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8-05-06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外交工作枉法的根源
比20億基金更重要的事



【社論】
外交工作枉法的根源
 
 

秘密外交發生枉法的消息,成了近日社會輿論討論的焦點。前國安局秘書長(現任行政院副院長)邱義仁不經由正常的行政管道,也未請示或報告外交部的直屬長官行政院長,就下令外交部長撥款10億元給非官方人士的私人戶頭,外交部居然也就撥款了。據說這是為了和巴布亞紐幾內亞建交。涉案的兩位非官方人士擁有前科,還能獲得號稱智多星的邱義仁信任,不加以提防地把鉅款匯過去。這種過分離奇的情節,加上納稅人血汗錢的巨額損失,使得聲望已經往下沉淪的民進黨更加雪上加霜。

這個枉法事件也引發人們對於台灣外交工作的反省。社會評論多認為,外交工作本來就帶有機密的成分,特別在台灣當前的外交形勢不利下,人們傾向於容忍不依常規行事的外交工作。但機密滋養枉法濫權,因此,這次的枉法濫權事件雖然引起譴責,但這些評論多表達一種無奈的心情,頂多主張今後的外交不宜片面追求邦交國數目,或是建議不宜再和中國比賽撒錢。所有這些比較深入的反省,都未觸及一個深刻而敏感的問題:用錢買邦交應不應該?如果要作為值得國際尊敬的一員,應該用錢買邦交嗎?

這個問題之所以不被觸及,是因為這些評論者有一種潛在的心態:外交本來就要用錢收買對方的政要。何況,台灣的政客與媒體普遍認為,對手(中國)也在用錢收買,因此毫無應不應該的考慮。但是,這是一個未經嚴格分析與檢驗的說辭。中國是否真的用金錢來收買邦交國,並未經過驗證,很可能只是台灣為自己外交失敗找藉口,或甚因為自己這樣做,就斷定天下烏鴉一般黑。尤其當媒體報導對手也大量援助建交國,就更加認為「用錢買邦交」是國際外交的常態。

這種說詞的邏輯漏洞在於:把對他國的經濟援助等同於買邦交。兩者表面類似,都是有金錢或資源的無償流出,但是在流出的對象與目的卻可能有根本的差別。流出的對象可能是對方的特定政客而非正常的援助,流出的目的可能是只為了建交或鞏固邦交,而非常態的國際友好交往。不幸這種區別不容易判斷,尤其在台灣的氛圍下,更加不容易釐清我們的對手是否也在做相同的事。

但是如果我們台灣特殊氛圍,就不難釐清兩者的差別。從中國的國際聲望地位來看,競爭的對手已經不是台灣,而是美國或歐洲國家。中國已經和世界絕大部分國家建交,巴布亞紐幾內亞或其他類似國家的建交與否根本不是重要問題,根本無須用金錢去買邦交。台灣媒體常常認定對方在跟我們玩撒錢遊戲,很可能只是「夫子自道」。

(回目錄)



【左右看】比20億基金更重要的事

【左看】
輔導工會成立更為迫切
倪世傑/博士生

國民黨籍立委侯彩鳳提案在《勞資爭議處理法》中增列20億「勞工權益基金」,擴大對勞工於勞資爭議或訴訟期間的補助。過去台灣勞工面對勞資爭議,力量大的還能追著雇主跑,慘的是資方惡整工會幹部,讓一切進入司法程序,等到三審定讞,少則3年,多則7、8年,即便最後勝訴能拿回確認雇傭關係期間的薪資,但在這期間中斷的所得以及連帶家庭幸福的危機,又豈是可以金錢衡量?

侯彩鳳為兌現馬英九競選的主張,提出此一修正案,值得鼓勵的。但這畢竟只是消極的「防護」,而非積極的「防範於未然」。台灣的產業工會組織率不及5%,勞工因此缺乏工會能夠擁有的一切權利保護,諸如締結團體協約、參與公司各級考評有關會議的權利。在資方獨大的工作現場中,也無怪乎先前主計處公布的民國95年工商普查報告顯示,工商業於95年全年生產總額較90年增加47.8%,但勞動報酬結構下降5.8%,企業報酬提高8.6%。

因此,即將上任的勞委會王如玄主委不妨將眼光放遠,比較起這20億基金,籌組工會對台灣全體勞工其實更具急迫性,勞委會可以考慮立即啟動「工會列車」計畫,同樣編列基金輔導工會成立,利用公權力在全國各企業、廠場中進行「什麼是工會」講習活動,讓人民真正有力量。




【右看】
國家主義的遺產
林水秀/政治觀察人士

立委侯彩鳳提議編列20億「勞工權益基金」,立意雖良善,但無異讓台灣的勞動者更為依賴國家,對台灣勞工運動發展恐產生不利的影響。

當前地方政府勞政機關有一套勞資爭議調解程序,若是工會提出調解申請,調解兩次不成得以依工會法相關規定發動罷工,如是個人提出調解兩次不成,由勞工選擇是否進入司法程序,但此程序曠日廢時,且將財力較為弱勢的勞工與資方同放在不平等天平的兩端,在程序正義下往往犧牲的是勞工的實質正義。此制度運作的效應往往是由勞工直接找公權力介入,在一定程度上該管道不利勞動者團體的形成,因為就個體來看,組織工會的初始成本看來是絕對要高於進行調解所需的成本。

邀請國家繼續進入勞資爭議的領域,無形中更加深勞工個體對國家機器的依賴,這同樣是因為台灣的產業工會組織率低,且長期以來在政治與社會生活中缺位的結果。從世界各國的工會發展經驗來看,近年來的發展與研究重點,相當程度集中在工會在全球化中的環境如何調適並維持自己的存續與影響力,「工會策略」(union strategy)因此成為近10年來國際上勞工研究的顯學。畢竟,求人不如求己,對勞工個體與工會而言,誰又是主體?誰又是他者?則是饒富趣味的問題,值得繼續觀察。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