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亞獨」神秘面紗
文.李珊 圖.莊坤儒
亞齊不是反叛與殺戮的蠻荒 就像這首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林正修寫於2005年8月15日亞齊和議簽署時的《莫忘亞齊》,當海嘯發生,各國救援團體紛紛進入亞齊後,亞齊的神秘面貌逐漸揭開。 「自由亞齊運動」源頭應追溯到1950年代之後陸續發動的大小游擊戰。五十多年的流血戰役,究竟所為何來?因為海嘯而停火的和平,又能持續多久? 清晨5 點多,天色仍暗,拜都拉瑪清真寺的早禱和穆斯林誦唱聲,已揭開了亞齊省首府班達亞齊的一天。 3年前當那場毀滅性的強震海嘯發生時,班達亞齊半壁城市幾成廢墟,這座亞齊人最感光榮的大清真寺卻頂住惡浪,巍峨屹立在一片瓦礫泥濘中,上千市民因逃到這裡而獲救。海嘯後,大清真寺也為浩劫的災區注入盼望和撫慰,一波波穆斯林來到殿堂為失去的親人哭泣祈禱,從他們篤信的真主中獲取活下去的力量。 「這是真主給我們的考驗,」許多亞齊人說,他們並不埋怨上帝,或許這是長年戰禍殺戮帶來的噩運。虔誠的伊斯蘭信仰陪伴亞齊人走過災後傷痛,就像歷史上,亞齊也曾憑著信仰,打過許多光榮戰役。 堅貞穆斯林 位於蘇門答臘西北端、面積5萬7,000平方公里、人口400萬的亞齊省,居民98%信奉伊斯蘭教,境內有二千三百多間清真寺、近一萬間祈禱屋與祈禱室。首府班市的機場、餐廳等公共場所都設有僻靜的祈禱室,一到10點、12 點等每天5次的祈禱時間,都可見到人們暫停一切,脫鞋脫帽入內祈禱。 想像的共同體 或許因為亞齊強烈的宗教色彩,當地的獨立運動常被外界歸因於宗教衝突。「這樣是過度簡化了亞齊問題的複雜性,」台灣少數研究亞齊分離運動的政治學者、真理大學助理教授陳俐甫表示,從亞齊的歷史和亞齊與印尼的政治關係這兩條線索,才能釐清亞齊尋求獨立的脈絡。 「印尼」國家的想像是17世紀海上強權荷蘭殖民時期的產物,當時荷蘭將她統治下的各型態國家──歷史悠久的獨立王國如爪哇、蘇門答臘,大小不一的原住民部落,以及海盜統治的島嶼等──只要符合其政治經濟利益者,全部融為一爐,稱為「荷屬東印度」(印尼),並以馬來語為基礎,另行創造出「印尼語」,以利形塑共同體意識並推行政令。 然而從在荷蘭陸續佔領印尼大小島嶼的近300年間,只有位於蘇門答臘西北端的亞齊未被染指,還在荷蘭完成統一印尼的最後階段,與其纏鬥40年,這場「亞齊戰爭」使荷蘭人付出了慘重代價,才在1912年將統治權伸入亞齊。 1939年太平洋戰爭爆發,趁日本進攻荷屬東印度之際,亞齊人只用了4天就趕走殖民者,比印尼主島爪哇先一步從荷蘭手中獨立。「亞齊被荷蘭統治的時間只有30年,被『洗腦』的時間很短,根本不認為自己是所謂的『印尼人 』。」 而亞齊之所以能在荷蘭陸續征服印尼各島時期保持獨立,和她曾締造亞齊蘇丹國盛世,經濟、軍事底子厚實有關。 歷史輝煌 「『蘇丹』就是依據回教律法的世俗統治者,有穆斯林保護者的意思,」陳俐甫解釋,回教在第7世紀從中亞傳入印度,沿著海上航路與印度河谷快速擴展,而隨著香料貿易的頻繁往來,伊斯蘭信仰也跨越孟加拉灣傳入印尼。而距印度航路最近的亞齊,便成了來自中東穆斯林宣教的重要據點。 翻開回教歷史,伊斯蘭信仰傳入亞齊後一路向東、東北和東南呈放射狀傳播,從蘇門答臘、馬來西亞、泰國南部、婆羅洲到菲律賓,穆斯林腳蹤斑斑。