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8-06-03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8-06-03》

本期內容
  ◎環境前線:後石油時代,台灣準備好了? 
  ◎綠色工作 未來商機無限 



環境前線:後石油時代,台灣準備好了?
  ■馬康多
突襲式的油價調漲,加油人潮讓加油站變休息站。而3000㏄到底是是不是小車?從陳瑞隆嘴裡到史亞萍口中,媒體卻能有不同的定義。經濟部長尹啟銘猙獰面容怒斥立委畫面,再到劉揆脫西裝的節能秀。難道,這就是台灣慶祝環境日的方式?當環保署興致高昂的發出新聞稿表示今年的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踢掉舊習慣」,鼓勵民眾多吃蔬菜、多走路、每週一天開車之時,卻似乎忘了另一個更重要的主題:「迎向低碳經濟」,而擺脫石油依賴則被視為首要之務。因此當政府為其油價調漲辯護時,「節能減碳』變成最好的護身符,然而僅依賴油價調整,是否足以因應後石油時代,則是必須詳加檢驗的。

耗費資源最劇的美國,其國防部曾於2005年時,委託《綠色資本主義》作者洛文斯(Amory Lovins)所領導的洛磯山研究提出一份名為《超越石油危機》(Winning the Oil Endgame)的報告。該報告提出一份讓美國在2025年前,擺脫對石油的依賴的政策路徑圖。其主要策略包括以下四點:

*利用車體特輕化設計以及最新可及增進效率的技術,使油品使用效率加倍

*應用更具創意的商業模式以及公共政策以加速超高效率的車輛、貨車與飛機的使用。

*促進美國當地生質燃料產業的油品產量達到總油品需求量的4分之1。

*利用已發展成熟且高獲益的效率提昇技術減少一半2025年時天然氣的使用量,以使天然氣的存量充足且價格穩定,且將所減少的部份用量用來取代石油,或者用為氫燃料的動力來源,來取代石油的原本用途。

而在政策方面,則需以下的配合:

*利用「徵費與折扣」的手段,促使顧客選擇較具效率的車輛。

*針對低收入戶,可設計一舊車換新車的計畫(scrap-and-replace),使其可負擔起超高效率的車輛,不僅可使每個人均能負擔,亦創造一每年一百萬輛超高效率車輛的市場,並增進城市的空氣品質。

*由於軍事上對於敏捷性、簡便性貨運的需求,可敦促國防部引領研發工作。

*利用政府採購以及對特定技術的需求創造大量的買主,將可加速製造端的改變。

*超高效率車輛的研發,約需7百億美元的投資,政府可針對提供擔保協助融資。

*與前述類似但更簡便的政策,提供貸款給購買更具效率的飛機與貨車的買主,以加速市場對於高效率貨車的需求。

*為鼓勵生質燃料與生質材料業的發展,改以持續性的收益取代既有對農業的補貼,並鼓勵可同時保護表土以及氣候的措施。

相較於美國僅由研究單位提出的規劃,瑞典首相去年提出的「邁向2020的無油國家」 宣言,則撼動了世界。該宣言表示基於減少對氣候變遷的衝擊、確保能源供應的安全、扮演在永續能源以及提高能源效率等新技術研發的領導者、強化國際競爭力、利用上天賜給瑞典的綠金,以森林以及農場作為能源主要來源等四大原因,試圖於2020年時,使該國不再依賴石油、天然氣以及其他石化燃料。其具體目標包括:

瑞典全國於2020年時,在維持經濟活力下,提昇能源效率20%、2020年時,住商建築不以石油為加熱來源、運輸方面,對石油與柴油的使用要減少40%至50%、工業減少其對石油的使用25%~40%。

在運輸方面大眾運輸的推廣策略,較特別是的,其強調雇主應提供員工免費的大眾運輸補貼、強化鐵路在長途客運上的角色,並建議在貨運上,應以海運或鐵路運輸取代公路。

而若我們質問台灣能源主管單位,到底有沒有如同前述般,因應整體後石油時代的策略?獲得的回答可能是:在全國能源會議以及研擬中的能源發展綱領,已有提及發展綠色運輸系統、紓緩汽(機)車成長與使用及提昇運輸系統能源使用效率、促進能源價格合理化,將外部成本(包括環境外部成本)內部化等看似縝密思考後的整體策略。但上述語句中,無法回應的問題是:身為原油進口國,卻能允許石油產品總出口量達到總生產量的4分之1,而且2001年至2005年時,每年出口量成長率平均竟達到39.6%。甚至到今年3月時,石油輸出量還較去年同期增加了23%。

