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8-05-20》 |
本期內容 | |
◎環境前線:全球思考 在地行動 第二屆全球綠人大會巴西現場觀察 | |
◎環境保護 工會不缺席 | |
◎全球糧荒 印綠色革命重獲注目 | |
◎抗上漲糧價 古巴生態農技量產 |
環境前線:全球思考 在地行動 第二屆全球綠人大會巴西現場觀察 | |
■崔愫欣 | |
第二屆全球綠人大會,於今年5月1日到4日在巴西聖保羅召開。所謂的全球綠人(The Global Greens)是指全球綠黨及以環境、社會改革運動為志業的綠色政治運動者,這是一個以環保、和平、社會正義為共同訴求,所進行的跨國串連政治力量與國際網絡。台灣曾參與2001年於澳洲坎培拉的第一次全球綠人會議,全球綠人分成歐、美、非、亞太四區,台灣更是亞太綠色聯盟的發起國之一。 4月中旬,接到台灣綠黨的邀請加入開會代表團,身為環保團體的一員,對於這個難得以環境議題為主的國際會議,自然是深感興趣,即使是在辦公室工作最繁忙之際,理監事與工作同仁們也毅然決定讓我可以請兩星期的假,飛越半個地球前往陌生的南美洲參與此一盛會。 前往巴西的代表團共有22人,由台灣綠黨領隊,號召環保組織、勞工組織、都市改革與社區規劃的工作者、以及農民、原住民、學生保育社團代表所組成。儘管準備時間匆促,來自不同領域的成員們,仍然在行前努力將各項議題與提案匯整翻譯完成,希望在大會上能有最好的表現。 我們於4月27日出發,超過30個小時的飛機旅程,讓所有人都筋疲力盡,但一來到聖保羅這個巴西的第一大城,也是南美第一大城,1千7百萬的擁擠人口、車水馬龍的交通與稍嫌污濁的空氣,跟台灣有點像,讓我的感覺不再這麼陌生,尤其是嘗到可口的巴西食物,精神更是為之一振。 抵達的第一天,我們先到大會開會場地探勘,有趣的是,現場竟然沒有到處張貼海報與旗幟,我們幾乎以為自己找錯地方,因為跟台灣的習慣很不一樣,這樣規模的大型會議卻如此低調,也許正宣示了這次大會的環保理念。 令人又驚又喜的青年綠人 第二天我們隨即參加大會正式開始之前,4月29、30日的「青年綠人會議」。青年綠人(Global Young Greens)是全球綠人聯盟的分支組織,具有獨立決策權與行動力,成員以35 歲以下的年輕綠人為主,透過email通訊討論產生,在2007年終於成功遊說歐洲綠黨讓GYG成立,於非洲奈洛比召開成立大會,執委會由尼泊爾、法、澳洲、阿根廷、德國代表擔任。這次在聖保羅成功號召更多國家參與,現場有來自斯里蘭卡、德國、巴基斯坦、澳洲、肯亞、菲律賓、芬蘭等20餘國的青年綠人,透過兩天的工作坊,各國青年交流對碳交易、後京都提案、熱帶雨林和原住民族等議題的看法。 各國的青年綠人不但有自己的立場與觀點,也有足夠能力針對各項議題侃侃而談,令人印象極為深刻,甚至在綠色政治參與的提案上,不懼與大人(他們戲稱為Old Greens)據理力爭,積極在大會上爭取決策權,這也突顯了綠色政治尊重多元、參與年輕化等與傳統政治領域截然不同的風格。 青年綠人不但將自己的組織經營的有聲有色,也在大會中擔任行政與跨國串聯的工作人員。這些都讓我們這些台灣來的年輕人又驚又喜,驚的是他們真的非常年輕,有的甚至高中剛畢業,但願意在自己的社區付出行動,帶著實踐經驗到其他國家觀摩交流,爭取出國實習的機會,開創不一樣的人生規劃;喜的是我們這些在台灣被認為是不務正業的青年或學生,在這裡認識了許多跨越國界的夥伴。 來自87國的全球綠人 5月1日,第二屆全球綠人大會在聖保羅市的拉美基金會紀念館正式開始,與會的有87個國家,約8百多人,開幕式用巴西的街頭音樂與舞蹈歡迎來賓,最高潮是由各國代表輪流上台報出國號與簡短感言,看到大會講台上滿滿站著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不同服裝的人們,從地球的不同角落趕赴這場盛會,我的心中不禁感到有些激動。 會議中揭示的五大議程包括:能源生質能、後京都提案、永續城市、綠人未來、氣候變遷。以此為主題的大型演講與小型工作坊交錯舉辦,讓與會者依自己的興趣自由參加。