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第238期 西藏的吶喊
 http://www.wordpedia.com 每週三發報|2008.03.19 
研發學習科技‧創新知識價值
【第238期】西藏的吶喊


遠流影音館2008全心推薦:生命教育系列、心靈探索系列


  「英文環境」直接影響 學習英文的效果,《視覺系英文》透過實景照片,帶你到北美實際生 活環境中學好英文。
  >>我要學英文

49年前的拉薩,炮火沖天,成千上萬藏人在對抗中共統治中喪生,達賴喇嘛與十萬藏人流亡異國。這些年來,達賴喇嘛堅持唯有透過非暴力的方式,並與中共對話,藏人才能在中共統治下獲得更大的自由。面對北京強權,他說:「暴力等同自殺」。

「中國軍方決心鎮壓,而藏人決心抵抗」。今天,拉薩的土地再染鮮血。吶喊自由的聲音,還是想讓全世界都聽見。

【東方 vs. 西方】

【東方觀點】

拉薩市
Lhasa Shi

【摘  自】中國大百科全書
【漢語拼音】Lasa Shi
【中文詞條】拉薩市
【外文詞條】Lhasa Shi
【作  者】孫尚志

知識分類:分類檢索/中國地理/中國地理/〔重要地名〕/西藏自治區/拉薩市

拉薩市新貌

中國歷史名城,西藏自治區政治、經濟、宗教、文化和交通中心。位於西藏南部拉薩河下游平原上。轄 1區及堆龍德慶、達孜、墨竹工卡、林周、尼木、曲水、當雄7縣。面積2.9052萬平方公里,人口35.73萬﹔其中市區面積544平方公里,人口12.32萬。始建於唐初,迄今已有千餘年歷史。原為蘇毗部落轄地,以放牧為主。7世紀中葉吐蕃贊普(王)統一西藏,由雅隆地區遷都到曲吉河谷的臥馬塘(後稱“邏娑”,即今拉薩),建立了西藏吐蕃王朝,自此邏娑便成為西藏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公元641年唐、蕃聯姻,文成公主進藏以後,相繼興建了大昭寺、小昭寺和布達拉宮等著名古代建築。15世紀初,喇嘛教格魯派始祖宗喀巴到達拉薩,並於1409年親自率師於拉薩東40公里的噶丹山興建噶丹寺,成為宗喀巴坐床之所,今寺已毀。俟後又由宗喀巴弟子先後於拉薩城西建哲蚌寺,於城北建色拉寺。17世紀中葉五世達賴擴建布達拉宮,至1653年基本竣工,五世達賴便由哲蚌寺移居於此。布達拉宮緣布達拉山山勢拔地而起。形成高117.2米,長360米,處觀13層,有殿堂999間,總面積13萬平方米的石木結構雄偉建築群。宮殿內珍藏有大量寶貴文物、經典、佛像和法器,彩廊上繪有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圖及五世達賴、十三世達賴進京覲見皇帝圖,並有五世達賴等靈塔8座。18世紀中葉以後,七世達賴在布達拉宮西2公里處修建了羅布林卡(藏語意為“寶貝園林”),後為歷代達賴夏宮。至清代,拉薩依然為西藏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商業也日漸繁榮,國內各地及鄰國商賈往來頻繁。但至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時,拉薩居民不過3萬人,除少數貴族外,多為喇嘛、尼姑等,是一座中世紀的寺院城市。1965年西藏自治區正式成立,拉薩成為自治區的首府和新興城市。

拉薩城區地勢平坦,海拔3658米,兩側山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拉薩河由東北向西南流經市區南側,拉薩河平原綿延數十公里,最寬處近10公里,河漫灘發育,由兩級階地構成。平原中部聳立著藥王山和布達拉山兩座孤峰。年均溫7.6℃。年降水量約450毫米,雨季集中在7~9月。日照時數在3100小時以上,年均日照率達68%,故有“日光城”之稱。自然景觀屬高山半乾旱灌叢草原類型,拉薩河南岸有局部沙丘分布。......看全文

【西方觀點】

拉薩
Lhasa

【摘  自】大英百科全書
【中文詞條】拉薩
【外文詞條】Lhasa

知識分類:世界地理篇>中國與台灣地區

拉薩的布達拉宮 Ewing Galloway

亦作La-Sa或Lasa。

中國西藏自治區轄市,自治區首府。西藏地方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位於自治區中部拉薩河中游。1992年轄林周、達孜、當雄、曲水、墨竹工卡、堆龍德慶、尼木7縣。

