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貓頭鷹圖書館】126期電子報

 

我的貓頭鷹時間
【貓頭鷹圖書館】電子報 2008/04/10


 


小編的話
 
鬥陣來聞香—書香、草香和餅香

   近日小編拜讀杜瑞爾的《希臘狂想曲》,在漫長的通車時光中,使人讀得不亦樂乎。書中活潑的筆調把大自然說得活靈活現,看看窗外,現在不正是觀察的最佳時節嗎?戶外的綠蔭、萬物的滋長,真是勾起人蠢蠢欲動的好奇心,提醒大家別忘記假日時節,多跟家人到戶外走走,除了吸收大自然的精華、感受源源不絕的生命力外,更可增進彼此之間的情感喔!

最新消息  
     
 


綠蔭書香開始報名囉!


  「綠蔭書香」帶你品嚐草香、書香餅香喔!上午安排至軍艦岩探索自然生態樂趣,下午邀請大家共享下午茶時光,準備了許多糕點的小故事與大家分享,讀來溫馨又好味,並與咖博館合作,安排孩子們體驗動手做糕點。
  活動時間訂於4月26日, 4/20日截止報名, 限3歲以上兒童及家長, 有意願的朋友們歡迎來電報名2827-2271。

 
     
 


貓頭鷹五月專業進修課程

天天都是讀書天,月月都是進修月。
貓頭鷹每月推出短期進修課程,讓你我的每一天充實精采!

 
    週二 上午9:00~11:00 繪本印象(課程編號9709)


   
【繪本印象】將有四堂課的分享,帶您尋幽訪勝,從著名繪本視覺藝術與語文閱讀出發,與世界風光、古典音樂、卡通動畫和電影等主題相結合,打開世界之窗,悠遊視聽閱讀國度。全部課程由吳淑玲老師全程深度導賞,精彩可期!!

 
   
 
課程編號: 9709 (週) AM09:00~11:00
5/13
繪本與歐洲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兼任講師 吳淑玲
5/27
繪本與古典音樂
6/10
繪本與卡通動畫
6/17
繪本與電影

全4堂,對象:成人,滿12人立即開課 。
 

 
  

    週六上午10:00~12:00 感覺統合導讀班(課程編號9710)

   零到六歲是孩子腦部發展的黃金期,適當的感覺刺激是腦部成長的營養。促進感覺統合的健全發展,即奠定腦部運作的基礎,使孩子在德、智、體、群、美等五育方面的發展輕鬆進階。本課程讓父母與老師深度了解孩子,進而幫助孩子快樂成長,感覺統合是入門知識與技巧。 

 
   
 
課程編號: 9710 (週 六) AM10:00~12:00
5/3
◎發現大腦
解開大腦的奧秘;開啟遺傳的寶盒;
大腦驚人的可塑性;前額葉功能
高麗芷

高麗芷感覺統合
潛能開發執行長

國立臺灣大學學
職能治療學系講師
5/17
◎體驗七感人生、開發全腦
感覺統合定義、五育發展與人格健全、
健康的意義與生活品質、生活應用感覺統合
5/24
◎感覺統合分齡發展
感覺統合功能檢核、篩檢、標準化評鑑概論;胎教、
0~3歲感覺統合發展重點;
3~6歲感覺統合發展重點;
6~10歲感覺統合發展重點
5/31
◎因材施教
觸覺輔導技巧;前庭輔導技巧; 動作協輔導技巧;視知覺輔導技巧;溝通輔導技巧

報名資訊:
上課地點:北市漢中街156號5樓西門捷運站1號出口左轉,步行約3分鐘。
報名專線:(西門)2361-9710

 
   
新書報報

TOP



 


《愛幫忙的男孩》

文:露絲‧布朗

譯:林滿秋

出版社:上人文化


  喜愛幫忙的小男孩,每每熱情的幫忙做各種家事卻總是幫倒忙,因而讓家人感到無奈與憤怒。要上幼稚園了,母親在下課時見到滿身髒兮兮的男孩,不安的情緒湧上,沒想到卻是受到老師的讚美與鼓勵。


《阿平的菜單》

文:比爾特‧穆勒

譯:李紫蓉

出版社:上人文化

 


