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藝文生活報 |
|
|
「這些人,這些事」;「因為有愛,所以知足」~ |
涓滴愛心,匯接而起-『大林鎮麻園橋』 文:豐全
為有效解決座落大林鎮的南華大學師生對外聯絡的行車安全,並引進學生消費族群,促進中林、上林、中坑等聚落的商業發展,聯接兩者之間的麻園橋及道路引道的改善工程,是鎮長李秀美上任以來首要爭取的重要工作。如今在獲得上級政府的經費奧援,及嘉義市嘉邑行善團的支持之下,終於得以順利施工;在土地及地上物的徵收部分,由嘉義縣政府花費528萬辦理徵收,長430公尺、寬12公尺的道路引道,總工程經費1382萬元。主要的橋樑主體寬12公尺,可貴的是,除由縣府提供一萬包水泥,其餘全由行善團負責施作,誠為政府與民間公私合作的典範。
麻園橋工程原設計預算規模為一千七百萬元,用地由地方無償提供使用,惟用地問題始終無法順利取得,加上水利署第五河川局要求橋樑必須配合河川治理和計畫洪水位的規定設計,導致橋長由三十五公尺變更增加至七十尺,橋面較舊橋抬高兩公尺,以及鋼筋、砂石等原物料價格飛漲,工程費暴增至三千五百萬元,含六百萬元的用地徵收費用,總工程費直逼四千一百萬元,距離原編預算還有一段距離,工程進度因此受到延誤。
嘉義縣政府九十五年間準備將計畫提請公路總局轉呈交通部爭取補助,適逢李秀美接任大林鎮長,積極尋求嘉邑行善團協助提供兩千萬元工程費,餘兩千一百萬元由縣府自籌配合。
--------------------------- 「嘉邑行善團」-日本人讚譽這個行善團體是「善人的菁英」,台灣歷史學家則稱它為「台灣行善史上的驕傲」,為此,國立編譯館還將其感人故事列入國小教科書裡,成為後人學習的典範。 認識「嘉邑行善團」
一九六八年林炳山正式成立「行善堂」。
一九七七年由於團員有限,行善地點也大都以嘉義縣市為主,故外界便把這個組織稱之為「嘉義行善團」。
一九八五年行善團在嘉義市興建「善通橋」,並決議將「嘉義行善團」改名為「嘉邑行善團」。
一九九五年七月十三日,榮獲麥格塞塞獎 。
一九九八年,老團長何明德逝世後,嘉邑行善團一分為三,分別為:嘉義市嘉邑行善團、何明德行善團,以及中華民國嘉邑行善團 此後,行善團的足跡不再僅限於雲嘉南地區,逐漸擴大到全台灣各地。嘉邑行善團的團員剛開始時固定捐款的團員大約三百餘人,實際參與造橋的義工僅有三十人左右。到了一九八九年,經由媒體不斷報導後,一時聲名大噪,成員遽增到三萬人;一九九五年八萬人;何明德榮獲「麥格塞塞」獎後更突破二十二萬人,造橋義工也增加到兩百人。他們來自各個不同階層,包括公務員、律師、建築師、教授、老師、校長、警察、和尚、工人、司機、民意代表、學生、家庭主婦,以及大公司的董事長或總經理。 引述出處: 憨人造大橋:嘉邑行善團不為人知的大愛故事 作者:賴樹明/著 出版社:雅痞風采文化館 出版日期:2003年02月25日
| | |
|
廢棄豬圈的春天-再造豬圈風華 文:楊秀如
(一)社區營造 後院有一個豬圈,二十年前一群喜歡在豬圈前廣場玩耍、寫字的孩子們,有一天碰面了。大家聊著聊著不知不覺的彷彿乘著哆啦A夢的時光機回到從前~
「我很懷念,仿效歐陽修的母親教大家在沙子上寫字的那段日子。」 「想起在這裡野炊,採青菜,煮飯、炒菜的日子,真叫人難忘。」 「我們總是喜歡玩大人的獵槍,想像自己是神槍手,還將小鳥從樹上打下來。」 「我們還把豬圈裡的豬當馬騎,摔得全身都是豬糞。」 「在豬圈前的稻草堆裡玩捉迷藏,既隱密又暖和。」 「焢窯烤番薯,香甜可口的番薯,真是人間美味!」 「我們還把床板架起來當球桌,打起桌球來可是有模有樣呢!」 「我們能不能再將童年找回來?」
二十年後的我們已經長大了,大部分仍住在社區裡,空閒時,擔任社區義工,常常聚在一起開會,不斷的拋出新點子,只為營造社區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一個營造點是中林國小「心園」:中林國小老工友過世了,他的子女把宿舍歸還給學校。社區向文化局申請一些經費召集學校的義工們,一起建造了一座蛙鳴、魚游、螢流…等充滿生機的生態池。除了讓社區人士增加一處休憩的「好所在」外,還可以為學校增添一個的自然科生態教學的活教室。大家將它命名為「心園」,告訴大家:「這個地方是大家用『心』耕耘出來的公園。」
