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8-05-30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節約能源新宗教
米勒《拾穗》來台展出



【社論】
節約能源新宗教
 
 

看過週二晚上的加油站車龍奇觀之後,幾乎沒有人不被這樣的畫面所震撼。在「先加先贏」、「少付就是賺」的心態下,哪怕是油箱不大的機車族,也加入排隊行列。這說明了多數人都瞭解的通膨ABC:與其保留現金,不如提前實現消費。

然而,所謂「少付就是賺」的邏輯畢竟只是消極的抗通膨行動,而且至多僅適用於升斗小民。如果連主其政者也這麼想,如此做,那就是執政無力的掩耳盜鈴了。

最明顯的例子是,官員大車換小車,甚至吹起四輪換兩輪的「節能」風。還有,在「生活公約」的新政下,多數官員也紛紛脫西裝、卸領帶,並把辦公室的室內空調溫度調高。「節約能源」這句老話,沒人會反對,也樂見落實,但如果新政府的執政方針,只是把個人的儉樸當成對抗物價壓力、甚至看做迎戰能源危機的藥方,那就不免讓人質疑是否流於華而不實的政治正確運動而已。

國民黨中常委連勝文之前在大學演講時,對於馬英九的脫西裝新政解得好。連勝文說,官員脫西裝、穿短袖不是節能,而是「節能秀」,真正的問題在於工業耗能痛腳遲未改善。易言之,節約能源不是道德運動,也不是政治正確的瞎起鬨,根本而言,這攸關了能源分配正義,而不是官員扮若苦行僧,把執政當修行,將「節約能源」當作新宗教膜拜。

不知國人有無注意到,高喊「節約能源」的人,多半是油、水、電的消費大戶,或是中上階級。所謂「節約能源」對這些人而言,或許是省了一點,但其實生活品質與享受的影響並不大。相反地,對於一般尋常百姓,「節約能源」根本是廢話一句,物價壓力那麼大,就算從來沒附和過「節約能源」口號,也不得不惦惦自己荷包的重量,成為真正的「節約能源」實踐者。對後者,西裝不是天天穿的行頭,領帶更是作繭自縛,而冷氣也是特定時間的使用。所謂「節約能源」對中下階層而言,不是LOHAS的新生活時尚,而極可能是生活品質的二度剝奪,那是無奈,不是歡喜受。

至於四輪換兩輪的風氣,更是無厘頭。我們不反對騎單車,但「單車秀」大可不必。以台灣的環境,遠距通勤上班早就不是新鮮事,單車未必派得上用場。更何況,我們不是都在說要連結全球化嗎?怎麼運輸工具反而愈來愈在地化?除非我們反現代,否則沒理由,或毫無前提限制地演起四輪換兩輪的單車秀,因為那根本就是一廂情願的浪漫幻想。如果真要這樣玩下去,何不乾脆提倡近距離步行上下班最樂活,這不是比騎單車更節能環保?馬英九、劉兆玄何不每天起個大早,「散步上班」?

我們絕不反對節能,也瞭解運輸工具多元化的重要性,但面對宏觀的能源通膨問題,大搞節能秀絕對會淪為空洞的政治正確運動,同時也是不負責任的執政作為。我們希望新政府能嚴肅地討論能源通膨問題,模擬、評估各種具體可行的公共政策,別再執迷新聞操作,把通膨壓力轉化為個人習慣問題了。

(回目錄)



【左右看】米勒《拾穗》來台展出

【左看】
別將苦難自然化
李亮/文字工作者

明天開始,法國畫家米勒的一系列名作即將在台展出。根據主辦單位網頁上的介紹,米勒所刻畫的農民具有「飽經風霜的頑強,以及無視於時間流逝的永恆感」。但事實上,這也正是問題所在。

在19世紀的社會性別建構中,農村女性常被賦予自然的養育、順從與勞動角色。本次來台的《拾穗》正是如此。這幅畫創作於1857年,以聖經般的形象呈現了3位農婦在收成後的土地上撿拾剩餘麥穗的身影,農婦辛苦而卑微的勞動看來極度天生、自然甚至崇高,她們身上謙卑、任勞任怨的一面被歌頌,所有當時農民起義中表現出來的憤怒、絕望、戰鬥性一概被抹除。農婦們彎腰的構圖形式更意指她們的苦難更多是來自於大地,而非不公義的社會體制。儘管畫面遠方也帶到了歸屬地主的豐收,但卻以田園牧歌式的風景呈現,具體的社會矛盾依舊模糊不明。

在資產階級權力尚未穩固的當時,這幅畫曾因令人聯想到剛過去不久的大革命而引起一些騷動。但在今天,這幅畫被用於施展廉價的人道關懷,並以經典之姿影響公眾對社會問題的「觀看法」,則是資產階級統治已經鞏固到熟爛的表現。




【右看】
儉樸是一種態度
王放/政治評論員

法國畫家米勒的系列名作即將在台展出,藝術史中經典的《拾穗》也在展出之列,令人驚豔。這些堪稱法國國寶的作品能到台灣展出,不僅要感謝幕後聯繫、推動的相關單位,更是台灣近年來接連成功舉辦歐美藝術品大展,展現藝術全球化營運能力的又一成果。對於刻正提倡美學經濟、文化創意產業的台灣來說,米勒作品展無疑是又一次近距離充電的機會。

不過,除了美學教育的面向之外,米勒畫作還應該為台灣帶來更深的省思。近日油價調漲,眼看各種民生物品即將隨之漲價,底層民眾生活之艱辛,恐怕不輸《拾穗》中的農婦。但與媒體上充斥的抱怨、咒罵相反,米勒畫中農婦面對辛勤而所獲甚微的勞動不曾抱怨,也沒有任何非理性的抗議或非分之想,仍舊一如既往地堅持以自力勞動換取生活所需,並透過拾穗的活動不浪費一點一滴的收成,充分展現出常民節儉的生活美德與智慧。

儘管法國在1914年由於農業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立法取消了農民在收穫後土地上的拾穗權,但米勒畫中農婦拾穗的儉樸身影,卻是我們面對新一波物價高漲年代最需要重建的態度。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