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勞動者電子報http://labor.ngo.org.tw ◇政治民主 社會民主 經濟民主◇ ★ ★ ★ ★ ★ ★ ★ ★ 2008.06.14 ★ ★ ★ ★ ★ ★ ★ 您正與 4003 位讀者共同分享「勞動者電子報 」! ---------------------------------------------------------------- ------------------【勞動者】------------------------------------ 標題\兩岸共同市場對台灣基層民眾的衝擊 作者\台灣勞工陣線 ---------------------------------------------------------------- 編按: 本文摘取自勞動者雜誌第148期,因受限於電子報版面,未能將其相關資 料完整呈現,若讀者想要更深入了解,請看勞動者雜誌第148期。 ----------------------------------------------------------------隨著總統大選的落幕,馬蕭配以大勝之姿入主總統府,而其在選前所提出 的「兩岸共同市場」政策勢必將成為未來台灣經濟政策與兩岸政策的核心 。所謂的「共同市場」是為一種自由貿易協定及區域經濟整合的概念,而 在此概念之下區域內的國家將會取消區域內大部份的貿易關稅與限制性商 業法規,此外同市場將牽涉國家間的資本、勞動、人員及商品等自由流動 。然而,在選前馬蕭不斷為「共同市場」可能對台灣帶來的經濟衝擊與勞 動危機進行大規模的消毒。這樣的手段若非不是誤解「共同市場」的本質 與內涵,就是企圖粉飾太平一切以勝選為上。 共同市場首先將衝擊到就業市場與產業結構。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二○○五年一月在一個台灣專題中就 指出,台灣許多IT產業龍頭大廠,都成了中國出口前二十名的大廠。IT產 業不斷外移中國,這些廠商反而因為成本降低、全球市占率上升而受惠, 然而大量的產業外移,卻破壞台灣就業平衡與就業市場結構,使得台灣工 作機會大量流失,受薪階級薪資負成長,人民生活反而更加痛苦。開放投 資只會造福資本家自己;造福中國,但卻苦了台灣有技術有能力的勞工。 因此,若是未來兩岸共同市場大門一開,便宜工資,便宜土地,環境政策 落落等誘因傳統產業將蜂湧西進大陸,台灣勞工勢必難以抵擋中國勞工, 成本等廉價誘因而失業。 並且在「共同市場」的定義架構下,共同市場的開放也意味著勞動力的自 由流動。屆時,大陸勞工可以來台居住,工作。在自由競爭的體制之下, 價格成為購買勞動力的主要考量,尤其是勞力密集的工作以及低技術工作 ,因此勞陣堅持反對兩岸共同市場、兩岸FTA 等自由貿易協定。因開放資 本流動,生產線紛紛流向成本就低廉的地方,導致許多關廠歇,若未來將 範圍擴大至勞工自由流動,面對中國大量低價勞工惡性競爭,將使台灣勞 工遭受嚴重的失業危機。以香港為例,參照香港職工盟幹部對「內地與想 港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對香港基層的觀察:CEPA已讓香港淪 為一個低薪、低勞動條件及低技術的就業環境,且貧富差距持續擴大。而 CEPA只是掃除雙邊貿易的障礙就已對香港造成如此大的負面影響,若是開 放勞動力自由流動,相信香港甚至未來在共同市場體制之下的台灣勞工將 會陷入更可怕的就業環境 。 因此 , 台灣實在應該以此為戒(宋志德, 2007)。再者,隨著近年兩岸經貿密切交流,兩岸貿易總額佔 GDP比率從 1993年的0.5%至2006年快速成長至2.06 %。