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蕭曉玲最寒冷的春天
〉專訪中山國中老師蕭曉玲
◎蕭紫菡
訪談之前,她才剛從一場浩劫裡走來。 二○○八年二月十三日下午四點,中山國中校門口聚集了二十~三十位學生,拉起白布條,她的名字、「不適任」、「離開」等字眼…斗大地在空中晃著。這群十多歲的孩子指著她,大聲地喊著:「你走開!你這爛人!」、「爛老師!」「你不適任啦,離開我們學校!」…
那是她此生至今最長的兩分鐘,她內心激動地踏出大門,在她任教十年的學校附近的路邊,坐下痛哭。
她是蕭曉玲,是台灣第一個站出來公開反對一綱一本政策的老師,是揭露中山國中積欠測驗卷費案的老師,同時,也是歷年來遭校方以最快速度解聘的一位老師。
在教育局還在調查解聘案的這段時間裡,蕭曉玲依舊得到學校上班,只是,校內同時在對她進行檯面下的另一種戰鬥。出來抗議的那兩班學生常說,他們不要來上課,來了也不帶課本,她在台上講課,學生會在底下嘲諷:「唉呀,你以為你自己是老師喔…」
「校長也說,只要被查出有向記者爆料的『共犯』,將會『比照蕭曉玲辦理…』。但,你問我要不要離開學校?我還是不要。」
擦乾眼淚,蕭曉玲穩穩地說:「雖然,這真的是一場很大的凌遲,離開這個戰場,到外頭去打訴願是最好的。但是,我反覆問我自己:『我沒有錯任何事,為什麼要離開?』從小,即便是我爸說謊,我都會理直氣壯地戳破他…他很擔心我這女兒太直,跟別人不一樣,當時我不懂,到了四十歲我終於懂了,我的直,就是我總是堅持,說出我應該說的話。」
「我成了整個事件的祭品!」
問題常在於,對於「應該說出什麼話」,蕭曉玲與身邊的人時常認知不同。好比在二○○八年一月二十三日,那場決定她去留的教評會上,有人勸她,縱然學校欠費是個事實,但,她何不把握這最後的機會,拉下臉,道個歉,至少讓校方有點面子,凡事好談。
然而,當天,她仍為自己做了這麼一場最後的辯白:
「這件事情的重點是,學校欠了書商十幾萬,而且在開學的時候就已經傳得沸沸揚揚了,學生、老師們到處講,後來家長向記者爆料,記者來問我的時候,我可以說謊嗎?我如果說謊,那不是一種反教育嗎?對我來講,我是說實話,校長也說了實話,因為記者問她的時候,她也說:『用測驗卷確實不妥。』我不知道為何說實話是有損校譽…」
最後的機會,她還在企求大家能更面對真相,講出事實。當然,那天她被解聘了。
「一直到現在,我都不覺得被解聘是一件值得羞愧的事。」對她而言,真相本身很單純,複雜的是人。
當初,不只一位老師私下跟她抱怨過,為什麼導師要擔下收測驗卷費用的責任,事件中的導師,也都曾欣然接受記者採訪,說出積欠測驗卷費的事實。然而,在校方展開「是誰將家醜外揚」的調查行動後,這些老師卻躲到一旁,指明是蕭曉玲一個人向媒體告發,並說他們不知來訪的人是記者。在日後的教評會上,這些過去曾與蕭曉玲要好的同事,也都舉手支持,將蕭曉玲列為「不適任」。
「他們跟我說:『對不起,其他人都舉手了,我不好意思不舉手。』我非常難過,為什麼台灣的教育工作者,這麼沒有教育理念和反省能力?整個事件,我成了祭品,現在沒有人會再去談欠費的事,沒人去質疑給學生考大量測驗卷是否合理?全部只要打我『不適任』就好,一個要立刻驅逐的引爆彈…然後,風頭過了,校內還是在偷偷使用測驗卷,欠錢的事也沒有人再追究。」
一個孩子說:「我要去見家長會長,請他放過你。」
事發至今,蕭曉玲曾經有過好一段的低潮。「有一天,當我發現,人在乎工作時就會綁手綁腳,不在乎時卻可以海闊天空,我就重新有力量繼續走下去。我可以不要這份工作,但我一定要捍衛自己應有的尊嚴,那不能靠任何人給我,只有我自己能爭取。」
這段日子,家裡常瀰漫一股低沈的氣氛,蕭曉玲的先生常在心疼之餘,搖搖頭嘆口氣說:「我看全世界就我老婆會一整天在仗義直言,橫衝直撞而不顧後果。你離開也好,你真的不適合那個環境。」
先生說的其實沒錯,早在事件發生之前,蕭曉玲就常感到自己與這教育環境格格不入。她常懷疑,周圍這些人到底是不是教育者?
