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
[責任編輯:張十七]
在社會中運轉的傳播新科技:再評價科技的顛覆性
資深媒體人魚夫先生日前投書報端,盛讚雅虎推出的線上直播平台Live Yahoo.com可作平民直播電台,因其低成本的技術形式可比主流媒體的SNG車,「打破電子媒體為少數財團或政治力量干預的路途」,效果將「嚴重撼動傳統媒體」。與這篇投書見報差不多的時間,有台灣的電信業者在電視上為3G行動上網服務大作廣告:兩個有為青年放假在沙攤沖浪,突然接到公司電話要求收假趕製案子。好在他們隨身帶著筆記行電腦和通訊上網設備,抱著沖浪板在沙攤上很快地(?)做完了臨時工作。片尾有為青年向著電視觀眾不無得意地說:「我的生活我作主」,轉身投入蔚藍大海的懷抱。
不論是3G無線上網還是Live Yahoo,都是一種有利於訊息交換的新傳播型式,共同作用是消彌溝通的非同步性(asynchronous)。類似對新傳播科技允諾的顛覆力量的讚嘆,實在太多我們也太熟悉了。但在此我們應當注意,前例兩個在不同位置的發言者,判斷新科技的作用時顯然得出不同結論:就魚夫的說法,新科技可用來挑戰主流媒體獨占發言權的現實結構;在電信業者,新科技則成為拉近兩地相隔的空間的利器,用「辦公室變成了沙攤」的美麗幻想包裝了「沙攤成為辦公室」的殘酷現實。
兩造對比,我們不禁好奇:新科技是挑戰當權者顛覆、既有不平等秩序的利器,還是成為當權者用來加重不平等秩序的幫凶?一句話:新科技的作用是解放還是禁錮?我們認為這個問題必須將科技允諾的可能性,放在實存的社會生產關係中來加以理解。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參考另一個相關的事件。今年四月初時,美國有三位知名且成功的部落格寫手先後在工作時心臟病發。其中兩個一命嗚呼,一名得年六十,另一五十,僥幸未死的不過四十。
這三名例子或顯極端,但大部份部落客在網路科技的輔助下,得以以自由作家的身份(freelancer)幫主流媒體或大型社群網站寫稿賺取稿費(而付費的老闆則是藉廣告賺錢)。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指出,因為文章點閱率決定了老闆付費的多寡,而點閱者來自無時差的(全球)網路空間,部落客寫手為了追補最新資訊以在無以計數的競爭者中搶得報導先機,不得不日以繼夜工作,許多人因此長期不得安寢,健康與家庭生活都不理想,這就是所謂的「線上經濟」(on line economy)結構中實存的行動者。
我們可以看到,所謂部落格寫手的工作狀況較之傳統媒體中的工作者,完全不如新科技修辭允諾的輕鬆寫意。他們的確獨立在主流媒體傳統的科層結構之外,擺脫了老闆的惡言相向、同事間的勾心鬥角,以及了無生趣的辦公室空間。但是在面貌模糊的競爭者環伺下,就算在溫暖的居家空間中(或是蔚藍的晴空下)工作,被迫付出的勞動力仍是有增無減,而所得仍是有限。雖然少數出色的部落客報酬驚人,但許多才入行的專業寫手僅以每月1000美元為目標在努力,這數目遠低於美國國民平均所得(2005年是平均每月3487元)。
隨著部落格寫手的職業化而能在主流媒體中占據一席之地,有人將之當作主流向非主流靠攏,非主流向主流滲透的表徵。但當美國新聞業界已經大量地將職業體育賽事的報導與評論交給印度的「自由記者」包辦,進而裁徹既有的編制內員工時,我們顯然不能簡單把部落客職業化當成是對主流的顛覆。就此現象而言,正好相反。
關於職業化這一回事,更提醒了我們既有的媒體生態鏈,即廣告主付廣告費給媒體、媒體付薪資給內容生產者、閱聽人看了廣告產生消費行為(而支付廣告費)的這一價值循環過程,完整且更精巧地複製到網路媒體之上,表現為流行的部落格行銷手法,以及緊盯消費者的資訊使用習慣而「精準打擊」的各種頁面偏欄小廣告,比如Google Adsence。職業部落客除了可與主流媒體交關可得報酬之外,經營一己部落格時或社群時還不時得關心讀者點擊率的問題,因為網頁瀏覽的數量決定了收入,而支付這筆收入的正是過去付費給電視台、報紙的廣告主。
雖然一般論者喜談網路媒體興起襲奪了傳統媒體的廣告量,而推進了媒體產業朝向數位化、線上化的目的變遷,但我們由前述例子與推論可知,網路對傳統媒體的威脅不只在廣告的襲奪而已,還在網路允諾更「自由」的傳播形式逐漸瓦解了既有的新聞工作秩序(即我們所關心的是:勞資關係),使得敢於聘任自由記者的報業比起傳統同業更顯靈活,而新聞工作達致前所未有的彈性化高度。堅守傳統工作秩序的報業,則是岌岌可危,有如日前法國《世界報》不得不以裁員因應變局。
凡此種種在在提醒我們,新傳播科技允諾人人可發聲的美景,還必須在社會關係中考慮現實性。就像16mm的攝影機進化成隨身可攜便於剪輯的DV時,DV更多時候被用來作無害體制的家庭生活紀錄,而不是戰鬥電影。願意挑戰體制的紀錄片工作者還是一如往常地要為溫飽問題焦慮。同樣的,Live Yahoo挑戰的是工具本身的限制,而不是工具被利用的生產關係。Web 2.0解放了禁錮發言的技術,但是不解放禁錮思想的社會秩序。職業部落客與主流媒體交好的現實,說明了「職業」本身更多是既有體制的再製而非顛覆;而與職業相對的「業餘」部落格寫手與成千上萬不吝分享一已知識與經驗的社群成員,對主流媒體的作用更像是一種補充,即補充其在傳統傳播技術下不能掌握、支解與商品化的社會領域。
這個意思是,當眼見Indymedia、苦勞網、樂生藉新媒體之力串聯異時空的異議份子共同發聲,我們不禁歡欣振奮之時,新媒體也為既有的秩序所整合利用,這遠不只是中國政府檢查網路言論,而雅虎、微軟與其同聲一氣的問題而已(這是西方自由派主流媒體也願意批判的問題)。當配備著筆記型電腦、視訊與上網設備的公民記者不願只報導生活趣聞,而積極突破主流新聞秩序貼近政治人物採訪時,不免被主流媒體記者譏刺排擠,還遭警方逮補冠以「假記者」之名,也就突顯顛覆之力在人在行動者,不在科技。
Our questions:
1.你也寫部落格嗎?都寫些什麼東西?
2.當代的溝通形式與二十年前有何不同?社會構造與性質又是如何不同呢?
3.Yahoo Live上線的各類頻道,大部份的內容與類型是什麼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