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第248期
 http://www.wordpedia.com 每週三發報|2008.05.28  
研發學習科技‧創新知識價值
【第248期】直接、感性的「印象」氣息


遠流影音館2008全心推薦:生命教育系列、心靈探索系列


  「英文環境」直接影響 學習英文的效果,《視覺系英文》透過實景照片,帶你到北美實際生 活環境中學好英文。
  >>我要學英文

印象主義是一種文藝思潮和藝術流派,流行於19世紀後半至20世紀初期的歐洲,其創作態度為僅記錄觀察客體的印象,不再做任何加工。其中,畫家畢沙羅為印象主義代表人物之一。故宮博物院將於5月30日起舉辦「印象.畢沙羅:英國牛津大學美術館珍藏展」,同時展出其他印象大師的藝術作品。

【東方 vs. 西方】

【東方觀點】

印象主義
Le Impressionisme

【摘  自】中國大百科全書
【漢語拼音】yinxiangzhuyi
【中文詞條】印象主義
【外文詞條】Le Impressionisme
【作  者】邵大箴

知識分類:分類檢索/外國文學/世界語文學/印象主義

馬奈:《酒吧間》








在西方美術史上,印象主義一詞有兩層含義:(1)指產生於法國的印象主義畫派;(2)指包括技法革新在內的印象主義美術思潮及其廣泛深遠的影響。後者具有世界性意義。

沿革 印象主義流派出現於1874年。這年4月,一群年輕的法國畫家在巴黎卡普辛大街借用攝影師那達爾的工作室舉辦畫家、雕塑家和版畫家等無名藝術家展覽會,參加展出的有莫奈,C.、雷諾阿,P.-A.、畢沙羅,C.、西斯萊,A.、德加,E.、塞尚,P.、莫里索,B.等人。在展品中有莫奈的一幅油畫《日出‧印象》。此畫的標題被一位藝術觀點保守的記者L.勒魯瓦借用,嘲諷地稱這次畫展是“印象主義畫家的展覽會”,故產生印象主義或印象派之名。印象主義畫展從1874~1886年共舉行了 8次。第1、2次展覽受到輿論界的猛烈批評。當舉行第3、4次展覽時,印象主義已成為社會上具有很大影響的藝術流派了。

印象主義是以創新的姿態登上法國畫壇的,它反對當時已經陳腐的古典學院派,反對當時已經落入俗套、只在中世紀騎士文學中尋找創作源泉、矯揉造作的浪漫主義。它在柯羅,C.、巴比松畫派以及庫爾貝,G.的寫實作風的影響和推動下,在19世紀現代科學技術(尤其是光學理論和實踐)的啟發下,注重在繪畫中對外光的研究和表現。印象主義一反歐洲幾百年來在畫室中作畫的傳統習慣,摒棄從16世紀以來變化甚微的褐色調子,主張到室外,在陽光下,根據眼睛的視察和直接感受作畫,表現物體在光的照耀下色彩的微妙變化,在繪畫表現上開闢了新的領域。印象主義還從小荷蘭畫派、西班牙的委拉斯貴支,D.、英國畫家泰納,J.M.W.、康斯特布爾,J.的作品中吸收了營養。日本浮世繪、中國繪畫對印象主義畫家的探索和創新都起過促進作用。

印象主義的畫風實際上在19世紀60年代即已萌發。一群有創新和探索精神的青年人從庫爾貝反對官方藝術的鬥爭中汲取了力量,勇敢地起來和保守的沙龍藝術作鬥爭。從1863年馬奈,.的作品《草地上的午餐》在落選沙龍上展出受到譏諷起,在巴黎便逐漸形成新的藝術集團。一批以馬奈為首的年輕藝術家在巴黎蓋爾波瓦咖啡館定期會晤,討論藝術上的各種問題。這群藝術家還常到野外,到塞納河畔直接對景寫生,探求光的奧妙。經常參加這裡集會的莫奈、雷諾阿、畢沙羅、塞尚等,便是後來印象主義的骨幹。馬奈是印象派的鼓舞者和推動者,但他本人並未參加印象派的展覽。

成就 印象主義繪畫理論的基本點是認為一切自然現象都應該從光的角度來觀察,一切色彩皆發源於光,他們以光學研究成果作為依據,主要用赤橙黃綠青藍紫7色,或近似這 7種色彩的顏料作畫。由於光線是瞬息變化著的,他們認為捕捉瞬息間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奧妙,因此光和色就成為他們研究的中心課題,支配著他們的創作活動;追求瞬間印象的表現,便是他們的追求目標。在印象主義的作品中,題材降低到服從於繪畫色調的地位。莫奈在晚年寫道,他的功勣只是直接描繪自然,力求把所感到的最短暫的印象表達出來。他甚至表示,但願生來就是一個瞎子,然後忽然獲得視覺,從而把他所看到的東西立刻畫出來,而無須知道這些東西是什麼。

