們的手始終用力地握著,只為了不讓它跑掉;即使人在擁有勝任感時,還是很費力,因為時時刻刻擔心勝任感不見,時時刻刻擔心著自己不能夠操控成功,這樣哪來的自由呢?

在我們所有的角色關係裡,所謂的親密感,我形容為戰場,也就是有輸有贏。當贏的時候,其實還在擔心會失去;當輸的時候,更理所當然地沉浸在痛苦裡。到頭來會發現,人在操控的遊戲裡,就是很簡單的一句話:「非常的不自由。」

愛,無條件的接受

因此,很多的心理學家針對這樣的情形,發明了一個名詞「無條件的愛」。在心理治療的過程當中,會發現很多人其實心裡渴望的就是無條件的愛,以為獲得無條件的愛的同時,所有的憂慮都沒有了,「我不用去操控」、「我不用去裝可愛」、「我不用去裝堅強」、「我回歸做我自己」……,而且當我做我自己時,不管我怎麼樣,永遠不用擔心我的愛會消失。

無條件的愛給人類一個非常崇高的夢想,原因是要求在我們生活周圍的人都這樣付出,機會是十分渺茫的!因為人跟人之間,還是沒有辦法擺脫角色、擺脫關係,彼此都會想「憑什麼要無條件愛對方」,彼此也都需要價值感,這是很公平、自然的。所以,無條件的愛給我們的是一個很崇高的夢想,存在於每一個人的心裡,永遠期待自己可到一個地方去,然後所有的人都可以接納自己,不管發生什麼事都可以接納我們,而且永遠不用擔心。有時,人們想往生西方極樂淨土,因為那裡就是擁有很多無條件的愛,所以人們才期待往生後去那裡。

可是,回過頭來看,我們活在這個現實的世界中,我們有沒有辦法去完成無條件的愛呢?當人擁有無條件的愛時,同時會擁有自由。人對自由的解讀,常常是「我是什麼樣」,別人就會接納「我是什麼樣」,於是我更理所當然地做我自己,這裡面有一點隨心所欲的味道。其實,不管親密關係也好,或者是無條件的愛也好,我們常常都認為必須要別人營造出一個環境出來後,我才能夠在那裡面獲得自由。可是,由於這樣的認知,人永遠就活在夢想裡。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第263期

親密、孤獨與自由 親密、孤獨與自由
/ 楊蓓

「親密」、「孤獨」與「自由」看似不相關的名詞,透過心理學家楊蓓教授的生花妙筆,運用…<more>

 

禪的生活禪的生活
/聖嚴法師

禪的生活,就是在矛盾中求統一,在來與去之間超脫自在。本書將禪的精神,貼切著現實人間的實際 …<more>

佛法詢問台電子報第四十期

我學佛後,常會注意別人的一言一行是否有錯,心裡也會不自覺產生批判,我知道這樣不對,但又不知道如何做才正確?另外,我母親對很多事都有錯誤的見解,但她年紀大了,很難溝通,又怕她會造更多的業,請問我該怎麼辦?

(一)其實您的情形很普遍,很多人都會這樣。就您來說,算是有些「自知之明」,因為有的人,不知道自己是如此,或認為如此是很自然平常的事,不覺得有什麼需要改善、調整的,這些人的這種情形還會繼續下去,直到覺得自己需要調整為止才會改變。

是非善惡行為的標準,在學佛修行之初必須認識,同時也必須照著去實踐,以期導正自我偏差的行為。而這又可分身、口、意三種行為,對自我的這三種行為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去注意、去調整,知道這些標準是為了改正自我的行為。但如果因為知道了標準,卻開始對他人的偏差行為起批判的心,那就必須做些觀念上的調整,要明白「對別人的偏差行為要起慈悲心,覺得他需要幫助,不可因其行為而厭惡他。」

但是幫助他人要看因緣,而且助人的方式也因人而異,最好不讓對方或其他人起反感。如果當時因緣實在不適合幫助他,那就暫時不說、不做,等待因緣成熟再說。總而言之 「對他人偏差的行為不可起瞋怒、厭惡心,應起慈悲利他的心」。

(二)身、口、意三種行為的導正,不是一蹴可幾的,需要時間一點一點來改過。對於您母親錯誤的見解,可以找她聽得進去的話的人來跟她說,不然就必須你自己要做得可以感動她,她才會接受您的勸說。在勸說時要解說、分析她的見解有那些有偏差,正知見的觀念又是如何,讓她知道問題在哪裡。也就是在她願意接受的情況下來勸說,會比較有效,在她尚不能接受的時候可以先勸她念佛,而您也要念佛為她祝福。

 

【四它】聖嚴法師-3D立體墨寶水晶雕刻桌飾 【四它】聖嚴法師-3D立體墨寶水晶雕刻桌飾

解決困境的主張-遇到任何麻煩、痛苦和危急時,只要能夠面對它、接受它…<more>
 

祈願觀音『菩提子+白青玉』掛珠 祈願觀音『菩提子+白青玉』掛珠


材質:菩提子/母珠與間珠:白青玉8mm/祈願觀音水晶雕刻圖案18x28mm…<more>
珍藏原味人生-人生月刊合訂本第一卷至第十四卷(12冊)精裝上市!
友善列印 我要轉寄
除心靈電子報之外,心靈網路書店同時發行下列電子報,歡迎訂閱
 

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08 Dharma Drum Publishing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轉載請洽:data@ddc.com.tw
客服問題請洽:market@ddc.com.tw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