也許因為語言、人數及時間限制,討論無法非常深入,但我覺得重點是聽到各國代表親身報告、分析自己國家的狀況。關於環境議題的最新資訊,也許都能在網路上或任何管道取得,但各地社區與國家的真實狀況,不管是肯亞因為氣候變遷引發的沙漠乾旱、大洋洲國家面臨的海平面上升等,都要在地的組織工作者,才能傳達出當地的生活與人民,到底是如何被這些環境問題真切地影響著。 回顧這3天半的會議,主辦人巴西綠黨做了一場成功的會議外交,不但有親切熱心的接待人員,與會者都十分欣賞大會提供的巴西當地食物,更看不到免洗餐具與紙杯。不過最受大家歡迎的,也許是巴西的生活節奏,每天有長達一個半小時的午餐時間、上午與下午各半個小時的咖啡時間,而不是把議程排的滿滿,你可以發覺最有活力的絕對是休息時隨處發生的交談,結盟與經驗交換隨時發生,這是一個處處生機的場合。 我們的成果 這趟出使在民間團體中規模是前所未有的龐大,也讓人問到為何要參加這個會議?需要這麼多人出去嗎?在去巴西之前,心中難免忐忑不安,但全球綠人聯盟(Global Greens)是少數承認台灣為正式會員(Full membership)的國際組織,我們可以有提案權、投票權,而不是只能在場邊觀察,台灣代表團的規模的確引起各國注目,讓我們增加非常大的能見度與交流機會,能代表台灣在全球發聲與交流,也許比起國內喧騰一時的億元外交,這種外交真的是小錢立大功。 代表團這次充分利用完整會員權益,行前就與國內環保團體整理出9個具全球關懷、符合台灣利益的提案,在大會中提出,經過大會執委會篩選後,「聲援圖博(Tibet)人權」及與日本代表團共同提出的「核能不能作為解決氣候變遷的選項」兩個提案,成為這次大會最後決議通過的3個提案之二,讓全球綠人充分看見台灣。 除了將台灣的主張帶出去,同樣的,我們也會盡力將全球綠人大會的宣言與決議帶回台灣社會討論與推動,在台灣各地舉辦經驗分享座談,為環保在地化、草根化貢獻心力。 由於世代交替,台灣民間團體的成員也逐漸走向年輕化,但相較於其他國家的年輕人,我們少了一份國際視野與膽識,台灣不管在教育或是媒體都十分封閉,鮮少介紹世界情勢與各國狀況,只能低頭看自己腳下的風暴,使得本來就處於國際孤立的台灣,對國際政治與議題顯得陌生,但這不代表我們就沒有發言權,這次的參與經驗證明,只要我們願意準備、積極面對,絕對能在國際社會佔有一席之地。 |
|
(回目錄) |
環境保護 工會不缺席 | |
■倪世傑 | |
在全球化下,企業迅速地成為人們聚焦的焦點,其中不外乎它擁有較大的財力以及更大的權力,使得各國家的政府必須營造一個讓企業能夠平穩且安全投資的環境,綁住流動的資本,讓企業能夠「落地生根」。 但也就是因為企業跨國境營運的活動力大幅增強,在欠缺「世界政府」的前提下,跨國企業的經營明顯地出現「社會傾銷」的狀態,但對於某些亟欲登上發展之梯的發展中國家而言,對跨國資本的需求十分強烈,某些欠缺人道、對環境與勞權不友善的企業行為也就睜隻眼閉隻眼,這是「企業社會責任」論產生的背景:期待企業能夠善盡社會責任。但也只有在企業善盡社會責任能由市場上獲得回報、或是不這麼做而得到報應,像是上游訂單損失以及終端產品被消費者抵制,否則效用實在有限得很。 我們希望企業不僅是營利單位而已,而是能夠擺脫「外部性思維」,勇於承擔它的責任。然而,處在社會環境中的,不是只有「企業」。依據「沈默串謀者」的邏輯,社會每一個人都對地球的環境與合乎公平正義的社會秩序負有責任。在此思維下,美國的服務業雇員工會(Service Employee International Union, SEIU)表示身為社會的一份子,工會必須對不斷惡化的環境表達自己的關切,SEIU認為,身為美國最大的工會(會員人數190萬人),SEIU可以為員工權益以及環境保護多盡一份心力。 當前SEIU正與企業進行「綠色條款」(green contract provisions)的協商工作,這些綠色條款的內容大致包括: 1.交通運輸:波特蘭市的49號分會決定,將員工通勤公共運輸補貼列入下一階段的團體協約談判中,以增強雇員使用大眾運輸工具的動機。