由於細心觀察瞬間的光的變化,印象派畫家們否定傳統的黑色陰影,轉而運用明亮的色彩。他們認識到,陰影並非是缺乏色彩的部分,應作為明度的青、紫之類來觀察和處理;他們還否定傳統的固有色的觀念和注意表現處於光波環繞中的物體的氛圍感。

印象主義畫家們把表現身邊的生活瑣事和直接見聞作為自己的課題。他們強調純客觀的描寫。例如德加,畫伸胳膊、伸腿和打哈欠的洗衣婦女,畫在木桶裡洗澡的姑娘,畫芭蕾舞演員練功時的某個特定的動作,他自稱這些被攝入畫面的形像“好像是從門的鑰匙孔裡所看到的情景”。
......看全文

【西方觀點】

印象主義
Impressionism

【摘  自】大英百科全書
【中文詞條】印象主義
【外文詞條】Impressionism

知識分類:藝術、運動篇>藝術流派

法語作Impressionnisme。

19世紀後半期形成於法國的一個重要的繪畫運動,包括1867~1886年期間一批持有相近的觀點和採用相近技巧的畫家的活動。這些畫家個性十分鮮明,非常講究實際,沒有確定的共同遵守的具體原則。但印象主義最明顯的特點則是,力圖客觀地描繪視覺現實中的瞬息片刻,主要是表現純粹光的關係。

在廣義上,印象主義一詞有時也用於19世紀後期的其他藝術(通常指音樂,但有時也指文學),它們所採用的技巧和達到的效果同印象主義繪畫相似。主要的印象主義畫家有莫內、馬奈、畢沙羅、雷諾瓦、西斯萊(Alfred Sisley)、竇加(Edgar Degas)、摩里索(Berthe Morisot)、吉約曼(Armand Guillaumin)和巴齊耶(Frederic Bazille),他們一起工作,相互影響,並一起獨立展出作品,只有繼續謀求官方讚許的馬奈例外。這些畫家在其早期的創作生涯中,就對統治歐洲藝術達200年之久的種種清規戒律表示不滿。

1860年代後期,馬奈的藝術反映了一種新的美學觀點,有史以來第一次把畫家從傳統上占統治地位的以題材為中心的創作方法中解放出來;他主張把重點嚴格地放在繪畫藝術的組成部分——顏色和形體上。在大約同一時間內,莫內、畢沙羅、雷諾瓦、西斯萊和巴齊耶在風景畫中努力探索一種更有直接的方法來描繪燦爛的光和色。莫內以他出類拔萃的敏銳目光一馬當先。當時這方面的科學研究表明︰顏色不是物體所固有的特性,而是物體反射出來的光線。在這種觀點影響下,這些畫家努力探索一種有效的方法,以突破物體的單一的,表面看來一成不變的「固有」色;他們力圖捕捉物體在特定時間內所自然呈現的那種瞬息即逝的顏色,那種受一時的氣氛條件、距離和周圍其他物體影響的顏色。他們從畫水開始,把水波反射出來的許多顏色完全按照他們親眼目睹的那樣表現出來。他們把這一做法擴大到從建築物到天空的所有其他物體,筆觸簡短明瞭,遠看是一堆混合的顏色,其實是用未經調合的顏色,以此描繪陽光反射所產生的形形色色的顏色。在馬奈的「純繪畫」實驗啟發下,他們努力尋找色彩最鮮明的題材,通常不再注意感情色彩和文學特性。

1874年,這批畫家首次舉行獨立畫展,以與法國美術學院的官方沙龍相抗衡,後者一再拒絕展出他們的大部分作品。莫內的《印象︰日出》一畫(1872, 現藏巴黎馬摩坦博物館〔Musee Marmottan〕),最初曾使人們用印象派這一名稱譏笑這批畫家。他們後來陸續舉辦了7次畫展,最後一次在1886年舉行。在此期間,他們繼續發展自己的個人和個性風格。1886年以後,印象派團體宣布解散。其存在時間雖然很短,但在藝術史上卻完成了一次革命,使西方後來產生的各種繪畫得以從畫家和題材之間的既定束縛關係中解放出來。