  阿平吃膩媽媽為他準備的餐點,有一天,媽媽給阿平決定自己食物,阿平吃小熊軟糖和甜甜圈當早餐,又打開餅乾邊吃邊看電視,沒想到肚子卻開始漸漸不舒服了……。挑食是很多孩子會遇到的問題,此書可以讓親子共同面對這個問題,一起從此書中獲得珍貴的啟示。


《討厭咒語的巫婆》

文:Dorothea Lachner

圖:Christa Unzner

譯:李美華 

出版社:曉明文化

 


  小巫婆美樂蒂和其他的巫婆一樣,有一把掃帚、一本魔法書和一隻貓,但是她每次都唸錯咒語,而且討厭使用魔法。一年一度的魔法測試到了,沒有通過測試的美樂蒂竟然還能夠保有巫婆的資格!?這是本充滿喜悅的書,從書中可以發現,不必追求附加的身份和地位,只要生活得隨心自在,就是最棒最快樂!


《365隻企鵝》

文:喬艾勒.喬莉芙

圖:喬艾勒.喬莉芙

譯:黃筱茵

出版社:上誼

 


  郵差每天都送企鵝到家裡,大家從驚喜到苦惱,一本看似玩著加減乘除的數字繪本,實則藏著深層的議題:如果企鵝和北極熊真的離開了南、北極,面對暖化的現象,人類有能力給他們一個家嗎?在幽默的情節背後,更值得思索我們該為地球做些什麼?

 

 

繪本作家星球

四月之星:以孩子為鄰的Ezra Jack Keats
(1916.3.11-1983.5.6)
文:曾美慧

看得見主角長大的圖畫書

      喜歡《下雪天》、《彼得的口哨》、《彼得的椅子》的讀者,一定知道Ezra Jack Keats的作品被引介到台灣的還有《珍妮的帽子/1966》、《3號公寓/1971》、《夢/1974》、《嗨!路易/1975》。如果喜歡Keats強烈厚重的濃彩、華麗復古的拼貼畫,或是喜歡雋永如水的尋常生活故事,一定要來貓頭鷹圖書館尋找Keats

  
   不妨按照出版的順序《A Letter to Amy/1968》、《Goggles/1969》、《Pet Show/1972》、《The Trip/1978》、《Maggie and the pirate/1979》、《Louie’s Search/1980》、《Regards to the Man in the Moon/1986等,一本接著一本翻閱,就會發現,Keats讓作品裡的小孩PeterArchieLouieSusieRoberto……逐步長大,他們彼此相識,在龍蛇雜處的布魯克林區一起遊戲,一起克服成長過程的小小挫折和難題,一起分享生活裡的小小挑戰和發現的愉悅。

Keats的童年和家庭

     
Keats在紐約的布魯克林區出生、長大、終老,原名 Jacob Ezra Katz ,猶太裔波蘭人。家境並無富裕的他,從小最愛畫畫,總要辛辛苦苦存錢買顏料,他曾說,每當轉開顏料管的蓋子,僅是看著顏料就會讓他好滿足。母親是第一位發現Keats繪畫才能的伯樂,有一回,他在餐桌塗鴉,塗滿一整個桌巾,母親不但沒責罵還驚嘆:「我的兒子真是天才啊!」,甚至邀請鄰居到家裡來看Keats的塗鴉畫。

     
八歲的他曾經為社區一家麵包店畫招牌,賺進25分錢,讓原本反對他畫畫的父親,一度認為兒子也許能當個看板畫師討生活。在咖啡館當服務生的父親,深知貧窮的殘酷,也看多了紐約落魄的藝術家,他寧願兒子做一位咖啡廳的服務生,正常踏實的工作,也不願Keats懷抱不切實際的藝術家夢想。即便如此,父親還是會為他搜集顏料罐,但總要撂下一句話:「你不要以為藝術家不會餓肚子,昨天有個男人就是用這罐顏料跟我換一碗湯的。」

     
直到19352月,父親因心臟病突發猝死在街上,那是Keats高中畢業前夕,他要上台領藝術傑出獎的前一天。因為必須確認父親的遺體,才讓他第一次發現父親隱藏的另一面:在父親的皮夾裡,有一張張摺疊整齊的剪報,全是Keats多年來在美術表現上得獎的新聞報導。Keats終於知道,只會批評他繪畫才能的父親,其實是害怕兒子窮困潦倒才總是惡言相向。

