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仗義為同袍奔走的老兵許昭榮先生,二○○八年五月二十日晚,在高雄旗津「台灣無名戰士紀念碑」前引火自焚。遺書中寫著「國不像國,政府不像政 府」。許先生早萌死志,他曾經與另一位同志相約,計劃於一九九五年四月十七日,馬關條約一百周年時,在東京皇居前的二重橋切腹自盡。他終於選擇死亡,不再等待遙遙無期的申冤與報應。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的董事、工作同仁和志工,十多年來以個人和團隊方式,投入二二八事件、台籍老兵與白色恐怖的真相調查。相關的前輩與其家屬,都是九十 歲、八十歲,或七十歲了。十多年來,他們的苦難才剛開始訴說,還沒有機會寫進國史。十多年來,「迅速而根本性的變革」,使得一切事物都如浮光掠影,彷彿滿 天喧囂,卻沒有重量和力道。現代史上這兩代、三代人崎嶇的命運,像風中飄遊的塵埃,很少能落在人們的心版上,遑論銘刻。
曾有許多展覽,出版不少書籍和紀錄片,官方也道歉、立碑、賠償了,但是老人家眼中流露的悲傷似乎不曾稍減。在他們心底,正義並不曾回復。「國不像國,政府不像政 府」,他們一輩子的期盼,在人生的暮年,仍惶惶然沒有著落。甚至,不會有下文了,因為沒有人傾聽,沒有人感動,他們看不到來者。一切都將結束。不再需要歷 史,沒有人想傳承,只剩下不可逆轉的抹滅和絕望。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傳遞.承接.再創造
《人權之路》2008新版‧新書發表會暨陳文成博士殉難27年紀念
|
親愛的朋友2008年多麼重要
我們要守護民主與人權等核心價值
確保前輩的犧牲不歸於空空
並迎接新世代的長成
在生命經驗的傳遞與承接當中
啟動無窮的創造力
將島嶼的苦難化為甜美
七月二日,點燈之際敬
邀受難前輩,有志青年
和多年來無怨無悔奉獻島國的朋友
來到紀念蔡瑞月女士的玫瑰古蹟
一起訴說.聆聽.盟誓
2008年7月2日,星期三晚上
7:00進場‧7:30開始
舞者.前輩.青年.志士攜手相迎、傳遞承接,繞行回座
「人權之路綠島青年體驗營」剪影報導
主持人致詞
《人權之路2008新版》工作團隊報告
貴賓致詞
陳文成統計科學獎學金頒獎
玫瑰古蹟夏夜茶敘
地點:玫瑰古蹟 ──蔡瑞月舞蹈研究社(請從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46巷入)
主辦: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Tel.23633703
協辦:蔡瑞月舞蹈研究社營運管理處
‧預先報名者,當天將致贈《人權之路2008新版》一書
-----------------------------
「人權之路--白色恐怖政治案件」研討會
‧時間:2008年7月5日(六)下午2:00--4:30
‧地點:台灣人權景美園區「會議室」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131號,電話02-2218.2438)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聯合主辦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指導
主持人:陳儀深教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報告人:林世煜(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李禎祥(《人權之路:台灣民主人權回顧》編輯)
評論人:薛化元教授(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李筱峰教授(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
聯絡人:曾怡怡小姐 /(02)2218-2438
(詳情請見)
|
|
「這位伯伯,可以請您告訴我們,您經驗了什麼?是什麼讓您如此生氣?摑掌伯伯,可以讓我們瞭解您嗎?」
突然覺得寫不下去了。再讀樂青張馨文同學這篇〈摑掌伯伯,您也是受害者…〉,心底油然浮起不知如何話說從頭的憂傷。