上述的驚人數字所隱含的事實則是「石化王國」背後的環境成本仍未被重視。而一旦面對環保團體針對石化業提出的任何批評,政商複合體既高談:「石化工業為國家重要工業,其產業關聯效果既深且廣,涵蓋日常生活所需之各項消費品,對整體經濟發展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但鮮微人重視的訊息則是,能源局提出的95年至99年石油供需計畫明載著:「國內石油產品總生產量增加速度高於國內總需求量,過剩油品必需以外銷去消化。」亦即現在我們所忍受的雲林沿海的污染問題、油輪洩漏的生態風險,是為了成就台塑能在今年六月出售72萬桶石油給中國國際石化聯合公司。

更讓人覺得荒誕的場景是,在勸服民眾接受油、水、電價調整時,總高舉台灣是能源進口比例達98%、水貧乏指數為嚴重缺水國,甚至在講出石油即將枯竭的話語。但卻同時以眾多的租稅補貼,任憑石化業的擴廠,加深經濟對其的依賴,此般作為等於是任憑競爭力的流失。

綜合上述觀察,當前的九萬兆政府單以訴諸於個人犧牲的節能減碳政策,尚不足以引領台灣因應後石油時代的困境。以油電價調整,應只是整體政策的開始,而非唯一的工具。況且當前的油電價調整時,僅達到短期反應燃料成本上漲,對於該如何將外部成本內化,並建立能源價格結構合理化及程序透明化的機制仍然闕如。甚至目前相應的補貼策略,特別是貨物稅的補貼,將只是更加劇前述石油輸出入失恆的狀況,如立委林淑芬既指出:「調降貨物稅後,台塑石化一個月可多賺12.6億餘元,一年多獲利百餘億元。」

而讓人更憂心的是,我們納稅錢落入王家的口袋,更增加其在大煉鋼廠等開發案的政治遊說資本,而為了這些開發案資源所需,政府更會加速彰工火力電廠與湖山水庫環評上的護航,而這些電廠與水庫的不僅開發經費來自你我口袋,連其導致的環境衝擊,也是由你我一同承擔。而這樣的企業,不僅可以獲得商業雜誌的企業公民獎,馬總統還要陪著大老闆一起慢跑。因此除藉由油價調整,讓消費者意識到石油為「物資」而非「商品」,破除「買越多越便宜」的觀念外,面對台塑此特許業,應有特別規範,以課暴利稅的方式,促使其出口利潤應與國內銷售利潤相近,並要求其於國內供油量有保證下限。

鑑於擺脫石油依賴為低碳經濟的基石,九萬兆政府應參考瑞典的作法,責成行政院永續會組成專案小組,提出台灣迎向無油國家的策略。現行國內在石油供需規劃的荒誕之處在於僅採線性成長的推估方式,例如民國95年至99年各年汽油需求量,竟是以民國90至94年國內各部門年平均需求成長率為推估依據,所謂的價格因素、綠色交通政策的影響,均被忽略。採用系統性思維,分析各項節約與替代能源發展對策,並提出石化業產業鏈的調整方向,方能切實的因應後石油時代的來臨。

對石油上癮的人們,別忘了沿著石油的生產鏈,傳來的是奈及利亞原住民被石油公司迫遷的吶喊、墾丁與蘭嶼因漏油事件所毀壞的生態、後勁地區的地下水污染以及氣爆風險。而加油時聞到的刺鼻氣味,使用塑膠瓶時無聲攝入體內的環境荷爾蒙,上述種種,均提醒著我們,迎向後石油時代,不只是經濟上的選擇,而是我們對實現環境正義的具體承諾。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監事)
(回目錄)



綠色工作 未來商機無限
  ■倪世傑
行政院長劉兆玄把「打造厚實的中產階級」列為最重要施政目標,原因不外乎這8年來見證了台灣所謂的「中產階級」快速流失的現實,在一個工業或後工業社會中,製造業的勞工往往「中產階級」的骨幹,但台灣在1990年代同時歷經傳統產業外移以及資訊類製造業產業升級的階段,以致於台灣當下的製造業工作,勞力密集的多為移民勞工,技術與資本密集者多為年收入甚高的本國勞工,許多被「釋出」的製造業勞工往往流落於自營作業以及低附加價值的服務業工作上,其身上所擁有的技術條件甚難為其找到一份起碼的工作。

