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8-05-06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8-05-06》

本期內容
  ◎環境前線:綠色 不只是科技的選項 
  ◎公平貿易咖啡(三) 
  ◎英環團:停止國家公園採礦許可 
  ◎南美冰川融化 千萬人口沒水電 



環境前線:綠色 不只是科技的選項
  ■陳威志
日昨,趕在國際綠色影展閉幕前,與同事們驅車前往宜蘭;連續看完三部影片《綠色浩劫》、《車諾堡之旅》以及《垃圾即食物》,每一結束,總有著悵然所失之感。

宜蘭國際綠色影展今年已邁入第5屆,主辦單位稱以重視環境、珍惜資源及對生命的關懷為主軸,希望促使民眾從心靈改造繼而力行生活環保。據此,若重視環境與生命關懷相違逆時,還可以稱得上是「綠色」或「環保」嗎?

《綠色浩劫》由導演走訪美國多處製造塑膠的工業城,發覺「PVC」這個在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物件(成品有保鮮膜、兒童玩具等),可能會滲出有害物質,並且燃燒後會產生戴奧辛,傷害人體,一步步延伸訪問,最後見證了PVC在多個國家禁用。然而片尾卻打上不久前發明一項以「玉米」提煉的新塑膠成品(即PLA聚乳酸),這種成品無毒,用後可自然分解於大地。也許導演只是要提供一項新的環保資訊,然而整個呈現方式似在指出人類的科技找到新的代替品來解決有毒成品的問題,不過玉米製成的PLA,也就正如生質能所帶來的疑慮,當食物可成為能源或製造的原料時,其背後可能引發的糧食供應問題,彷彿被忽略了。

而《車諾堡之旅》以一種詩意的方式,詮釋1986年的「車諾堡事件」。哼著俄羅斯語、烏克蘭語的民謠及詩句,搭配特殊處理過的畫面,讓觀眾重新感受事件當時。片末,在俄羅斯留學8年的同事說,至少就他接觸的人而言,俄羅斯人是避談這個問題的,我心想,也許吧,人不就是這麼脆弱嗎?誰願意再去提往日傷口?就像台灣社會對於曾喧騰一時的反核運動的冷漠,只是,理解人性的同時,卻又覺得其中仍有所差異。

垃圾怎會變成食物?《垃圾即食物》中,麥克‧布朗嘉與威廉‧麥唐諾提出「從搖籃到墳墓──循環經濟設計的探索」的概念,為因應地球物資短缺等問題,改良以往回收概念:回收只讓原料使用的層級愈降愈低(向下循環),所以研發「從C到C」的方式,回收後可以繼續當成原本的成品使用,或者是向上的循環。

片中並以Nike和福特汽車為例,Nike製造出以天然皮革為材料,縫線、鑲嵌技術取代化學黏著劑的環保鞋;福斯汽車公司使用大豆泡棉、玉米塑膠製作椅墊,並將主要工廠改建為能源循環利用的產業生態工廠。這些作法省下處理廢棄物與能源的成本,比如福斯1年可省下3千5百萬美元。

我們揀得這3部片,卻讓自身開始反省所謂「綠色」的真諦。

縱使PLA可以自然分解,似乎對大地友善,但是卻可能影響糧食的供應,所以一個對環境友善、但是卻可能傷害到人民的生存權的方案,可以稱得上符合「綠色」的意義嗎?「綠色」難道僅是揀選一個不傷害大自然的方式?

自從綠色影展以來,已看過約莫3、4部討論20年前車諾堡事件的紀錄片,然而,震撼台灣的反核運動,所留下的民眾的血淚史,難道還不足以產出多部藝術性作品?若只把「環保」、「反核」當成一種科技選項,當然故事性是不足,但「環保」的意涵若擴充到兼具「對生命的關懷」,而把「社會事件」(社會運動)理解成環境受難者的意見表達,這其中就不乏斑斑血淚的民眾史,也許大部分俄羅斯人的冷漠,如同多數台灣人不願再回首,有著相同的理由;不過總覺得可惜,無論是從人性、故事、歷史、或受難的基層切入,台灣的反核運動還沒結束,也似乎可以有更多藝術工作者投入,從中來呈現某種對人類社會自我反省的樣貌。

《垃圾即食物》的鋪陳透露出,雖然體認物資有限,但企業對於生產的目標仍必須不斷爬升、不能停歇,而這才是促成大企業轉向的主因,「綠色」的真諦被消弭覆沒。「環保」、「綠色」的意義,此時竟變成某些企業形象的表徵,因為跟得上時代,似乎也就可以掩蓋其在勞資關係、社會公平等面向上的疏漏。

衡諸許多環保議題,環保團體總不斷強調「環保」或「綠色」不只是一種科技的選項,它應內涵著人民的命運如何被取決等社會面的意涵,每項環境議題呈現的爭議,其實顯示出現行制度的不足與缺失;而環境運動即是爭取公共政策決定權的「公民行動」,因此環境保護必須兼具社會正義的意涵,才能彰顯綠色影展主辦單位揭露的「對生命的關懷」。

福特汽車管理階層在片中講到:「我怎麼會跟出身綠色和平的麥克‧布朗嘉合作?以前講到這些環保份子,就是來搗亂的嘛。不過現在的方向是正確的,環保正應該與經濟發展結合。」出身環保團體的識時務者,似乎正對了企業管理人的胃口。

環境保護的觀念若要推展,本來就不只要能與經濟發展論對話而已。因應地球氣候或環境的變遷而產生的新商機,比如碳的交易,新能源的開發,都彰顯了綠色資本主義的到來。但是,以企業本位的立場出發,而研發出「新」的可能,這種以自利為出發的行為,稱得上大刀闊斧的變革嗎?

