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8-06-20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8-06-20》

本期內容
  ◎中國現代小說50大之1:為了你,我將千年擺渡──沈從文的《邊城》(上) 
  ◎教授爸爸週記:閱讀馬克斯 



中國現代小說50大之1:為了你,我將千年擺渡──沈從文的《邊城》(上)
  ■宋國誠
2006年4月,《亞洲週刊》與來自全球各地的學者作家聯合評選出「20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雖然這是一份同行性質的參考名單,其中不免有遺珠與割愛,但至少選出了20世紀足以薪傳後人的經典作品,堪稱21世紀初期中國文學界的一樁美事。

本報繼連載宋國誠教授之「經典50」專欄(20世紀50部西方小說評論)之後,力邀宋教授再度執筆,從「20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中,以中國文化的詩、禪、天、道、鬼五大美學範疇為主軸,從兩岸三地中再擇優精選出50部經典之作,以「中國現代小說50大」為題,長文連載,以饗讀者。

在中國現代文學中,人們向來以「湘西小說」概括沈從文的文學屬性。確實,沈從文立足荊楚文化,以一系列湘西民情小說,奠定其中國苗族作家第一人的地位,但沈從文的作品與意境遠遠超越於此。人性至真、生命至善、生活至美,才是沈從文小說創作的精神內魂。《邊城》(1934)──一部唯美又憂傷的苗族生活寓言,一部懷舊與抗新的社會敘事,一部真愛不得永續的愛情悲劇──是沈從文創作生涯中的扛鼎傳世之作。不僅締造了中國鄉土文學的巔峰極品,亦是世界文學稀有的懷玉瑰寶。

茶峒風情,溫愛人間

沈從文自稱鄉下人,「對於農人與兵士,懷了不可言說的溫愛,這點情感在我一切作品中,隨處都可以看出」(註1)。正是這種溫愛,一種溫情與暖愛,一種對鄉人庶民的憐憫和體恤,一種對人性之美的痴迷與沉醉,構築了沈從文的文學情懷與小說世界。沈從文曾自許,其文學的一生只想蓋一座希臘小廟,廟裏供奉的是「人性」,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自然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縱觀沈從文一生,所謂「人生的形式」就是一種悲天憫人的哲學觀、通達徹悟的人生觀、唯美至性的文學觀。

《邊城》描寫湘西茶峒山城一戶以擺渡為生的祖孫人家的故事。小說以浪漫主義的風格和筆調,構築了一個一塵不染、玉潔冰心的桃源世界。在這裏,自然與人文如琴瑟合鳴,歡樂與悲苦共長天一色;作品宛如一曲江邊漁唱,一款山中小調,吟唱的是山城居民的田園牧歌,表露的是作家懷舊思古、崇真敬美的胸懷。作者以溫柔婉約的筆觸,描寫了船夫、水手、農民、工匠、士兵、娼妓等下層人民的生活習俗,人們世代守鄉護業,鄰里之間誠義相交。在這依山傍水、煙波裊裊的江邊小鎮上,散發著人物忠厚憨實的道德品格,蘊育出一樁淒美哀怨的愛情悲劇。人間如此絕美,真愛千古留芳。半世紀以來,《邊城》讀者無數,佳評如潮,展讀之間無不令人心旋觸動、縈繞不止。

《邊城》的劇情簡單,人物稀寥,寫的是祖孫相依、少年初戀的尋常瑣事。少女翠翠自小和船工爺爺相依為命,偶然的機會和當地船總順順的二兒子儺送相識,兩人一見鍾情、心生情愫。後來,儺送的哥哥天保也認識了翠翠,被翠翠的美麗和純真所打動,央求父親順順托媒求親;儺送向哥哥吐露了心事,天保負氣駕船遠走,卻因船難淹死,造成順順父子對老船夫的誤會。老船夫愧疚難釋、抑鬱而終,只剩下翠翠一人獨守渡口,等待儺送的歸來……。

這座江邊小城,美如詩,靜如畫。「一切永遠那麼靜寂,所有人民每個日子皆在這種不可形容的單純寂寞裏過去」。邊城,是一處仙意飄飄、淡泊致遠的國度,是隱黜文人心神嚮往的精神家園。在這裏,沈從文刻意抹寫出一個質樸、簡約、平和、淡雅的民間精神,是沈從文心儀神往的神居妙地,表現出中國人對居住地一種仙山瓊閣、福地洞天的最高境界:

近水人家都在桃花杏裏,春天時只需注意,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夏天則曬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可以作為人家所在的旗幟。秋冬來時,人家房屋在懸崖上的,濱水的,無不朗然入目,黃泥的牆,烏黑的瓦,位置卻永遠那麼妥貼,且與四圍環境極其調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實在非常愉快(註2)。

生活在這個仙跡道印世界中的人,個個是道德無瑕、人格完美的「原型人物」。長輩者慈靄厚道,質樸善良,小輩們勤勞務實、明理乖巧。做人講的是美德與義氣,做事講的去私與無邪。無論是白髮如銀的渡船老人,古道熱腸的船總順順,患難救苦的楊馬兵,還是情真似水、心如璞玉的翠翠,英俊健美、耿直不屈的儺送,心寬胸厚、割愛成全的天保,他們有如仙家長老、大地良兒。即使是出賣靈肉的妓女,也是有情有義、有信有約:

由於邊地的風俗純樸,便是作妓女,也永遠那麼渾厚,遇不相熟的主顧,做生意時得先交錢,數目弄清楚後,再關門撒野,人既相熟後,錢便在可有可無之間了。……這些關於一個女人身體上的交易,由於民情的純樸,身當其事的不覺得如何下流可恥,旁觀者也就從不用讀書人的觀念,加以指摘與輕視。這些人既重義輕利,又能守信自約,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較之知羞恥的城市中人還更可信任(註3)。

故事從溪邊白塔下的一間小屋開始,「這人家,只有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老人已活了70歲,膝下只有一個父母雙亡的孫女,楚楚可憐又聰穎明慧。爺爺依山城翠色悅目逼人之意,取名為「翠翠」。這名年僅13歲的小女孩,雖是尋常百姓的鄰家小女,卻是沈從文心中人性至美的典型,一個審美與道德救贖的象徵。

翠翠在風日裏長養著,故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著那陌生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面前的人無機心後,就又從從容容的在水邊玩耍了(註4)。

神靈少女與擺渡老翁

老船工是個擺渡人,雖歷盡滄桑,但慈眉善目。「老船夫不論晴雨,必守在船頭,有人過渡時,便略彎著腰,兩手緣引著竹纜,把船橫渡過小溪」(註5)。在小說中,「擺渡」不只是一種維生的職業,更具有引航、超越、犧牲的象徵意義。爺爺是個慈祥的老人,他不僅是個守護者,也是個超渡人,他不只是翠翠相依為命的親人,更是宗教意義上慈悲為懷、普度眾生的救贖者。老爺爺從不怨天尤人,總是把一切視為神意的安排。他不曾思考「擺渡」有何特別的意義,他不卑不亢,不怨不悔,他只是日出搖槳、月昇息船。他依水而居,靠天而活,儘管他一生對上天的安排從不滿意。

在他內心深處,總是隱藏著自己獨生女兒偷愛殉情的罪惡感,有著無法阻止家庭悲劇的無力感。作為一個傳統社會下的凡夫俗子,他不能全盤理解孫女翠翠深藏內心的情苗,無法理清大老、二老與翠翠之間三角戀情的情絲糾葛,他一方面聽候上天安排,一方面悄悄奮力轉運。他相信命運但又想扭轉命運。然而,上天卻從不給予他應有的公道和補償,他每天都在引渡別人,卻不能引渡自己,他每天把人送到幸福的地方,卻無法讓自己有個無憾的晚年。當他看見翠翠日漸長大,為了不想讓心愛的孫女重蹈母親的噩運,也為了想好好地為翠翠覓得一個好人家、好歸宿,他默默努力,細心奔走。無奈上天無情、神意不仁,最後在抑鬱寡歡、愧疚難解下,默默死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

翠翠勤勞懂事,善體人意。平日上山拾菌子,下河滑渡船,到了晚上,祖孫兩人談心對話,親情洋溢,怡然自得。她陪著爺爺吹笛唱歌,逗趣聊天,給年邁的老人帶來無窮的樂趣。自呱呱落地以來,翠翠就失去了雙親,與她唯一相伴的就只有年邁的外祖父和一條通曉人性的黃狗。她不曾見過世面,沒有遠親近鄰,沒有同齡玩伴。一個擺渡女兒,當然也沒有上學、讀書、識字,她從失親中嘗盡了孤獨,卻也在孤獨中體會親情的可貴。祖孫兩人過著清貧的日子,節日來時沒能張燈結綵,連端午粽子也包不起,但是爺孫兩人安貧樂道,恬靜渡日。爺爺忠於職守,一如翠翠對愛情的堅貞。若不是天意捉弄,諸事不巧,這戶水上人家,也許會在天倫之中,享受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的悠然歲月。

