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8-05-16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8-05-16》

本期內容
  ◎各國垃圾怎麼倒:星國服務太好 人民懶得做垃圾分類 
  ◎各國垃圾怎麼倒:日垃圾處理 規定嚴格且詳盡 
  ◎教授爸爸週記:謝老師要退休 



各國垃圾怎麼倒:星國服務太好 人民懶得做垃圾分類
  ■中央社
在地小人稠的新加坡,每天的垃圾回收和處理是件大事情,必須積極處理。由於政府對垃圾處理動線設計佳、服務好,新加坡人民並不在意垃圾分類和垃圾減量,盡情享受垃圾隨手一丟的便利。

在新加坡,包括組屋、私人公寓都設有公共垃圾管道。住戶只要把垃圾丟進建築物設置的垃圾管道,垃圾即會輸往建築物底層的垃圾間,再由政府委外的民間垃圾處理公司僱用外勞蒐集送往焚化或分類,相當方便。這種方便的設計,也導致多數新加坡人並不在意垃圾分類和垃圾減量,盡情享受垃圾隨手一丟的便利。

垃圾必須減量再利用

根據新加坡國家環境局2006年的統計,每個新加坡人每天丟棄0.89公斤的居家廢棄物,加起來可以覆蓋3百個足球場,且高度高達1.7公尺。

國家環境局出版的2006年、2007年年度報告中就指出,新加坡人這種「眼不見為淨」的思維和做法,正是國家垃圾減量和回收的大敵。

隨著新加坡的經濟成長,根據統計,新加坡在1970年時,一年有4千6百萬噸垃圾,到了2005年,已經增加到一年2億5千5百萬噸的垃圾量,過去35年來,垃圾增加了2億9百萬噸,相當驚人,迫使國家必須耗資興建更多焚化爐和掩埋場。

為解決上述問題,同時也認為透過焚燒和掩埋無法解決新加坡長期的垃圾處理問題,國家環境局決定推廣垃圾減量、垃圾再利用及再循環等三個「R」(Reduce、Reuse and Recycle)方案,成功讓垃圾量在2006年降低到一年7千萬噸左右。

國家環境局表示,從2001年4月起,在組屋和私人住宅地區推動「全國(廢棄物)回收計畫」,提供回收袋或回收桶給住戶放置可回收廢棄物,讓向政府領有執照的廢棄物資源回收業者,每兩週到住戶門口回收廢紙、金屬飲料罐、玻璃瓶、舊衣服、飲料紙盒和塑膠瓶等廢棄物。

此外,在居民的回饋反映之下,國家環境局也開始和全島各地的市鎮理事會合作,在2006年底前,在每5個組屋區塊設置至少一處垃圾分類資源回收站,截至去年底,新加坡全島已經有6百處垃圾分類資源回收站,讓居民更方便進行垃圾分類與回收。

積極教育民眾作分類

為落實垃圾減量政策,國家環境局更在2002年設立垃圾減量科,向社會大眾推廣垃圾減量、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的觀念。

為鼓勵一般民眾多參與垃圾資源回收,新加坡國家環境局還舉辦「垃圾資源回收日」活動,讓民眾透過贈獎活動,學習如何進行垃圾分類和資源回收事務。

不過,由於大多數的新加坡人忙於工作,加上垃圾管道設計便利,許多人隨手丟的習慣並未改變,居民自行垃圾分類和資源回收的比例仍有改善空間。

但是,在政府與市鎮理事會努力推行之下,雖然整體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率截至去年底只有54%,但已比2004年的48%更高,且部分與產業相關的廢棄物回收率仍高達8、9成。

國家環境局去年的統計顯示,礦渣回收率達99%、建築廢料回收率達98%、含鐵金屬廢料回收率達91%;而廢棄舊輪胎(8成6)、非鐵金屬廢料(8成2)回收率也都超過8成。

家庭廢棄物回收仍欠佳

但牽涉到一般家庭的廢棄物回收率就較不理想,新加坡國家環境局去年的統計,木頭廢料回收率5成2、廢紙和廢紙板的回收率為5成1、園藝廢料回收率4成1、塑膠類回收率僅1成1,皮革、紡織品、玻璃、石材、陶瓷和橡膠等廢料,回收率甚至低於1成。

此外,新加坡政府也從去年開始推動廚餘回收,和一家採用歐洲先進生物甲烷化科技的廚餘再循環公司IUT Global簽約,去年6月興建亞洲最大廚餘再循環廠,針對商場、小販中心的餐廳、小吃店進行廚餘回收,短短半年也回收了廚餘約5萬1千2百噸,回收率達9%。