第二個營造點是里活動中心「記憶邑」:廢棄將近十年的里活動中心,歷經一群社區志工們的合力整理後,成為一座文化博物館。收藏了社區的古文物、古農具、金樂軒(北管)、勤習堂(武館)等社區寶貝,以及滿滿的社區回憶與故事。社區志工們還利用中秋節,安排一系列的活動,好讓回鄉過節的鄉親與中林孩子們都能對生長的故鄉有更多的瞭解與感受。長輩們也很高興地分享他們小時候的種種趣事。大家都很感激社區志工們,讓社區多了一個可以休閒、懷舊的好地方。
第三個營造點是豬圈前廣場「泡茶間」:向文化局申請經費,用「點工購料」的方式,由社區義工來幫忙改造。義工們將豬圈前廣場變成一座公園,有菜圃、花園、生態池、休閒桌椅、大石頭、草皮、大沙坑等。大家又在大草皮上栽植了二棵大樹,休閒桌椅上搭了一個棚架,種植絲瓜、百香果;大石頭、大沙坑更是小朋友的最愛。
清晨,踩著柔軟的綠地毯,看著充滿生機的生態池裡,躺著一片片的蓮葉、一朵朵嬌柔的蓮花,聽著清脆婉轉的鳥鳴聲,大地甦醒,好似在對我微笑揮揮手打招呼,迎接一天美好的開始。
日暮時分,年老的夫妻,由另一半推著輪椅,在蓮花池畔賞魚;阿公阿嬤陪著小孫子在沙坑裡扮家家酒,在草地上追逐玩耍,含飴弄孫,畫面既溫馨又感人。
夜闌人靜,躺在大石頭上,欣賞夜色,時而月明星稀,時而月暗星繁,時而黑漆漆的一片,偶而飛來一閃一閃的螢火蟲飛舞著,真叫人驚艷!每晚的精湛演出,又夾雜著寧靜的浪漫,真是一大心靈的饗宴。
(二)廢棄豬圈的春天-社區圖書館
豬圈前的廣場「泡茶間」落成典禮,社區特辦理寫生比賽,並展出社區的各種成果揭開序幕,頓時間,讓冷清的後院一夕間活絡起來。豬圈前的廣場儼然變成一座公園,與老舊的豬圈裡佈滿蜘蛛網,擺滿了腐壞的柴火,以及雜亂的古農具,成了強烈的對比。
也許是應驗「一朵鮮花」的效應,讓我們思考下一個社造點「廢棄豬圈」,大家集思廣益,有人提議將豬舍改成下棋聊天的場所,有人希望將它變成社區另一個博物館,而我卻希望它是一個圖書館,因為中林社區離鄉鎮圖書館或文化中心有一段距離,加上很多孩子無人看顧成天無所事事騎車亂逛或滋事,甚至製造垃圾、破壞公物。如果有一個圖書館,提供大家閱讀、學習、自修,擴展社區居民的視野,何嘗不是件好事?
理想和實際總是有一段距離,面對各種困難的挑戰,都需一一的去嘗試與克服。後院提供土地讓社區使用,並非捐地,只能申請到少許經費稍做修整,可能三、五年後就會損毀需要不斷補強。我想這並非長久之計,況且書怕潮濕,簡陋的豬圈如何藏書?秉持著「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的想法,與外子將平時省吃儉用存下來的積蓄拿出來蓋圖書館,人生總是要做一些有意義的事,留下一些東西造福他人,才不會白來一遭。
現在,豬圈已成為一座社區圖書館,外子為了感念父親的栽培將它命名為「思親樓」,商請洪蘭教授協助捐贈樓下兒童圖書室裡的設備,如地板、書櫃、圖書等,並用洪蘭教授父親洪福增先生的名字命名為「洪福增先生紀念圖書館」,開放晚上、假日時間,並開設一些免費或酌收補助老師車馬費的一些學習活動。每天約有二十至七、八十人次來圖書館裡學習或閱讀。故事已開始,一直在進行……。
| | |
|
古 寺 幽 情 文:美 坊
這是一座古廟,記憶中它是老舊的,在富麗堂皇的眾多名寺中,看來毫不起眼,但在我們心目中,對這座寺廟自有一份依戀之情,因為它記載了大林的歷史,成為歷史古蹟的一部分。
昭慶禪寺建於清嘉慶6年(1801年),原名「大埔林觀音亭紫蓮庵」,光緒年間毀於大火,直至日據時期才重新整建。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源自父祖輩的口耳相傳:「昭慶寺啊!以前日本的皇太子曾經住過呢!」這樣說時,語氣裡難掩神秘與驕傲。原來這廟是有典故的,傳說日據時代,昭和太子來台時曾到此上香,昭和3年(1927年)重修,更名為昭慶禪寺。
