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舊鐵橋濕地教育園區電子報
舊鐵橋濕地教育園區電子報
無∕報主.高雄縣大樹鄉舊鐵橋協會
 
 
鍾情水質維護 結緣溼地情誼
訪問緣起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水質保護處呂鴻光處長於2月19日接受舊鐵橋協會林立輝理事長、顧問黃益助教授及常務理事溫卓淇校長訪問。呂處長長期對環保工作的執著、用心和付出,對河川保護與整治復育工作瞭若指掌,但參與歷程的艱辛,令人敬佩,期望藉此篇專訪喚起大家更積極地維護水體水質,也更珍惜寶貴的水資源。
 
環境保護的觀念

呂處長從民國77年擔任環保署第一科科長,負責整個台灣河川整治工作開始娓娓道來,由於當時台灣正逢經濟起飛的年代,幾乎毫無環境保護的觀念。第一筆投入台灣河川維護的經費來自於中油超額盈餘,且只做台灣的門面--淡水河。國內河川水質改善最明顯的分水嶺是民國85年爆發口蹄疫及民國90年所推動之養豬戶離牧政策,高屏溪水質氨氮量由每日2182公斤降至每日543公斤,削減率約為75%。目前水質保護政策將以分期、分階段方式進行,採取排放源管制與污染整治措施雙軌方式執行,透過「持續性計畫」與「專案計畫」並重,並結合社會資源,由政府及民間共同參與、合作,以達強化水體環境基礎、營造優良水生態環境、降低社會經濟活動對環境之衝擊,落實國家永續發展之目標。
 
河川污染整治推動

處長接著談到為配合行政院「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水與綠建設計畫」之「生態治河親水建設」重點工作,自民國91年起,視河川水質現況及現地情形,以水質淨化為主軸,採近自然生態工程(或現地處理工程)等方式,加強推動河川污染整治。處長強調各種方案的推動,事實上很難滿足所有民眾的需求,尤其是部分工程興建完成後,欠缺後續的管理維護,常易遭受民眾的質疑。而且有些方案在推動時,卻遭洪水氾濫沖毀,造成一切的努力與投入化為烏有。另外除後續地方政府編列管理與維護預算外,民眾的認同與投入,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之ㄧ。近年來,舊鐵橋濕地教育園區獲得政府部門與遊客民眾的肯定和讚賞,歸納其成功原因之ㄧ為舊鐵橋濕地結合當地社區民眾的力量共同參與人工溼地、河岸與生態環境等的管理、維護、學習與投入工作,不僅改善了河川水質,並喚醒民眾環保意識,共同守護台灣河川的健康。
 
全民參與環境維護

接著處長表示,署長經常提到,高屏溪舊鐵橋濕地園區及二仁溪口,為何能夠吸引那麼多鳥類前來覓食,一定是水質及生態環境改善,造成水生動植物(魚類)等食物充足。但透過科學儀器的檢測數據,民眾較不易了解與感受水質的改善,但是如果從這些吸引了大量鳥群和許多動植物生存等生物指標的實證,可以讓民眾更加感受水質改善所帶來的生態環境效益。 針對協會所提出興建環保教育中心案,處長亦表肯定和支持,期望透過環保教育中心,教育大家一起重視河川水質保護。為接納為數眾多的遊客,經費和人員是重要的因素,所以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經費支援是必要的,因此推動合理的水污費徵收,讓地方政府擁有財源改善水體水質,應該是我們全民必須建立的共識,如此地方政府才有經費投入永續地水質保護工作。同時也建議本協會利用申請計畫案的方式;採合辦或自辦的模式,夥同其他推動團體或單位,增加經費收入,以維護溼地功能與園區環境。
 
永續經營

最後,處長特別再度呼籲:「如果從水質改善的角度,透過生物多樣性、生態的考量和環境品質的改善,結合社區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才能獲得永續改善的成果,一起透過教育的力量,喚起重視水質與生態的效能」。當然,處長也特別感謝協會,發揮在地的關懷心情,扮演積極推動的角色,擔負起教育和管理維護的責任。尤其處長提到他親自到訪了三次園區,每一次的到訪都能感受到協會的成長與進步,給予協會高度的肯定和嘉許。
 

報主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