曾經,有一個聽障的學生,從開學時就發現自己聽不到導師講課的聲音,家長請聽障公司與導師開個會,商討如何替學生調助聽器的頻率,而導師始終不來開會,還表示希望學生能調到特教班,從學期初到學期末,聽障生從未聽見老師講的任何一門課。
許多人都知道聽障生的困境,但,只有蕭曉玲在得知後,主動請相關單位幫忙處理此案。聽障生很感激,常打電話到蕭曉玲家聊天,「我家人常說:『蕭曉玲,你很厲害,我們接起電話完全聽不懂他在講什麼,為什麼你聽得懂?』不知道,我就是仔細聽,就聽得懂,聽不懂,我會想辦法用其他方式與他溝通。」
另外,還有一個孩子,因為個性封閉,不擅溝通,常在班上遭到排擠。直到有一天,他在音樂教室裡發現了一架鋼琴,他跑去問音樂老師蕭曉玲說:「老師,你的鋼琴可以借我彈嗎?」當時,蕭曉玲問他:「你是不是對彈琴有興趣?」他點點頭,蕭曉玲說:「好,我為你打一把鑰匙,請你收好,以後想來彈就來彈。」
爾後,蕭曉玲還打電話告訴他媽媽說:「你兒子的音樂天份很好,是個天才,他只是不擅表達,請你讓他有機會用音樂去發洩。」
在事件爆發後,有一天,蕭曉玲在走廊上遇見這孩子,問他要去哪裡,這個孩子告訴她:「我要去見家長會長,請他放過你。」
不是主張「一綱多本」的關係?
「這段時間,有許多學生私底下支持我,但他們說,他們被某些在學校比較『大尾』的學生威脅,不能公開支持我,因為學校的大人也一直暗地在鼓動孩子,塑造這股威脅、壓制的氣氛。有些學生只能選擇寫暱名的卡片,偷偷塞在門縫裡給我,替我加油。」蕭曉玲說。
而在那幾天,也有個因涉入刑案,目前在少年輔育院的孩子,寫信給蕭曉玲,信裡他說:過去學校老師那麼多,只有蕭曉玲願意真心地關懷他,讓他感覺到如母親般的溫暖,並提到:「老師,你不要太難過,『三人成虎』你沒有聽過嗎?」
就在許多學生聽聞學校大人的說法,氣憤蕭曉玲將「家醜外揚」「害老師都不能使用測驗卷」的同時,更有另一群曾受蕭曉玲幫助的孩子們,默默地支持蕭曉玲。「有人問我,怎麼不去找這些孩子的家長,出來替我說話?我很清楚,不會有人敢站出來,因我幫助過的孩子大部份是弱勢,正因為是弱勢,所以不會有發聲的空間。」
相對於面對弱勢孩子的軟,是她面對當權者時的硬。
「在我站出來反對郝龍斌『一綱一本』政策時,我母親常為此跟我吵架,覺得我為何拿雞蛋砸石頭,導致現在這種下場。罵到後來,我跟她說:『我當時就是不知道會有這種後果,現在我也沒有退路了,你要我怎麼辦?』後來,她陸續接到很多人的電話,有退休老師跟她說:『你知不知道,你有一個非常勇敢的女兒?』還有律師主動說要來幫忙,母親才開始轉而支持我。」
校方曾跟她說,整件事與她站出來反對「一綱一本」政策無關,並沒有什麼「白色恐怖」問題。「二○○八年二月十二日,台北市教育局副局長林騰蛟在不續任教師審議小組會議上,也是跟我說:『這跟你提告一綱一本無關。』我跟他說:『我也很想這麼相信,但教育局從來沒有這麼快速地處理過一個不適任教師的案子,學校在二○○八年一月三十日將我的解聘案發函教育局,我當天就同時收到教育局的調查會議通知;督學來我們學校調查,也公然說謊,說我上課遲到十一分鐘,但完全不是事實,叫我怎麼不懷疑?就連我們學校的教師會會長盧坤宏,也曾指著我說:閉嘴,不准談一綱多本,我們全都反對!…』」