拉薩海拔3,600多公尺,周圍環布8座雪峰,中間是拉薩河谷平原。海拔較高,大氣清潔,相對濕度低,是全年無霧、無霜的高原城市。年日照時數3,006小時,大於同緯度其他城市(如浙江寧波2,087小時,四川重慶1,188小時),有「日光城」之稱。

建城歷史悠久。原是普陀山(今布達拉山)下小村,山上有巨石壘砌的城堡,唐時稱「邏些」。藏王松贊幹布(?~650)統一西藏後,將都城從山南遷到拉薩。

641年唐文成公主(?~680)進藏,拉薩與中原地區開始建立密切關係。1951年後經濟和文化迅速發展。1960年設市。現有電力、化工、水泥、印刷、皮革、汽車修配、機械、玻璃、製糖、製藥、織毯等工業。傳統工藝品有藏腰刀、卡墊、地毯、圍裙、金銀首飾。

拉薩是川藏、青藏、拉亞(東)等公路的交會點,有通北京、蘭州、西安、成都等地的航線。城市由圍繞大昭寺的一圈長方形街道構成(即八角街),以後又從八角街的4角延伸出8條輻射狀里巷。向西、向北逐步延伸建起新市區,建有西藏大學、民族學院和10多所中學、9所中專。全市新建面積相當老城的10倍。

城市宗教色彩濃厚。藏語「拉薩」即「聖地」之意。著名的寺廟有布達拉宮、大昭寺、哲蚌寺、甘丹寺和色拉寺。

建於7世紀的布達拉宮高13層,東西長360餘公尺,內有廳堂殿屋1萬多間。群樓重疊,巍峨聳峙,氣勢雄偉,是世界最高的宮殿建築。

大昭寺坐落舊市區,為文成公主進藏而建,氣宇雄渾,結構嚴謹,是拉薩最早的喇嘛寺廟。

哲蚌寺是西藏最大的黃教寺廟,其措欽大殿可容納7,000名喇嘛舉行佛事。

羅布林卡是拉薩最大的園林,面積約36萬平方公尺,內藏許多珍貴文物和壁畫。人口約400,000(2000)。

達賴喇嘛
Dalai Lama

【摘  自】大英百科全書
【中文詞條】達賴喇嘛
【外文詞條】Dalai Lama

知識分類:人類社會篇>人物小傳

藏傳佛教中占支配地位的格魯派(Dge-lugs-pa;即黃教)的首腦,在1959年以前西藏的僧俗兩界的統治者。

第一世達賴喇嘛為根敦主(1391~1475),是札什倫布寺(在西藏中部)的創建者和住持,根據14世紀形成的關於活佛轉世的教義,根敦主的繼位者即被認為是他的轉世,同時也是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的化身。

第二世達賴喇嘛根敦嘉措(1475~1542)成為拉薩附近哲蚌寺的住持,該寺自此即為達賴喇嘛的主要駐地。第三世索南嘉措(1543~1588)謁見蒙古俺答汗,受「達賴」稱號,此為藏語「嘉措」之蒙譯,意為「海洋」,可能是指智慧深度。此稱號隨後追謚與前兩世活佛。藏人稱達賴喇嘛為傑瓦仁波切(大寶勝者)。

第四世達賴喇嘛雲登嘉措(1589~1617),是俺答汗的曾孫,也是唯一非藏族達賴喇嘛。

第五世達賴喇嘛羅桑嘉措(1617~1682)通稱「偉大的五世」。他在蒙古國始汗部的軍事援助下確立了格魯派的優越地位,藉以取得世俗權力,控制西藏。在他在位期間,堂皇的達賴喇嘛冬宮布達拉宮在拉薩落成。

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1683~1706)行為放蕩,善寫纏綿豔詩,與其地位不稱。後被蒙古人廢黜,死於押解中原途中。

第七世達賴喇嘛格桑嘉措(1708~1757)在位期間,經歷了內戰,清朝建立了對西藏的管轄權。第八世達賴喇嘛絳貝嘉措(1758~1804)在位時,尼泊爾廓爾喀軍隊入侵,他在清軍的援助下打敗了他們。其後4世達賴喇嘛都夭折,西藏由清廷派人統治。這幾世達賴喇嘛分別為隆多嘉措(1806~1815)、楚稱嘉措(1816~1837)、凱珠嘉措(1838~1856)和仁勒嘉措(1856~1875)。

