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 婦女新知電子報 ♀♀♀

2008.4.3/報主:婦女新知基金會

【婦運最前線】

兩位總統候選人的承諾──行政院下設立「性別平等委員會」

曾昭媛(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

 

    過去幾年來,許多婦女團體共同推動朝野各黨支持設立「行政院性別平等委員會」。這次總統大選期間,婦女新知基金會秉持過去大家合作的默契,向兩位總統候選人提出要求──承諾將推動在行政院下設立「性別平等委員會」。

 

    首先 ,我們看到馬英九先生在去年底提出的婦女政見中談到「中央政府將設置性別平等專責單位,並於政策規劃、執行、考核以及編列預算時,納入性別觀點。」

 

三月六日,婦女節前夕,謝長廷先生在他召開的記者會中所提到的第一項保證,就是「行政院設性別平等委員會,增加性別平等預算,保障婦女權益,參與國際社會」。

 

    我們希望馬英九先生進一步具體說明其「性別專責機構」的想法,三月十五日,馬英九先生在競選總部所舉辦的婦女界活動中,遂公開發言將設立「性別平等委員會」(彼時口誤為「兩性平等委員會」,經電話確認後,馬英九先生本人確實承諾將支持設立「性別平等委員會」)。至此,兩位總統候選人都已經做出明確承諾的保證。

 

    在選後,目前立法院的最新進度是,行政院版及國民黨版的行政院組織法修正案,都已經明列增設「行政院性別平等委員會」。婦女新知基金會很高興與大家分享這個好消息,希望未來真能促成眾人的理想盡快落實。

 

 -------------------------------------------------------------------------

性別議題,國家大事!

范雲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曾昭媛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

 

    台灣女性在國會的比例雖然已經達到百分之三十,但是從三月九日的總統大選電視辯論會上,我們卻看到,從正副總統候選人到主持人與提問人,一字排開,全是男性。所有的提問、回答與結論,完全沒有涵括女性或性別議題。綜觀目前為止的兩場電視辯論會和一場電視政見會,主軸皆圍繞在兩岸、外交、國防、共同市場、領導人風格等傳統上認為是國家大政的問題,女性議題唯一擠上台面的,竟只有生育問題。諷刺的是,這並不是因為我們關切女性的發展,而是因為社會整體生育率過低,讓大家關切女性為何不生。這些現象再次提醒我們,政治似乎仍是男性的事。台灣的婦女,不只在形式上的代表性,經常不保,在實質的決策上,也仍然沒有真正的影響力。

 

    性別平等是民主政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婦女議題與性別觀點,也應納入國家大政的考量中。民間婦女團體推動已久的議題,如:設立跨部會協調的一級單位「行政院性別平等委員會」、照顧和托育公共化政策……等,很可惜地,除了婦女節兩方的宣示外,卻未在候選人的電視辯論中成為提問與攻防的重點。事實上,當我們進一步檢視兩位候選人的婦女政見時,會發現藍綠兩方雖然在政見上吸納民間婦女團體的各類主張,但在托育政策方面,仍然停留在發放育兒保母補助或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等現金給付上,閃避了需要長程與精細規劃的公共托育議題。此外,謝長廷先生在大陸配偶的工作權部分,仍然未見突破;馬英九先生則對於「性別平等的專責專職機構」位階在行政院哪一層級,至今未有具體說明。

 

    我們的國家大政,從人口、醫療、交通、警政到教育,仍然非常缺乏性別與婦女的觀點,亟需「行政院性別平等委員會」,以高位階的專責機構來推動整合目前散落各領域的婦女與性別政策。我們以為,未來主導總統大選電視辯論的媒體,也應當在議程與提問設計上考量性別代表性。性別議題乃國家大事,我們期待沒有女性副手的兩位候選人,未來能在婦女與性別議題上更加謙遜與開放!