義無反顧的抉擇
問蕭曉玲,若能再來一次,還會做出反對「一綱一本」政策的選擇嗎?蕭曉玲斬釘截鐵地點頭,說:「從我自己的孩子,和教過的學生身上,我真實地看到一綱多本才是一條對的路,為什麼不能站出來表達自己支持的理念呢?」
蕭曉玲說,多年前,班上有個學生,在小學五年級時本來要去澳洲念書,在那兒念了半學期卻發現自己無法適應,才回到台灣。他告訴蕭曉玲:「那裡上課太輕鬆了,沒有課本。考試時,就叫我們去找資料,我不知要怎麼念。」蕭曉玲說,那時,他才發現原來別人的教育方式如此開放,而台灣的孩子在僵化的制度下,反而變得只會念教科書。
「除此之外,我的孩子從小也就喜歡多方涉獵書籍,在不同的知識裡,他自己可以統整得很好,從他身上,我更體會到一綱多本的重要性。所以,我站出來支持。」
她說,常覺得奇怪,為何身邊許多人明明也支持一綱多本,卻不敢說?這個問題,與許多人不解她為何能心無旁騖地,公開支持一綱多本或揭露學校弊案,是一樣地微妙。大夥兒不是不明白是非對錯,而是無法像蕭曉玲那樣,義無反顧的只做對的事。
學校這個環境,大家習慣檯面下的抱怨與壓抑,更甚於檯面上的表態。 事情發展至此,每天,她還是要提起勇氣去工作,她說,踏進校門時,她會想著:「我如果退縮,以後支持一綱多本或想說實話的老師,都會噤若寒蟬;而如果因為我的事,能喚起其他老師的覺醒,一切都值得。」
為了能夠言行一致…
偶爾,蕭曉玲也會回想自己當年想成為老師的種種初衷。
十多年前,她還是個從音樂系畢業的學生,不確定自己最想做的是什麼,直到有一年,她到某所高中任教,發現自己很喜歡教書,因為,在傳遞知識的同時,她可以和學生交流各種思想。
「尤其在一些不被重視的孩子身上,我常看見自己的影子。從小,我功課就不太好,在那個年代,功課不好的孩子總是被老師認為是壞學生。我高中同學常說,『蕭曉玲,你就是那種被老師罵,還會把臉偏一邊瞪老師的那種學生…』當時的大人多半對我採取否定教育,因此,我國高中都不太快樂。但是,常跟父親去聽很多黨外人士的演講,從小就接收了很多民主、人權的言論,那時我就想:面對不公不義的事,都應該要挺身而出。」
也因此,當她發現,自己當了老師之後,可以替比較弱勢的學生說話,並在對話的過程裡對學生產生不同的影響時,她變得非常熱衷於教學。「如果我有機會喚醒學生對人權和民主的思想,我就有辦法去影響下一代。」
所以,一切至今沒有後悔過。對她而言,替失聰的孩子說話、給被排擠的孩子一個練琴的空間、支持一綱多本、揭露學校弊案…都是為了言行一致。她堅持無懼地說出心中的真理與真相,並學習將它承擔起來。
進出校門,也許變得比較沈重,但,她依舊擁有一種無比的自信,她說:「說我天真也好,我相信我現在做的事情,意義會在未來被看見。不說實話,我能明哲保身,說了實話,也許現在很糟糕,但,至少我的孩子和學生,在多年以後,會知道我是個非常尊重自己的人。」
這是蕭曉玲,一個無論天塌下來幾次,痛哭完,都還要繼續說出她「應該說的話」的人。
(原文刊載於人本教育札記226期,中山國中解聘案專題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