第十三世達賴喇嘛土丹嘉措(1875~1933)靠個人威權統治。1912年清朝對中國的統治被革命推翻,藏人趁機驅散支離破碎的中國軍隊,達賴喇嘛遂以自主國家首腦身分進行統治。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丹增嘉措1935年出於青海省,父母都是藏人。他於1940年坐床。自1950年起,共產黨中國軍隊解放西藏;1959年在一次反對中國政府的叛亂失敗後,丹增嘉措遂與10萬追隨者一同逃亡至印度。達賴喇嘛在印度喜馬拉雅山區特爾姆薩拉成立流亡政府。1989年獲諾貝爾和平獎。著有關於藏傳佛教的著作以及自傳。

TOP

西藏兒童之家
The Tibetan Children's Home

這些兒童剛來台的時候,初離家人,來到一個五花八門的新環境,興奮之餘,難免還有畏懼與羞怯,但漸漸也就適應了,現在他們已能在生人面前談笑自如了。他們常在節慶時穿著傳統服裝表演西藏舞蹈,力求保存民俗傳統。

【摘  自】光華雜誌1981年7月號
【中文章名】西藏兒童之家
【外文章名】The Tibetan Children's Home
【作  者】許麗慧
【圖  片】曉夢

知識分類:西藏

在自由中國台灣,以救助中國大陸同胞為宗旨而成立的民間團體「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從民國四十八年西藏抗暴運動以後,陸續接運流浪印度、尼泊爾等地的西藏難民子女回祖國受教育。從去年開始,救總更成立「西藏兒童之家」,增加收容人數,使更多的藏童在安定的社會中,接受完整的現代化教育;並幫助他們維護西藏傳統文化與信仰,使他們能成為西藏香火的傳人。這些藏童從六歲到十四歲不等,每天除了與國內一般孩童一樣上學、看電視卡通,假日到公園、兒童樂園遊玩以外,還要學藏文、念佛經,比起一般無憂無慮的小朋友來,他們真是任重而道遠。

假日到各處旅遊,無限歡愉

一個星期天的早晨,台北兒童樂園的人潮中,十幾位蓄著短髮的活潑孩童,簇擁著「爸拉」和「阿媽拉」,排在隊伍裡準備乘坐電動飛機。較年幼的孩子排得不耐煩了,就脫離了隊伍,彼此追逐嬉戲,他們興奮的以另一種語言交談,夾雜著笑鬧聲,話中拖著拉、拉的尾音,吸引了很多好奇的眼光。

這些孩子是遠從印度、尼泊爾來台的西藏籍留華學生。每逢假日,只要天氣好,西藏兒童之家的家長羅桑嘉和他的太太蔡嘉,總要帶他們到動物園、兒童樂園、榮星花園等地玩耍。無論到那裡,他們的活潑和拉拉的講話聲,以及隱約流露出的與一般小孩不一樣的特質,總是吸引了許多人的注意。

「我最喜歡到兒童樂園坐飛機了!」十二歲的巴桑旺姆提到坐飛機,眼睛就閃閃發亮,她是去年秋天來的,已會講簡單的國語。

「我喜歡到動物園看大象。」九歲的札西卓瑪和其他女孩一樣,留著短短的赫本頭,眼睛大大的,講話緩慢而清晰。

來到一個五花八門的新世界裡,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孩子們不免非常興奮,但有時仍會想起遠方的爸媽和家人。

「有時候我們會想家,想爸爸和媽媽,就忍不住幾個人抱在一塊哭起來,但慢慢的也就習慣了。」才仁多傑說。

遠離親人,來台受教育 這一批六歲到十四歲的稚齡小孩,住在救總的西藏兒童之家裡,雖然吃、穿、住、用,都受到妥善的照顧,絕對不虞所缺,而且除上課之外,還聘有老師幫他們輔導功課,但仍令不少人感到不解:為什麼他們的父母,忍心讓這些可愛的孩子遠離身邊呢?

十二歲的才仁多傑國語講得比較好,他和十歲的才仁東主是兄弟,談到他們為什麼千里迢迢到這裡來?他說:「因為在尼泊爾讀書,學費很貴,而我們從西藏逃出來之後,生活很困難,根本負擔不起……」所以他們在當地超過了學齡還沒有入學。

才仁多傑的父母在尼泊爾開個小雜貨店,生有五個小孩,「大哥很少回家,他做登山的嚮導。」才仁多傑是老二,「我在家要幫忙煮飯、擦地板,還要做很多家事。那裡的爐子用煤油,地是石頭鋪的,跟這裡都不一樣。」「有時候天氣很冷、很冷,冷得人好難受。早上爸媽要我去買牛奶,我穿著拖鞋,腳都凍僵了。買牛奶時要排隊,但只要牛奶一來,隊伍就亂了,我個子小,常被大人擠開……」他在西藏南端的高山國家尼泊爾渡過十一個年頭,生活困難,也沒有受教育的機會。