在音樂方面,德布西通常被認為是主要的印象主義者。德布西音樂從他的第一部作品到最後一部作品,都各有不同的特點,因此只有約1892~1903年間完成的樂曲和一些風格上同這個時期樂曲酷似的後期作品,才可以說具有一般含義上的印象主義。他的印象作品有歌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Pelleas et Melisande,1902年首演),交響詩《雲霧》(《夜曲》〔Nocturnes〕之一, 1899年作)和鋼琴曲《帆》(見《兩套前奏曲》〔Douze Preludes〕第一冊, 1910)。其他被認為屬於印象派的作曲家有拉威爾(Maurice Ravel)、戴流士(Frederick Delius)、雷史碧基(Ottorino Respighi)、席曼諾夫斯基(Karol〔Maciej〕Szymanowski)和葛利菲斯(Charles Griffes)。音樂上的印象主義往往被認為是指一種微妙脆弱、消極雜亂、情緒曖昧的音樂。印象主義音樂的特點,說得確切些則是拘謹、克制、平靜,一種由於作曲家把純音響想像為美和神祕的目的本身,從而形成的豐富多采的效果。印象主義雖被認為是擺脫浪漫主義的過分放縱的一種運動,但其許多特點可以在一些又被稱為表現主義的浪漫主義先驅者的作曲家(如李斯特、華格納和斯克里亞賓〔Aleksandr Scriabin〕)的作品中找到根源。

文學方面的印象主義,一般來說是一種高度個性化的寫作手法,反映作家的個人氣質。一些作家的作品以其感染力很強而被認為可與繪畫方面的印象主義相提並論,他們是托瑪斯曼(Thomas Mann)、赫塞(Herman Hesse)、福特(F. Madox Ford)和沃(Evelyn Waugh)。

         

畢沙羅
Pissarro, Camille

【摘  自】大英百科全書
【中文詞條】畢沙羅
【外文詞條】Pissarro, Camille

知識分類:藝術、運動篇>人物小傳

(1830.7.10,丹麥屬西印度群島 聖湯瑪斯~1903.11.13,法國 巴黎)

畢沙羅《自畫像》(1903),油畫;現藏倫敦泰特藝廊。

法國印象派畫家。猶太富商之子,12歲赴巴黎求學,很早就對美術發生興趣。5年後,回美洲隨父經商,開始作素描。1853年到委內瑞拉,從丹麥畫家梅爾伯(Fritz Melbye)學習。1855年回法國,開始畫人像和農村風景,對大自然能作精細的觀察。後師事柯洛(Camille Corot),也傾慕米勒和庫爾貝(Gustave Courbet)的作品。1860年代曾與青年畫家雷諾瓦和莫內一起作畫。1870年普法戰爭時逃往英國,與莫內經常去博物館觀摩英國的風景畫。1871年回國不久遷往巴黎附近農村。1872年與塞尚同在戶外作畫,雖嚴冬亦不輟。高更也曾來求教並一道作畫。作品僅以房屋、工廠、樹木、草垛、田地、勞動農民和河上風景為題材。在70年代後期,其點彩技法往往生動地反映出光亮的閃爍。1885年,經西涅克(Paul Signac)介紹結識畫家秀拉(Georges Seurat),從此熱衷於新印象主義理論。1892年舉行大規模畫展,非常成功。1893和1897年住在巴黎的旅館裡,描繪大街的日、夜、晴、雨、霧各種景色。一生作畫1,600餘幅,主要有︰《蓬圖瓦茲的僻靜住處》(The Hermitage at Pontoise,1867?)、《通向凡爾賽的大道》(1870)、《倫敦雪景》(1870)、《小橋》(1875)、《蓬圖瓦茲芳春的果園》(1877)、《巴黎蒙馬特爾大街夜景》(1897)、《法蘭西劇院廣場》(1898)、《布魯日的橋》(1903)等。

TOP

大眾的「奇美博物館」
The Chi Mei Museum--A Treasure Trove in Southern Taiwan

【摘  自】光華雜誌1998年7月號 
【中文章名】大眾的「奇美博物館」
【外文章名】The Chi Mei Museum--A Treasure Trove in Southern Taiwan
【作  者】謝淑芬

奇美博物館標購到英國國寶級畫家湯瑪斯.古柏.高奇的名作《信息》時,讓國際藝術界驚見台灣民間搜購藝術藏品的實力。(奇美博物館提供)

今年初,在國立故宮博物院舉辦的「傳奇之美──女人頌」特展中,九十七件西洋繪畫和雕塑作品,大都是十八、十九世紀盛行於歐洲的古典寫實派藝術家留下的精品。展品的規模與參觀的盛況不下於三年前的羅浮宮特展。