散場後回到現實,我突然覺得一陣時空錯置而頭昏失意。若當「環保」具有如此商機與公關效果,且已經是流行及時尚的表徵時,何以像我們這樣的「環保團體」猶難以維持?或許,環境議題與重視環境而開始改變生產行為,原為二致?當環保意義成為一種科技的選擇,並欠缺對於社會面的檢討和反省,這一切變得相當詭異。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執行秘書)
(回目錄)



公平貿易咖啡(三)
  ■倪世傑
「農業生態社區網絡」(Community Agroecology Network)發現,栽種公平貿易咖啡農的生計之所以得到改善,不見得是因為獲利較佳,而是伴隨計畫而來的小額信貸、社區支援網絡帶來的影響,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生產合作社。

社會資本的凝聚

以尼加拉瓜為例,現任總統加奧蒂加(Daniel Ortega)所屬的桑定民族解放陣線,在1980年代執政期間鼓勵民間成立生產合作社,但到1990年代桑定政府下台之後,革命期間的一切援助,包括信貸、技術支援、農具等等都被取消了。勝選的保守陣營查莫洛女士,甚至將革命之前分給合作社使用的土地再度交還給大地主,銀行也開始催收貸款。再加上米琪颶風造成的毀滅性災難,這些生產合作社開始著手自立。農民也發現,加入合作社、有機認證計畫,或是公平交易認證協會,他們或許撐得下去。

1991年,一個結合各小合作社的大型合作社Prodecoop成立,他們之後與「公平交易協會」(Equal Exchange)進行合作,透過公平交易協會的購買,將尼加拉瓜品質優良的咖啡豆外銷到歐美國家的消費者手中,改善尼加拉瓜廣大咖啡農的生計。換言之,讓生產合作社生生不息的,是桑定革命期間凝聚起來的團結互助社會資本,是一次廣大社會動員下的痕跡。

對跨國企業的抨擊

的確,星巴克的公關稿指出,他們是購買公平貿易咖啡最重要的買家之一。

但雀巢、星巴克等跨國公司,可曾投入過任何一分一毫到咖啡生產地區的社會建設、進行農民培力(empowerment)的工作?但今天這些企業竟也利用「公平貿易」的旗號,販賣咖啡賺取利益。公平貿易的招牌被跨國企業利用,更令人擔憂公平貿易的精神會在跨國企業宣傳花招下產生質變。就像我們在上週曾經提到的,跨國企業利用公平貿易咖啡遮蓋他們在其它地區進行傷害環境的勾當,公平貿易咖啡活脫成為跨國企業的公關伎倆。

不過,必須承認,對跨國企業也在大力促銷公平貿易咖啡一事憤慨不平,往往於事無補,因為不能夠將公平貿易咖啡侷限在一塊特殊的市場中,它必須被大眾化,咖啡農才因為有銷路而能夠以有機的方式、公平的交易從而帶來更有尊嚴的生活品質。因此,我們必須至少區分出兩類公平貿易,跨國企業在意的仍舊是成本結構,他們頂多支付多一些錢在購買生豆上,另一方面則是將公平貿易當成是農民培力工作、一種促進社會資本積累的社會運動。前者的思維是多一些花費,但歷史一再證明,市場本身無法終止貧窮,後者著重建立農村的社區網絡,透過社群互助、南北互助的方式解決貧窮問題。換言之,公平貿易運動的精神不僅僅是滿足發達國家民眾的「道德罪惡感」,而是一個重新設定第三世界社會發展目標的社會工程。(完)

後記

資本主義全球化時代的確是一個矛盾的時空交結點。在過去冷戰的年代,國際咖啡組織成為美國拉攏巴西使之不倒向蘇聯的政治工具;在過去依賴理論以及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第三世界農民運動的目標往往是反對殖民主義、反對地主壓迫,面向國有化的各種社會主義。處在世界革命低谷的今天,我們看到農民不願坐以待斃,組成合作社利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自立更生,或許,論者認為這是與資本主義生產體系的妥協,但妥協本身並不是一個靜態的過程,透過市場所開展的培力工作,在社群中必然留下它曾經出現過的痕跡,更是未來推動社會變遷的堅實基礎。

(政大博士生)
(回目錄)