此外,SEIU尚提出自小客共乘通勤以及使用零排放汽車計畫,企業亦需對此提供停車空間。如果員工每日以步行或騎乘自行車通勤距離超過一英里者,企業必須提供購鞋、換胎獎勵金及淋浴更衣空間。 2.使用環保清潔劑:SEIU的會員中有許多是企業的清潔工人,而清潔用品往往具有一定程度的毒性,像是抑菌力非常強的三氯沙,只要0.03PPM的濃度,水中生物就無法生長,三氯沙還是一種環境賀爾蒙,透過皮膚進入人體,日積月累導致賀爾蒙失調,對清潔工人的健康將造成莫大危害。更何況清潔工人往往在通風不良的室內進行沖洗、擦拭的工作,清潔劑內的毒性物質經由呼吸進入體內將對呼吸系統、神經系統造成損害,一般雇員與消費者也因含毒性清潔的使用,同樣暴露在危險環境中。這些毒性物質的排放則會污染環境。SEIU認為,必須透過集體協商的方式,由工會向資方提出禁止使用具毒性的清潔劑,改採其它不具毒性物質的清潔劑,不僅對環境友善,更能保障雇員的身體健康。 3.確保醫護人員的安衛環境:醫療護理人員每天都在高風險的環境中工作,其使用的器材有些汞含量過高,或包含有毒物質。像是由天然橡膠製成的乳膠手套,本身就是過敏原之一,部分護理人員使用時會起疹子,嚴重者甚至引發呼吸困難。另外一項是自1963年以來取代了甲醛(Formaldehyde)成為更常用的殺菌劑戊二醛(Glutaraldehyde),雖然它可以被肝臟排出體外,但過度暴露仍會造成結膜炎、皮膚炎與氣喘等症狀。醫護人員每天都暴露在這些危險因子中,同時也會對環境帶來負擔。 4.著手推動「勞資環境會議」(Environmental Labor Management Committee):這比較類似企業中勞資雙方共同參與的「勞動安全與衛生委員會」,透過此項會議工會向資方提出各種環境相關的問題,從資源回收、勞工暴露在有毒環境的問題以及能源使用效益等等不一而足。這些會議的精神與「勞資會議」一致,勞工在委員會的名額與資方各佔半數,雙方皆擁有相等的權力,勞方擁有提案權,更重要的是勞方代表由勞工或是工會自己產生。 SEIU認為勞資環境會議可以包括下列兩項類型:「溫室氣體減量勞資會議」(Joint Labor Management Committee o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reduction)與「降低廢棄物勞資會議」(Joint Labor Management Committee on waste minimization)。前者的目標在於探討生產與流通流程中的碳排放量,制訂降低碳排放的目標與方式,降低石化能源的使用並使能源利用更具效益;後者的目標在於透過勞資會議的方式,討論生產過程中哪些器材可以回收再利用、哪些購料是採用再製回收材質,在生產過程中如何提升材料使用效益以降低浪費。 身為社會的一份子,工會不能自外於社會,而必須比企業更願意承擔「社會責任」,SEIU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鑑。 (政大博士生) |
|
(回目錄) |
全球糧荒 印綠色革命重獲注目 | |
編譯■鄭佳宜 審校■蔡麗伶、禾引 | |
40年前扭轉當時世界糧食短缺危機,免於飢荒陰霾籠罩全球的印度科學家史旺明納森(M. S. Swaminathan)再次點燃革命:而這次,則是把不滅的火炬。 高齡82歲、因協助印度農民混種高產量小麥、提高作物收成,被喻為綠色革命之父的史旺明納森認為,當前糧食危機其實提供農民永續發展的機會。 他稱21世紀的發展為「長青革命」(Evergreen Revolution),保育農業結合綠色科技所帶來的永續發展,足以使印度成為更大的全球糧食供應國。 「我很欣慰,因為每個危機都是轉機。」在位於新德理市中心的上議院議員公寓裡,他對路透社記者表示:「這次危機將引領出長青革命。」 今日糧食危機已然不同於1960年代景況,當時中國陷入嚴重飢荒,印度所進口的糧食僅夠勉強溫飽,從馬爾薩斯的資源限制觀點來看,人口成長超出負載能力。 史旺明納森聲稱,某些當前危機繫於當年他所撒下的革命種子。 