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慈濟大愛人物誌
慈濟大愛人物誌
2008.5.9∕報主.慈濟基金會
 
 
陳翠娟用愛填補缺憾 予孩子希望的未來
鐵肩負重任

來自豐原的陳翠娟十八歲生下了自閉症與多重障礙的兒子,迎接新生命的喜悅頓時變成痛苦的開始,為了孩子的健康,陳翠娟跑遍大小醫院還去求神問卜,狀況仍未有改善下,陳翠娟藉著抽菸、喝酒等來麻痺自己,直到慈濟志工的引領在社區做環保和走入校園做靜思語教學才漸漸走出過去過去頹廢的日子,現在的陳翠娟不僅放下處罰用的小竹片、收回自己過大的嗓門,並選擇用愛來填補缺憾的一角,幸福美滿的家庭就在陳翠娟的改變後重新找回。

民國七十八年,陳翠娟生了一個自閉症與多重障礙的兒子,看著不健全的孩子陳翠娟認為這是上蒼對她的懲罰,於是抽菸、喝酒、賭博、吃檳榔,無不是成為陳翠娟麻痺自己的方法,成天渾渾噩噩的過日子。然而每當夜闌人靜時,想起先生無私的包容卻常常自責不已,過去每當下定決心要痛改前非時,遇到牌友一邀約,又忍不住上了賭桌,菸不離手,輸錢時更喝個爛醉如泥,最後收拾殘局的永遠是先生。

雖然染上許多壞習慣,但基於母愛,陳翠娟帶著孩子到處求診,從小診所到大醫院,走遍東南西北,甚至求神拜佛,孩子卻依然沒任何起色,心力交瘁之餘,教導小孩的方法就是利用藤條,吵鬧也變成家常便飯,整個家庭時時陷入一股緊張狀態。

 
改變命運靠自己

民國九十二年,陳翠娟一家搬到東勢居住,無意中得知小兒子的導師是慈濟志工,在老師的接引下,便到慈濟新田志業園區做環保。投入慈濟的這一段時間,做環保、清掃等都讓陳翠娟感到無限歡喜,然而這段時間卻也是她最痛恨自己的日子,一直戒不了的菸、酒和賭博,常困擾著自己,陳翠娟表示,雖然次數是越來越少,但只是藕斷絲連,根本無法當機立斷戒除,每天都在善與惡的拔河,其中的掙扎、悔恨只能化作淚水哭嚎聲中,並不斷告訴自己要革除所有陋習。

慈濟志工就如同陳翠娟心靈好友,時時刻刻在她身邊陪伴,藉著一個微笑一個擁抱,讓她處於放鬆和信任狀態,彷彿卸下心中的重擔,漸漸地陳翠娟對於幾年來疏忽了當母親的重責大任而感到愧疚,尤其是面對自閉的孩子。於是閱讀書籍、請教專家、醫生,嘗試去敲開孩子的心房,當所有的努力都成泡影,陳翠娟毅然把小愛化成大愛,去面對更多的孩子。

面對自己的大兒子,重新思考彼此相處模式,於是,陳翠娟放下手中處罰用的小竹片,收起自己過大的嗓門,改變自己生活,而小兒子更把哥哥當作彌勒佛一樣的照顧,兄弟倆騎腳踏車時,弟弟要隨時照顧哥哥的安全,幫忙按煞車,還要幫哥哥刷牙、沐浴,陪他玩智慧玩具,早熟的他,讓媽媽倍感安慰。

為了能多多學習與孩子相處方法,陳翠娟開始投入大愛媽媽行列並走入校園靜思語教學的工作,自多方面的閱讀、做筆記、摘要,和教師志工一同規劃一套適合學生的教案,目的是做到「零缺點教學」,播下善的種子,真正的將靜思語落實在小朋友生活中。

這些年一路走來,有痛苦、有辛酸。年輕時心如野馬脫韁無法駕馭,才歷經滄桑,彷彿惡夢一場,如今心田安住,就有甜蜜、有感動,走入校園教學的喜悅,照料病患的百感交集,訪問個案後顯示自己多麼的幸福。問陳翠娟為什麼會這樣走入慈濟,且無怨無悔。陳翠娟感恩的說:「慈濟人補足了我過去渴求的『愛』,在這裡無時無刻有關心我的人,走在街上遇到陪伴過的同學他們都非常歡喜的和我打招呼,這是一個充滿愛的團體,也歡迎大家一起加入慈濟的行列。」

 

報主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