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第244期
 http://www.wordpedia.com 每週三發報|2008.04.30 
研發學習科技‧創新知識價值
【第244期】台灣總督府檔案大揭密!


遠流影音館2008全心推薦:生命教育系列、心靈探索系列


  「英文環境」直接影響 學習英文的效果,《視覺系英文》透過實景照片,帶你到北美實際生 活環境中學好英文。
  >>我要學英文

現在總統府的所在地,即為日據時代的台灣總督府,始建於1912年,中央塔高達60公尺,是當時全台最高的建築。在台灣近代史,此建築始終代表權力行政樞紐。如今有學者提議總統府應遷移他處,以擺脫殖民統治色彩。不妨重新認識這段屬於我們過去的歷史與文化瑰寶。

【東方 vs. 西方】

【東方觀點】

臺灣總督府

【摘  自】台灣簡明百科
【中文詞條】臺灣總督府
【作  者】何義麟

知識分類:人文科學類>台灣歷史

日本在臺殖民統治的最高行政機關。1895年首任總督樺山資紀進入臺北城之後,將總督府設於舊布政使衙門,並在6月17日舉行所謂「始政」典禮。

日治初期總督由武官出任,擁有軍事指揮權,並集行政、立法、司法三權於一身,被稱為「土皇帝」。1919年起,首任文官總督誕生,直到1936年以後才又恢復武官總督統治,民政方面輔佐武官總督之職為民政局長、民政長官(1898年6月20日由局長改為長官),1919年後改稱總務長官,50年間共計19任總督。

總督府官制歷經變革,依照1945年之規定,總督受內務大臣監督,另有評議會之諮詢機關,府內設置總督官房外,共有五局二部,其直屬機構有法院與交通、公賣等局,以及醫療機構、試驗機構與專門學校以上之教育機構等,其下還管轄州廳市街庄等地方行政機構。

此外,臺灣總督府之廳舍是1912年動工興建,在1919年落成,建築設計經由公開徵選。第二次世界大戰曾遭轟炸,部分廳舍毀損,修復後成為使用至今之總統府。

【西方觀點】

臺灣總督府
Taiwan Governor-General Office

【摘  自】大英百科全書
【中文詞條】臺灣總督府
【外文詞條】Taiwan Governor-General Office

知識分類:政治>中國與台灣地區史

亦作台灣總督府。

自1895年4月17日清廷割讓臺灣給日本,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宣布無條件投降為止,歷時約50年5個月期間,臺灣總督府是日本統治臺灣的最高機構。

日軍進入臺北城後,臺灣總督府設於舊布政使衙門(今中山堂)。 1912年興工,1919年新總督府辦公大廈落成(今總統府),工程費計280萬日圓。

臺灣歷任總督共計19人。第一至第七任(1895~1919)為武官總督;樺山資紀、桂太郎、乃木希典、兒玉源太郎、佐久間左馬太、安東貞美、明石元二郎。第八至第十六任(1919~1936)為文官總督︰田健治郎、內田嘉吉、伊澤多喜男、上山滿之進、川村竹治、石塚英藏、太田政弘、南弘、中川健藏。第十七至第十九任(1936~1945)為武官總督︰小林躋造、長谷川清、安藤利吉。

總督之下有民政長官,後改為總務長官,輔佐總督,下轄總督官房、文教局、財務局、礦工局、農務局、警務局、交通局、法院、專賣局、港務局、臺北帝國大學、農業試驗所、林業試驗所、糖業試驗所、水產試驗所等機構。

日本領臺初期,臺灣總督府多沿襲清制,採取縣廳制、廳制。1920年地方制度改正,畫分為五州三廳︰臺北州、新竹州、臺中州、臺南州、高雄州、臺東廳、花蓮廳和澎湖廳,沿用至1945年日本戰敗為止。

臺灣是日本海外擴展的第一個殖民地。日本統治臺灣之初,採取鎮壓反抗軍與安撫臺灣士紳的策略。又顧及臺灣民情與日本不同,1896年頒布第六三號法令,視臺灣為特殊地區,凍結日本大帝國憲法實施於臺灣。臺灣總督根據此法令,擁有頒布命令之權力。總督權力乃兼具行政、立法、司法或軍事之權,形同臺灣的太上皇。1906年改為三一法,1921年制訂法三號,延用至戰敗。法三號雖縮小總督制定律令的權限,但總督的緊急命令權仍維持不變。

