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書,寫
書,寫
2008.6.26∕報主.風景沙龍
 
 
因緣會領路 Karma will lead the way
A big heart

在電腦上工作時,保持著聽網路廣播的習慣。選聽的節目,像「一點照新聞」、「張大春泡新聞」等,很巧,每一位主持人都闢有時段介紹書籍,形式風格各異。加西本地最常收聽BC省的新聞專業電台CKNW,很快就喜歡午後時段主持人 Christy Clark。

她聲音笑語像有陽光,評說時論見地清晰,不固執己見也不偏激尖刻。聽眾參與CALL IN,她回應正反意見的語氣寬厚,讓聲音另一頭的人感覺舒服安心。

我偶會臆想,是什麼促使她即便討論這個世界漸多的「問題」,也能健康正向?她令人愉悅的人格特質,是老天恩賞,還是她曾經學習、領悟、成長?在這種環境和人的變動遠大於過往的年代,她的「一貫」能維持多長?
 
最近Christy談到一個感動了她的話題──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教授蘭迪波許(Randy Paush)罹患胰臟癌,不久於人世,預留給他無法陪伴成長的三個幼子,心意深長的《最後的演講》 The last lecture。

這場終極講題叫Really Achieving your childhood dreams真去落實兒時夢想。波許自己有好幾種童年大夢,例如想設計迪士尼樂園、加入國家足球隊、當星艦奇航的艦長寇克…,成長歲月中,或多或少,他也真去實踐過這些狂野夢想。

波許沒有強調夢想完成後的滿足,勸人甚至助人完成自己的初心大夢,主要因為嘗試夢想的過程中,隱藏在背後的意圖,譬如學習種種對人我有益的特質、克服像一堵牆一樣的障礙、拓展眼界、不讓心靈創意受到拘束…。追究波許自己鼓勵別人去圓夢背後的意圖,不在築夢本身,更在好好過對人生。

在YouTube上觀看這一場演講的人次約有三百萬。觀看過的人會或覺得,波許小時候和和我們當孩子時沒什麼不同,歡樂純良;至今他和成年人最大的不同,可能是依然心如赤子。《最後的演講》後來和華爾街日報記者Jeff Zaslow合寫出書,正開始以半年1200萬冊的速度,大大風行全球。

有人把《最後的演講》比為《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Tuesday with Morrie 的後繼者,兩本書最大的相似處,是兩位生命有限的主角,都沒提如何面對病痛死亡,內容既非關好死、也無關賴活,而是如何過好人「生」。

過去聞知種種「最後」勸勉,統統心長,然而語重;只有波許,維持一貫幽默自侃,演講中珠璣處處,其實對我們並不陌生,例如「『幸運』就是機會來時,你已有萬全準備。」「你沒法單打獨鬥達成夢想;要獲得他人之助,你得老實說真話、正經誠意,事情搞砸了就道歉,關注別人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過好每一天,因緣業報(Karma)自有安排,夢想自會降臨你身上」…

波許並非說了比前人更發人深省的智慧,而是他說諍言的方式,儘管去日無多,他仍那樣生動有趣,就像他說的「樂趣」是他的活水,他要每一天都好好玩直到生命終點。演說結束,掌聲響起,聽眾笑聲暫歇,反而泛起淚光。

Christy介紹《最後的演講》後,開放扣應:「如果你有同樣的機會,會留什麼話給你關切的人?」聽到節目的,不知多少幸運者如我,也觸動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同一天,讀到敬重的朋友Leigh開始勤耕的部落格,在「勇敢前走」一文他提到妻子與癌症二度交遇,毫不掩真情地描述,當意識到萬一失去所愛、形隻影單,六十歲的自己竟不可收拾地放聲大哭…

行經死亡幽谷,有人幸運找回健康,有人仍在勇敢搏鬥。波許感恩地說,「我並不特別大,但我這一生很值得」,然而,你就是覺得,這個無畏的人,心寬地大 has a big heart!

波許、Christy、Leigh…這樣的識與不識,在牆外面,或在世界哪兒,擁有一顆很大的誠摯初心,因緣自會安排與我們相遇。

更多<書,寫>在http://bookswriting.blogspot.com/

 
「最後的晚餐」

CKNW還有一個有趣的節目「最後的晚餐」The last dinner,邀請名人談一個假設狀況──如果這是你最後一頓晚餐,你想在哪兒、與誰共進?晚餐的內容、什麼型式?甚至絕對不想邀請的人…種種有趣題目,環繞在如何享受最後一次美食。

除了反身自問,也讓人聯想,如果問「自己會想怎麼做最後一趟旅行?」、「如果是最後一場電影,想看哪一部片子,在哪裡看...」最後一回耹賞音樂、只能再有一次深談、眼能閱讀手能觸摸的最後一本書...;最後一個問題:「如果這種種『最後』,我有了答案,會不會現在就去做?」
 

報主的話:
本文和加西世界日報The World Journal <書,寫>專欄同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