掌摑伯伯為什麼生氣,每個陣營的操弄者都心知肚明。所以樂青被安排在園區的門外,不曾有人鼓 勵他們「進去」,也不曾有人邀請他們「進來」。當事人都已聚集在歷史的現場,卻沒有產生對話,或者根本不會有對話。因為掌摑伯伯和他的難友,只是烘托反諷 情境的道具和背景,他們是這齣戲的局外人。
也可能因為這幾年來我們做得太少,出版的作品不多,傳播的管道太弱,議題無關立即而切身的利害,以至很少人感念半世紀來為掙脫國民黨恐怖統治所奉獻的犧牲。
「當時的您,是如何步上這條路,又是如何被鎮壓?您的同儕們他們現在安好嗎?在軍監的日子怎麼度過?您今日可好?是否仍身處邊緣?」─ 林世煜,〈是什麼讓您如此生氣〉,收錄於「寫給台灣的情書」部落格
二○○七年十二月十日,位於景美秀朗橋下的前警備總部軍法處和看守所,改制為人權紀念園區的開幕典禮上,發生政治受難者李志元先生,掌摑前去現場、為樂生療養院「嗆聲」青年的事件。
一名站在「終局」的門檻前,焦燥憤怒的老先生,一巴掌打在「後歷史」的、沒有連結和交集、既陌生又異化的存在體,卻是一名活生生的女青年臉上。這一擊,有若「絕望」和「漠視」兩極觸發,在灼熱的手掌和發燙的臉頰之間,開啟受難前輩與新世代青年,建立連結與傳承的契機。
隨後幾天,不明白伯伯經驗了什麼、為什麼如此生氣的青年,陸續拜訪景美園區。有些訊息傳到陳文成基金會,青年們想和前輩見面。
這是個令人雀躍的跡象。但是基金會從事白色恐怖田野訪談的同仁,卻也感到些許困惑。那段黑暗的過去,由於檔案開放,回憶錄、調查報告、和紀錄片的出版而稍微點亮;但是「在這個急劇變遷所塑造的失憶社會」中,並不曾激起漣漪。那些刻骨銘心的故事,尚未結痂的傷口,仍像僅僅流傳、展示於採訪者與受訪者之間,不足 為外人道的私密記事。
那些書,早已贈與國內中等以上學校的圖書館;紀錄片,曾多次在公視頻道、在許多老師的課堂上播放;網路上也流傳著報導與心得的書寫。隱約的,似乎有人讀了,看了,啟蒙了,感動了。但是活生生的見證者和當代青年,仍不曾有過面對面的接觸。
初次的安排,令人心頭忐忑。李志元先生來了,還有郭振純、林水泉、林樹枝幾位前輩。基金會邀請了幾位大學青年來聽。對習慣端坐在前輩跟前「聽訓」的基金會同 仁來說,那是奇特的經驗。幾位「冷硬派」老紳士,在眾青年面前,流露出罕見的溫柔,空氣中迷漫著寬容敦厚、慈愛和藹,以及希望。終於看見未來,值得期待的 希望。
青春無敵,是治百病的靈藥。送走眼眶微微泛紅的前輩和青年,基金會的同仁都深受感動。多年來和前輩對話,使盡斑衣戲彩的承歡功夫,都不曾見到那樣開懷的欣喜。多年來到校園和社團舉辦座談,播放紀錄片,也不曾看到年經人在面對活生生的「歷史」時深受震撼的神情。
基金會的同仁成了直接、真誠、面對面互動的信仰者,隨後又分批邀請青年和前輩前來,一同觀看《白色見證》紀錄片,由片中的人物現身說法。基金會也邀請十多位前輩,前往立法院,陪同台灣人權促進會為推動樂生法案的靜坐。然後,在二○○八年五月十六到十八日,配合文建會的「第四屆綠島藝術季」,籌辦了有五十多名 青年參與的體驗營。
兩名社團經驗豐富的青年志工,迅速召集並組訓十五名工作人員,邀請六位全程解說的前輩和兩位講師,經過周詳的 規劃,在網路上發出通知。幾天之內,全國各地湧進一百二十多個報名者,工作人員精心挑選五十名學員,分成五隊,十六日在台東火車站集合,從富岡漁港搭船抵 達綠島,循著一九五一年五月十七日,第一批政治受難前輩徒步走過的路徑,開赴「新生訓導處」和「綠洲山莊」舊址。隔天,又有一百四十位前後期的政治犯前輩 抵達,參加藝術季的開幕式。
兩夜三天內,青年們分成五組,簇擁著老太太和老先生,聽他們說故事,陪他們訪遺址。歷史,終於甦醒,並賦形在年輕躍動的生命身上。年長的和年輕的臉,在南國島嶼海天一色的映照下,都光芒閃動。
在十三中隊的墓前,擺下吾人對他們的悼念──台灣百合。聆聽回憶、撫摸陳跡,有什麼教育比親歷實境更令人動容?
白色恐怖從書本上的文字、照片跳到我們面前,活生生和我們對話。當年的遺跡伸手可觸,那種震撼深深刻入我們的心坎。
與受難者對話,傾聽受難者的故事,因為有親臨現場,重回歷史畫面,由他們的表情看到深刻的傷害。
廖錦榮先生於碉堡內受到6個月的悲慘事蹟,令人感到身為人是無尊嚴;陳中統先生談及留日回國後,思想被檢視,以誘騙的方式安以罪名,以致被判決15年。在那時代中,言論文字失去自由的禁錮之苦,讓人無法想像。
刑求的殘酷過程。(冰床、殺精、老虎墊)
以莫須有罪名致人入罪又暴力相向,政府之專制蠻橫以此為甚!