不同的是,當年羅浮宮特展的作品都借自法國,驚鴻一瞥後,匆匆告別;如今這批西洋藝術品卻藏於本土,隨時可供展示欣賞。

寶庫就在台南的奇美博物館……

台南縣仁德鄉原以農作為主,鄉野廣袤,台灣糖業公司在此大面積種植製糖所需的甘蔗田。奇美博物館便藏身在這片綠野之中。

雖然看起來只是一棟平實的辦公大樓,門前寬闊的碧綠草坪上矗立著幾尊大理石雕塑,卻點出它的藝術內涵。常常,群湧的觀眾把此地擠得水洩不通,「像百貨公司的周年慶一樣熱鬧!」奇美文化基金會工作人員林淑芳說。

周日才提供服務(平時只供事前預約的學校、團體參觀)的奇美博物館,自民國八十一年開放展覽以來,每年平均吸引了十餘萬人次來參觀。

南部藝術新地標

「奇美博物館尚在規劃籌備中,目前只是借用五、六兩層辦公大樓展出一部分作品,以饗觀眾」,奇美文化基金會執行長潘元石表示,奇美現有八百坪的展示面積,展出的作品量,不及總藏品的三分之一。

即使奇美博物館不收門票,完全免費開放、提供導覽服務;在國內,對一個不打廣告、不做促銷的地方博物館來說,這樣的知名度相當少見。

「裡面的東西實在太有趣味了!」一位帶家人去參觀過兩次的計程車司機說。他極力推薦一幅奧地利亞伯特公爵的肖像畫,「他的右腳會動哦!我站在右邊,他看著我;我走到左邊,他也會跟著我轉過來,真有威嚴!」

所羅門王的寶庫

奇美的「趣味」來自於豐富的典藏類別,及平易近人的風格。

博物館分設西洋藝術、樂器、古文物、兵器、自然標本和奇美產品展示六個部門。一走進博物館,巨幅油畫、大理石雕塑、自動鋼琴、名貴小提琴、盔甲、火砲、陶俑、佛像、野獸標本……琳琅滿目得像打開了所羅門王的寶庫,讓人目不暇給。

奇美的收藏品數量堪稱台灣民間博物館之最。博物館隸屬的「奇美文化基金會」,由國內最會賺錢的企業之一、以石化工業起家的奇美實業董事長許文龍於民國六十六年創辦,熱愛音樂和藝術的他,每年固定撥出企業的稅前盈餘十分之一,相當於二億五千萬元給基金會搜購藏品。

由於大手筆投入經費,原本默默搜購藏品的奇美,日漸聲動國際藝術界,讓他們驚見台灣投入藝術收藏的實力。民國七十九年,英國國寶級畫家湯瑪斯.古柏.高奇的名作《信息》拍賣,結果發現得主竟是一個從未聽聞、來自台灣的企業,引起英國輿論譁然。事後,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來台訪問,還特地向我國外交人員打聽奇美公司。

奇美曾大批從法國私人收藏家手中購得古代兵器,也引起法國媒體注意,出現「台灣不只會買法國的現代武器幻象戰機和拉法葉戰艦,也懂得欣賞法國古兵器」的報導。

五年前,奇美董事長許文龍聽說美國亞歷桑納州有一個私人專門收藏哺乳類和鳥類標本的博物館要結束經營,他立刻派人將全館的藏品買下、運回。

「我們在美國、英國和比利時等國家聘請了十幾位專家代為尋寶」,潘元石指出,由於企業運用經費比較有彈性,不拘泥於搜購管道,國際拍賣會、私人收藏家和其他博物館都是藏品的來源。

晚禱的鐘聲

除了充裕的經費,奇美藏品從繪畫、雕塑、樂器、兵器、古文物、自然標本的駁雜多樣,也與董事長許文龍的理念有關。

生長於日據時期的他,中小學接受的都是日本式通才教育,培養出了對藝術與音樂的興趣。許文龍有一則至今仍津津樂道的啟示,那是上小學二年級時,有次課堂老師拿出米勒的世界名畫《晚禱》印刷圖片,指著畫中遠方的教堂,和忙完農事,在田間祈禱的農夫與農婦,問學生們:「你們聽到鐘聲了嗎?」讓許文龍領悟藝術的欣賞之道,要從平面的構圖,激發出心靈的聲音。

年輕時候,家境貧窮,沒錢買畫,他只有閱覽畫冊,看到喜歡的藝術圖片,就收集起來。事業發達後,成立基金會,開始搜購藏品,他便常常按圖索驥,要求國外專家幫他尋找、購買圖片中的原作。

