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木馬電子報

2008-06-25

   本期主筆:最令人感動的科普書

    木馬新書摘錄:沒有我們的世界

   木馬文化blog:留言即贈旅途速寫明信片

最令人感動的科普書──《沒有我們的世界》 阿妮絲

去年,我無意間注意到一則書訊,講了這樣一本奇妙的書,現在我們居住的世界裡哪天人類通通都消失了,會怎樣?很好玩的題材,雖然我不愛看災難片,但還是很好奇作者會怎麼處理這個題材。那個時候,我連這是本環保書的屬性都沒意識到。

結果沒有異形進攻,也沒有外星人入侵,當然更不是蝸牛統治全世界(但並非不可能),我看到的是一幅又一幅美麗的景色、一則又一則令人心酸的謳歌。這本書裡面還是會看到人類的身影,作者沒用上半點狂想,他規矩嚴謹地又極其認真地想像這個世界沒有人類會變成什麼樣,當然,他並不是用三個月坐在家中的安樂椅上就把這些東西莫名奇妙想出來,他花了很多時間探訪世界各地,拜訪第一線的科學家、工程師、生態學家等等,這才漸漸拼湊出沒有人類的地球面貌,不只是人類消失之後,在人類出現之前的世界也會提及。過程就像是在看超大成本大製作的探索頻道加上動物星球(事實上這本書出版了之後,在英美也有電視台以此為主題製作電視節目,甚至還打算拍成電影),作者總是能巧妙地帶著我轉過一個又一個場景,從紐約的高樓林立到非洲蠻荒之地,從全世界最大的石化工業廠區到橫亙南北韓、無人居住的非軍事區。

對從小住在都市裡的孩子來說,最不熟悉的就是大自然,而在《沒有我們的世界》裡,作者描述了美好得令人通體舒暢的,或不停遭到破壞但仍努力求生存的自然。他的意圖清楚又明白,談環保,呼口號唱高調是沒用的,我們該要瞭解自然的力量,我們該要明白人類也是自然的一份子,然後我們才能真正做出對這個地球有益處的事情。我不知道他這樣的想法能感動多少人(在美國應該感動了超過兩百萬人),但在做這本書的期間,我的確結結實實被感動到了,在我們每天上班下班規律而無趣的日子裡,全世界有太多物種正在善用每一分每一秒想盡辦法,面對人類帶來的惡劣環境,努力想要活下去,他們全都是自然界中的「一碗麵」。當我讀到車諾比這段時,更是忍不住鼻酸落淚。車諾比事件發生之後,不到一年,就開始有生物悄悄回到這個地方,即使他們身上因此出現輻射污染的奇怪徵狀,像是長出白羽毛或奇形怪狀的枝枒,他們還是要回到這裡,還是想要活下去。甚至,也有些人類不畏輻射污染偷偷地回來了,不為什麼,因為這裡是他們的家。

我們人類,跟其他生物從沒有什麼不同,都是自然的一份子,都努力在地球上延續生命。讀了《沒有我們的世界》,你會更能深刻體會到這點。

  

《沒有我們的世界》

The World Without Us

艾倫‧魏斯曼

沒有我們的世界,會是美麗新世界?亦或是悲慘世界?

當人類消失,自由女神沉入海底,米其林輪胎的保存期限居然長於101大樓!

這樣的世界會是其他生物的失樂園嗎?沒有我們的世界,提供一個全新的觀點,討論人類對地球的影響!

得獎/推薦

誠品6月選書  今週刊推薦選書

方力行(海生館前館長、正修科技大學教授)、柳中明(台大大氣科學系教授兼全球氣候變遷研究中心主任)徐光蓉(台灣環保聯盟會長)、木柵動物園長葉傑生、青蛙巫婆張東君、曾志朗(中研院院士) 、李偉文(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作者簡介

艾倫‧魏斯曼(Alan Weisman),西北大學文學碩士,目前為亞利桑納大學新聞學院暨拉丁美洲研究榮譽副教授,曾任教於麻州的威廉斯學院與亞利桑納州的普雷史考特學院,並擔任《洛杉磯時報雜誌》的特約編輯。他在美洲、歐洲、非洲、前蘇聯、中遠東等地區都做過和環境科學有關的深入報導,發表於《哈潑雜誌》、《紐約時報雜誌》、《洛杉磯時報雜誌》、《大西洋月刊》、《探索》等雜誌上。他的作品另外還被收入《2006全美最佳科學寫作文集》一書中。除了寫作,他也為美國公共廣播電台等單位製作廣播紀錄片。

