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父母大多是勞動者或中產階級,他們長期支持著黨外運動以及其後成立的民進黨,對民主改革抱持著深刻的信念與期待。而我們自己則是享受民主運動成果的一代,在高中和大學時,積極加入本土文化社團,進而參與社會運動。我們走入台灣研究與實踐的場域,關心台灣的社會發展,在這幾年來無數的選舉,也沒有消極地放棄投票,而是以實際行動支持標榜「民主」與「本土」價值的民進黨。
面對總統大選後,兩黨政治嚴重失衡,國民黨完全沒有制衡對手。民進黨身為唯一可能的制衡者,卻還在改革路口猶豫徘徊。黨內一些舊派頭人試圖以「改革」的名號,進行政治清算。如此局面讓我們感到十分憂心。
我們認為,除了謝長廷日後必須卸下黨主席的職位外,陳水扁、呂秀蓮、游錫?、蘇貞昌等舊勢力集團也應該放棄對黨機器的權力競逐。然而,這並不意謂著,相對於此的青壯派就是當然的掌權者。我們不同意將「權力的世代移轉」(世代交替)稱作改革,這只是以改革為名掩蓋權力鬥爭。某些青壯派以改革作為號召,遂行政治的卡位,並未使得民進黨有了根本的改變,不過只是權力洗牌而已。改革的本質絕非權力的世代移轉,新的世代不見得就是新的,他們仍沿襲舊政治的思維與方法。在這個意義上,民進黨改革不宜也不應以世代交替做為解決之道,這只會模糊了民進黨應該去面對的問題。
那麼,民進黨的問題在哪裡?我們認為民進黨的問題正在於沒有新的進步價值。這些年來,民進黨考慮的只是在選舉之中有效地進行動員,口號政治取代了本土論述,國民黨很快地學會了這一套修辭技巧,民進黨卻無法提出任何更進步、更得人心的政治遠景。這些舊勢力包括青壯派在內,都不能迴避這個責任。他們掌握黨機器,將台灣認同、轉型正義等具有豐富內涵的價值,簡化成「愛台灣」的陳腔濫調。如今面對同樣穿上「本土」外衣的國民黨,我們不禁懷疑,民進黨的舊派勢力能否開創新的政治格局,找到新的的進步價值,還是持續與國民黨進行修辭競賽,操作口號政治?
|
2008/春天巡演
選完了總統,放輕鬆喘口氣,聽聽歌吧!
落米仔原指稻穀收割過程中掉落下來的穀粒,也泛指散落的脫蒂水果果粒,滋味無異,但是價格卻常常低到一半以下,實實在在又划算。
在臺灣,人們到了一定的年紀好像就得要照著社會大多數人的選擇,乖乖的進入社會常軌,娶妻生子,謀取一份穩定的收入維持溫飽。偏偏就有一群人,他們也許是對這樣子的生活適應不良,也許對人生有與大多數的人有不一樣的想像,也許只是停下來休息一下,想要輕鬆自在的呼吸一口新鮮空氣……。
他們也就是這個社會的「落米仔」,也許不是很知名,也沒辦法星光褶褶唱著充滿技巧的流行國語歌,但是他們有最純粹誠懇的心靈,一步一腳印的把自己當做個古樸的放送頭,透過創作音樂,想要與各地的朋友們分享他們對於生活與土地的想法,對生命的關懷與想像,期盼與各地的大朋友小朋友們歡喜相逢,從真正的生活中蒸餾出彼此在地的歌詩。
這群音樂創作者希望可以深入廟程、活動中心、地區性文化景點,以極小的規模,極小的預算,把自己的音樂送到社區,並且直接與在地民眾對話,這不是單向的給與音樂演出,而是希望可以互相交流,而非僅是節慶式的點綴。
‧演出人員:
王昭華(台語創作新女生)、
黃培育&劉阿昌(新聞局原創母語大賽得獎者)、
林中光樂會(台灣本土創作樂隊)
4/19 竹北草葉集獨立書店戶外廣場(遇雨移至室內)
演出時間:19:30~21:30
4/20 苗栗頭份黎屋夥房 「夥房‧心空間」
演出時間:14:00~16:00
(詳情請見)
|
|
特別是,在馬英九上台之後,國民黨所主導的自由開放的市場經濟路線,縱使能讓台灣的經濟成長在帳面上表現亮眼,卻有擴大貧富差距的危機。而且,可預料國民黨所秉持的開發至上的思維,以及選前他們對許多環境議題所持的保守態度,必然會重蹈「犧牲環境拼經濟」的老路。屆時,財富重分配、環境人權、永續發展等議題將是台灣社會的重大挑戰,眼前民進黨這些舊派政治人物過去無法審慎回應,未來也勢必無法捍衛。
因此,我們認為民進黨的改造計畫,應該從找尋新的進步價值著手,擴大和社運界、學術界、文化界等指標性人物結合。以往這些理想主義的力量壯大了民進黨精神,如今他們仍能協助民進黨找出新的進步價值,亦即:在社會上,注重弱勢正義;在經濟上,落實重分配;在環境上,強調永續發展;在文化上,深化本土論述。重新凝聚社會、經濟、環境、文化等各面向的進步共識,監督且批判國民黨的施政。重新拾回「民主」與「進步」的民主進步黨,才能吸引具理想性的青年群眾,繼續支持民進黨!
此外,我們認為民進黨不該再侷限在「等待選舉」的僵局中,而應該回到地方,與基層民眾相互培力。民進黨的舊派政治人物長期以來與廣大的群眾建立了情感,他們仍具有針貶時事的草根魅力,他們可以深入基層耕耘,透過各式文化活動,深植民主的種子,鞏固民進黨在地方的民眾基礎。如此一來,黨的地方政治要角與中央的知識份子分頭並進,民進黨才能紮實地重回執政的道路上。
我們不具政治野心,我們有的是政治理想,就像當年我們的父母輩支持黨外運動一樣,懷抱著一份對台灣的樸素情感和對民主深化的殷切企盼。我們在民主改革的進程之中成長,也不斷地反思關照著自己的生命經驗。我們會在各自的社會崗位上,繼續批判介入;民進黨如果不真正落實改革,我們也不會盲目期待。此時我們不得不對在改革路口猶疑的民進黨提出建言,民進黨應該儘速放下派系利害,豎立進步路線,勇敢承擔這個挑戰。
※本文回應網址:http://blog.roodo.com/penof/archives/5797801.html
聯名人:
呂美親(母語文字工作者)
林孚嘉 (台灣大學圖書資訊碩士)
吳易澄(醫師)
李立偉(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研究生)
李怡慧(NPO工作者)
李敏忠(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博士生)
江啟綸(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碩士)
何經懋(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
胡景祥(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研究生)
張綵芳(NPO工作者)
陳莉雯(國中教師)
薛世昌(外銷業務)
蕭伶?(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研究生)
蕭民岳(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研究生)
蘇紀綱(硬體工程師)
[留言 / 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