昭慶禪寺地處郊區,環境清幽,日夜皆可聽聞晨鐘暮鼓、誦經禮佛之聲,香火鼎盛時期,被譽為全省八大名寺之一;由於昭慶禪寺歷史悠久,已被列為三級古蹟,既是大林鎮民的主要信仰中心,也是亟需我們用心維護的珍貴文化資產。現今的昭慶禪寺佔地廣達五千餘坪,日式建築風格為其特色,搭配深褐色的屋瓦、素面的梁柱,極為典雅。前殿主祀三寶佛,包括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後殿祀奉觀世音菩薩,參訪禮佛之際,但覺香煙裊裊,法相莊嚴,木魚鐘鼓之聲繚繞於古寺樑柱之間,讓人更添思古幽情。
昭慶禪寺廣場上有三棵參天古榕,樹圍皆達3.5公尺以上,廣大的樹蔭下石椅散置,樹影婆娑,清風徐徐,景色怡人;加上附近新闢的「大林三疊溪明華濕地生態園區」,結合文化、生態、休閒與教育四大功能,晨昏日夕,景觀清幽雅靜,正是我們尋幽訪勝的好去處。
地 址:大林鎮明華里中正路41號 電 話:(05) 2657337 開放時間:正確時間以當地公佈為準,請先至電洽詢。
交通路線: 一、自行開車: 1.中山高:自大林交流道下→往大林方向行駛→自162線 東行至大林鎮中心→延中正路前行即可抵達。 2.南二高:由梅山交流道下→往大林方向行駛→自162線 至大林鎮中心→延中正路前行即可抵達。
二、大眾交通: 1.至嘉義火車站搭乘前往大林的嘉義縣營公車、台西客運, 至大林後,在湖底站下車,即可循指標抵達。 2.至嘉義火車站搭乘前往斗六、斗南、台中、彰化或西螺的 客運,至大林後,在湖底站下車,即可循指標抵達。
參考資料:嘉義縣觀光旅遊網(http://www.tbocc.gov.tw/)
| | |
|
五 月 南 風 吹 文:美 坊
五月,綿白的飛絮開始在南風的空氣中蒸騰。一如往年,候鳥歸去北國,我則處於南方的例行規約,一頭栽進沸沸揚揚的稅務工作裡。每天為人計算著他一年來血汗掙得的收入,填寫一張張格式化的申報書,或者在電腦裡輸入一連串的數字;有時從目不暇給的困頓中抬頭,自己都感到些許迷惘,那些疊疊相加的數字真的就是我們這一年來的所得全部嗎?那是否便代表了一個人的努力、勤惰、成就、收獲?我手不停寫,計算機兀自變換著加減乘除,電腦,也有他自己的想法吧?一不小心,便要罷工表示抗議!
那天早上,正忙著,櫃檯前排了五、六個人,我一一解決了他們的問題,回應他們的疑惑,對他們收入無多卻必須繳稅的不捨心聲表示同情。然後,面對一位老伯伯,手上拿的是他兒子去年欠稅被催繳的資料,了解那是一張罰單後,這位愛子心切的老爸爸急了,不是為過去的疏失,而是怕孩子今年重蹈覆轍,忘了報稅而受罰。於是他要求我幫忙處理報稅事宜。這原是我的分內工作,只是,老伯伯既沒有兒子的扣繳憑單,又不知道兒子的年所得收入,我便無處著手了。老伯伯著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我看著他,七十幾歲的老人家,黝黑的臉上滿是歲月滄桑的痕跡,他叨叨唸著兒子在北方工作,不知何時已與媳婦分開,兩個孫子送回鄉下讓兩老照顧著……我聽著忽然心酸,又有些生氣了;氣這個兒子為什麼大熱天的還讓老父親跑這麼遠的路,來處理這些其實他也無法處理的事情?而我能作的,只是安慰他,請他回去叫兒子拿資料過來……
目送老伯伯清瘦離去的背影,我忽然想起父親。想到他對我們濃濃的愛,想到他為子女無怨無悔的付出……忽然了解老伯伯的心情了,天下的父親都是這樣吧?永遠願意為子女付出一切,永遠將子女的事情看得比自己重要,永遠把子女的問題攬在自己身上,從年輕,到年老!
午後,踩著滾燙的太陽,老伯伯找來兒子的所得資料,我很快解決了他的問題,請他放心,轉身遞過一杯剛泡的茶,婉言說道:「阿伯,您辛苦了,喝杯茶解解渴再走!」老伯伯露出放心的笑容,再三說著感謝的話語,謙卑而滿足。 蔚藍的天空萬里無雲,炙熱陽光中,南風微微拂動,就像爸爸的愛,總是帶給我們一股明亮而舒坦的感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