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法鼓山電子報●第332期:大師開講,人類生命的再生與複製公共政策論壇
  108自在語:內心的苦難,增長我們的智慧;生活的苦難,增進我們的福報。

收不到電子報嗎? 請看這裡

為提供各網友菩薩更好的服務品質,6/20日將進行網站系統升級服務!
各位網友菩薩,阿彌陀佛:

為提供各網友菩薩更好的會員服務品質,6/20日將進行網站會員功能升級服務。自上午九時至下午六時將暫停網路會員功能、電子報訂閱等服務,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合十
.....詳內文

-------------------------------
第三屆「僧命體驗班」即日起受理報名


五個月為一期。
1. 認同法鼓山僧團理念,並能配合僧團的安排。
2. 有意願體驗出家生活,身心健全,已婚者須出具配偶同意書。
二、報名資格
1. 性別:限女性。
2.年齡:18歲以上,60歲以下3.學歷:不拘
4.無不良嗜好,無任何訴訟、財務、情感等糾紛者。
5. 華僑及外籍生須具中文的聽、講、閱讀、書寫能力者 .....詳內文

-------------------------------
2008暑期卓越超越成長營開始報名啦!


時間:2008年08月14日(四)~08月18日(一)
地點: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
主題:真正的快樂~open!
對象:18歲至30歲之海內外優質青年(含大一新鮮人)

.....詳內文

-------------------------------
7月19日 Fun鬆一日禪


7/19(六)早上9點-4點半
活動地點:雲來寺二樓大殿
帶領法師:果毅法師

對象:15歲以上皆可參加

.....詳內文

大師開講 人類生命的再生與複製公共政策論壇

由國立政治大學所設立的公共行政與企業管理中心,6月14日舉辦公共政策論壇,並邀請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及天主教會台灣地區主教團樞機主教單國璽兩位宗教大師,談論有關『人類生命的再生與複製—科技突破與宗教關懷』議題。兩位宗教師不約而同的一致認為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過程,是必然而短暫的經歷,唯有在生命歷程中蛻變,找尋生命的價值,生命才有其意義。同時他們也強調,宗教信仰及力量,是延續生命的偏方,讓他們得以繼續貢獻心力,成就社會幸福。 ......詳內文



勘災馳援行動不斷 籲請大眾持續關懷

512中國大陸四川大地震,震驚國際,一個多月以來,國際援助紛紛進入災區救災、救人。法鼓山基於佛教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人道精神,集合各界力量,於第一時間投入救災行動,協助災民脫困並生存下去,並陸續擬定各階段的救災計畫與目標,持續關懷災區,期使災民能夠早日脫離苦難,回復正常的生活。 目前法鼓山雖仍持續進行第一階段物資及醫療照護的救援工作,但已陸續開展第二階段安家及安業的重建工程規劃。 ......更多救災資訊

大悲心起~香港法鼓山慈善音樂會

「這次四川震災浩劫及緬甸暴風災的罹難者,以奉獻生命來示現人間的無常和苦難,也提醒我們災難終究會過去,但長期的心靈重建才正要開始,法鼓山將持續災區心靈安頓的工程,企盼您的愛心捐助,一起協助災民,從廢墟中重建心靈的希望與力量!」聖嚴師父慈悲地呼籲。香港法鼓山分會於一年前開始籌備“大悲心起”慈善音樂會,並擬訂於2008年6月1日假尖沙咀文化中心舉行,目的是籌募弘法的費用。豈料在音樂會即將演出之際,5月3日緬甸發生嚴重風災,死亡人數超過十萬;其後於5月12日,中國四川又發生八級大地震,罹難及失蹤人數亦超過十萬。......詳內文
居士的社會生活

有人說,人類是社會的動物,所以凡是人的生活,便不能脫離社會。所謂社會的定義,應該是「有組織的團體」,所以我們最大的社會,可以包括全體人類,最小的社會,可以小到僅僅是二人以上的結合。
因此,家庭是社會的基礎,社會是家庭的擴大。家庭可以小到僅僅是夫婦兩人的結合,社會可以大到全人類的組織,乃至在未來的太空世紀,可將星際的人類也概括在內。所以,社會的涵義是不受空間及時間所限制的。......詳內文

喜憨媽媽,菩薩媽媽!

那天,我回娘家看望中風昏迷的父親,母親向我要錢,因為前一天在市場買了件外套(平時我擔心她被騙,只讓她帶少許錢,因類似事件己發生無數次),我說:「不是告訴妳別亂買東西嗎?」「可是那人對我很好,還請我吃餅乾喔!」「那妳說謝謝就好,不用花錢買衣服啊,妳又不缺外套。」「她說我穿很好看,下次去再付錢就好了。」我終於忍不住,提高聲調:「妳那麼聽別人的話,為什麼都不聽我的話?叫妳要節制飲食,控制體重,別讓膝蓋的毛病愈來愈嚴重;叫妳要常練習護理師教的肌肉收縮運動,才不會滲尿,妳也不練;家中開銷很大,我連捷運轉乘公車的錢都捨不得花,寧可走路,你還亂花錢......」......詳內文

禪堂為什麼叫「選佛場」?