(本文節錄刊載於2008.3.15《蘋果日報》評論版、2008.3.22《Taipei Times》Opinion版)

 

 --------------------------------------------------------------------------

期待新任總統落實婦女政見 就從「性別平等委員會」及提高女性參與決策做起

曾昭媛(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

 

    馬英九先生當選新任總統,對於台灣未來在政策上是否能繼續推動性別平等,其影響和變化將是如何,有待觀察。持平而論,民進黨執政八年來在推動各部會的性別主流化確實是成效卓著,不僅逐步建立性別統計、性別預算、政策影響評估等例行檢視,各部會也已成立性別平等小組及加強公務人員性別意識訓練,並要求行政院下各委員會逐年達成任一性別比例不得低於1/3等,這些都是民進黨政府信任婦女團體,讓婦女團體投入參與而有的輝煌成績。

   

    將來國民黨政府是否能夠保持性別主流化的成果,就看馬英九先生做為總統,再加上國民黨所掌握的立法院絕對多數,是否真能做好馬英九先生所提出的「完全執政、完全責任」。我們可以先列出一些觀察指標,做為將來檢驗的具體依據。

 

檢驗政見的具體依據

    首要的觀察指標,當然是這次總統大選中馬英九先生所提出的各項婦女政見。事實上,在這次選戰中兩位總統候選人都端出相當漂亮的婦女政見,也都吸納了許多民間婦女團體的主張和建議。馬英九當選後也表示,他將採用謝長廷部分好的政見,畢竟謝長廷背後也代表了四成多的民意期待。

 

問題是,若要徹底落實各項婦女政見,我們必須看到執政者是否有決心和魄力來建立有利的政策機制,最關鍵的作法,其實就是馬英九先生自己也談到的政見──逐年提高中央部會女性政務官比例馬英九先生承諾的女性比例是,四年內將調高至不少於1/4,八年內調高至不少於1/3),以及在中央政府設立「性別平等委員會」,並於政策規劃、執行、考核以及編列預算時,納入性別觀點

 

設立「性別平等委員會」

    事實上,在這次選戰中兩位總統候選人都端出相當漂亮的婦女政見,也都吸納了然而,同樣在2004年總統大選,當時兩位總統候選人陳水扁和連戰先生也都曾經承諾支持設立「性別平等委員會」,但這四年來兩大黨對於相關法案卻消極以對。這次選戰期間,行政院終於趕在選前通過了行政院版的「行政院組織法」修正案,總算正式納入「性別平等委員會」,並送入立法院待審。我們很高興看到目前國民黨提案也已經列入「性別平等委員會」。

 

我們期待選後,新上任的馬總統應「馬上」督促國民黨立委儘速通過相關法案,讓民間婦女團體自2003年起開始遊說及期盼已久的「性別平等委員會」能夠儘快建立,以充足的專責人力和預算來落實馬英九先生所有的婦女政見。

 

提高女性政務官比例

不過,在提高女性政務官比例的政見方面,我也想提醒即將上任的馬總統,2000時陳水扁先生就已提出女性政務官比例要超過1/4的政見,馬英九先生的1/4承諾其實顯得守成而原地踏步。以重視福利和環保永續發展經濟模式的北歐國家為例,挪威自1988年實施平等法案起,就規定所有參與決策的代表(政府首長、委員會、公眾團體和基金會等)任一性別不得少於四成,以達成性別觀點的平衡和多元。挪威雖小,但目前全球競爭力在各國排名上升至第12名,這與其政府多年來重視性別政策和托育福利、讓人民安心工作而無後顧之憂,有極大關連。

 

如果馬英九先生有心落實性別政策的話,在女性參與決策比例上應大幅提高,目標可調整為四年內調高至不少於1/3,八年內調高至不少於四成!