亞齊自古就有「麥加的前廊」之稱,在回教世界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以亞齊分離運動為碩士論文主題的淡江大學東南亞所劉青雲指出,亞齊起初國力並不強,到16、17 世紀,亞齊蘇丹利用優越的地理位置,取代麻六甲成為東西貿易的重鎮,並以堅強的經濟、軍事力量及伊斯蘭「聖戰」信念,締造了一個環麻六甲海峽的伊斯蘭王國。輝煌的歷史和堅貞的信仰深植亞齊人靈魂深處,這也是二次大戰後,亞齊和爪哇雖並肩作戰反抗荷蘭,促成印尼獨立建國;但1950年印尼國父蘇卡諾宣布他所領導的新國家是一般共和國,並非伊斯蘭國家時,亞齊人頓覺被欺騙,轉而拒絕認同加入。 反政府濫觴 陳俐甫指出,在反荷獨立戰爭中,亞齊人出力最多,但以爪哇勢力為主的新政府回報的,卻是將亞齊納入印尼民族,廢除亞齊的獨立邦國地位,並禁止亞齊的伊斯蘭法律特權。以致1953年亞齊爆發反印尼的武力抗爭,幾乎佔領亞齊全境,此後大小游擊戰不斷。 宗教、政治、歷史文化的糾結外,1970年代印尼政府對亞齊的經濟剝削,則促成「自由亞齊運動」正式浮出檯面。 陳俐甫指出,1965年軍事強人蘇哈托上台後,強調引進外資、經濟開發優先、軍隊扮演安定角色,創設了以官僚和軍人為核心的政黨;1970年代印尼工業產值急遽升高,國家繁榮,但這些工業都是控制在外資、軍方關係企業家和華僑3者手中,一般人民分享不到利益。 劉青雲的論文指出,亞齊為印尼最富庶的省份之一,天然資源如天然氣、棕櫚油、咖啡、橡膠等產量豐富,但亞齊卻也是印尼最窮的省份之一。 「我們的教育水準低落,孩子渾然不知外面的世界有多麼進步,」曾為亞獨游擊隊的薩揚表示,他知道許多同鄉在外地做生意都很成功,但為何聰明努力的亞齊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卻貧窮落後?這是他加入亞獨的原因,也是亞獨從成立之初僅由七十多名知識份子發起,擴張到2003年正式成員5,500多人、游擊隊3萬人的原因。 坎坷和平路 「海嘯發生後,亞獨不得不接受和平,」陳俐甫解釋,由於反抗軍和亞齊民眾在災變中死傷慘重,加上基礎設施毀壞,使過去來自民間的經濟支援也一併潰散。 海嘯迄今和談順利,除了簽署停火協議外,未來亞齊將朝「自治」邁進,對外放棄外交和國防主權,對內則自行統治,比如實行亞齊議會自訂的法律、擁有自己的伊斯蘭宗教法庭等。但除了主權之爭外,關鍵仍在石油,由於印尼是OPEC(石油輸出國家組織)中唯一的亞洲成員,值此油價飆漲,各國瘋狂搶奪油田之際,亞齊懷璧其罪,也為自治之路憑添變數。 「比較樂觀的是,海嘯讓亞齊問題的國際能見度提升到有史以來的最高點,」他說,以往亞齊問題長期受西方社會漠視,才導致亞獨必須尋求中東國家支持,而被歸為回教極端主義者,911事件後還被視為國際恐怖份子,「實在是被醜化了。」 在海嘯陰霾逐漸遠離後,印尼政府和亞獨雙方如何折衝協議,讓這塊命運多舛的土地殺戮不再,獲得真正的和平繁榮,亞齊人和全世界關心亞齊命運的人,都正在虔心祈禱! (本文節錄自台灣光華雜誌2008年04月號) |
素有「麥加的前廊」稱號的亞齊,曾締造輝煌的蘇丹王國。欣賞莊嚴典雅的拜都拉瑪清真寺,或可一窺當年盛世。
亞齊蘊藏豐富的石油、咖啡、棕櫚等天然資源,卻是印尼最貧窮的省份之一,經濟被剝削的不平之鳴,是亞齊獨立運動的主因之一。
班達亞齊沃野平疇,木瓜椰子肥美多汁,但一般勞工的生活卻相當貧苦。
部份亞獨游擊隊員解甲歸田後入住大愛村,擔任亞獨發言人的長官賽德.穆罕默德(左二)久聞慈濟美名,前來一探究竟。左一為慈濟志工艾達,右三為前「叛軍」薩揚,右一、二為他同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