農民仗著基因改良種子,而輕看過度使用肥料對生態環境的殺傷力、過度灌溉造成河床下陷、和重複耕作對土質的影響。 他認為過去的經驗已帶來足夠教訓,接下來,會開始將環境考量納入改善方針,不需要再走回遺傳實驗室。在這個為全球暖化恐慌的世代,史旺明納森認為印度應種植更多稻米而非小麥。過去兩年印度都被強制進口小麥。「種植對溫度條件要求較嚴峻的小麥,無疑是場賭注;在氣候變遷年代,稻米是比較保險的作物。」 史旺明納森心中固有許多策略來處理當前膠著景況,但他深信,農民應在這波改變中扮演起重要角色;對於只有危機才能使世界眾人的目光重新聚焦在土地之上,他深感遺憾:「唯有當災害來臨,農人才會突顯出他的重要性。」 (路透社) |
|
(回目錄) |
抗上漲糧價 古巴生態農技量產 | |
編譯■朱以方 審校■蔡麗伶、禾引 | |
位於古巴首都南邊的鄉材地區,因為應用生態農耕技術和重拾傳統農作方法,致使糧食生產發生突破性的變革。因為全球糧食價格上漲的壓力,古巴正面臨如何提升農業生產力的急切挑戰。 在巴塔巴諾市(Batabano)的哈瓦納外緣地區,有許多的農田參與「地方農業革新計畫」(Programme for Local Agrarian Innovation, PIAL),並且在農作與家畜成果上看到明顯的改善。 成功的要素似乎在於努力利用當地天然條件,並且對於創新的想法保持開放的態度,尤其是在作物的多樣化。 39歲的巴森納(Jorge Barsena)擁有歐特馬(La Otmara)農田,同時也是「4月9日小農合作社」的社長,他表示:「在過去,我們在動物的飼料上面臨極大的問題。但現在,我們不需要去買秣草,而且可以在肉類和蛋上自給自足。」 巴森納在4年前加入PIAL計畫,那是由國家農業科學院 (National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CA)針對小型農田設計的改善種子專案。從那時起,他就參與黃豆、大麥、其他豆類、蜀黍、小米、大麥和米的實驗。 他說:「現在,我們投注大量心力在黃豆上,因為在這裏,它代表動物飼料的未來。」一旦實驗成功,富含蛋白質的黃豆將會激勵這個區域飼養更大量的家畜。該區大概位於哈瓦納南方50公里處。 巴森納也投入「綠色肥料」的行列,像傑克豆(洋刀豆)、藍豌豆藤(羊豆)、黎豆(血藤屬)和扁豆,這些植物可以改善土壤中化學與生物特性,並且有助對抗雜草。 PIAL從2000年創立以來,在古巴的14個省份中,有9個省份超過8千名農人因這個計畫而受益。這個計畫的宗旨是要讓農民在糧食生產上有更大的參與,並且讓農業創新的推展分散各地。 龐斯(Manuel Ponce)是哈瓦納省當地PIAL中心的協調者,他表示:「不需要昂貴的肥料和除草劑,我們就可以達到驚人的產量。在巴塔巴諾這裏,有許多有機農民不會再走向化學產品,因為即使有機耕作的產量較少,但其所省下的成本卻是非常大。如果他們開始分配土地,我相信我們將不再需要進口食物。」 2008年3月,小農國家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mall Farmers, ANAP)主席路果(Orlando Lugo)在國家電台中談到,古巴政府正在研究分配土地給農民,其實,這樣的做法,已經在菸草和咖啡生產的案例中推行過。 巴森納說:「的確有很多農人必須擴大他們的農地,但我不認為需要大量的資金挹注。真的需要的,反而是依據自然條件、氣候和生長季節而制定的生態農耕管理方式,即這些已經被遺忘的傳統要素。我們不能忽略大自然,我們必須與她共處,因為她為我們指引方向。」 (IPS國際新聞通訊社) 本單元由環境資訊協會提供 |
|
(回目錄) |
長期徵稿啟事 |
|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
|
(回目錄) |
參觀立報: |
http://www.lihpao.com |
立報地址: |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