 

《下雪天》—美國第一本正視黑人小孩的兒童文學

  
  
1962Keats首次自寫自畫的《下雪天》,是美國兒童文學第一本以黑人小孩爲主角的圖畫書,它不僅獲得1963年凱迪克金牌獎,在1999年紐約公共圖書館公佈150本「世紀之書」的書單裡,有兩本繪本入選,《下雪天》正是其中之一。

  
  
Keats在為人作嫁插畫多年後,漸感不滿足,當他決定自己寫故事時,他的成長背景布魯克林區成為他的創作基底;Keats高中時期曾一度醉心於模仿 國畫家杜米埃(Honore Daumier)的畫作,影響他日後的創作靈魂。那是因為多年前父親曾帶他去紐約美術館,他因而有機會遇見杜米埃「第三級車箱」,他被畫裡真實表現中下階層會景象深深感動。

  
  
除了從生命經驗汲取創作靈感之外,Keats第一本書《下雪天》裡的彼得的原型,來自於一張多年珍藏的黑人小孩的剪報。1940Life》雜誌上的一篇黑人小孩的報導,Keats被一位黑人小孩的影像所吸引,一直把它貼在工作室的牆上,直到1962年轉化成《下雪天》這部經典作品。有一次,Keats在圖書館看到一位黑人小孩正在讀《下雪天》,他聽見那位黑人小孩說:「我在裡面耶!」,這句話觸動了他,決定讓小彼得蛻變成青少年。彼得是Keats筆下最紅的主角,約有6本書以他為故事中心。

記錄中下階層孩子生活的點滴

    
Keats的作品沒有繁複的故事情節,也無所謂的「中心思想」,他只是捕捉非裔、拉丁裔、歐裔和亞裔孩子們生活裡的吉光片羽,他們不分膚色玩耍遊戲,他像一位寫實的記錄片導演,忠實呈現孩子們小小的成長痕跡。

◎彼得的故事

     只要細細閱讀《下雪天》,就能體會Keats的細膩,他確實捕捉到孩子真實的內心世界。三、四歲的小彼得獨自到雪地裡玩耍,一整天下來,他用各式各樣的方法玩雪,看見大孩子玩打雪仗意識到自己年紀太小,天真地把雪球放在口袋想帶回家玩,獨自回味一天的時光,每個小孩就如同彼得,累積每天的驚喜和失落漸漸長大成人。

   Keats總讓小孩用身體去感知世界,透過各種身體經驗,去察覺他與周遭的人、環境的關係。《彼得的椅子》因為屁股塞不下小椅子,彼得才真的發現自己長大了,已經變成Susie的哥哥了。《彼得的口哨》拼命練習、揣摩,彼得終於學會了吹口哨,他相當得意,覺得自己又比昨天「長大」了一點點。《A Letter to Amy》彼得初嘗喜歡一個人的戀愛心情;《Goggles》彼得和最要好的朋友Archie運用機智,躲避社區裡大孩子的勒索挑釁。

◎路易的故事

      除了彼得的故事之外,路易的故事也非常動人。在Keats的孩子國裡,路易是最安靜的單親小孩。在《嗨!路易》中,孤僻的路易被彼得妹妹SusieRoberto的一場偶戲打動,他對玩偶Gussie一見鍾情,故事裡甜密又酸楚的夢境,表露了路易對友誼的渴望,在故事的最後,Keats讓我們看見孩子的體貼,SusieRoberto設計了尋寶遊戲把玩偶送給路易。

     在《The Trip》路易搬家了,透過路易的飛行幻想,他回去尋找好朋友SusieRobertoArchieAmy,而這段友誼的回憶,喚醒路易的勇氣,願意換上萬聖節的服裝走出去,走到社區認識新朋友,展開新生活。而在《Louie’s Search/1980》他終於有了一個粗線條但風趣的新爸爸,在《Regards to the Man in the Moon/1986》他一度因為新爸爸被取笑為「撿破爛的」而傷心,但由於新爸爸的開朗,點燃路易的想像引擎,把看似無用的垃圾搖身一變,帶朋友飛越地球、航向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