並可進一步在行政、立法、司法、監察、考試五院,全面積極推動性別主流化的建制工作,並在這五院人事安排上顧及性別比例及社會代表性,尤其在監察委員、考試委員、大法官等人選上應多提名女性,把民進黨執政八年在行政院的成功模式推廣至其他四院,以提升政府整體在性別上的前瞻視野。例如:國會應制訂哪些內規以避免立委出現性別歧視言行?司法體系中如何加強法官對各項新通過的性別法令之認識?國家考試制度要如何符合性別平等原則?這些都需要五院同時進行改革,才能貫徹政府一體的性別主流化。

 

    我們期待新總統完成的理想願景,是國家五院都能同步進行性別改革,而執行上還是以設立行政院下的「性別平等委員會」為第一優先的步驟。我們也希望馬英九先生及國民黨能保持過去八年民進黨政府信任民間婦女團體的作法,在性別政策上高度開放民間意見的參與和投入。畢竟國民黨整個黨機器,在野八年來並未學習多與社運界互動連結,馬英九先生的婦女政見既然多是來自婦女團體的長久主張,自然也需要民間力量持續投入改革行列。 

 

【性別觀點平台】   

非附屬的第一夫人 該迴避的利益衝突

趙文瑾(婦女新知基金會開拓組主任)

 

    322總統大選結果揭曉,許多人關心新任總統未來的政策規劃外,對於台灣首次出現身兼職業婦女與第一夫人角色的總統配偶也開始熱切討論。第一夫人是否應該放棄工作的話題在瞬間受到矚目,只是眾人議論的出發點各有不同,有人提出利益迴避的質疑,但也有更多人以傳統性別角色要求「該有第一夫人的樣子」,強調第一夫人應「專職」陪伴總統出席各項活動場合,連藍營內部也出現許多要求周美青女士「犧牲小我」、「識大體」的聲音。這樣的話題除了突顯出台灣對於第一家庭利益迴避機制的缺乏之外,也顯示出我們對於職業婦女身兼二職的角色仍然充滿了許多看似進步卻仍傳統的性別期待。

 

尊重周美青個人意願

    其實第一夫人不必然得扮演所謂的接待外賓或是弱勢關懷的母親形象,就像當年英國民眾也不期待首相柴契爾夫人的丈夫丹尼士.戴卓爾爵士必須扮演專職的「第一先生」而不准從事其他活動一樣(反諷的是,堂堂首相柴契爾夫人卻必須在媒體面前表演星期天還是可以燒得一手好菜給丈夫吃的戲碼)。在這樣的性別對比下,我們可以看清許多被視為第一夫人的工作,例如:出席公益活動、關懷弱勢、出席國宴......等外交場合,實際上並非其應盡義務,對於第一夫人的角色形象,實應回歸其自主意願,尊重個人的選擇權利。

 

    此外,周美青女士身兼第一夫人與職業婦女的角色,所面對的種種壓力,也是台灣所有職業婦女獨自扛起家庭照顧責任的一個縮影。只不過周美青女士是被期待在國宴場合扮演賢內助的角色,一般女性則是在家裏扮演該角色罷了。這樣的形象期待、複製傳統性別分工的道德語言不斷地堆累施壓,不但橫跨了公、私領域,也瀰漫在國家與家庭之間。

 

    然而,即使在這些性別框架的壓力下,周美青女士仍在眾人議論數日後公開表示將繼續工作,這樣的勇氣和堅持令人印象深刻,展現出現代職業女性的獨立自主。但在另一方面,我們也應回頭來探討國家元首及其家人利益迴避的嚴肅課題。

 

建立「第一家庭」利益迴避機制

    不只是第一夫人,所有第一家庭的成員都應該受到利益迴避原則的管轄。如果過去社會並未要求所有第一家庭的成員都必須辭去工作以達到利益迴避,此時我們就應以同一標準來看待周美青女士繼續工作的正當性。而在尊重其自主選擇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檢視第一家庭成員所從事的工作是否與總統的職權有利益衝突,進而思考該否調整工作的性質。

 

    此外,我們更可藉此審視現行政治體制的闕漏,這不止牽涉到陽光法案等貪瀆監督機制,也牽涉到行政權行使的中立問題。制度上的利益迴避設計,本就為了避免道德難題與義務衝突、防弊貪瀆與偏頗。制度上的迴避是訴諸他律,到底自律與他律之間的界限如何劃定,確實是個難題。周美青女士目前擔任金控法務的職務,是否影響相關政策制定的利益衝突問題?如何消解社會各界對此的疑慮?需要新任總統發揮政治智慧、建立制度,向國人證明第一家庭成員將透過「陽光法案」或是「財產信託」等檢視機制建立細緻的利益迴避法則。並且也應該由此建立第一家庭成員的政治慣例,例如「總統單獨行使職權履行義務」,家人雖然同受保護,但是不應課予行使相關總統職權(接待外賓)等家人義務。