魏斯曼的新聞報導與散文著作多次獲得國際獎項,包含地極獎(The Four Corners Award)的最佳非文學類著作、洛杉磯記者協會最佳專題報導、西方最佳新聞寫作獎、羅勃‧甘迺迪新聞獎、聯合媒體獎、巴西政府頒發的全國最佳新聞獎。他也曾經得到美國福特基金會、公共廣播電台、洛克斐勒基金會、麥克阿瑟基金會等組織的研究獎助金。1998年,他以南美哥倫比亞的生態村落為主題,完成了《葛維歐塔村:重新發明全世界》,立即獲得美國智庫頒發的獎項。其他著作包含《血裡的回音》(An Echo in My Blood)、《疆界:美國與墨西哥》(La Frontera: The United States Border With Mexico)等。2005年,他於在探索雜誌發表〈沒有人的地球〉(Earth Without People)這篇文章,榮獲2006年美國最佳科學寫作獎,進而延伸完成這本《沒有我們的世界》。

為了撰寫本書,魏斯曼先花了兩年半的時間到世界各地訪查,足跡遍及各大洲,包括了在波蘭與白俄羅斯之間綿延50萬英畝的最後一片原始濕地、南美洲瑪雅文明的舊址、南北韓現在已成無人區的阪門店、亞馬遜熱帶雨林。透過這些地區的探訪,魏斯曼建構起全書最基本的圖象:沒有人類的干擾與破壞,自然的生態系統發展均衡,生機盎然。

除了察看自然景觀之外,魏斯曼還與地球科學、建築、物理、農業、藝術、神話等各個學科的專家就各項細節交流,研究19世紀以來,隨著能源、醫藥、食品加工等領域的進步使人類的數量倍數成展,我們帶給自然環境何種巨大的負擔。

內容簡介

或者甚至會有這麼一天:

我們早已消逝,卻不堪忍受沒有地球的寂寞——

我們曾經如此愚蠢地在這個美麗的星球上自取滅亡。

我們,或是我們的記憶,也許乘著宇宙的電磁波搭上回家的航船,

久久縈繞在我們深愛的地球。

沒有了我們,地球母親將默默承受、繼續生活;

可是,如果沒有了她,我們根本無從存在。——艾倫‧魏斯曼

 

如果人類突然從地球上消失,我們的世界會變成什麼模樣?誰會是地球下一個主人呢?

藉由這種大膽創新的假設,可以審視人類對環境的影響!

 

作者以說故事的方式,述說如果人類消失後,城市會迅速癱瘓,高樓大廈倒塌,核電廠大量輻射物流散。博物館中豐富的藝術品、銀行裡成堆的鈔票、美酒佳餚、錦衣華服統統會浸在積水、塵埃、黴菌裡漸漸消失。農業田地將回復到野生型態;成千上萬的鳥兒繁衍存活下來;冷冰冰的城市中,隨著人類消失,蟑螂也將絕跡。最後遺留下來的,或許是人類早期興建的那些紀念性建築物,還有,塑膠、青銅雕塑、無線電波以及一些人造物,將會是我們留給整個宇宙最後的贈禮。

沒有了我們,地球依然會繼續存在下去,依然會水草豐美、生命繁盛;可是沒有了地球的我們呢?會面臨什麼樣的境況?

《沒有我們的世界》深刻地指出地球上受到人類各項活動的影響,以及它天生具有的復原能力。作者以別開生面的方式,來讓讀者對環保這個已經司空見慣的議題有全新的認識,藉由人類消失給世界帶來的變化,呈現人類為地球所帶來無法抹滅的慘狀。正如作者所說的,人類的活動正在傷害我們自身所處的環境,這種損害其實必將導致人類最終的滅亡。作者最終提出一個基本又有說服力、而且不需人類滅亡便可留住地球的解決方式。

 

 

 

 

 

 

 

 

《說走就走!父子徒步環島51天》分享你最感動的一刻,

100名留言分享者可以獲得魯爸爸旅途速寫明信片乙套!

有讀者告訴我們,讀到第31天,加油站的女工讀生聽到背著重重的行囊的父子要徒步環島時,就對他們深深一鞠躬的這一幕,忍不住感動落淚。

歡迎將對父子的環島過程裡最感動的一刻寫下來,告訴們你的心情。

100名到此活動訊息回覆留言分享者,可以獲得魯爸爸旅途速寫明信片乙套(一套3)

即日起,只要於木馬blog本則消息以下回覆留言分享《說走就走!父子徒步環島51天》你最感動的一刻,並主動留下連絡mail木馬將再主動和您聯絡確認收件地址、收件人,前100位讀者74()起木馬文化將寄送魯爸爸旅途速寫明信片乙套給您!(本活動到7月4日截止)

活動網址

http://blog.roodo.com/ecus2005/archives/6121439.html

 

木馬文化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