翠翠不只是一名村家小女或懵懂雛兒,她是一個集神性、自然、人情的「性靈人物」。風日膚色、如水之眸、活潑小獸、山頭黃麂、水邊玩童……,她有如青山綠竹具化成人的精靈,也是難抑凡人情欲的青春少女。儘管在這日月共長、星夜伴眠的山城歲月中,情竇初開的少女總要成長,總要經歷人間禮俗的說媒嫁娶,也將品嘗自由戀愛的青澀苦果。人生中的兩件大事:愛情與死亡,正等在她的面前,以一種天意弄人、愛不逢時的悲劇,將她由純樸的少女轉變成孤獨的成人。

(文化評論家,下週續)

註1:沈從文,《邊城》,台北:里仁,1990,「題記」。

註2:《邊城》,頁8。

註3:《邊城》,頁12~13。

註4:《邊城》,頁4。

註5:《邊城》,頁4。
(回目錄)



教授爸爸週記:閱讀馬克斯
  ■賴鼎銘
那一天,我打開電子郵件,看到Ogre傳來的信件,沒有寫什麼,只附了幾行字:「David Harvey《資本論》第一卷線上教學」,上面附了網址http://davidharvey.org/。

好奇之下,我點閱了網址,進入了David Harvey的網頁,裡面出現了兩個影音檔的視窗,其一為Reading Marx's Capital - Class 1, Introduction(編按:閱讀馬克斯的《資本論》-第一課:前言),其二為Reading Marx's Capital - Class 2, Chapters 1-2(編按:閱讀馬克斯的《資本論》-第二課:第一章到第二章)。我充滿期待地點入第一個視窗,看到David Harvey教授帶領美國學生讀資本論的錄影檔。

看到學生傳來的影音資料,我內心充滿了感動。

這一群讀書會的成員,來來去去,現在殘留下來的,連我只剩8個左右。他們有的因為寫論文、有的因為結婚、有的因為當兵、有的跑回南部工作,就這樣一個一個離散而去。但重要的,殘存下來的這些成員,不是學哲學,也不是學社會學,有的還是工科背景的碩專生。沒想到,讀起哲學性的書也是有模有樣。

師大的阿亮,幫他們設了一個討論群,設置以來,斷斷續續有些討論。最近我發覺變得很熱鬧,其中以鼎鈞、立業、淑美及文輝4位的討論比較積極。有些討論已可看出個人興趣的維度,及閱讀的深入。但令我感動的則是,因為對於閱讀的投入,他們竟然能主動蒐尋資料並分享諸親友。

David Harvey這個例子就很典型。最近一年,我們先讀了他的《後現代狀況》,接著讀《希望的空間》。後面那一本書,馬克斯的影子很鮮明;那種抱著烏托邦的希望,積極抵抗資本主義的理念,一定感動了部份學生,要不然,他們怎模麼會深入網海,蒐尋到David Harvey的影音檔?而且,更難得的是,David Harvey導讀《資本論》前二章的數位檔!

幾年前,David Harvey曾因為曹演義講座,到世新大學演講及講課,那時,我還在會場上問他,以他帶讀《資本論》的經驗,該如何進行?他的回答我已忘記,但想讀《資本論》的念頭一直都沒有斷。但磋跎來蹉跎去,唸了不少其他的書,就是還沒有勇氣開始進入《資本論》的世界,雖然所有的學生,早就已經人手一套資本論。

看到David Harvey的導讀影音檔,一時之間令我百感交集。閱讀,有時就是一種機緣。沒有起始的第一步,就不可能有讀完一本意念交錯、思維錯綜的原典的可能。最近幾年的經驗,看海德格、看佛洛伊德、讀傅柯,其實都是義無反顧的那一顆心,引導著我們跌跌撞撞地攀越一本一本的巨作。

也許,我真該在下一次,正經八百地宣佈:讓我們邁向《資本論》!然後,看看還剩幾個殘存的勇士,會留下來陪我這個唐吉柯德,與時間進行一場註定贏不了的戰役。

(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教授)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