 

    我們除了認為周美青有權力去做出她的選擇外,政府更應制定第一家庭成員,甚至是政府重要首長家庭的相關利益迴避法則,甚至以此帶動社會對於職業婦女角色扮演的進一步省思。如果國民黨真的關注婦女政策,那麼這正是一個好機會表現出對於性別平等的重視與肯認。如果說周美青這位獨立自主的職業婦女來扮演新版的「第一夫人」,能夠給台灣一個機會重新去思考性別關係及相關政策,那也算是極具時代意義的進步!

(本文節錄刊載於2008.3.26《聯合報》)

【活動報導】

 

200837

 

「三八婦女節──台灣女性還當不了大學校長?」婦女團體聯合記者會

 

    1997年教育部設置「兩性平等委員會」、2004年「性別平等教育法」通過,教育場域性別平等工作的推動,理當該有一番成績。各級學校內的學生性別比例是否接近?各級學校內教師的性別比例是否合理?大專院校一級主管是否有接近的性別比例?甚至,大專院校校長的女性比例是否已經提高了呢?上述諸多納悶跟疑問,在政府推動性別主流化與教育部推動性別平等價值多年後,應該獲得正面與肯定的答案。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因此,我們邀請到婦女團體與學界代表,在以女性為主的特別日子──三八婦女節中,以性別平等為指標,檢驗大專院校內師生的性別比例,以供大家瞭解這幾年教育部推動的性別教育成績。

 

    根據教育部統計處今年一月最新公佈的「教育類性別統計工作推動情形」報告顯示,在學生性別比例部分,大學之前各級學校學生性別比例接近,唯女性碩、博士生性別失衡嚴重。在教師性別比例部分,大專院校女性教師比率僅占32.4。至於各級學校校長性別比率則差異懸殊行政主管女性比例也皆未超過五成,其中大專院校18.9%最低>>閱讀<<

 

----------------------------------------------------------------

「性解放時代的情慾倫理──從偷拍璩美鳳到陳冠希自拍事件」座談會

 

 陳冠希的自拍事件連續數週登上各媒體頭條,這批性愛照片中勾連暗示著劈腿、偷吃、一夜情、多角關係、多元的性與情慾實踐,因為網路上的強迫曝光,又被置回中港台社會的性道德現場。影像的生產、再製與流通,早就不為男性所掌握,女人藉由自拍奪回性感形象的自主權,自拍亦使得拍攝、觀看的角色流動互換。然而自拍所帶來的快感,卻因為曝光而逾越保護憐惜的圍籬,翻入街頭、校園、房間床頭和偽善道德相互角力。現今台灣社會的性道德樣貌為何?多元關係如果早就司空見慣,又是否可能建立情慾倫理?鏡頭與螢幕的前後內外,身體與觀看怎樣角力?而在關係之外,媒體和娛樂工業如何作弄公眾人物的隱私?曝光後的偷拍或自拍事件中,法律在身體上劃界的限度在哪裡?此舉又將對情慾/身體解放造成什麼樣的風險?

 

    回顧台灣的婦運戰鬥史,從璩美鳳偷拍光碟案,到陳冠希性愛自拍照事件,原來性解放還有解不開的邊界?情慾倫理又有什麼私處始料未及?一起來聽聽陳美華、孫瑞穗、崔妮、林照真和陳宜倩,她們怎麼說?  座談會內容  將刊登於婦女新知基金會網站

   

Ø          主持人:

楊婉瑩(婦女新知基金會副董事長、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Ø 引言人:

陳美華(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東海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

孫瑞穗(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妮(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研究生)

林照真(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助理教授)

陳宜倩(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助理教授)

 

主辦單位:婦女新知基金會

時間:2008

智邦生活館公益頻道服務中心公益館RSS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