這不只是台灣勞工特有的現象,美國在1995年到2005年之間共減少了3百萬份製造業的職位,其中半數集中在五大湖周邊的州,又以最後5年工作流失得最兇,和台灣類似的是,許多工作機會都外移到低工資的中國與拉美地區。不分國家,「產業外移」仍舊是發達資本主義工業國家勞工每天提心都在吊膽的問題。而根據過往的研究指出,愈是在經濟情勢處於低谷的時刻,民眾愈是容易放棄環保的信念,出現以環保交換工作的想法,此時環保就變得岌岌可危,而資方亦得以利用此機會要脅政府降低環保標準以「創造就業」,「就業」與「環保」變成天平的兩極,處在一種恐怖的緊張關係中。

但在今年3月,至少居住在美國華盛頓州的公民不用需要在就業與環保的兩極中進行艱困的選擇,華盛頓州參議院通過、州長Christine Gregoire(女、民主黨)批准《氣候行動與綠色工作法案》(Climate Action and Green Jobs Bill),華盛頓州是美國第4個規定(其它3個分別是加州、紐澤西以及夏威夷)溫室氣體檢量排放目標的州,它更是第一個規定要訓練全州勞動者為能源轉型做準備的州,也是第一個在法案中對汽車旅行設下限制的州。

創造「綠色就業」是Gregoire州長從旁推動《氣候行動與綠色工作法案》在議會過關的重要施政目標,她的目標是希望在2020年前,華盛頓州的綠色工作數目能夠成長3倍,法案中規定在2009年必須投入一定程度的資金,進行勞動力市場的研究以及之後的職業訓練,希望為當前低收入以及歷史上發展受限的社區,提供更多的綠色就業機會。

什麼是「綠色工作」(green collar jobs)?簡單的說,就是由企業或機構雇用過去稱之為藍領的工人去進行提升環境的工作,美國加州以及舊金山灣區的城市準備通過提升環境品質的政策與方案,這些方案包括再生能源與水的循環使用、住宅區的太陽能發電設施、開放空間、地區型採購與食物供應系統等等不一而足。在環保價值生根的情況下,許多消費者希望為他們提供商品與服務廠商本身就在為提升環境品質做出努力,「綠色工作」發展的潛力看好。加州州立舊金山大學專精於都市研究的Raquel Pinderhughes教授在訪問超過1百個機構與公司之後,歸納出下列21種可歸納為綠色工作的職務:

1.單車修護與運送服務。

2.與生質能源有關的汽車、卡車機械維修工、製造工以及在相關「加能源站」的工作人員。

3.促進能源使用效率提升以及保存的能源改造工程人員。

4.綠色建築的設計師與建築工人。

5.大規模環保堆肥處理人員。

6.搬運與處理建築廢棄物人員。

7.有害物質的清潔人員。

8.景觀美化人員。

9.太陽能、單車運送系統、環保垃圾桶等適當科技(appropriate technologies)大規模製造業勞工。

10.再生使用材料相關。

11.非毒性家居與辦公大樓清潔工作。

12.公園與公共空間拓展與維持人員。

13.使用無毒性印刷與染料的印染廠。

14.與公共運輸相關的工作,包括駕駛員、維修工以及維護員。

15.循環使用與再生利用相關的工作。

16.利用再生材料製作商品的小生產商。

17.太陽能發電設備安裝人員。

18.樹木修剪工。

19.都市與都市周邊的農業區耕植農。

20.促進水能源使用效率提升以及保存的能源改造工程人員。

21.負責居家整體表現包括閣樓隔離與住家耐候化(weatherization)的工程人員。

當王金平與盧秀燕還在立法院為「閣揆在立法院接受質詢該不該穿西裝」爭個面紅耳赤之際,太平洋另一岸的美國華盛頓州已在為未來5年的綠色產業發展訂立法案、培育人才,「政黨惡鬥」看來不大能釋「國力虛耗」之疑,浪擲發展光陰者實大有人在!

(政大政治所博士生)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