不過,身兼IUT Global公司總裁政府派任的官委國會議員邱德福去年6月坦承,「我們面對的一大挑戰是大部分新加坡人居住在組屋,長久以來習慣了不為垃圾分類,便直接把垃圾和食物廢料丟進垃圾槽。」

「新加坡希望未來能透過教育,讓人們培養起為垃圾分類的習慣,那麼我們的再循環工作才能更上一層樓。」因此,新加坡政府推動的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工作,似乎還是在人民的配合度上受到阻力。

對焚化爐和掩埋場下大工夫

在垃圾減量上,新加坡政府也在去年6月和超過5百家企業、19家工業廠家及兩個非政府組織簽署「新加坡包裝協定」,透過企業、廠家儘量減少產品的不必要包裝,以降低家庭和工業垃圾量。

除了垃圾資源回收和垃圾減量外,新加坡也在焚化爐和掩埋場上下足工夫。

現有政府經營的4座焚化爐,採取先進技術,除了提供焚化垃圾功能之外,也把焚化垃圾產生的熱能和蒸汽,轉化為電能,可以供應新加坡日常電力需求的3%。

新加坡國家環境局指出,為了讓垃圾焚化與處理更加有效率和節省成本,計畫將4座焚化爐出售給民間企業,而新加坡第5座、也是第一座由民間興建經營的焚化爐也正在興建中。

掩埋場無臭味且風景優美

另外,新加坡政府把新加坡本島以南8公里的實馬高島和錫京島兩個小島相連,設置實馬高垃圾埋置場,掩埋焚化垃圾的灰燼和無法焚化的垃圾,每日可處理2千噸垃圾,使用年限30年。

除此之外,新加坡政府耗鉅資在島上進行綠化和美化工程,結果成為聞不到垃圾臭味且風景優美的島嶼,並為學校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的重要地點。

一位在新加坡工作的台灣籍環境工程博士指出,新加坡在廣為宣傳的垃圾焚化和垃圾掩埋場綠化工程上,確實值得台灣借鏡,但在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上,若和其他政策政府一聲令下就以重罰雷厲風行的情況相較,卻顯得不夠重視。

這位專家說,尤其在丟垃圾的設計上過於便利,養成人民懶得執行垃圾分類的工作,而且垃圾處理和分類全部委外,問了許多官方和企業,卻沒人搞得清楚實際的執行狀況,也似乎都還有再進步的空間。
(回目錄)



各國垃圾怎麼倒:日垃圾處理 規定嚴格且詳盡
  ■中央社
日本對垃圾的處理,一般分為可燃、不可燃、資源回收等3類,在固定時間丟固定性質的垃圾。至於大型垃圾,可分為由區公所或請民間業者來搬運,要收費,且費用相差很多。有的鄉鎮對65歲以上或身障的人,則提供搬運服務。

在日本,外籍人士承租房屋時,房屋仲介公司或房東會發一張「垃圾的分類和丟棄方法」,圖文並茂,而且還有中文版、韓文版。

分類妥當放到垃圾收集場

以東京23個區為例,需將可燃、不可燃、資源回收等垃圾分別在收集日規定時間內,送至收集場。像是東京都港區依地區不同,收集時間不一。有的地區週一收不可燃的垃圾,週二收資源回收性質的垃圾,週三和週六收可燃的垃圾。

垃圾收集場的密度不一,有的在路旁,兩百、三百公尺就一站,皆掛有牌子標識,垃圾可落地,垃圾車約上午9點來收。民眾不需每天親自「迎接」垃圾車的到來才能丟垃圾。

有的大型集合住宅或大樓設有收集垃圾的專用倉庫,隨時可丟棄至此,由大樓管理員統一處理,按照各地區的指定時間丟出垃圾。

可燃垃圾包括含水的垃圾、食用油、小量的樹枝、樹葉、衣服、紙尿布、紙屑等,垃圾車一週收兩次,這類垃圾必須使用有蓋子的容器或用23區推薦的專用垃圾袋包好才能丟棄。

不可燃垃圾包括乙烯樹脂、塑料類、泡沫苯乙烯、橡膠製品、噴霧罐或最大裝18公升的容器罐等,必須是空罐才能丟棄。另外,還有玻璃、碎瓶、金屬、陶瓷器等。像是螢光燈,不論是長條或圓形的,需用購買時的包裝盒裝好或用有蓋子的大容器或透明塑膠垃圾袋裝好。

新規定恐增廢氣排出量

不過,這項實施35年的垃圾丟棄規定從4月起重新調整。東京的23個區當中,有半數從4月起,原本視為不可燃的垃圾將改為可燃垃圾。主要是因為東京都政府認為如果焚燒塑料垃圾的話,可減少掩埋的垃圾量,讓掩埋場使用期限從目前的30年,延長到50年以上。但這項新措施也遭到質疑,怕會增加二氧化碳、戴奧辛等的排出量。