英環團:停止國家公園採礦許可
  編譯■游珮綺 審校■蔡麗伶
長石先鋒聯盟(Longstone Edge Coalition)要求英國政府提供緊急搶救措施,讓位於英國中部德比郡(Derbyshire)的峰區國家公園(Peak District National Park)得以免受石灰岩採礦工程的破壞。

高等法院在3月份做出了一份新判決,推翻了一名政府計畫審查員於2007年時所做出的決定,當時判定位在國家公園龍石墩安矩區(Longstone Edge)的貝克戴爾(Backdale)採礦場開採礦石是不合法的,而且必須予以停止。而新判決一出,環境和自然保育團體隨即成立了一個聯盟對抗。

於此,英國政府以及峰區國家公園管理局,決定於本周就高等法院所做出的新判決提出上訴,而聯盟也表示支持這個活動。

自從高等法院判決確立之後,布利克羅(Bleaklow)採礦工業的地主以及MMC礦物加工處理業者即已利用1952年取得的採礦許可,重新開始在龍石墩安矩區的採礦事業。

高等法院的裁決也推翻了峰區國家公園管理局所提出,禁止在龍石墩安矩區的貝克戴爾礦場進行採礦的公共諮詢及公共通知。

英國房屋及地方政府事務部長(Housing and Local Government)在1952年授予了一份規畫許可,允許「透過挖掘廢石堆、露天採礦和地下採礦等方式以開採螢石(fluorspar)跟重晶石(barytes),以及在採礦其間同時開採鉛礦以及其他礦產等」。

因此,長石先鋒聯盟呼籲必須緊急停止1952年的採礦許可,以避免對國家公園造成持續的傷害。

對此,峰區國家公園管理局也表達了他們對社區以及環保團體的感謝,感謝各社區團體持續地支持,支持其對於在龍石墩安矩區停止有害的採礦活動之訴求。

而在3月公布新判決之後的一次公開會議中,管理局主席巴哈利亞(Narendra Bajaria)向保育人士表示:「感謝您跟我們一起,關心在龍石墩安矩區和當地社區進行採礦活動可能產生的衝擊。」

他接著說:「我們也非常感謝您們的支持,並且與我們攜手合作,讓我們可以試著達成我們想要的目標:我們必須要想出一個可以解決龍石墩安矩區採礦問題的永久之道,而我們聯合一致的作為將可以強化我們訴求的重要性。」

(ENS環境新聞通訊社)
(回目錄)



南美冰川融化 千萬人口沒水電
  編譯■謝芳怡 審校■蔡麗伶
世界銀行工程師維佳樂(Walter Vergara),在其最新的研究報告《氣候變遷對拉丁美洲的影響》中指出,自1940年以來,玻利維亞境內的恰卡塔雅(Chacaltaya)冰河面積已消失了99%。

名列南美最高冰川之一的恰卡塔雅冰河,是第一個因為氣候變遷而融化消失的冰河,這個已有1萬8千年歷史的冰川,預計將在2008年完全消失。

根據秘魯氣象水文中心的報告顯示,自1970年以來,安地斯山脈的冰川面積已有20%化為烏有。而安地斯山脈冰川的消失,正威脅著3千萬人口的水源供應,科學家更表示,位於低海拔的冰川可能在10年內消失不見。

在面臨水源供給、農業和發電危機的情況下,世界銀行和援助機構全球環境基金共同合作,為當地社區尋求應變的策略。

此外,世界銀行在4月也與日本太空實驗室簽署協議,由實驗室提供最新數據和高解析度的影像,針對安地斯冰川縮小的速度做更完善的監控。全球熱帶冰川數量中,約有70%位於貫穿秘魯、玻利維亞和厄瓜多的安地斯山脈。

冰川的其中一項功能,是透過在乾燥溫暖季節所產生的溢流,調整水源的供給,以及在潮溼寒冷的季節時以冰的形態儲存水源。維佳樂警告,一旦冰河縮小,就會失去水源調節的功用。

而熱帶安地斯所含蓋的範圍,是3千萬人的家園,也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的歸屬,都會受到影響,最後,水源短缺將讓山區社群、農業和整個生態系統陷入困境。

該區域內的許多大城市都仰賴冰川溢流做為水源。厄瓜多首都基多50%的水源取自冰河流域,玻利維亞首都拉巴斯則約有30%的水源來自冰川。維佳樂指出,秘魯國內消失的冰川面積約相當於首都利馬10年的用水量。

由於安地斯山脈所含蓋的國家多採用水力發電,因此當地的電力供給也會受到影響。秘魯約有81%的電力來自水力發電,哥倫比亞73%,厄瓜多72%,玻利維亞則佔50%。

在冰河學、遙感探測、農業、水電供給和田園發展等專家學者所組成的智庫協助下,世界銀行和全球環境基金極力推動建立應變計劃。

多樣性能源供給、替代性作物轉種,以及發展先進的灌溉系統,也能幫助安地斯當地社區對於氣候變遷的影響做出應變。

(ENS環境新聞通訊社)

本單元由環境資訊協會提供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