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和民政長官後藤新平主政期間,調查臺灣漢人和原住民的語言、人口、風俗習慣,以及平原林野資源,統一度量衡、錢幣、設立臺灣銀行,建設鐵路、公路,奠下日本統治的基礎。

臺灣總督勵行日本化教育,推行日語,教導日本歷史、地理、修身的課程,欲改變臺灣人成為日本人。1920年代,日本大正民主主義盛行時,臺灣首任文官總督田健治郎提出內地延長主義,加強臺灣的內地化。30年代,日本侵略中國,發動對美、東南亞的戰爭,臺灣總督推動工業化、皇民化和南進基地化的政策。臺灣人在皇國民精神運動下,被迫改姓名、參拜神社、學習日式生活方式;在大東亞戰爭的聖戰下,參加志願兵,或被調往前線作戰。估計被徵調人數約207,183人,死亡人數約30,304人。

總統府(台灣總督府)

總統府

【摘  自】台灣古蹟學習知識庫
【中文詞條】總統府(台灣總督府)
【作  者】李乾朗、俞怡萍

知識分類:經典建築>二重先嗇宮

為日治時期的台灣總督府,是當時台灣最高統治機構,建築規模也最大。於大正元年(1912)動工,大正4年舉行上樑典禮,至大正8年竣工。

二次大戰時遭美軍轟炸,修建後部分樣貌略變。設計過程頗為曲折,明治39年(1906)與明治40年先後舉行兩次競圖,因首獎被認為與當時荷蘭海牙國際法庭太過相像,所以建築設計採競圖第二名長野宇平治之作品,再經森山松之助修改而成。

風格屬後期文藝復興式,深受英國Norman Shaw影響,它的柱頭為簡潔的多立克柱式,但柱身及牆身多飾橫帶,外觀非常華麗。大廳內部則用複合式柱頭,平面為日字形,四周為辦公室,中央為大廳與禮堂。中央塔高達60公尺,為當時全台最高之建築,此建築代表行政樞紐,為台灣近代史之化身。

TOP

近代建築及日本式建築的特色

台大醫院舊館

【摘  自】台灣古蹟學習知識庫
【中文章名】近代建築及日本式建築的特色
【作  者】李乾朗、俞怡萍

知識分類:近代建築及日本式建築

兩大系統:台灣的近代建築,可以區分為兩大系統,一是由西方人直接主導的,如領事館、洋行及教會建築;另一則是藉由日人間接移植的歐風建築。前者數量較少,風格較具一致性;後者在日人五十年的統治下,隨著世界流風成為台灣近代建築的主流,不過日人對台灣的殖民心態,使得這些建築比日本本國內同時期的作品,更多了幾分帝國主義的氣焰。

設計與營造分家:台灣傳統建築設計與營造常是不分家的,近代建築則是由專業訓練培養出來的技師負責設計,另由營造單位負責施工。

日治時期大型的公共建築,多為公家營繕單位的技師負責設計,所以建築的本土性薄弱;而民間建築則常由台灣本地人才參與,施工也多是當地工匠,故較常出現融合本土風格的趣味。

新的式樣與材料:近代化使得不同功能的建築種類增多,而外來文化的進入,也使建築的式樣更加豐富。

此外,近代建築大量使用新式的材料,如人造石、水泥、鋼鐵、面磚、洗石子等,初時這些材料多由外地運來,慢慢的亦於台灣設廠製造。

都市計劃與建築法規:近代建築雖不受傳統建築規制的影響,但因應整體都市計劃觀念的產生,必須遵守相關的建築法規,如建築的高度、寬度與街道的關係等。

日治時期官方建築的孕生地

日本殖民政府治台的第二年,總督府即設立臨時土木部,掌理台灣的建築事務;至1901年擴編為民政部土木局營繕課;到1915年又提高層級,擴大為總督府官房營繕課,並任用許多畢業於東京帝大、受完整西洋建築教育的人才,如野村一郎(設計國立台灣博物館)、近藤十郎(設計台大醫院舊館)、森山松之助及井手薰(設計中山堂)等,他們都是歷任營繕課中的要角,因殖民地的建設殷切,而在台灣得到一展宏圖的機會。

TOP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貼節錄

智慧藏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100 台北市中正區南昌路 2 段 81 號 8 樓
電話:(02)2393-6968  傳真:(02)2393-6877
如有任何意見請E-mail至:service@wordpedia.com
©2003 Wordpedia.com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IE5.0以上版本 800x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