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OpenFoundry自由軟體充電報

OpenFoundry自由軟體充電報
無/報主.自由軟體鑄造場

本期內容:
[OSSF新聞] 自由軟體之父 Richard Stallman 即將來台發表演說!
[開放原力] 自由的心,不夠自由的心智圖軟體

[OSSF新聞] 自由軟體之父 Richard Stallman 即將來台發表演說!

自由軟體基金會創辦人、同時也是知名軟體 GNU Compiler Collection (GCC) 與 GNU Debugger (GDB) 的原始作者與開發者 Richard Stallman 將在本月份來台並發表演說。

Richard Stallman 於 1984 年發動 GNU operating system 發展計畫,並在 1985 年成立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自由軟體基金會),接著在 1989 年寫出第一個 GPL (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條款。GPL 至今已是最重要的自由軟體授權條款,目前有超過 60% 的自由軟體都是採取 GPL 授權規範。因應商業化需要,GPLv3 在經過長時間的討論後,也於 2007 年 6 月正式釋出,並受到產業界高度重視與討論。

睽違三年,Richard Stallman 再度來台,將在台北與新竹各發表一場公開演說。Richard Stallman 提到「希望能讓大家了解 GNU/Linux operating system,以及自由軟體(free software)的真正意義。」除了發表與自由軟體相關的演說外,Richard Stallman 也會和現場聽眾進行公開討論,這是一個向 Richard Stallman 當面請益的好機會。

Richard Stallman 本次來台預計將發表與「自由軟體運動」以及「軟體專利威脅」有關之演說。所有活動都是免費參加。在台演講時間如下:

   (1) 台北場:5/14 (三) 淡江大學 10:00 - 13:00 ; The Danger of Software Patents

   (2) 新竹場:5/15 (四) 清華大學 19:00 - 22:00 ;The Free Software Movement and the GNU/Linux Operating System

詳細活動訊息
2005 訪台實況

(本文摘錄自 OpenMoKo Openlab 公關稿)



[開放原力] 自由的心,不夠自由的心智圖軟體

不久之前我在某個電子媒體的專欄上,寫了一篇叫「心智圖線上」的文章;有讀者讀了這篇文章後,跑來問我,有甚麼心智圖法的自由軟體/開放源碼軟體值得推薦?

很不幸地,以心智圖法來說,在自由軟體/開放源碼軟體的世界中,還沒有哪一套真的值得推薦。別誤會,像是 FreeMind 與 Cayra 都是不錯的軟體,只是真的不適合用於心智圖法。

好的心智圖法軟體有甚麼必備的條件呢?首先,看起來要好看,要夠活潑(有機)、要能繽紛多樣。這種被許多沈迷於寫程式的人所不齒的細節,對心智圖法來說卻是關鍵,因為在心智圖法的理論背景中,相當強調各種不同的視覺刺激,包括色彩、線條、圖片、形狀、間隔、佈局等,並且必須仰賴這些視覺刺激,讓右腦的整體性思考與左腦的邏輯性思考一起發揮力量。

倘若軟體無法在視覺處理上提供充分的變化與自由,那麼反而會妨礙到心智圖法的發揮。光是這一點,大概就是目前各種自由/開放源碼心智圖軟體的罩門了。這一點並不是靠著「圖庫」就能夠改善的;即使對市面上多數的商業心智圖法軟體來說,能否畫出「有機」─隨意蜿蜒伸展的枝幹─的心智圖,都是個難以克服的課題,經歷了多年的改版,支援仍然相當有限。這對於檔案格式、程式效率以及介面設計來說,都是個考驗,也是自由/開放源碼心智圖法軟體所應該要認真以對的。對這部分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去試用看看 iMindMap 這套軟體,就比較能有所體會。

這裡所提到的操作介面設計,是心智圖法軟體的另一個必備條件。心智圖法軟體在操作上一定要相當有效率,因為人的念頭往往稍縱即逝,唯有能及時捕捉這些思緒的軟體,才能夠幫助人們腦力激盪。多數的心智圖法軟體都能同時使用鍵盤及滑鼠來操作,有的心智圖法軟體還會特別提供「腦力激盪模式」,都是為了要讓人們能夠在第一時間,捕捉自己的心思。這一方面倒是許多自由/開放源碼心智圖法軟體都有起碼的水準,不過卻總是還有能改進的空間。

舉例來說,在商業心智圖法軟體中,可以在使用任何其他應用程式的時候,隨時把想到的事扔進某個暫存區,然後再一口氣倒進心智圖中,繼續處理;或者是提供了自訂「腦力激盪精靈」的功能,來強化特定的思維模式;也有的能夠用鍵盤做完幾乎所有的事,包括加上圖示、變更字體或顏色等。

這些操作介面設計,其實又回歸到視覺表現上,著重的是對各種操作的即時視覺回饋;除了要能把某個枝幹折疊、展開,或者是一口氣將特定深度的分支折疊起來外,其實心智圖法還有更多的需求,包括重新把焦點放在特定的枝幹上(然後完全隱藏其他的枝幹),或者是將局部的心智圖轉換成多種不同的表現形式,以利探索念頭間的新可能等。這些在 XMIND 等商業心智圖法軟體中的功能,也很值得自由/開放源碼心智圖軟體來學習。

免費(但不自由的)心智圖法軟體 Cayra 做了些不錯的嘗試,把圖上的每個「念頭」變成一個個的節點,瀏覽到任何節點時再帶出與之關聯的其他節點。然而這樣的做法雖具創意,實際用起來卻又不是那麼一回事──因為心智圖的「整體」被打散了,使用者雖然能在複雜的關聯架構中清楚地看到每個局部,卻難以做概括性的思考。Cayra 團隊也明白這件事,並且也將此列入主要的待辦改進事項。

那麼 FreeMind 的表現又如何呢?正如本文一開始所說的,視覺表現上的不足,是 FreeMind 最大的難題,但是 FreeMind 確實在心智圖法軟體領域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指標。現今各種心智圖法軟體或線上服務,幾乎都支援著匯入或匯出 FreeMind 格式的檔案,而且 FreeMind 與圍紀結合、線上瀏覽等功能的開發,也是走在各家心智圖法軟體廠商前頭的。

這些卓越之處,嚴格說起來並不是 FreeMind 程式本身的功勞,而是其存檔格式的優勢;使用格式開放、內容簡單的檔案格式,讓 FreeMind 文件能被更自由地操弄。繼續保持開放的檔案格式,對 FreeMind 來說是理所當然也是極為重要的,不過若此格式繼續保持簡單而沒有進一步擴展,恐怕就會成為妨礙 FreeMind 程式功能的絆腳石了。

FreeMind 本身相當自由,但是用它來繪製心智圖卻不是那麼地自由;有太多人拿 FreeMind 來用,只是為了要用樹狀結構來記筆記而已,而無法以心智圖法的技術,對事物進行全腦思考,實在是相當可惜。

如果你是 FreeMind 的使用者,那麼除了去想想這樣的軟體能夠怎麼幫助你之外,我也要鼓勵你花些時間瞭解一下心智圖法背後的理論基礎於實務,並且一起來想想,如何能讓 FreeMind 更自由地使用心智圖法。


報主的話:
本電子報為摘要版,若欲訂閱全文版請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