「選佛場」為禪堂、僧堂、坐堂之異稱, 因僧眾於僧堂坐禪辦道,以達證悟之境界,故有此稱。 ........ 詳全文

【新書上架】

《九歲的成年禮》新書上市!即日起~6/30,特價中..........詳內文

      【聖嚴說禪】~ 藏頭白‧海頭黑

問:有位出家人問馬祖禪師一個佛法上的問題,馬祖說他很累,叫他去問智藏禪師,智藏說他頭痛,叫他去請教他的師兄懷海禪師,懷海說他不會回答。這和尚就把情形回報給馬祖禪師,馬祖說:「藏頭白、海頭黑。」他的意思是不是說真理是現成的,就像智藏的頭是白的,懷海的頭是黑的,如此單純?


師:馬祖的弟子當中,智藏的年紀比較大,頭髮已白;懷海的年紀比較輕,頭髮較黑。他們三人都不回答問題,使問法的人不得其門而入,看起來毫不合理,實際上是沒什麼好回答的。馬祖覺得此人需要點一下,因為他始終弄不清楚別人為什麼不回答他的問題。 .....詳內文


---本文摘自法鼓文化出版-<< 聖嚴說禪 >>---

 

 

 

 

「因緣」就是自然現象

在佛法的修行方法中,有一種「因緣觀」,能幫助我們轉變觀念、破除執著,做出正確的決定,避免被七情六欲所困。

當我們面對各種誘惑或刺激時,無論產生的感受是痛苦或快樂,都要馬上想到,這些境界以及伴隨而來的感覺,只不過是物質彼此接觸後所產生的一種效果,並非真實的存在。例如,當我們看到一朵花時,不要立刻判斷自己喜不喜歡它,因為花僅是花而已,要將它獨立在所有價值判斷之外,才不會產生誘惑、刺激的問題。可是如果我們賦予它價值判斷,當「美」的念頭出現後,心想:「這個顏色好美!我從來沒有看過這麼美的花!」單純的物質現象就變成誘惑,因為有了「喜歡」的念頭,就會想將它據為己有,一連串的煩惱就會接連而來。所以,當我們看到一朵花時,念頭就要止於「這是一朵花」,而不要有好惡的分別。

有時我們以為自己喜歡某些事物,事實上卻不一定真的如此。有一年春天我到英國旅行,看見路旁花團錦簇,我覺得這樣的景色很美、很有意思,但是看多了以後,就漸漸覺得不稀奇,也就視而不見了!等我到達禪修道場後,那是一個乾乾淨淨的地方,只有草、沒有花,所以當有人摘了幾朵花插在瓶子裡、放在餐桌上時,我又注意到花了。於是我心想:「我究竟喜不喜歡花呢?」然後我再看看它,瞭解到其實並沒有所謂的喜不喜歡,從因緣的角度來看,花就只是花,除此之外,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任何事物都是因緣所構成,有因、有緣,當各方面條件聚合之後就會發生;當因緣不具足時,自然就消散了。一朵花也是如此,當它漸漸枯萎之後,就會被當成垃圾丟掉,此時已經沒有美不美的問題,只是一種自然現象而已。《紅樓夢》裡的林黛玉,把自己的生命和花朵聯想在一起,因為有這種聯想,所以產生了煩惱與執著。當她看到花朵掉落在地上,就會觸景傷情,覺得花朵好可憐。相反地,如果能夠獨立看待這些自然現象,花開時就是開,花落時就是落,知道一切都是因緣,就不會產生煩惱。

所以,聚是因緣、散也是因緣,所有的一切無論好壞,都是因緣。只要從因緣的角度來看待,世界上就沒有任何事物能夠讓我們產生煩惱、執著而感到痛苦了,當然,這是需要不斷地練習。例如,當我們看到了自己很喜愛,但並不是很需要的東西時,馬上用因緣觀來看,心想這個東西原本就是這樣,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我現在也不需要它,如此便不會受誘惑了。

當我們能夠分清楚自己和外在事物之間的主客關係,不讓自己與它產牛關聯性的想像,就不會有太多的執著。走進百貨公司時,看到很多美麗的服裝以及化妝品,但是我既不能穿、也不能用,所以它們和我沒有關係,既然和自己沒有關係,就沒有誘惑的問題。

分得清楚「沒有關係」和「有關係」就是因緣觀,但有些人不明白這個道理,有時只是覺得好玩,就想把自己不需要的東西帶回家。例如,有些人覺得飛機上的雜誌不錯,就把它帶回家,但帶回家之後卻不一定有時間閱讀。或是逛書店時,看到每一本書都喜歡,結果買了一大堆書回家,往書架上一放,從此就不聞不問。

一本書要從頭到尾看完才算是真正擁有,否則買再多書也都和你「沒有關係」。但我們總習慣向外攀緣,看到任何美好、漂亮的事物就想擁有,才會造成這麼多苦惱。因此,唯有明白因緣的道理,分清楚自己和外在事物之間的關係,才能讓我們免除誘惑及七情六欲所帶來的痛苦。

●本單元文章同步刊於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首頁 > 聖嚴法師

本文摘自法鼓文化出版「真正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