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法鼓山電子報●第335期:阿閦佛首回歸因緣 搭起兩岸文化交流
  108自在語:擁有穩定的情緒,才是立於不敗之地的基礎。

收不到電子報嗎? 請看這裡

第三屆「僧命體驗班」即日起受理報名

五個月為一期。
1. 認同法鼓山僧團理念,並能配合僧團的安排。
2. 有意願體驗出家生活,身心健全,已婚者須出具配偶同意書。
二、報名資格
1. 性別:限女性。
2.年齡:18歲以上,60歲以下3.學歷:不拘
4.無不良嗜好,無任何訴訟、財務、情感等糾紛者。
5. 華僑及外籍生須具中文的聽、講、閱讀、書寫能力者 .....詳內文
-------------------------------
7/20 農禪寺 - 皈依大典


民國 97 年 7 月 20 日 ( 週日 ) 7:50am~ 13: 00 pm
活動地點:農禪寺 (台北市北投區大業路65巷89號)
活動對象:報名皈依須滿六足歲以上 ( 91 年 7 月 20 日 以前出生 ) ,未曾於法鼓山體系皈依過之信眾。 .....詳內文

-------------------------------
聖嚴書院97秋季【佛學初階班】招生

課程,為期三學年,分上、下學期制, 循序漸進為學員們奠定學佛的根基。
. 報名期限:即日起~97/07/31。額滿截止!
2. 報名方式:請上網至法鼓山佛學推廣中心子站下載簡章及報名表。.....詳內文
-------------------------------
2008暑期卓越超越成長營開始報名啦!

創造快樂ENJOY,自己的生活, 掌握快樂的要領,以樂觀態度面對生活,建立正向積極和快樂的人生觀, 體驗基礎禪修、釋放壓力,放鬆身心.... .....詳內文
-------------------------------
農禪寺-8/3梁皇寶懺法會


拜懺利人天 福慧廣增延,拜懺種福田─祈求闔府平安,為至親延壽禳災,心誠與諸佛相應。.....詳內文

阿閦佛首回歸因緣 搭起兩岸文化交流

2002年一場促使佛教文物回歸的『流轉‧聚首-祈願山東四門塔阿閦佛重生』活動,搭起法鼓山與對岸濟南市的文化交流與情誼。6月27日上午九點左右,大陸濟南市社會科學聯合會交流團成員,在該會主席,同時也是濟南市市委與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王良先生,率領四位團員到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參訪,並由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親自接待。雙方會談交流,並交換禮物留念。會談結束後,方丈和尚更親自陪同王良主席及參訪團員到大殿禮佛,並前往開山紀念館、祈願觀音殿等地參觀。......詳內文


協助緬甸災民飲用潔淨水 法鼓山捐助淨水設備完成裝置

法鼓山慈善基金會與緬甸華僑蔡豐財菩薩合作援助災區設置淨水設施的工作,6月13日已完成首組淨水設備的裝置。根據蔡豐財菩薩回報表示,已於13日前往距離仰光市12小時運程的馬基賓村莊設置淨水設施,並經測試運轉正常後,移交給當地村莊的領導人,並教導其如何使用與維護,預計此組淨水設備將可提供潔淨的飲用水給鄰近村落約3000多位災民使用。 ......詳內文

佛國行腳,世界巡禮~ 書展

聖嚴法師說:『對於佛法的修行者而言,山能居住,水能活命,雲自出岫,水自下流,無所謂山光水色之美,不過是因緣聚散現象。』 但我們卻可藉著佛國行腳,由空間的攬勝、感官的覺受,體察到歷代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及佛教文化火種的傳承與責任……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特於2008年7月01日~2008年7月31日舉辦【佛國行腳,世界巡禮】書展,讓我們透過閱讀,跟隨行者的腳步,感懷佛教傳承的悲願與責任! ........詳內文
什麼叫作解脫?

什麼叫作解脫?解脫的意義,可以很廣,也可以很狹;可以高,也可以低。從基本的定義上說,所謂解脫,就是解放了束縛和脫離了束縛。有了束縛,便不自由;解脫了束縛,便是自由。因此,解脫的定義,也可以說就是自由的定義。但是,自由是有範圍的,人在不妨礙他人的自由之下,由於法律的保障,可以得到若干的自由,所以自由不等於放縱,自由也有其限度。 ......詳內文

體驗妄念 遠離顛倒夢想

去年三月,抱持著單純體驗的心態,我參加了生平第一次禪七。禪七的作息,對我這夜貓子來說真是苦不堪言,但當初是自己決定要來體驗的,只好提起精神貫徹到底,按照禪七課表、遵守師父的開示,一天天適應,也一天天逐步體驗用上方法的感覺。 禪七最後一天,我坐在禪堂中,清楚感受到自己的妄念、呼吸、腿痛,環境中的風聲、鳥鳴與其他禪眾,都平等而共同存在。我的心,就像懸上了大石的浮木,在湍急的激流中沉穩地隨波前進,卻不會被衝擊得四處亂竄。在那一天,我感受到了心靈上少有的平靜愉悅。......詳內文

什麼叫「入定」?入定太久會不會死掉或變殘廢?