以農業為例,連戰擔任行政 院長時期推動兩岸農業交流,導致台灣農產品技術外流,而中國農產品品 質大幅提昇的結果,導致「中國農產品銷售台灣逆差」逐年提升,2006年 台灣對中國的農產品貿易逆差卻達一點三億美元,2007年逆差更增加為二 點八億美元,福建已經有二千五百種台灣農產品種,農產批發價格已經大 漲,卻仍低於台灣批發價,同時進口至日本的台灣農產品也與中國食物和 動植物品差距值拉近,讓成本高的台灣農產品在中國競爭下市場嚴重萎縮 。若是開放共同市場,取消關稅與貿易限制,台灣面臨的是大陸農產傾銷 ,台灣的農民未來將無以為繼。共同市場除了擴大投資中國的風潮之外, 也將擴大中國產品的傾銷。如當時連戰、蕭萬長擔任行政院長時期,在無 輔導、無配套的情況下無預警開放大陸毛巾,導致台灣毛巾產業一落千丈 、經營慘澹,連最大間公司都不支倒地、離台經營。 共同市場,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政策。共同市場的建構,經營者為求成本 支出之考量將大量移進中國。現在台灣還有投資上限與投資限制之規定就 已難以應付這群關廠失業之勞工了,若開放失業率之提高,就業不安定自 不在話下。在這樣狀況底下,依照供需法則勢必影響到勞動基準與勞動條 件的調降,低勞動條件成為共同市場後可見的普遍問題,而低勞動條件, 帶來的是低薪,低薪帶來是低購買率,或是購買便宜商品以支應生活,因 此又勢必造成業者關廠或西移。另外,現今台灣房價節節高漲,基層勞工 與年輕人根本以買不起房子,若未來再開放陸資炒作,買房子則成為基層 勞工一個永遠不可能實現的夢。 就蕭萬長2005年所提出之兩岸共同市場機制而言包含三者:一、三通直航 ,兩岸經貿正常化;二、簽訂經貿互惠協定;三、關稅同盟與貨幣同盟。 然而,當前兩岸人民價值觀及經濟發展階段的差異仍過大,加上雙方主權 不對等,經濟制度調和勢必不可能。據共同市場基金會網站所示,推動共 同市場第二階段是調和兩岸經濟制度、共訂標準。但是關稅收入分配、金 融與租稅調和、司法管轄等調和是極浩大的工程,台幣與人民幣之匯率為 4點多,人民年平均所得差異達10 倍之多。如貿然實施,只會對台灣造成 傷害、摧毀台灣原有的主流價值,甚至把台灣框死在中國。 蕭萬長所提出共同市場企圖取經歐盟,然而卻不闇歐盟國情,政體與各國 經濟實體。歐盟各國皆是已開發之國家,彼此匯差與人民年所得差異甚低 ;且皆為主權獨立與對等之國家。公民素質,國家政體一致性頗高,歐盟 各國談判共同市場,涉及主權讓渡議題時,都須先回國辦理公投再做決定 。國與國間的貿易合作、互惠機制也是從歐洲煤鋼共同體漸次發展到現今 之歐洲共同市場,50多年之運作,才得以發展成目前共同市場樣態。然而 台灣與中國之間卻無任何上述之條件與機制,盡如此大下猛藥,只怕是經 濟未能振興,台灣早已藥到命除。 台灣從不思索與日本,南韓,泰國等,已開發以及邁入已開發國家之國家 建構共同市場,反倒是與無任何民主基礎,「土法練經濟」的中國圖謀經 濟。如果台灣無法維持一般高的勞動條件,當然無法維持一般高的購買率 ,也無法維繫好品質的台灣本土企業之生存,更不可能維持一般高的國際 投資比。投資應該轉向思索不應只是降低成本,而是如何創造有品質的獲 利。 最後,台灣勞工反對「兩岸共同市場」這種完全自由化的政策,同時,也 要求政府必須持續管制資本流動,以及制定更嚴密的投資審查程序,保障 台灣勞工的勞動位置,讓台灣未來能有一個穩定的就業環境與社會。 參考文獻 ◎蕭萬長(2005),兩岸共同市場的理念與實踐。 ◎宋志德(2007),中國與香港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對香港勞工及工會的 影響。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全球化、資本流動與就業研討會 論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