和受難者一起走過當年的路,聽他們歷歷在目地娓娓道來當年的情景……最難忘的是他們臉上的表情,講得激動之時,話聲甚至哽咽……過程中我一度眼眶充滿眼淚,這份感動我永遠不會忘記。
從逮捕、拷打、入獄、出獄,無論是哪一階段都是難以想像的。其中提到出獄後才是掉入煉獄,親友情的失去、社會的排斥都造成心理上最大的折磨。王拓主委說,對未來不確定在人性上才是最大的壓迫,想像自己在那樣的情境,活下來比死去需要更多的勇氣,因此印象非常深刻。
有一位爺爺說他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度過在綠島的日子,只有一股想要活下去的信念。 一位受難者的家屬訴說著那段時間生活的尷尬、無奈,而老先生靜靜看著他女兒不時眼角藏著眼淚。
聽到許多受難者願意再侃侃而談,很是佩服,尤其是許多前輩甚至願意拋棄他過往的痛苦回憶,告訴我們要成為”宇宙人”、”地球人”,而不要用一些分化把我們自己侷限了。
每個長輩的生命經驗和立場都不同,以張女士、林先生為例,從言談中可以發現,他們是支持獨立 建國的。最讓我驚訝的是林明永先生,他的思想十分進步,也提到命運共同體的概念,唯有島上全民有共同的國族認同,為台灣努力奮鬥,不管是哪個族群都是台灣 人。這會是我日後行動實踐的動力,當我見到他們期待的目光時。
阿公(陳鵬雲)跨越日治、國民政府時代、語言轉換、政治壓迫、特務干擾找工作,但他仍努力學習,對社會有積極的批判。
問他們對當時的國民黨?他們說:恨吶!
問他們出獄後的生活?他們說:苦吶!
但他們最後仍會用微笑及閃動的眼神看著我們說:加油!
以為前輩們對於自身的經歷是很不平的;而在這之外,前輩們對於下一代的青年及社會,其實也存有相當的期待,這是讓我非常印象深刻的。
我幫蘇玉鑑、陳鵬雲、陳景通前輩找他們在人權園區受難者名單上的名字。尤其是景通伯伯的名字找了很久,最後幫他找到時,他的開心程度超過我的想像,只是一個小小的名字,他們要的不多,一份理解、接受和關心。
我是歷史系的學生,對於檔案整理及口述歷史可以略助綿力。自然此類工作可能與我自身學業及打工有些衝突,但是我會盡力去做。
因為還是研究生,如有空一定會盡力參與。
是。工作之餘,如有機會能夠參與上述工作,願意幫忙。
翻閱學員對體驗營問卷的回應,學員和前輩們三天相聚的情景,不覺一幕幕的重現。十六日午後初抵綠島,沿著海邊卵石小徑,老老少少前往十三中隊祭拜;夜裡,一 同觀看《白色見證》,分享感動;十七日午前,爬上小丘,鑽過林投和芒草,探訪昔日生產班的菜園;蹣跚走過佈滿貝殼的沙灘,前往燕子洞;午後,當四輛滿載一 百四十位前輩的巴士抵達人權紀念碑,六十多名青年齊聚草坪上鼓掌歡呼相迎;十八日,分組講解新生訓導處和綠洲山莊的故事;然後,近百人聚集在綠洲山莊大禮 堂,由青年代表對前輩表達感念和志業傳承之意,再由前輩們為每一個學員配掛「信物」…
「信物」,一條簡單的細繩,掛著一塊藝術季紀念章,前輩和青年面對面站著,一位一位的配戴。離去之際,大廳裡仍迴盪著陳景通前輩熱情激動的呼聲。在綠洲山莊行政大樓門前的石階上全員合影,彷彿無法散去。
▲王俊凱攝影
體驗營的日程表上,有一項活動的標題,寫著「我以青春為你護航」。這幾個字,許昭榮先生在踏上求死之路的前兩天,或許曾經看到吧。十八日午後離開綠島,至少有一位女士直接到高雄,並且見到許先生。她一定把學員手冊給他看,並且兩眼放光的訴說她的感動吧。但願他在慷慨赴死之際,記得有一批台灣青年,以青春為他送行。
而且,會有一批接著一批。陳文成基金會和所有的志工,都決心繼續籌辦下去。沒有一個人、一件事會被忘記。這一代的台灣青年,已經接下時代的擔子,他們將以青春為這個島國的命運護航。
誌謝:二OO八年五月十六日至十八日的「綠島青年體驗驗營」,是文建會「第四屆綠島藝術季」的活動項目,特向主辦單位,及承辦的「台灣二十一世紀文化協會」 致謝。體驗營蒙「五十年代白色恐怖平反促進會」和「台灣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的協助,並有多位前輩參與講解導覽,分別是陳鵬雲,陳海清,胡子丹, 閻啟明,黃廣海,廖錦榮,張常美,歐陽劍華,陳英泰,林樹枝,許曹德,邱再興,和王拓。感謝吳叡人教授擔任講師。以及促進會的張英玨女士,本會董事曹欽榮 先生,又,鄭志勤,林芳微,和綠島的田亦生先生的全力協助。
體驗營由周馥儀小姐和林傳凱先生盡心盡力的規劃,十三位工作人員也全程付出,他們是:江佳娟,蕭民岳,宋恩儀,鍾瀚慧,劉惠純,葉虹靈,劉鎮,林邑軒,梁尚慧,王俊凱,林子揚,童智偉,李立偉。
[留言 / 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