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俐安 (作者為台大心理研究所碩士)
問:我是任教於國中的老師,大部分的時間都與青少年相處,無形中,我也會將自己的孩子與學生做比較,例如,我覺得雖然有些學生功課並不出色,但卻擁有一顆開放的心,對什麼都保持好奇,我從他們身上看到無限的可能;反觀自己的孩子,課業成績雖然表現優秀,卻只在乎成績,而忽略了人生其實還有比成績更重要的東西,我很希望他的心可以更開放,未來才不會變成一個眼光短淺的人。不知您有何建議呢?
答:在青少年這個求學階段,要求孩子不要一味追求成績,而曉得人生其實除了成績之外,還有許多重要的事值得關心,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對他來說成績就代表一切,同時也代表大人們對他的肯定。注重成績不是壞事,至少他願意盡到自己學生的本分,問題是心不夠開放,往往忽略了生活上其他的可能性,眼光也可能看得不夠遠,將來的發展也會受限,這是身為教育者與家長的憂心。
心理學對開放心的定義很簡單,坦然面對自己的優缺點,就是不執著己見,可以接受別人的意見;相對於開放心,就是防衛心,只想保護自己,不讓人看見自己內在的脆弱與不足,很容易陷入畫地自限。
在〈只把壞蛋留下來〉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盤珪大師的開放心,他能看到偷人家東西的弟子,本性並不壞,只要肯給他機會改過,將來就會有無限的可能,果然那位弟子後來洗心革面,沒讓大師失望。相對的,盤珪其他的弟子就顯得不夠開放,充滿防衛心,只怕被那位偷兒連累,所以一味要求師父把那位弟子趕走。盤珪擁有一顆開放的心,不僅對待自己的弟子如此,對於來抗議的人,他並不堅持己見,以包容的態度先聽取對方的意見,以智慧與慈悲應對,最後讓對方心服口服。
你可以先肯定孩子的用功,然後舉一些成功人的例子讓他仿效,擁有一顆開放心的人,可以比別人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不會目光短淺、短視近利,反而讓自己的視野更廣,激發出自己無限的潛能,最後得利的終究是自己。我相信在你這麼用心地熏陶下,你的孩子將不會把成績視為生命的全部,也會發現人生還有許多可能性,自己也擁有無限的潛能,無形之中擁有一顆開放的心。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第28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