什麼叫入定? 就是當自己的雜念妄想,全部停止不動,
心念都集中在一點上,不再有任何的思想, 這個時候叫做「入定」。 ........ 詳全文

【新書上架】

想把煩惱全都打X嗎?
如果「根本沒煩惱」,
何必自尋煩惱?
如果「煩惱」是人生的錯字, 我們如何不再寫錯字?.........詳內文

      【聖嚴說禪】~事得理融,寂寥非內

問:南泉普願禪師在寫給弟子的信中提到這兩段話,聽起來哲學意味很濃,跟其他的公案或禪語不太相同。請師父解說。

答:理和事、內和外指的各是什麼?必須先把這兩個相對的名詞和觀念弄清楚。這裡的「理」不是道理的理,而是真理或一切現象的根本。「事」是指現象,「理」是指本體,這是哲學觀點的解釋。南泉說「理隨事變」,一般人卻說本體不動,現象會動。南泉說「事得理融」,一般人卻說見到現象不見得見到本體,本體是不可捉摸的、完整的、永恆不變的。但就禪而言,理和事,亦即本體和現象是同一個東西,即事即理。(現象本身就是本體的表現,而不是現象之後還有本體;所以看到現象就知道它的根本是什麼。也可以說,有煩惱的眾生和佛是同一個東西,只是他尚未成佛而已,所以呈現出凡夫的樣子;其實一切眾生都有佛性,是跟佛性在一起的。) .....詳內文


---本文摘自法鼓文化出版-<< 聖嚴說禪 >>---

 

 

 

 

海面無風不起浪──心與事合一

當我們用心用到心與事合而為一時,已經是心外無事,事外無心,這種情況才是真正修行得力的開始。通常,人們都是處在事情和心分離的狀態下,所以有煩惱,以致無法瞭解自己,無法真正的瞭解他人。如果心和事合而為一,我們對於自己是清清楚楚的,對環境也是非常清楚的。

通常用海作比喻,海面無浪是不可能的,除非海變成琉璃、水晶,才不被風吹成浪。心亦如此,若未穩定堅固,必會受到境風的事所擾亂。凡夫的心就像海面的水,外境就像風,只要風一動,水就起波浪,一起波浪,它就糊塗混亂了。

譬如一泓湖水,若遇沒有風的寧靜秋夜,水平如鏡,倒映在水中的月亮,便會被看得很清楚;如果水面上有風,或者用手撥動水面,此時水中的月亮在跳動發抖,甚至變成碎片。如果我們修行,心越來越平靜,越來越不受外境干擾,心就越來越堅固,一直到達像水晶、像琉璃的程度,永遠不受外境的干擾。

心裡有事,心就不安寧,或是有新發生的事情動了你的心,心也不安寧;兩種情況,同一結果。一種是心裡有事,你做什麼事,都做不好;一種是外境動了你的心,心不平靜,事情也做不好。

修行就是要使我們的心中無事,也不要讓事動了我們的心,這要用方法練習。方法又使我們的心,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從大大動亂的心,變成小小動亂的心,再進而變成不動亂的心,我們的心就平靜了。那時還是心中有事,方法本身就是事,以方法這個一貫的事,代替雜亂的事;以規律的事,代替不規律的事。數息的方法,就是一貫的有規律的事,它可使我們的心,走上一貫有規律的動,再漸漸變成不動。聽聲音也是一種方法,比如現在在下雨,你也可以用聽雨聲為方法,每一滴雨的聲音,都打動了你的心,是有事於心;你不再聽其他的聲音,這連續不斷的雨聲,就是有規律的打動你的心。你的心被有規律的打動,比被不規律的雜念打動要好得多,漸漸地心便寧靜不動了。所以,方法本身就是要動你的心,使事進入你心中,目的是心與事合而為一,乃至心與事雙亡。

●本單元文章同步刊於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首頁 > 聖嚴法師

本文摘自法鼓文化出版「 禪的生活 」一書