去年,爸爸將他和弟弟交託給救總,來台北上小學二年級。剛來的時候,連ㄅㄆㄇ都不會,現在已慢慢趕上,考試成績都在二十名左右。

與才仁多傑兄弟一起來台的,還有多位他的鄰居與玩伴,所以他在這裡並不會感到很孤寂。「也有些朋友想來而不能來,因為來之前,我們要辦一些手續,當地政府才准許我們走。但是辦手續要花不少錢,我爸爸跟人家借了好多錢才辦成的。」小小年紀,就必須對很多無法瞭解的事容忍和承擔了,在他童稚的心靈中,也已感受到求學機會得來不易,必須加倍努力。

為反抗暴政,大批藏胞遠離家鄉

雖然要讓孩子來台念書,必須忍受親子分離之痛,還要設法解決各種問題,但他們還是竭盡全力,排除萬難,這是為什麼呢?這個前因要追溯到民國四十八年。

中共佔據大陸以後,在其「少數民族政策」下,強迫藏胞繳交槍械、喇嘛(和尚)結婚。槍械一向是藏民遊牧狩獵的重要工具,一旦繳交,生活就勢必陷入困境。而佛教更是西藏人傳統的信仰,在他們心目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男子都以當喇嘛為榮,有三分之一左右的男子是喇嘛,強迫喇嘛結婚無異是褻瀆宗教,因而引起藏胞全面反抗。

西藏人的傳統武器,自然抵不過中共的十萬大軍,民國四十八年,達賴喇嘛離開西藏首府拉薩,流亡到印度,其他為護教、護傳統而奮戰的藏人,也相繼逃到印度北邊和尼泊爾等地。

這些抗暴的藏人流落他鄉,生活都很困難,他們多以經營雜貨店或做各種小生意為生,又因語言與生活習慣的隔閡,所以他們子女的教育成為一大問題。

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是民國三十九年時,由各政黨、各階層、和國際各宗教團體、海外僑社,以及熱心人士,為響應先總統蔣公救濟大陸難胞的號召,共同捐獻而成立的民間團體。它自成立以來,不斷向大陸空投食米、日用品、醫藥等物資,並救助了無數流亡海外的難胞。

早期回國升學者,都有好的發展

從四十八年起,救總就以民間團體的性質,從沒有邦交的印度和尼泊爾,零星的接運藏童來台受教育,並在台北永和設立一個「西藏難童回國升學輔導班」,輔導他們的課業。

這些早期來台的藏胞學生,現有很多人已從大專畢業,進入社會服務。海外的西藏難民看到他們的出路滿好,而自己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困擾著他們,因而紛紛要求救總擴大辦理,讓更多的藏籍子弟也能回國升學。

救總從前年開始,進一步擴大這項工作。因為人數增加,原來的「西藏難童回國升學班」已容納不下,所以去年從台北市虎林街的兒童之家,撥出兩棟二層樓房,專門成立「西藏兒童之家」。

這些藏童來台時的旅費,從小學到大學的學雜費、生活費,和四年回僑居地探親一次來回機票,都由救總悉數負擔。目前這些從小學一年級到四年級的藏童,平均每人每個月可領用新台幣三千三百零五元,另外還有端午、中秋兩節的加菜金各兩百元,春節加菜金七百元。

救總將他們安排在附近的興雅國小念書,因為他們以前沒有讀過書,又有語言上的困難,所以比班上同學的年紀都大一些,但老師和同學都對這些遠方來的朋友特別照顧。札西卓瑪說:「不會的功課,老師就請同學教我、幫助我。」她在班上有兩個比較要好的同學,常常在功課上幫她忙。救總和蒙藏委員會也聘請了六位老師,在晚上為他們輔導功課。

學習課程相當緊湊

他們除了學校的功課以外,還要學藏文、念佛經,所以坐息時間的安排都很緊湊:早上六點起床,六點半遵照西藏傳統習俗,到佛堂內拜佛上香。早餐後一起上學。晚餐後,六至七時是台灣一般兒童的「共同時間」,他們也全神貫注圍在電視機旁收看卡通,然後進入佛堂學半小時的佛經。晚上都有老師來輔導功課或教藏文。

