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8-04-14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窮人哪玩得起富人的遊戲
教育部長人選成焦點



【社論】
窮人哪玩得起富人的遊戲
 
 

國立台灣大學所公佈的97學年度甄試入學榜單中,全台18所明星高中占82%,比去年的79%還多了3%,單單建中與北一女兩校就占32%;而台北縣、市學生就占57%,超過一半,顯示自1994年實施教改之後,教育當局「重城市,輕鄉村」和「重北輕南」的偏頗政策13年來不但沒有改善,反而更加惡化。此外,在1,248名台大錄取生中,低收入戶生只有3人,在超過4百名的清大錄取生中,低收入戶生只有1人,換句話說,窮家子弟只有4百分之1的機會能考進明星大學,這更反映台灣的升學市場「弱肉強食,物競天擇」的殘酷現實。主要的原因就是,甄試的入學管道是純粹為富人設計的遊戲規則,窮人是怎麼也玩不贏富人的。

富人比較能為孩子安排學習各種才藝、請家教、上安親班、補習班、參加各種學術或技藝營隊,甚至出國短期遊學,讓考生在面臨甄試時,能繳出各類獎狀、當過各級幹部的資歷、科展報告以及考試取得的各類證照等,口試時更因家庭的優勢或補習班的試前演練,在評審委員面前能口才便給、侃侃而談。最困難且最不公平的部份就是,申請前各種資料的製作及申請後各種人情關說,當資料內容不夠好看時,就得要造假或「微調」,於是就需要老師及行政人員的配合;評審委員也不是鐵板一塊,背景強、人脈厚、禮金足,照樣可以關說,這些都是黑箱作業,見不得陽光的,只有在分贓不均或窩裡反目時,才會醜事曝光,我們在報端看到的零星黑幕,其實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2000年年底,原台師大生物系教授曾哲明,涉嫌接受參賽學生家長陳家楨招待,因而竄改陳家楨之子的初試成績,使能進入複試,遭到台北地檢署提起公訴,此案之所以引起媒體極度關注,正因為當時多元入學方案中,容許奧賽得獎者保送大學,並有利於參賽者推甄過關;同時還抖出其他黑幕:學校涉嫌虛報科展參賽名單、學生抄襲教授論文、政務官女兒被「夾帶」過關等等。

最近台中縣常春藤高中成績竄改案,又是集體造假的一例,其離譜的程度令人匪夷所思,畢業生254人,總成績在前1%者竟然有31人,平均成績都是85分,且同一類群中各科成績都一樣,經比對原始成績,差距都達2、30分,有的從不及格改到94分,連全校倒數33%的成績也可「調」到前1%,這些學生家長不乏家長會委員;一位原是前2%的弱勢學生被「調」到落榜;校方還不平地說,為何不查別的學校?

我們相信教育部是不敢全面普查的,因為那就會把潘朵拉的盒子打開了,就會有更多豬羊變色的糗事爆開,就會有更多的校長、教務主任被解職。

(回目錄)



【左右看】教育部長人選成焦點

【左看】
拒絕只談刺槍術的教長
厲卓正/學運工作者

322以來,除閣揆人選劉兆玄日前曾針對教育部長人選問題提出簡單意見外,更有不少民間團體與學者已開啟討論、並提出許多對新任教長的期許。各界藉人選問題熱切談論教育政策、教改問題現象,雖非壞事,但若細究322迄今各方提出之所謂「期許」,則其討論方向之錯置,實讓筆者難有樂觀期待。

歸根到底,各方對教育部長人選的「期許」可總結為「必須跳脫統獨和藍綠意識型態、必須具備高尚品德、實施教改不可躁進」三大項。但此三項問題卻全然未觸及台灣教育問題的真正核心。

凡論教育問題,必須先思考、確立施行教育之目的為何,才能據此討論達成目的之教育方法、進一步規劃相關細節——正如同凡思考戰爭問題,必先以戰略為思考出發點,進而構思戰術、選擇有助於實現戰術之戰技。後者幾乎已是無人不知之常識,但何以準閣揆、各界學者論及教育部長人選時,卻大反其道而行,只忙著討論刺槍術應擺出怎樣的姿勢,卻根本不討論為何而戰?為何只討論升學方式、鄉土教材、一綱一本或多本,卻撇開「教育政策要培植怎樣的人才」不談?

倘若不從這些根本問題談起,即便找出了符合目前各界要求的部長人選,亦不過是期待只懂刺槍術的教練來擬定教育戰略,又如何能為台灣教育療宿疾、去惡毒?




【右看】
豈能只求感覺良好?
江仰德/文字工作者

自馬蕭當選後,新內閣閣揆人選與閣員名單即不斷成為媒體焦點。其中除閣揆外,最受矚目、被討論次數最高者,恐怕非教育部長一職人選莫屬。然而令人擔憂的是,觀諸各界論及「教育部長人選資格」之言論,卻未見任何積極進取的期待。

在選舉期間,馬蕭陣營即曾提出「教育部長不應成為助選員,亦不可成為特定政黨貫徹意識型態的工具」,日前內定閣揆劉兆玄亦以「不要有意識型態、不站台輔選」作期許;選後,馬更表示教育部長「除學識外,品德很重要,言行要展現一定程度典範,成為師生仰望的人物」,台大校長李嗣涔、全教會理事長也曾發表類似意見;此外,劉兆玄與全家盟理事長更不約而同地先後提出「教改不宜躁進」的看法。

追溯上述各界說法之針對對象,則可發現無不是針對現任教育部長杜正勝任內引人詬病之處而發。然而,即便上述說法皆能言之成理,終究只是在現任部長的個人品德、作風緩急等問題上打轉。部長人選的私德問題固然重要,但其職責在於主導並推動教育政策之制訂與執行。諸如解決高學費爭議、私校辦學品質低落等問題,又怎是只求獨善其身的部長所能解?

因此,吾人豈能因為杜正勝一人之失,而只敢提出消極的道德要求、只求新教長「讓人民感覺良好」?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