在資源回收方面,像是飲料、食品用的瓶罐必須倒空內容物並沖洗乾淨,報紙、廣告紙、瓦楞紙、紙袋(內側為白色的)、雜誌等,則需用繩子綑好丟棄。

在處理PET瓶時,要先取下蓋子,因瓶蓋是不可燃垃圾,瓶內亦需先沖洗,之後將瓶子踩扁,送到垃圾收集場或者是PET瓶回收店鋪的回收桶內。

家具、寢具等30公分以上無法放入容器大型垃圾的丟棄是需要付費的。像是在東京都港區,可先以電話或網路向大型垃圾受理中心申請,然後在有販售大型垃圾處理券標示的商店、超商或超市購買大型垃圾處理券,填寫姓名,在指定的當天早上8點之前,將垃圾送至規定的場所。

日本有的鄉鎮公所有為高齡者提供丟棄大型垃圾的服務。像是三重縣龜山市的服務內容即指出,住戶若是超過65歲的獨居老人、無法將大型垃圾搬運至垃圾收集場,市公所可代為處理。回收項目包括家電用品、家具類、棉被類等,但一次最大回收重量為350公斤。

對高齡或身障者提供到家服務

不過,這需先向市公所申請,在收集日當天儘量將大型垃圾擺放在家的玄關處。像東京都的日野市去年開始實施針對高齡或身障人士等大型垃圾的丟棄服務,這些市民可向「日野市環境共生部零垃圾推廣會」申請,該會將派人到申請者住宅搬運。原則上一次限丟3件,但服務項目不包括超過玄關門口、需費力解體的大型垃圾。

除了區公所或市公所方面的垃圾回收事業之外,也有取得「古物商營業執照」的民間業者,標榜可立刻代客回收各種垃圾,尤其是搬家時的垃圾處理。垃圾處理費視物品而定。像是四人用的實木家具餐桌椅處理費約新台幣7、8百元,但如果是公所處理則僅需新台幣1、2百元。
(回目錄)



教授爸爸週記:謝老師要退休
  ■賴鼎銘
幾週前,在傳統市場碰到謝老師,談話中,他告訴我,他已準備退休,離開從事數十年的教職。

謝老師比我大沒幾歲,雖然滿頭白髮,其實看起來還算年輕。他要提早退休,確實讓我深感吃驚,也好奇地想知道為什麼?

不無令人驚奇地,最近的蒙古之行,讓他下了這項決定。他描述說,那一天晚上,在蒙古的大草原,他仰望著天上一顆閃亮的星星,在不到兩秒的時間內,他突然下定決心,走自己想走的路。

我問他,他是否想再開拓事業的第二春?他搖搖頭!

看他還年輕,我繼續追問,難道他就不做事了?他搖頭說也不會!在幾番詢問下,他說退下來,只是想專心致力於讀書會的推動。

原來,這幾年,他持續地在帶領幾個生命成長的讀書會。剛開始,本來只是偶而受邀演講,慢慢地,成員希望他能持續帶領。他往後的生活之道,就是靠這些成長團體提供的演講費,維持生活的基本開銷。

當天,看他講話的樣態,充滿著生命的活力,充滿著信仰虔誠者的熱力展現;我發現他已不是當年所認識的謝老師。

我會認識謝老師,是因為讀大學時,他在圖書館當助教。有一次,我想借閱李敖被禁的舊書,因為要老師的條子,兼謝老師的同意,所以才認識他。

而後,我接連3年在圖書館工讀,那時他已考上研究所,並開始教書。雖然不在圖書館,他所傳流下來的事蹟,仍在圖書館流傳著。尤其是他所創,書背上變體的分類號書寫方式,已變成圖書館的特色標誌,我也因此學了下來。

後來,我離開學校,工作了數年,其後出國讀書,回國以後,偶而在溫州街附近的書店會碰到他。我知道他後來在母校的夜間部兼行政工作,與我一樣忙祿。

但沒想到,這一次的暢談,發覺他內心已經歷了一次的深層轉換。以文學閱讀,激發生命成長的活動,已儼然變成他生命的重心。看他充滿熱誠,想幫忙別人轉變的樣子,我發覺他隱然已有了宗教家,承受召喚的奉獻精神;我看到的是一個,錢財已是身外之物,一心只想照亮別人的燃燒體。

看著他,我除了充滿羨慕,一方面也佩服他的勇氣;已到這把年紀,他能毅然捨棄過去,重新邁向新的未來。雖然比他年輕,要我下這樣的決定,的確是相當費思量的。

(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教授)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