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不知道的巴比松
巴比松畫派起源於巴黎郊外的一個小城巴比松,150多年前,這裡曾經湧現出了崇尚自然與勞動的「巴比松七星」(柯洛、特羅雍、米勒、杜普雷、盧梭、多比尼、迪亞茲),還有其他許許多多的畫家們雲集於此。有意思的是,巴比松在中世紀時是王室的獵場和宮殿所在地,就位於大名鼎鼎的楓丹白露森林附近。
米勒是1849年來到巴比松小鎮的,那時他36歲。當時,很多同行的畫家們都勸他到這裡來,以避開巴黎日益嚴重的霍亂。一方面當然是因為這裡位於巴黎近郊,另一方面,大概他們也覺得巴比松會給向來對農夫生活饒有興趣的米勒帶來一些藝術上的啟發吧!鎮子裡有一條橫的街道,在這條街的入口處有一個甘尼(Ganne)旅館,可以說是當時巴比松畫派的樂園。甘尼提供那些窮困潦倒的畫家們食宿,同時經營那個小小的旅館。米勒一家在找到安身處之前一直都暫住在那裡。
那時候的旅館現在已經可以稱得上是巴比松的歷史博物館了,房間的牆壁上有許多當時的畫家們遺留下來的滑稽可笑的圖畫,還有一些無法辨認的潦草字跡。
我腦海裡浮現出畫家們瞞著房東偷偷往牆上寫畫的情景,嘴邊浮起了一絲會心的微笑。當時那些令人反感的筆跡如今卻成了極其珍貴的歷史材料。
旅館和米勒的畫室只有咫尺之遙。米勒在這個小鎮待了二十五年之久,創作出了如《晚鐘》(或譯《晚禱》)、《拾穗》等大量優秀作品。
畫室有一個很小的庭院,與巴比松的整體感覺十分吻合。這兒總共有三個房間,米勒用來作畫的房間裡展出的是在世界各地舉辦畫展的海報、新聞報導,版畫《晚鐘》、《拾穗者》、《倚鋤的人》,以及巴比松派的其他作品。另外的房間裡則陳列著米勒家人的照片,素描和他曾經用過的調色板等物。米勒的畫室是簡陋的,當然,這裡的條件也不允許存在一個富麗堂皇的畫室,但是由此也可以猜測,是不是因為當時的米勒跟室內作畫相比,更喜歡走到大自然中去創作,才選擇了這樣一個簡陋的工作室呢?
從米勒的畫室出來,我向著城裡的教堂走去。教會裡陳列著一些很粗糙的椅子,沒有什麼特別的裝飾,是一個很樸素的空間,與整個小城的氛圍十分一致。每天早晨,農夫們聽見教堂的鐘聲便出門到田裡去幹活,下午六點再聽到鐘聲時,農夫們這一天的工作就算結束了,隨後就在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上虔誠地禱告。
舉世聞名的《晚鐘》就是抓住了這樣一個瞬間。
更多內容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