他們的大家長羅桑嘉也是西藏人,原來當喇嘛,後來還俗了,十二年前由尼泊爾來台定居。這些孩子的日常生活由他和太太蔡嘉共同照顧。

羅桑嘉說,孩子們在這裡生活舒適,很容易淡忘自己的家人和家鄉,所以他要每個孩子每個月寫一封信回家,並寄一些生活照片回去給父母看。有些孩子還不會寫藏文,而他們的父母又不懂中文,就由小孩子口述,蔡嘉幫他們筆錄寄出。

這裡的藏文進修班,擁有豐富的藏文資料,從幼稚園到高中程度無不具備,內容包括:文學、歷史、哲學、數學等,可以藉此讓孩子們瞭解他們的傳統文化。

除了上藏文課以外,西藏兒童之家還有一個規矩,就是小孩一走進家門,就要講藏語。蔡嘉還幫沒有帶西藏傳統衣服來台的小孩,縫製傳統藏服,讓他們在節慶時穿著,並教他們跳西藏舞蹈。這一切都是為了保存西藏文化傳統。

保存文化傳統希望之所繫

羅桑嘉說,中共對西藏文化摧毀無遺,而流亡海外的藏民,又為生活奔波,無暇顧及保存固有文化,因而只有靠生活在台灣安定社會中的藏人,來維繫這個命脈了。

生活在台灣的藏胞,目前還不到一百人,年紀大的尚能記取西藏傳統的民情、風俗與習慣,例如藏籍國大代表吳香蘭,每年都要設法取得西藏的食物和各種禮器,過一個傳統的西藏新年。而年輕一代卻對西藏的傳統沒有什麼認識,因而羅桑嘉對這些小朋友特別寄予厚望,希望他們在將來反攻大陸後,都能成為重建西藏文化的中堅。

在西藏兒童之家的生活,平常三餐與一般無異,但廚師會幫他們多做一些麵食和牛羊肉。假日則給他們做西藏包子。每天放學時,他們還可以喝「奶酥茶」,奶酥茶是在紅茶中加入牛奶、奶油、酥油和鹽,是藏人的重要飲料。

喇嘛教在「政教合一」的西藏同胞心目中,一向佔著很重要的地位。當喇嘛的就成為一種特殊的階級,很受同胞的敬重與禮遇;一般人每天也要拜佛念經。西藏兒童之家為了讓藏童遵照傳統,拜佛念經,特設佛堂「文殊精舍」,這裡每天早晚都可以聽到他們清朗、整齊的誦經聲。

走進西藏兒童之家,迎面是一幅大型油畫——雄峙山川中的布達拉宮,客廳天花板是金碧輝煌的龍鳳浮雕,地面鋪紅色地氈,牆上懸掛著達賴喇嘛、鐘沙佛爺其他宗教領袖的照片,照片上端都覆以白布,白色是藏民認為最高貴、吉祥的顏色。

按西藏宗教傳統佈置佛堂

客廳隔壁就是「文殊精舍」。文殊精舍擺設有大大小小十九尊佛像,有的高尺餘,有的不到兩公分,這些佛像都是藏民從西藏帶到印度、尼泊爾,再轉運來台的。有的已有千年以上的歷史。最近還要再接運一批來台,直到整套二十三尊齊了為止。

這些佛像都按西藏特有的禮俗陳列在神案上。神桌下畫有白色的獅子,銀製的佛器內盛著清水。羅桑嘉說,這就是西藏傳統的佛堂,白獅將神案架起來,它與白布一樣,代表著高貴與吉祥。「內地人以白色為不祥,西藏人卻相反,認為是最吉祥的顏色。而獅子的意義,猶如中土所崇拜的龍。」佛堂四壁,還掛有諸佛畫像與藏式簾幕。

西藏兒童之家內設有宿舍,男生四個人住一間,女生三個人住一間。每個人的床鋪、櫥櫃,都整理得井然有序,顯現出這些小孩受到良好的生活訓練。

在這樣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裡,又能灌輸小孩飲水思源的觀念,想來可以為造就西藏未來的主人翁出一份力量,無怪乎難民都希望把他們的子女送來。救總也將繼續接運藏胞子弟來台,並且無論在生活照顧、教養和傳統文化的研習上,都將繼續加強,並且更加發揮同胞愛,幫助這些孩子成長、茁壯,期望他們都能有好的前途,將來都能成為建設西藏的中堅分子。

TOP


取消訂閱本電子報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貼節錄

智慧藏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100 台北市中正區南昌路 2 段 81 號 8 樓
電話:(02)2393-6968  傳真:(02)2393-6877
如有任何意見請E-mail至:service@wordpedia.com
©2003 Wordpedia.com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IE5.0以上版本 800x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