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8-06-25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談馬英九回任國民黨主席
政府應介入公共建設嗎?



【社論】
談馬英九回任國民黨主席
 
 

馬英九就職總統一個月以來,在民進黨一蹶難振、潰軍狼狽之下,僅在兩岸復談與通航方面有些收穫,其他兩大方面阻滯不前:一是經濟還上不去、股市仍低迷;二是十分微妙的,馬本人不回任國民黨主席這件事。經濟問題當然不可能一個月見效,而緊接著7月4日陸客觀光潮湧入,必會有所改善。但黨主席的事,顯得消極而渾沌。

所謂馬英九「回任」國民黨主席的事,實際上吳伯雄最近一年多是國民黨代主席,一年多前馬英九因特別費訴訟案而辭黨主席,之後此案在今年520之前已定讞無罪,原先辭主席職的理由已完全消失。此時回任,法理上是無礙的。

再就實際情況而言,一個多月前馬英九就職,政權和平順利轉移,百廢待舉,諸事如麻,一時之間暫緩考慮國民黨內部的主席之事。而且還有兩個客觀情況可以權宜一下:一是民進黨內部整合步履蹣跚,一時沒有強勢領袖出頭,暫缺黨對黨的較量,國民黨可暫時喘息一回;二是馬不回任,則吳伯雄代主席可跨海進行國共雙方「黨對黨的較量」。

兩個權宜相映得十分漂亮,然而有一個十分尷尬的「但書」:兩岸復談交流的熱潮中,藍營一群人可以當面與背後,都呼胡錦濤為總書記,而對岸一群人卻只能稱呼台灣方面為「馬先生」,而且是馬英九「欽定」的。則這個令民進黨氣結但無奈的雙權宜之策,其實是過於「權」而不甚「宜」了。

而國民黨內方面,可能不是這麼「漂亮」、這麼「權宜」,而是無可奈何的得過且過、「混一天算一天」。國民黨內部,有一股勢力很不滿馬英九「聯合李登輝」的做法,又有一批人想「班師回朝」撈官做,此外還有藍營好幾路擺不平的人馬──到現在為止,馬「朝」只算解決了宋楚瑜而已。

國民黨內部,目前馬英九的「負擔」有三方面。較好的是520之前劉兆玄說的「閣員不再是國民黨中常委」,減黨中央的內部人事壓力,有相當的靈活性,也有體制上的考驗問題。另兩方面說不上是「好」了:連戰系的人馬趁機大舉登陸,要「分一杯羹」,王金平系這兩天終於在國會裡表態(並且聯絡了「綠委」),可能從立法院方面限制海基會權限。

也就是,馬是否回任國民黨主席這件事,已經「混」不下去了,一個多月來唯一高度成就的政績──兩岸復談合作,已從兩個方向受到掣肘。掌握國民黨機器與否,對馬英九而言,關係到目前唯一拿得出來的政績是否能繼續由自己主導。

馬英九回任國民黨主席,也許有以黨領政之弊,使一黨之私成為政策的指導原則;但在對岸陳雲林來台時,讓對方有個「馬主席」的稱呼,卻也攸關我們兩千三百萬人的尊嚴。回任與否,對馬英九而言,似乎成了哈姆雷特式的難題。

(回目錄)



【左右看】政府應介入公共建設嗎?

【左看】
政府應積極承擔
許若仁/社會評論者

善於扮演反對黨角色的民進黨立委們,近日大力批判國民黨的行政院擴大內需方案,是以國家機器掌握社會資源的分配,來籠絡地方、綁樁的政治收買手段。他們認為,這還不如將部份款項直接發放給最弱勢民眾,提高他們消費能力(每戶約有兩萬元),來達到刺激國內經濟成長的目的。這是兼顧了嘉惠弱勢民眾與經濟發展的雙重目標。

民進黨的批判過於政治化了。

爭議的重點,不在於國民黨政府背後的政治企圖(任何一個執政黨都會有政治企圖),而在於在一般原則上,一個社會的公共建設應由政府或是民間私人資本來投入、經營?

公共建設或公營事業,都是屬於社會基本需求的建設或事務。例如,大眾運輸、電信通訊、水電等等。這種與社會全體民眾的基本生活權益息息相關的事業,就不應以利潤為導向、商品化方式來經營,而應以社會資源來承擔昂貴的成本,從而以低於成本的低廉價格提供給社會大眾來使用。

以此來說,政府當然應積極介入、承擔公共建設。

一般對於政府介入公共建設的主要批評意見,大約是政府的官僚體制層請示、國營單位不以市場競爭為導向而要照顧員工以致於效率不彰等等。這些問題,過去固然是事實,但絕非是必然如此。公營事業唯有以健全的工會來自主管理,輔以公共監督,才能有效的經營。




【右看】
市場萬歲
陳安君/大學教師

新政府團隊一上台 就決議通過所謂的擴大內需方案,要以「1,034億元辦理地方公共建設、中央主管重大公共建設……等事項」。

這顯然是馬團隊對於台灣經濟困局之振衰起蔽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如果我們尊重市場機制,確信讓市場自由競爭才能導致最佳社會資源分配與效益的話,則政府角色就不應是市場干預者,更不應自己投入經濟資源的生產活動,或成為市場競爭者之一。

政府主要的功能,在於維持市場機制正常運作即可,只要市場正運作,則每個投入的經濟組織、個人就能發揮客觀的最大效益,最後帶來總體最佳的結果。

事實上,自90年代以來,全球各地政府已逐漸採取這種小政府、自由市場機能的政策,台灣也是如此。所以近年來,不論是國民黨或民進黨執政時,都是鼓勵市場開放、民間企業接手、政府退出。舉凡各重大公共建設、公營事業,如高鐵、中華電信等莫不如此。

雖然這自由化、民營化、鼓勵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的政策執行過程,還有許多改善空間,但這已是沛然莫之能禦的客觀趨勢了。

以此來看,撇開政黨喜惡偏好,這次民進黨立委批評政府擴大內需方案,是有其正確的。長期以來,政府既然已有鼓勵擴大私人資本投資公共建設的政策,更有法源(促參法),就應如此繼續下去。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