亨利.勒巴斯可的作品《浴女》就是這樣得來,他在畫冊上看到後,愛不釋手,把圖片剪下、壓在辦公桌的玻璃墊下,請人四處打探,盼了好幾年,才得到原作現身拍賣會的消息,立刻委託專家競標得手。如今,據博物館的志工透露,董事長的身影仍最常流連在這幅畫前。

工藝極品──小提琴

許文龍在中學時代學會演奏小提琴,此後音樂成為另一項最愛,也讓他對樂器充滿興趣。民國七十九年,華裔小提琴家林昭亮要換琴,奇美基金會便購買下他那把由義大利制琴名師安東.史特拉底瓦里製作的名琴,開啟了奇美的樂器收藏史。如今奇美擁有二十三把世界聞名的小提琴,常為國內外的小提琴演奏家借用。

小提琴雖名貴,最吸引觀眾的,卻是六樓入門處陳列十九、二十世紀初風行的自動樂器,當現場志工示範解說時,啟動這些用手搖動的留聲機、利用發條帶動的鋼琴、電動馬達的交響樂隊,仍然可以一一演奏出精確美妙的樂曲,無論大人、小孩都會發出驚嘆,佩服古人的工藝智慧。

印證課本的標本

其他如古文物、兵器、自然標本,也都是基於展品可以幫助人們瞭解中國、戰爭和自然演進史的教育功能,而擴充收藏。

「古生物化石陳列室裡,幾乎每樣展品都是依照國、高中的生物和化學課本裡的內容而蒐集,讓學生來這裡印證學校所學」,潘元石說。

最可觀的是動物標本,近幾年,為了擴充自然史館的藏品,收藏了許多大型野生動物標本,奇美更專程從動物產地蒐集樣本、皮毛,運來台灣製作成標本。其中列為保育類的動物,依據華盛頓公約,經輸出和輸入國政府許可,可以供學術教育研究之用。因此,此地也可以看到大象、犀牛、長頸鹿、北極熊標本。

自然生態的館藏日豐,奇美在民國八十六年另設自然史博物館,利用舊廠房改裝陳列。

從大眾化、生活化的角度出發,使奇美雖然大手筆投入收藏,卻不競逐天價般的名家畫作,如目前藝術市場當紅的梵谷、莫內的作品,「這些有點像名牌商品,有時候是被炒作出來的」,許文龍說。他對抽象的現代藝術也頗「感冒」,認為這些作家只想表達自己,標新立異,不在內容與技巧上下工夫,無法引起大眾的共鳴。

熱鬧有餘,門道不足

民眾來奇美,固然看得熱鬧,然而,在專業的眼中,卻不免覺得可惜。「收藏雖然豐富,卻缺乏有系統的整理及研究,觀眾在趣味之餘,不容易獲得深厚的知識」,台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副教授張譽騰認為,像文物古今雜陳,難辨演變;兵器部門則中外並列,有混戰之嫌。

這一來受製於奇美博物館有限的展示空間,也與博物館研究人力不足有關。

「基金會七十九年成立藝術資料館籌備處,開始規劃籌設一座獨立的奇美博物館,計畫以十五年時間、十五億經費完成,卻苦尋不到土地」,潘元石說。

他們曾與在此擁有廣大腹地的台糖公司商談合作,也寄望政府能夠出面提供用地,許文龍表示,如果政府出地,奇美可以捐贈出所有藏品。

「奇美實業能經營多久沒人知道,但博物館卻是必須永續經營的事業」,他表示,以基金會的型態運作、經營博物館,就是希望將來即使企業結束,博物館還能以公共財產的方式繼續存在,為人們共享。

永遠屬於地方

雖然不將博物館視為私有產物,出身台南的許文龍卻希望它能留在地方。「五十年前,台南市人口雖不滿二十萬,卻有博物館和商品陳列館;如今,號稱『文化古都』的台南市,人口已達七十餘萬,卻連個像樣的美術館都沒有。」

希望「永續經營」的想法,讓奇美博物館力求解決研究人員不足的問題。他們最近就從興高雄市立美術館、國立故宮博物院合作的模式中,找到契機。「他們的研究人員在向我們挑選作品借展時,就會幫我們作研究,整理編寫專輯」,林淑芳說,基金會也很歡迎相關的大學科系和研究所師生來作專題研究。

奇美的傳奇之美,固然來自豐富的收藏;它以企業滋養藝術文化生命的精神,更是一則美麗的傳奇。

TOP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貼節錄

智慧藏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100 台北市中正區南昌路 2 段 81 號 8 樓
電話:(02)2393-6968  傳真:(02)2393-6877
如有任何意見請E-mail至:service@wordpedia.com
©2003 Wordpedia.com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IE5.0以上版本 800x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