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8-06-09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何妨「私立台灣大學」
廢體罰與友善校園 



【社論】
何妨「私立台灣大學」
 
 

台大校長李嗣涔說,去年台大開辦「希望助學金」,給予家庭年收入30萬元以下新生免學雜費,並每月發一萬元,家庭年收入60萬元以下新生則學雜費減半,並每月發5千元,結果前項只有十幾人申請,後項只有廿幾人申請,代表台大學生家庭社經地位很高,應該付得起高學費,台大學費不漲是不公不義。他這些話說來擲地有聲,但可惜只說了一半,另外一半就避重就輕了。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校長高義昌說,教育部5年5百億元頂尖大學計畫,台大就拿了30%,捐款給台大的社會人士也特別多;反而窮學校分不到補助款,會更珍惜僅有少量的金錢資源,該校請會計單位精算,發現學費調漲3%可增加9百萬元的經費,這些錢最後還是要回歸到學生身上,與其增加學生負擔,不如節省花用捱過去。這些話則更是大義凜然,然而他也只說了一半,另外一半是他想都不敢想的。

其實台大不是只有頂大計畫經費和外界捐款,立委林淑芬就指出,台大一年獲得教育部補助高達45億元,比全國35所私立大學所獲補助33億元還多30%。如果加上學雜費與自籌款,每年預算高達1百億元!這是多少私立科技大學可望不可及的天文數字啊!把這麼多經費孤注一擲在台大,只為打造世界前一百大的頂尖大學,值得嗎?只為了讓這少數最優勢家庭的菁英子弟在量化或質化指標上評鑑最優,有意義嗎?何況有了這麼多錢,台大2006年的辦學績效卻仍未達到「超優」。

企業界就不以為然。標竿企業最愛的不是台大畢業生,而是成大,因為台大畢業生工作態度不夠謙虛、不夠勤勉而被摒棄。回顧台灣經濟奇蹟蓬勃發展的時期,是哪些人苦守島內寒窯默默打拚、努力耕耘,才使我們成為四小龍龍頭的?是台大學生還是淡江、輔仁、東吳、東海、逢甲、文化等私立大學畢業生?還是當時的世新、銘傳、實踐、明志、文藻等專科學校畢業生?還是遍及全台各地的師範學校畢業生?台大菁英有那麼重要嗎?

其次,讀完博士、回台位居政府各機構要津的台大畢業生,所作所為是造福人民還是危害人民?把黑金體制引進政府的是不是台大人?把貪腐體制玩到極致的是不是台大人?如果馬英九無法真正改革,以挽回台大人的形象,我們何必投資台大那麼多錢?

既然台大學生都來自富裕家庭,何不乾脆讓台大成為私立學校,成為台灣的哈佛大學?反正家長一定付得起學費,而且畢業後不出3年投資就可以回收,豈不符合公平正義?所以李校長漏說的話就是,台大每年獲取高額補助款也是不公不義的;高校長未能說出的話則是,把這些錢撥給台科大、高科大、台北、中央、中山等較多窮人子弟的公立學校,才是公平正義!

(回目錄)



【左右看】廢體罰與友善校園 

【左看】
鎮壓源於意識型態統治
蔡明賢/研究生

近年來,凡論及校園管教問題,無論是近年新成立的諸多教改團體,或如人本等老牌社團,無不將體罰問題視為「友善校園」或和諧師生關係的正相關環節,因而將之設置為關注、力促變革之要項。然若從本質來看,前述觀點雖非全然不成立,卻未必能達到諸多團體所想望之實效。

在階級社會中,「教育」原就是由統治階級所掌握/安排的、屬於意識型態國家機器的一環。也正因其承擔了意識型態國家機器的職能,故在既有的統治階級掌控下,必不可能主動地培養受教育者對國家機器的反思與反抗能力,並且會窮盡一切可能性,以禁絕受教育者已進行的反思與已開展的反抗行動。而這些不鼓勵乃至於禁絕、鎮壓的舉措,絕不限於校園體罰一環,而是自設立教育目標、規劃教材內容的第一秒鐘起即開始運作——某出版業者曾欲將與樂生問題相關的不同意見與圖表編入中學教科書中,卻遭教育部反對,即為一赤裸裸的例證。

職是,既知教育乃屬國家機器之一環,則除了介入、甚至奪回人民在政治上對教育部門的干涉權力外,再無更徹底更根本的方法。因此,在未奪回、甚至不思如何奪回教育主導權(亦即奪回政權)的情況下,何能侈言「廢除體罰」即可在校園現場中扭轉「管教」背後的鎮壓?




【右看】
培養雅量方能除鎮壓
江仰德/文字工作者

筆者近日曾親身接觸到一件直接涉及「懲罰、管教該如何施行」的真實案例:小毅(化名)是台中市某國中的一年級學生,從就讀小學時,小毅就常因「對教師管教方式提出異議」而備受導師和訓導單位「關切」;升上國中後,更因屢次直言指出班導師管教方式上的不妥之處,頻繁地與導師發生衝突。未料該導師不僅公然對小毅回以人身攻擊、要求校方對小毅「輔導轉學」,甚至要求全班同學在紙上寫下對小毅的各種不滿意見、統一收集後交給小毅「自己回家慢慢看」。

小毅的案例雖特殊,卻充分地反映將「教育輔導方法之改革」問題凝縮為「廢體罰與否」的侷限性──即便導師未曾向小毅施行任何身體體罰,且假設「導師向小毅報以攻擊性的言語」的事實未曾發生,教師在校園中仍然掌有「論斷學生功過是非」的絕對權力,此一權力仍可成為其對學生進行各種不合理管教:非但可以無視甚至鎮壓學生向教師提出之異議,甚至能據此以輔導轉學之手段,公然對學生作出「這人沒藥醫了」、近乎徹底否定其人格的宣判。

換言之,單單廢除或禁止體罰,並不能保證友善校園的建成與師生關係的平等化。吾人在消極性的反體罰訴求之外,更應進一步思考:如何使教師更具有接納學生異議的雅量。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